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灌溉用双层微喷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8139发布日期:2022-09-27 20:4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棚灌溉用双层微喷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灌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棚灌溉用双层微喷管。


背景技术:

2.温室大棚是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它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供栽培植物的建筑。温室大棚能够透光、保温(或加温),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大棚根据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大棚、塑料温室大棚;单栋温室大棚、连栋温室大棚;单屋面温室大棚、双屋面温室大棚;加温温室大棚、不加温温室大棚等。温室大棚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大棚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
3.大棚灌溉是大棚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环,它对于植物的发育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大棚灌溉系统的发展方向为自动化微喷灌,具体实现方式为采用微喷管或微喷头,通过对输水管道的合理布控来实现均匀化、自动化、大面积的灌溉。
4.现有的大棚灌溉用微喷管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5.1、现有的大棚灌溉用微喷管通常只能用于常规的喷灌,而在对具有差异化的区域进行喷灌时,无法根据区域的干湿度实时调节出水口的大小,以适用不同区域的喷灌水量需求,也难以做到在不更换微喷管的情况下实现部分喷灌和完全喷灌两种灌溉模式的切换。
6.2、现有的微喷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喷灌水量分布不均匀及微喷管内水压不足导致喷灌覆盖范围小的问题。
7.3、未设置单独的用于调节微喷管内灌溉水流量的调节机构,导致灌溉水流量的调节只能通过调节供水泵的转速来实现,操作繁琐且调节效果差。
8.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9.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棚灌溉用双层微喷管,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大棚灌溉用微喷管在使用时出现的无法实现差异化喷灌、喷灌的可调性和出水均匀性差及喷灌水流量控制不便的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1.一种大棚灌溉用双层微喷管,包括微喷内管和转动套设于所述微喷内管外壁上的多段微喷外管。
12.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微喷内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控筒,所述调控筒的外壁上对称紧贴有固定半环,两个所述固定半环通过若干个连接螺栓连接成为完整的固定圆环,所述固定圆环上固定设置有流量调节阀,通过流量调节阀可调节控制进入所述微喷内
管中的灌溉水流量。
13.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每段所述微喷外管的一端固接有手动调节轮,所述手动调节轮的内壁与所述微喷内管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转动连接,通过所述手动调节轮可调节微喷外管与微喷内管转动相对的位置。
14.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微喷内管上沿轴向及周向开设有若干个长条形的内喷口。
15.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内喷口的两端开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微喷内管的内壁和外壁上,且自内向外呈渐缩式连通设置。
16.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微喷内管的内壁上沿轴向及周向固接有若干块导流板,每块所述导流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内喷口之间,所述导流板可对微喷管内沿轴向流动的灌溉水进行分流和导流,同时增大局部的水压,使灌溉水能够均匀地从内喷口喷出。
17.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微喷外管上沿轴向及周向对应每个所述内喷口开设有外喷口,每个所述外喷口呈长条形。
18.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外喷口的两端开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微喷外管的内壁和外壁上,且自内向外呈渐扩式连通设置;通过转动可使所述外喷口与所述内喷口相对设置,使微喷内管中的灌溉水依次经过内喷口与外喷口,并经过增压后均匀喷出。
19.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微喷外管的内壁上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条形凹槽,每个所述条形凹槽开设于两个所述外喷口之间。
20.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每个所述条形凹槽内填充有隔水块,当微喷内管与微喷内管转至隔水块与内喷口相对的位置时,隔水块可起到隔绝水源,防止外漏的效果,此时双层微喷管只用于灌溉水的运输,而不用于喷灌。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本实用新型中微喷内管及微喷外管的双层设置增加了双层微喷管在使用上的多样性,使其能够适用对不同区域的喷灌;其中,微喷外管转动套装于微喷内管上,并通过手动调节轮来控制微喷外管相对于微喷内管的转动角度,以调节内喷口与外喷口的对应位置,从而改变实际出水口的大小,改变喷灌出水量。
23.本实用新型中的微喷外管采用了多段设置的方式,当双层微喷管布置的部分区域不需要进行灌溉时,可通过转动微喷外管使内喷口完全封闭,从而使该部分的双层微喷管成为密闭的输水管,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也防止过量灌溉。
24.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导流板可对微喷管内沿轴向流动的灌溉水进行分流和导流,同时增大局部的水压,使灌溉水能够均匀地从内喷口喷出;而沿双层微喷管的轴向及周向均匀开设的内喷口和外喷口也进一步保证了出水的均匀性;此外,内喷口自内向外渐缩式设置,外喷口自内向外渐扩式设置,二者接合处口径最小,进一步增强了喷灌效果,扩大了喷灌范围。
25.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调控筒和流量调节阀可对微喷管内的灌溉水流量进行手动调节,操作简单且调节的时效性更好。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喷口和外喷口连通喷灌状态下的端面剖视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喷口被隔水块隔断时的端面剖视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各部分结构在主视方向上的局部半剖示意图。
30.图中:1-微喷内管,2-微喷外管,3-调控筒,4-固定半环,5-连接螺栓,6-流量调节阀,7-手动调节轮,8-内喷口,9-导流板,10-外喷口,11-条形凹槽,12-隔水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2.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大棚灌溉用双层微喷管,包括微喷内管1和转动套设于微喷内管1外壁上的多段微喷外管2。
33.微喷内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控筒3,调控筒3的外壁上对称紧贴有固定半环4,两个固定半环4通过若干个连接螺栓5连接成为完整的固定圆环,固定圆环上固定设置有流量调节阀6,通过流量调节阀6可调节控制进入微喷内管1中的灌溉水流量。
34.每段微喷外管2的一端固接有手动调节轮7,手动调节轮7的内壁与微喷内管1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转动连接,通过手动调节轮7可调节微喷外管2与微喷内管1转动相对的位置。
35.微喷内管1上沿轴向及周向开设有若干个长条形的内喷口8。
36.内喷口8的两端开口分别开设于微喷内管1的内壁和外壁上,且自内向外呈渐缩式连通设置。
37.微喷内管1的内壁上沿轴向及周向固接有若干块导流板9,每块导流板9分别设置于两个内喷口8之间,导流板9可对微喷管内沿轴向流动的灌溉水进行分流和导流,同时增大局部的水压,使灌溉水能够均匀地从内喷口8喷出。
38.微喷外管2上沿轴向及周向对应每个内喷口8开设有外喷口10,每个外喷口10呈长条形。
39.外喷口10的两端开口分别开设于微喷外管2的内壁和外壁上,且自内向外呈渐扩式连通设置;通过转动可使外喷口10与内喷口8相对设置,使微喷内管1中的灌溉水依次经过内喷口8与外喷口10,并经过增压后均匀喷出。
40.微喷外管2的内壁上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条形凹槽11,每个条形凹槽11开设于两个外喷口10之间。
41.每个条形凹槽11内填充有隔水块12,当微喷内管1与微喷内管1转至隔水块12与内喷口8相对的位置时,隔水块12可起到隔绝水源,防止外漏的效果,此时双层微喷管只用于灌溉水的运输,而不用于喷灌。
4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调控筒3的开口端与供水泵相连,启动流量调节阀6来调节控制进入微喷内管1的灌溉水总量,转动手动调节轮7,手动调节轮7带动微喷外管2
沿微喷内管1的外壁做相对转动,以改变内喷口8与外喷口10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调节喷水出口的大小,改变喷水量及喷灌效果。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