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混空轻烃燃气供气站的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3225发布日期:2022-10-14 23:3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混空轻烃燃气供气站的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混空轻烃燃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混空轻烃燃气供气站的蒸发器。


背景技术:

2.混空轻烃燃气是轻烃原料经过工艺装置气化、与空气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配制成的可燃气体。蒸发器是轻烃气化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生燃气的核心设备。目前常见的蒸发器通常由蒸发器罐体、换热器和管路等结构构成。
3.但是现有的蒸发器还存在着防护效果较差,不便于根据管路位置调节支撑高度和不便于支撑管路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的混空轻烃燃气供气站的蒸发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混空轻烃燃气供气站的蒸发器,提高了防护效果,便于根据管路位置调节支撑高度并且便于支撑管路。
6.其中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新型的混空轻烃燃气供气站的蒸发器,包括蒸发器外壳,端盖,出气管,水套,气床,换热器,进液管,出液管,鞍座,测温管,液位计安装管,进油管,进气管,可调节防护网结构,高度调节杆结构和支撑座结构,所述的蒸发器外壳的左右两侧一体化设置有端盖,右侧所述的端盖的右侧上部一体化设置有出气管,蒸发器外壳的内部左下侧安装有水套,水套的内部安装有气床,水套的右侧安装有换热器,换热器的前部上侧法兰连接有进液管,换热器的前部下侧法兰连接有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与蒸发器外壳焊接设置;所述的蒸发器外壳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螺栓连接有鞍座;所述的蒸发器外壳的内部左侧安装有测温管,测温管的下端延伸至水套的内部,测温管的左侧设置有液位计安装管,液位计安装管与蒸发器外壳一体化连接设置,且液位计安装管的下端与水套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蒸发器外壳的左侧从上到下依次一体化设置有进油管和进气管,进油管和进气管均与水套连通设置;所述的可调节防护网结构连接鞍座;所述的高度调节杆结构连接支撑座结构;所述的可调节防护网结构包括横杆,侧支杆,固定座,支撑螺母,套环和防护网,所述的横杆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螺栓连接有侧支杆,侧支杆的下端套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螺母,支撑螺母与侧支杆螺纹连接设置,支撑螺母的上部设置有套环,套环套接在侧支杆的外部;所述的横杆的下部系接有防护网,防护网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系接两个所述的套环。
8.优选的,所述的高度调节杆结构包括调节杆,底座,调节管和环形转动座,所述的调节杆的下部螺栓连接有底座,调节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调节管,调节管的下部一体化设置有环形转动座。
9.优选的,所述的支撑座结构包括支撑座,安装板,支撑板和弧形垫板,所述的支撑座的左侧螺栓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左侧中部一体化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部胶接
有弧形垫板。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杆,侧支杆,固定座,支撑螺母,套环和防护网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对蒸发器外壳的防护效果。
12.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杆,底座,调节管和环形转动座的设置,有利于根据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位置调节支撑高度。
13.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座,安装板,支撑板和弧形垫板的设置,有利于支撑进液管和出液管。
14.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设置,有利于实现换热蒸发的作用。
15.5.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液管和出液管的设置,有利于更换换热器内的换热介质。
16.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液位计安装管的设置,有利于安装外部设置的液位计。
17.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测温管的设置,有利于安装外部设置的温度传感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防护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调节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1、蒸发器外壳;2、端盖;3、出气管;4、水套;5、气床;6、换热器;7、进液管;8、出液管;9、鞍座;10、测温管;11、液位计安装管;12、进油管;13、进气管;14、可调节防护网结构;141、横杆;142、侧支杆;143、固定座;144、支撑螺母;145、套环;146、防护网;15、高度调节杆结构;151、调节杆;152、底座;153、调节管;154、环形转动座;16、支撑座结构;161、支撑座;162、安装板;163、支撑板;164、弧形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 1 至附图 3所示,一种新型的混空轻烃燃气供气站的蒸发器,包括蒸发器外壳1,端盖2,出气管3,水套4,气床5,换热器6,进液管7,出液管8,鞍座9,测温管10,液位计安装管11,进油管12和进气管13,所述的蒸发器外壳1的左右两侧一体化设置有端盖2,右侧所述的端盖2的右侧上部一体化设置有出气管3,蒸发器外壳1的内部左下侧安装有水套4,水套4的内部安装有气床5,水套4的右侧安装有换热器6,换热器6的前部上侧法兰连接有进液管7,换热器6的前部下侧法兰连接有出液管8,进液管7和出液管8均与蒸发器外壳1焊接设置;所述的蒸发器外壳1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螺栓连接有鞍座9;所述的蒸发器外壳1的内部左侧安装有测温管10,测温管10的下端延伸至水套4的内部,测温管10的左侧设置有液位计安装管11,液位计安装管11与蒸发器外壳1一体化连接设置,且液位计安装管11的下端与水套4管路连接设置;所述的蒸发器外壳1的左侧从上到下依次一体化设置有进油管12和进气管13,进油管12和进气管13均与水套4连
通设置。
26.其中一种新型的混空轻烃燃气供气站的蒸发器,还包括可调节防护网结构14,高度调节杆结构15和支撑座结构16,所述的可调节防护网结构14连接鞍座9;所述的高度调节杆结构15连接支撑座结构16。
27.其中所述的可调节防护网结构14包括横杆141,侧支杆142,固定座143,支撑螺母144,套环145和防护网146,所述的横杆141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螺栓连接有侧支杆142,侧支杆142的下端套接有固定座143,固定座143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螺母144,支撑螺母144与侧支杆142螺纹连接设置,支撑螺母144的上部设置有套环145,套环145套接在侧支杆142的外部,通过转动支撑螺母144,调节支撑螺母144相对固定座143的位置,从而将横杆141向下方移动,将防护网146收敛,使得防护网146不对蒸发器外壳1进行遮挡,便于对蒸发器外壳1进行检修维护;所述的横杆141的下部系接有防护网146,防护网146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系接两个所述的套环145,防护网146对蒸发器外壳1的前后两侧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人员距离蒸发器外壳1较近造成烫伤的情况。
28.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高度调节杆结构15包括调节杆151,底座152,调节管153和环形转动座154,所述的调节杆151的下部螺栓连接有底座152,调节杆151的上下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调节管153,调节管153的下部一体化设置有环形转动座154,通过环形转动座154转动调节管153,调节管153相对调节杆151的位置,从而调节支撑座结构16的高度,实现根据进液管7和出液管8的位置调节支撑高度的功能。
29.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5所示,所述的支撑座结构16包括支撑座161,安装板162,支撑板163和弧形垫板164,所述的支撑座161的左侧螺栓连接有安装板162,安装板162的左侧中部一体化设置有支撑板163,支撑座161和支撑板163对进液管7和出液管8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小了重力影响下进液管7和出液管8长时间使用导致倾斜的情况,支撑板163的上部胶接有弧形垫板164,弧形垫板164减小了对进液管7和出液管8的磨损。
30.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可调节防护网结构14设置有两个。
31.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两个前侧所述的固定座143分别螺栓连接在两个所述的鞍座9的前部上侧,两个后侧所述的固定座143分别螺栓连接在两个所述的鞍座9的后部上侧。
32.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杆151设置在蒸发器外壳1的前侧中部的右侧,调节杆151设置在前侧所述的防护网146的后侧。
33.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两个所述的支撑座161分别轴承连接在两个所述的调节管153的外部。
3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上侧所述的弧形垫板164设置在进液管7的下部,下侧所述的弧形垫板164设置在出液管8的下部。
35.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换热器6采用板式换热器。
3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网146采用尼龙密目网。
3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环形转动座154采用环形铝合金座。
3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座161采用内部纵向开设有螺纹孔的铝合金座;所述的弧形垫板164采用弧形橡胶板。
39.工作原理
40.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网146对蒸发器外壳1的前后两侧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人员距
离蒸发器外壳1较近造成烫伤的情况,通过转动支撑螺母144,调节支撑螺母144相对固定座143的位置,从而将横杆141向下方移动,将防护网146收敛,使得防护网146不对蒸发器外壳1进行遮挡,便于对蒸发器外壳1进行检修维护;通过环形转动座154转动调节管153,调节管153相对调节杆151的位置,从而调节支撑座结构16的高度,实现根据进液管7和出液管8的位置调节支撑高度的功能;支撑座161和支撑板163对进液管7和出液管8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小了重力影响下进液管7和出液管8长时间使用导致倾斜的情况,弧形垫板164减小了对进液管7和出液管8的磨损。
41.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