一种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66636发布日期:2022-08-31 15:5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市政污水中含有大量沙子、污泥、垃圾等悬浮物,若不及时除去,会影响后续工艺的处理效果,达不到外排标准。常见的沉淀池有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等设备,去除效果单一,运行效果不理想,一般需要串联组合工艺,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因此,需要一种简便精准的进行梁底钢板的预埋,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速度快,沉淀效果好的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
4.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包括:
5.池体,进水口,出水口,污泥吹扫管,污泥收集管,斜管,斜管吹扫管;
6.所述池体包括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所述进水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设有布水板;所述沉淀区和所述出水区之间设有出水挡板;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左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右端;所述污泥吹扫管设置在所述进水区的下端;所述污泥收集管、斜管设置在所述沉淀区;所述斜管吹扫管设置在所述斜管的上端。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沉淀区划分为平流式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组合,利用悬浮物的自重,提高了沉淀效果,加快悬浮物沉淀速度,使得污水处理效果更快更好。
8.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区内设有三角顶出块;所述斜管设置在所述三角顶出块上。通过三角顶出块的设计,将沉淀区内增设成有倾斜角度的沉淀区,加快悬浮物沉淀速度。
9.进一步的,所述斜管包括第一斜管,第二斜管,第三斜管,第四斜管;所述第一斜管、第三斜管呈向上流设置;所述第二斜管、第四斜管呈向下流设置。通过斜管的设计,更好的方便悬浮物的沉淀,并且顺着流动的方向均布设计斜管,提高了工作效率。
10.进一步的,所述斜管吹扫管包括第一斜管吹扫管,第二斜管吹扫管;所述第一斜管吹扫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斜管与所述第二斜管中间;所述第二斜管吹扫管设置在所述第三斜管与所述第四斜管中间。通过斜管吹扫管的设计,加快了悬浮物的沉淀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收集管在所述沉淀区内呈阵列设置。通过污泥收集管的设计,将沉淀区的悬浮物进行统一收集,并且污泥收集管分别等距分布在两个三角顶出块的前端、中间及后端,保证了沉淀区整体的收集污泥的效果。
12.进一步的,所述出水挡板的上端设有出水堰板。保证从沉淀区内流向出水区的水流平衡。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的结构图。
15.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的部件名称:
16.1、池体;2、进水口;3、出水口;4、污泥吹扫管;5、污泥收集管;6、进水区;7、沉淀区;8、出水区;9、布水板;10、出水挡板;11、三角顶出块;12、第一斜管;13、第二斜管;14、第三斜管;15、第四斜管;16、第一斜管吹扫管;17、第二斜管吹扫管;18、出水堰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速度快,沉淀效果好的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
19.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包括:
20.池体1,进水口2,出水口3,污泥吹扫管4,污泥收集管5,斜管,斜管吹扫管;
21.所述池体包括进水区6,沉淀区7,出水区8;所述进水区6与所述沉淀区7之间设有布水板9;所述沉淀区7和所述出水区8之间设有出水挡板10;所述进水口2设置在所述池体1的左端;所述出水口3设置在所述池体1的右端;所述污泥吹扫管4设置在所述进水区6的下端;所述污泥收集管5、斜管设置在所述沉淀区7;所述斜管吹扫管设置在所述斜管的上端。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沉淀区7划分为平流式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组合,利用悬浮物的自重,提高了沉淀效果,加快悬浮物沉淀速度,使得污水处理效果更快更好。
23.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区7内设有三角顶出块11;所述斜管设置在所述三角顶出块11上。通过三角顶出块11的设计,将沉淀区7内增设成有倾斜角度的沉淀区7,加快悬浮物沉淀速度。
24.进一步的,所述斜管包括第一斜管12,第二斜管13,第三斜管14,第四斜管15;所述第一斜管12、第三斜管14呈向上流设置;所述第二斜管13、第四斜管15呈向下流设置。通过斜管的设计,更好的方便悬浮物的沉淀,并且顺着流动的方向均布设计斜管,提高了工作效率。
25.进一步的,所述斜管吹扫管包括第一斜管吹扫管16,第二斜管吹扫管17;所述第一斜管吹扫管16设置在所述第一斜管12与所述第二斜管13中间;所述第二斜管吹扫管17设置在所述第三斜管14与所述第四斜管15中间。通过斜管吹扫管的设计,加快了悬浮物的沉淀效果。
26.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收集管5在所述沉淀区7内呈阵列设置。通过污泥收集管5的设计,将沉淀区7的悬浮物进行统一收集,并且污泥收集管5分别等距分布在两个三角顶出块11的前端、中间及后端,保证了沉淀区7整体的收集污泥的效果。
27.进一步的,所述出水挡板10的上端设有出水堰板18。保证从沉淀区7内流向出水区8的水流平衡。
28.在实际操作中,污水通过进水口2进入池体1内部,首先进入进水区6内,通过污泥吹扫管4可以清除沉积的污泥,进水区6末端设有布水板9,使进水均匀的布水从而进入到沉淀区7内。进入到沉淀区7后,由于沉淀区7内设有三角顶出块11,从而将沉淀区7分为平流式沉淀区和斜管式沉淀区,通过其上的斜管及斜管吹扫管,利用污水内悬浮物的自重,提高了沉淀效果,加快悬浮物沉淀速度,并最终通过污泥收集管5进行收集,然后通过出水挡板10上的出水堰板18进行调节,使得水流稳定平衡的进入到出水区8,最终通过出水口3排出。
2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进水口,出水口,污泥吹扫管,污泥收集管,斜管,斜管吹扫管;所述池体包括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所述进水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设有布水板;所述沉淀区和所述出水区之间设有出水挡板;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左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右端;所述污泥吹扫管设置在所述进水区的下端;所述污泥收集管、斜管设置在所述沉淀区;所述斜管吹扫管设置在所述斜管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内设有三角顶出块;所述斜管设置在所述三角顶出块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包括第一斜管,第二斜管,第三斜管,第四斜管;所述第一斜管、第三斜管呈向上流设置;所述第二斜管、第四斜管呈向下流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吹扫管包括第一斜管吹扫管,第二斜管吹扫管;所述第一斜管吹扫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斜管与所述第二斜管中间;所述第二斜管吹扫管设置在所述第三斜管与所述第四斜管中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管在所述沉淀区内呈阵列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挡板的上端设有出水堰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流斜管组合式沉淀池设备,包括:池体,进水口,出水口,污泥吹扫管,污泥收集管,斜管,斜管吹扫管;所述池体包括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所述进水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设有布水板;所述沉淀区和所述出水区之间设有出水挡板;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左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右端;所述污泥吹扫管设置在所述进水区的下端;所述污泥收集管、斜管设置在所述沉淀区;所述斜管吹扫管设置在所述斜管的上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沉淀区划分为平流式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组合,利用悬浮物的自重,提高了沉淀效果,加快悬浮物沉淀速度,使得污水处理效果更快更好。使得污水处理效果更快更好。使得污水处理效果更快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朕杰 蒋文彬 付伟 袁绍宇 李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科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09
技术公布日:2022/8/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