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可调式泥浆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6571发布日期:2022-10-05 00:4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可调式泥浆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泥浆搅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可调式泥浆搅拌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下,为防止泥浆池的泥浆沉淀,通常是在泥浆池内放置泥浆搅拌器,利用泥浆搅拌器进行搅拌,以防止泥浆沉淀。但是这种单以叶片旋转的泥浆搅拌器搅拌效果不是很好,还是容易使泥浆池的泥浆发生沉淀。
3.对于泥浆池较深的情况,如果搅拌叶片处于局部位置不动,那么也会造成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发生;此外,目前对于泥浆池的搅拌情况,多以肉眼观察为主,缺乏实时自主监测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智能可调式泥浆搅拌器,该泥浆搅拌器通过在叶轮轴的叶片上设置可喷射水流的喷嘴实现泥浆池内的高效搅拌,通过升降杆驱动抽水泵在泥浆池中合适的位置进行抽吸浆液来实现对泥浆池内的均匀搅拌,并通过水质检测仪来实时检测泥浆池内不同位置浆液的浑浊度以判定搅拌均匀程度。
5.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6.一种智能可调式泥浆搅拌器,设置于泥浆池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搅拌器包括叶轮轴、设置于所述叶轮轴上的若干叶片、驱动所述叶轮轴旋转的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泥浆池内的抽水泵以及设置于所述泥浆池内的液位计;所述叶轮轴内具有延伸至各所述叶片端部的过流通道;所述抽水泵经一软管与所述叶轮轴上端部的所述过流通道相连通,所述软管上设置有水质检测仪;所述抽水泵的上部设置有一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连接所述抽水泵、上端连接所述泥浆池上方的行走平台。
7.所述叶片端部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与延伸至所述叶片端部的所述过流通道相连通。
8.所述叶轮轴的底部设置有一组所述叶片,所述叶片上的所述喷嘴的喷射方向朝上且远离所述叶轮轴。
9.所述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45
°

10.所述叶轮轴上设置有两组所述叶片,分别位于所述叶轮轴的底部和中部。
11.两组所述叶片中,其中一组所述叶片上的所述喷嘴的倾角呈45
°
倾斜向上,另一组所述叶片上的所述喷嘴呈水平方向。
12.所述软管与所述叶轮轴上端之间通过一旋转头实现连接。
13.所述行走平台上设有保护壳,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保护壳外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保护壳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
14.所述叶轮轴顶端位于所述保护壳内且所述叶轮轴顶端设有同所述第一齿轮相啮
合的第二齿轮,所述叶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行走平台上。
15.所述泥浆搅拌器还包括一控制主板,所述液位计、所述水质检测仪、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抽水泵以及所述升降杆均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7.(1)泥浆搅拌装置通过叶片旋转与水平喷射搅拌两者混合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泥浆的沉淀;
18.(2)通过液位计与由升降杆驱动升降的抽水泵来实现抽吸不同深度的浆液,以使泥浆池内不同深度范围的浆液都能循环流动,使搅拌混合更均匀;
19.(3)通过在泥浆池内设置水质检测仪来监测不同位置的浑浊度,从而评估泥浆池的搅拌均匀程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单组叶片的泥浆搅拌器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两组叶片的泥浆搅拌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叶片的平面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各元件与控制主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25.如图1-4,图中各标记分别为:叶轮轴1、驱动装置2、叶片3、抽水泵4、软管5、水质检测仪6、升降杆7、旋转头8、行走平台9、输出轴10、第一齿轮11、轴承12、过流通道13、过流通道14、喷嘴15、第二齿轮16、保护壳17、液面18、控制主板19、液位计20。
26.实施例:如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可调式泥浆搅拌器,该泥浆搅拌器设置于泥浆池上方,包括叶轮轴1、设置于叶轮轴1上的叶片3、驱动叶轮轴1旋转的驱动装置2、设置于泥浆池内的抽水泵4和液位计20、驱动抽水泵4升降的升降杆7以及连接控制各元件的控制主板19,抽水泵4抽取泥浆池内的浆液并经软管5输送至叶轮轴1内的过流通道13内,驱动装置2驱动叶轮轴1旋转,叶轮轴1上的叶片3随之高速转动以搅拌泥浆,同时浆液从过流通道13进入叶片3内的过流通道14内,并从叶片3的喷嘴15中喷出以进一步提升泥浆搅拌效果。
27.如图1、3、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泥浆搅拌器安装于行走平台9上,行走平台9位于泥浆池的上方,泥浆池的两侧缘部架设有轨道,行走平台9经两侧的轨道实现在泥浆池上方的平移;行走平台9上设置有一保护壳17,驱动装置2安装于保护壳17之外,驱动装置2具体为一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10延伸至保护壳17之内,且在该输出轴10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1。叶轮轴1经轴承12安装于行走平台9上且同样封装于保护壳17之内,叶轮轴1的上端部凸出于行走平台9上,且在叶轮轴1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二齿轮16,该第二齿轮16与输出轴10上的第一齿轮11相啮合,从而使驱动装置2能够驱动叶轮轴1高速旋转。在叶轮轴1内设置有过流通道13,且在叶片3内设置有过流通道14,过流通道13与过流通道14相互连通,如图3所示,设置于叶轮轴1底部的各叶片3呈十字型分布,过流通道14延伸至叶片3的外端部并与端部上
的喷嘴15相连通,喷嘴15呈倾斜45
°
向上的角度设置以向外喷射出水流,在叶片3搅拌泥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喷射水流来提升搅拌效果。
28.如图1、3、4所示,抽水泵4经升降杆7吊装于行走平台9的下方,通过升降杆7以实现抽水泵4在泥浆池里的抽水深度调节,并通过行走平台9来实现在泥浆池里抽水位置的调节;本实施例中,升降杆7可以采用液压伸缩杆的形式,也可以是电动伸缩杆或者丝杆的结构形式。抽水泵4斤软管5实现与叶轮轴1内过流通道13之间的连接,由于叶轮轴1需要高速旋转,因此在软管5与其端部连接处设置有一旋转头8,以确保连接时也同样可以达到旋转和密封的效果。此外,在软管5上还设置有水质检测仪6,该水质检测仪6主要检测的是浆液的浑浊度,通过实时检测浆液浑浊度可以确认泥浆池内的浆液是否达到搅拌均匀的效果。
29.如图1、3、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主板19封装于保护壳17内,用于连接控制泥浆搅拌器内的各部件,即,控制主板19连接控制液位计20、水质检测仪6、升降杆7、抽水泵4以及驱动装置2,从而实现智能化控制和调节。在工作过程中,液位计20实时监测泥浆池的液面18位置并传输至控制主板19内,控制主板19根据泥浆池的液位高度来控制升降杆7升降至液面18以下位置至预定深度,之后控制主板19控制抽水泵4启动抽水,并将所抽水输送至过流通道13、过流通道14内,并经叶片3上的喷嘴15向外喷射而出,与此同时,控制主板19也控制驱动装置2驱动叶轮轴1及其叶片3高速旋转,从而对泥浆进行叶片和喷射流的双重搅拌。在抽水输送的过程中,水质检测仪6实时检测水体浑浊度,在搅拌效果之下,上部清液与下部沉淀逐步混合,水体浑浊度由清澈变浑浊并在搅拌一定时间之后,浑浊度趋于稳定,此时可判定泥浆池搅拌达到预计效果。
3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两组叶片3,即,在叶轮轴1的中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一组叶片3,位于底部的叶片3上的喷嘴15呈水平方向喷射,位于中部的叶片3上的喷嘴15则呈45
°
倾斜向上的角度喷射,双重叶片搅拌和不同方向的喷射流,可进一步提升搅拌效果。
31.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32.(1)泥浆搅拌装置通过叶片旋转与水平喷射搅拌两者混合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泥浆的沉淀;
33.(2)通过液位计与由升降杆驱动升降的抽水泵来实现抽吸不同深度的浆液,以使泥浆池内不同深度范围的浆液都能循环流动,使搅拌混合更均匀;
34.(3)通过在泥浆池内设置水质检测仪来监测不同位置的浑浊度,从而评估泥浆池的搅拌均匀程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