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运行生物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2744发布日期:2022-08-12 19:4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模式运行生物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模式运行生物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2.生物除臭在恶臭处理领域已被广泛应用,现有的生物除臭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无法根据气体浓度改变运行模式,在处理高浓度气体时往往会出现处理质量不达标的情况;2、微生物活性一定程度上受温度影响,低温容易失去活性,影响除臭效果;3、微生物填料缺少翻动松动,与臭气的接触不够充分,除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模式运行生物除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运行模式单一、微生物活性无法保证、除臭效果和除臭效率不尽人意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模式运行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除臭箱,所述除臭箱内设有上下排布的至少两个除臭机构,每个所述除臭机构均包括上滚筒、下滚筒、连接上下滚筒的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所述上滚筒和下滚筒内均设有翻转腔,所述翻转腔内设置有填料,下滚筒上设有分别与翻转腔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上滚筒上设有与翻转腔上下连通的直通道、以及位于翻转腔侧部贯穿上滚筒的侧通道,所述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能够驱动上滚筒和下滚筒同步反向转动从而使得下滚筒的通道与上滚筒的直通道或侧通道连通;每个除臭机构的上方均设有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连接有药桶;除臭箱底部的一侧设有气体进口、顶部设有气体出口,气体进口还连接有气体预加热装置。
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主通道、分别向两侧延伸的与所述主通道连通的支通道,主通道与下滚筒的翻转腔连通;所述侧通道具有两个,分别与两条所述支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包括分别连接在上滚筒和下滚筒一端的主动轮和从动轮、连接驱动所述上滚筒转动的电机,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传动。
7.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机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除臭箱外部。
8.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喷淋管和均匀布置在喷淋管上的若干喷淋头,喷淋机构与药桶之间设有提升泵。
9.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除臭箱的底部通过回流管与所述药桶连接。
10.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体预加热装置的一端设有进气管、另一端通过出气管与所述气体进口连接。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气体浓度调整运行模式,通过单独控制每个除臭机构中上下滚筒间通道的连通,使得臭气能够选择性通过每个除臭机构中的一层或两层填料,从而更好地针对不同浓度气体进行处理,配合喷淋机构喷出的生物菌剂对臭气二次处理,保证
最终输出气体质量达标。
13.2)本实用新型利用气体预加热装置对臭气预加热,利用气体携带的热能提高除臭箱内部温度,保证填料中微生物活性,促进除臭效果。
14.3)本实用新型在根据气体浓度调整除臭机构的气体流通通道的同时,能够翻动翻转腔内的填料,使得填料松动,促进与臭气的充分接触,进而提高除臭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运行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动方向);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运行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动方向)。
17.其中:1、除臭箱;2、除臭机构;3、上滚筒;3a、直通道;3b、侧通道;4、下滚筒;4a、第一通道;4b、第二通道;5、翻转腔;6、填料;7、主动轮;8、从动轮;9、电机;10、安装支架;11、喷淋机构;11a、喷淋管;11b、喷淋头;12、药桶;13、提升泵;14、回流管;15、气体进口;16、气体出口;17、气体预加热装置;18、进气管;19、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19.实施例:
20.结合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运行生物除臭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主要包括除臭箱1,除臭箱1内设有上下排布的两个除臭机构2,上下两个除臭机构2均包括上滚筒3、下滚筒4,上滚筒3和下滚筒4内均设有翻转腔5,翻转腔5内设置有填料6。
21.下滚筒4上设有分别与翻转腔5连通的第一通道4a和第二通道4b,第一通道4a位于翻转腔5的一端,第二通道4b位于翻转腔5的另一端,第二通道4b包括主通道、分别向两侧延伸的与主通道连通的支通道,主通道与下滚筒4的翻转腔5连通,两个支通道贯穿下滚筒4。
22.上滚筒3上设有与翻转腔5上下连通的直通道3a、以及分别位于翻转腔5两侧且贯穿上滚筒3的两个侧通道3b,两个侧通道3b分别与下滚筒4上的两条支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23.上滚筒3与下滚筒4之间通过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包括分别连接在上滚筒3和下滚筒4一端的主动轮7和从动轮8,主动轮7与从动轮8啮合传动。除臭箱1外部固定有安装支架10,安装支架10上设有连接驱动上滚筒3转动的电机9。
24.进一步的,两个除臭机构2的上方均设有喷淋机构11,喷淋机构11包括喷淋管11a和均匀布置在喷淋管11a上的若干喷淋头11b,喷淋机构11通过提升泵13连接有药桶12,除臭箱1的底部还通过回流管14与药桶12连接。
25.除臭箱1底部的一侧设有气体进口15,气体进口15连接有气体预加热装置17,气体预加热装置17的一端设有进气管18、另一端通过出气管19与气体进口15连接,除臭箱1的顶部设有气体出口16。
26.本实施例具体工作时,当处理低浓度臭气时,除臭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臭气从进气管18进入气体预加热装置17预加热,通过出气管19从气体进口15进入除臭箱1,然后依次通过下部除臭机构2的第一通道4a、第二通道4b、侧通道3b,经一层填料6处理,继续向上
流动,以相同的路径通过上部除臭机构2,共经两层填料6处理,气体流动过程中,提升泵13抽取药桶12内的生物菌剂,通过喷淋机构11喷出,气体每次从除臭机构2中输出后进行二次处理,预加热的臭气还能利用自身携带的热能提高除臭箱1内部温度,保证填料6中微生物活性,从而促进除臭效果,完成处理的气体从顶部气体出口16输出,除臭箱1底部沉积的液体通过回流管14回流至药桶12。
27.当处理高浓度臭气时,利用电机9驱动上滚筒3转动,啮合的主动轮7与从动轮8带动下滚筒4同步反向转动,滚筒转动时能够翻动翻转腔5内的填料6,使得填料6松动,从而更好地促进与臭气的充分接触,调整完整后除臭装置的结构如图2所示。装置运行时,预加热的臭气进入除臭箱1,然后依次通过下部除臭机构2的第二通道4b、第一通道4a、直通道3a,经两层填料6处理,继续向上流动,以相同的路径通过上部除臭机构2,共经四层填料6处理,同样的配合喷淋机构11处理,从而保证高浓度臭气输出质量达标。此外,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只调整上部或下部除臭机构2,使得臭气经过不同层数的填料6进行处理。
28.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