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联聚维酮生产用聚合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2105发布日期:2022-08-03 00:5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联聚维酮生产用聚合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联聚维酮生产用聚合釜。


背景技术:

2.在啤酒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啤酒进行多次过滤,现有技术中采用交联聚维酮来实现啤酒的过滤操作,从而令啤酒增加一定的交联度;交联聚维酮是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引发剂,加入n-乙烯基吡咯烷酮经交联聚合反应制备而成,在交联聚合反应过程中产生相变,交联聚合反应前期的液体会在交联聚合反应后期转化为粉体;而现有的聚合釜在进行交联聚合反应时反应速率较低,难以满足交联聚维酮的生产需求,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效率的交联聚维酮生产用聚合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交联聚维酮生产用聚合釜,包括固定壳体、反应壳体,反应壳体设置在固定壳体内且反应壳体可相对于固定壳体转动;所述固定壳体呈圆柱壳体状,反应壳体呈顶端开口的圆柱壳体状且反应壳体与固定壳体同轴设置,反应壳体底端与固定壳体内部底端可转动连接,反应壳体顶端端壁通过密封轴承与固定壳体内部顶端端壁可转动连接;所述反应壳体内设置有搅拌组件且搅拌组件顶端与固定壳体相连接;所述反应壳体与固定壳体之间设置有辅助组件。
6.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主管、搅拌分管,搅拌主管顶端与设置在固定壳体上的动力机构相连接,搅拌主管底端穿过固定壳体顶端端壁后伸入反应壳体内,搅拌主管底端呈封口设置,搅拌主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搅拌分管且若干个搅拌分管沿搅拌主管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个搅拌分管均位于反应壳体内,搅拌分管的一端与搅拌主管相连通,搅拌分管的另一端内部设置有单向阀。
7.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圈,动力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顶端,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相连接,主动齿轮与固定套接在搅拌主管顶端外周的从动齿圈传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水泵、回流管道、输送主管、输送分管、输送叶片、搅拌叶片;水泵设置在固定壳体内部底端且水泵位于反应壳体外侧,水泵与回流管道的一端相连通,回流管道的另一端穿出固定壳体侧壁后与固定套接在固定壳体外周的输送主管相连通,输送主管内侧壁沿输送主管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输送分管,输送主管与输送分管的一端相连通,输送分管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壳体侧壁后伸入固定壳体内,若干个输送分管远离输送主管的一端均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反应壳体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输送叶片,反应壳体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搅拌叶片;若干个输送叶片、若干个搅拌叶片均沿反应壳体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输送主管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输送主管沿固定壳体的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个输送主管之间均通过回流管道相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壳体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加热器,第一加热器位于反应壳体外侧;所述反应壳体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加热器。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壳体顶端设置有物料口,反应壳体通过物料口与外界相连通,物料口内嵌接有塞盖。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固定壳体内可转动连接反应壳体的设计,使得在进行交联聚合反应时,可以使用反应壳体内的搅拌组件对放置在反应壳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操作,增大了反应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反应物料之间的反应速率;同时可以通过辅助组件令反应壳体向与搅拌组件相反的旋转方向转动,在相对转动状态下,其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物料之间的搅拌速度,从而提高了反应物料在聚合釜内的反应速率,给交联聚维酮的生产操作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结构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8.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交联聚维酮生产用聚合釜,包括固定壳体1、反应壳体2,反应壳体2设置在固定壳体1内且反应壳体2可相对于固定壳体1转动;所述固定壳体1呈圆柱壳体状,固定壳体1顶端设置有物料口,物料口内嵌接有塞盖16;反应壳体2呈顶端开口的圆柱壳体状且反应壳体2与固定壳体1同轴设置,反应壳体2底端与固定壳体1内部底端可转动连接,反应壳体2顶端端壁通过密封轴承9与固定壳体1内部顶端端壁可转动连接,反应壳体2顶端与固定壳体1内壁之间处于密封状态;所述反应壳体2内设置有搅拌组件且搅拌组件顶端与固定壳体1相连接;所述反应壳体2与固定壳体1之间设置有辅助组件。
19.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主管3、搅拌分管4,搅拌主管3位于固定壳体1中心位置,搅拌主管3顶端与设置在固定壳体1上的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电机6、主动齿轮7、从动齿圈8,动力电机6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1顶端,动力电机6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7相连接,主动齿轮7与固定套接在搅拌主管3顶端外周的从动齿圈8啮合连接;
20.所述搅拌主管3底端穿过固定壳体1顶端端壁后伸入反应壳体2内,搅拌主管3与固定壳体1之间可转动连接且搅拌主管3外侧壁与固定壳体1之间处于密封状态,搅拌主管3底端呈封口设置,搅拌主管3上设置有若干个搅拌分管4且若干个搅拌分管4沿搅拌主管3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个搅拌分管4均位于反应壳体2内,搅拌分管4的一端与搅拌主管3相连通,搅拌分管4的另一端内部设置有单向阀5,单向阀5可以避免反应壳体2内物料反向流入搅拌主管3内。
21.由于在进行反应前需要在聚合釜内填充氮气作为保护气体,本实用新型中在进行填充氮气时可以令氮气管路与搅拌主管顶端相连接,氮气会通过多个搅拌分管进入到反应壳体内,从而可以快速将反应壳体内部充满氮气,其有效提高了氮气的填充速率;同时在进行反应操作时,可以通过动力机构带动搅拌主管以及搅拌分管旋转,从而实现反应原料的搅拌操作,其功能多样化,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22.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水泵10、回流管道11、输送主管12、输送分管13、输送叶片201、搅拌叶片202;水泵10设置在固定壳体1内部底端且水泵10位于反应壳体2外侧,水泵10与回流管道11的一端相连通,回流管道11的另一端穿出固定壳体1侧壁后与固定套接在固定壳体1外周的输送主管12相连通,输送主管12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输送主管12沿固定壳体1的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个输送主管12之间均通过回流管道11相连通;输送主管12内侧壁沿输送主管12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输送分管13,输送主管12与输送分管13的一端相连通,输送分管13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壳体1侧壁后伸入固定壳体1内侧壁与反应壳体2外侧壁之间,回流管道11外侧壁、输送分管13外侧壁与固定壳体1侧壁之间均处于密封状态,若干个输送分管13远离输送主管12的一端均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反应壳体2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输送叶片201,反应壳体2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搅拌叶片202;若干个输送叶片201、若干个搅拌叶片202均沿反应壳体2的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
23.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在反应壳体与固定壳体之间填充一部分水流,在水泵的作用下,水流依次经回流管道、输送主管后从输送分管伸入固定壳体的一端喷出,呈倾斜状的输送分管喷出的水流会击打在输送叶片以及反应壳体外侧壁上并顺着反应壳体外侧壁流到固定壳体底端,实现了水流的循环操作,同时水流击打在输送叶片上会带动反应壳体以及搅拌叶片进行旋转,其旋转方向与搅拌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在相对作用力下,提高了反应原料的搅拌速率,从而提高了聚合釜的反应速率。
24.所述固定壳体1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加热器14,第一加热器14位于反应壳体2外侧;所述反应壳体2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加热器15。
25.通过第一加热器对辅助组件中的水流进行加热,使得在输送分管将水流喷到反应壳体外侧壁上时可以将热量传递给反应壳体内的物料,从而实现了反应壳体内反应温度的升高操作,同时可以将第二加热器打开来令反应壳体内的温度进一步提升,以避免第一加热器提供的热量无法满足反应壳体内的反应温度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26.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固定壳体内可转动连接反应壳体的设计,使得在进行交联聚合反应时,可以使用反应壳体内的搅拌组件对放置在反应壳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操作,增大了反应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反应物料之间的反应速率;同时可以通过辅助组件令反应壳体向与搅拌组件相反的旋转方向转动,在相对转动状态下,其进一步提高
了反应物料之间的搅拌速度,从而提高了反应物料在聚合釜内的反应速率,给交联聚维酮的生产操作带来了便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