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化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2261发布日期:2022-10-14 21:3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化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属于沉淀池搅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氨化是指盐水的氨化。氨碱法制取纯碱的一个工序。目的是制取氨盐水,并使氨盐水达到碳酸化过程所要求的浓度。在饱和盐水中通入氨气,使其吸氨而氨化。盐水的氨化是一吸收过程。盐水在氨化前若未预先净化或净化程度不够,则氨化尚起着最后净化钙、镁等杂质的作用。氯气的主要来源是回收过滤碳酸氢钠晶体所得母液中的氨和碳酸化塔尾气中的氨,以及新的补充氨气等。
3.众所周知,氨化生产放热量大,若需提高产量除增加反应釜数量外,主要靠迅速移除氨化时产生的热量。由于生产场地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安装太多的反应釜,因此能够快速移除氨化时产生的热量是优选的措施。而现有的氨化生产装置散热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4.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散热和提高生产力的氨化生产装置。
6.一种优化方案,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的内腔设有内盘管,反应釜的下部外壁设有釜夹套,所述的反应釜设有2个,2个所述的反应釜的上部通过放空管并联设置,放空管的末端设有回流冷凝器,反应釜的上部和下部通过外循环管并联设置,反应釜上部的外循环管和反应釜下部的外循环管通过外循环换热器连接设置,外循环换热器和反应釜下部的外循环管之间连接有外循环泵,反应釜内的物料经外循环泵进入外循环换热器进行换热而后通过反应釜下部的外循环管回流入反应釜内腔。
7.进一步地,所述的反应釜的内盘管的上部设有内盘管出水管,反应釜的内盘管的底部设有内盘管进水管。
8.进一步地,所述的反应釜的釜夹套的上部设有釜夹套出水管,反应釜的釜夹套的底部设有釜夹套进水管。
9.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循环换热器的下部侧壁设有换热器进水管,外循环换热器的上部侧壁设有换热器出水管。
10.进一步地,2个所述的反应釜的上部通过通氨管并联设置,通氨管的一端设置于反应釜的内腔底部,2个所述的反应釜的上部侧壁连通设有连通管。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反应釜内腔设有搅拌机构,反应釜内腔底部设有曝气管,曝气管与通氨管连通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的反应釜下部的外循环管的末端设有釜液出口管。
13.进一步地,所述的反应釜的上部设有温度表和ph计。
14.进一步地,所述的通氨管与反应釜连接的管道设有阀门;
15.所述的釜液出口管设有阀门;
16.所述的曝气管与反应釜下部的外循环管连通的管道设有阀门;
17.所述的反应釜下部的外循环管与外循环泵之间设有阀门。
18.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9.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的内盘管和釜夹套通入冷却水对反应釜内的反应液进行进行降温的同时,采用外循环泵强制将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循环进入外循环换热器对反应液进行降温,而后回流入反应釜中,通过双重降温散热,在不增加设备的前提下,通过有效地散热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氨化生产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反应釜,2-放空管,3-回流冷凝器,4-外循环管,5-通氨管,6-搅拌机构,7-温度表,8-ph计,9-内盘管进水管,10-连通管,11-外循环换热器,12-内盘管出水管,13-釜夹套出水管,14-曝气管,15-釜夹套进水管,16-釜液出口管,17-外循环泵,18-换热器进水管,19-换热器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1,反应釜1的内腔设有内盘管,反应釜1的下部外壁设有釜夹套,反应釜1设有2个,2个反应釜1的上部通过放空管2并联设置,放空管2的末端设有回流冷凝器3,反应釜1的上部和下部通过外循环管4并联设置,反应釜1上部的外循环管4和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通过外循环换热器11连接设置,外循环换热器11和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之间连接有外循环泵17,反应釜1内的物料经外循环泵17进入外循环换热器11进行换热而后通过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回流入反应釜1内腔。
24.所述的反应釜1的内盘管的上部设有内盘管出水管12,反应釜1的内盘管的底部设有内盘管进水管9,冷却水通过内盘管进水管9进入内盘管后由内盘管出水管12流出。
25.所述的反应釜1的釜夹套的上部设有釜夹套出水管13,反应釜1的釜夹套的底部设有釜夹套进水管15,冷却水通过釜夹套进水管15进入釜夹套后由釜夹套出水管13流出。
26.所述的外循环换热器11的下部侧壁设有换热器进水管18,外循环换热器11的上部侧壁设有换热器出水管19,冷却水通过换热器进水管18进入外循环换热器11后由换热器出水管19流出。
27.2个所述的反应釜1的上部通过通氨管5并联设置,通氨管5的一端设置于反应釜1的内腔底部,2个所述的反应釜1的上部侧壁连通设有连通管10。
28.所述的反应釜1内腔设有搅拌机构6,反应釜1内腔底部设有曝气管14,曝气管14与通氨管5连通设置。
29.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的末端设有釜液出口管16。
30.所述的反应釜1的上部设有温度表7和ph计8。
31.所述的通氨管5与反应釜1连接的管道设有阀门;
32.所述的釜液出口管16设有阀门;
33.所述的曝气管14与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连通的管道设有阀门;
34.所述的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与外循环泵17之间设有阀门。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6.反应釜1中加入适量液体,而后通过通氨管5通入氨气,氨气经曝气管14进入釜内并与液体接触被吸收,氨气与液体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后内盘管通过内盘管进水管9通入冷却水,冷却水吸收热量后通过内盘管出水管12流出;
37.釜夹套通过釜夹套进水管15通入冷却水,冷却水吸收热量后通过釜夹套出水管13流出;
38.反应釜1内的反应液通过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和外循环泵17进入外循环换热器11,同时外循环换热器11通过换热器进水管18加入冷却水,冷却水对进过外循环换热器11的反应液吸收热量后,通过换热器出水管19流出,冷却后的反应液通过反应釜1上部的外循环管4进入反应釜1的内腔继续进行反应。
39.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1),反应釜(1)的内腔设有内盘管,反应釜(1)的下部外壁设有釜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1)设有2个,2个所述的反应釜(1)的上部通过放空管(2)并联设置,放空管(2)的末端设有回流冷凝器(3),反应釜(1)的上部和下部通过外循环管(4)并联设置,反应釜(1)上部的外循环管(4)和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通过外循环换热器(11)连接设置,外循环换热器(11)和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之间连接有外循环泵(17),反应釜(1)内的物料经外循环泵(17)进入外循环换热器(11)进行换热而后通过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回流入反应釜(1)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1)的内盘管的上部设有内盘管出水管(12),反应釜(1)的内盘管的底部设有内盘管进水管(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1)的釜夹套的上部设有釜夹套出水管(13),反应釜(1)的釜夹套的底部设有釜夹套进水管(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循环换热器(11)的下部侧壁设有换热器进水管(18),外循环换热器(11)的上部侧壁设有换热器出水管(1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2个所述的反应釜(1)的上部通过通氨管(5)并联设置,通氨管(5)的一端设置于反应釜(1)的内腔底部,2个所述的反应釜(1)的上部侧壁连通设有连通管(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1)内腔设有搅拌机构(6),反应釜(1)内腔底部设有曝气管(14),曝气管(14)与通氨管(5)连通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的末端设有釜液出口管(1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1)的上部设有温度表(7)和ph计(8)。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氨管(5)与反应釜(1)连接的管道设有阀门;所述的釜液出口管(16)设有阀门;所述的曝气管(14)与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连通的管道设有阀门;所述的反应釜(1)下部的外循环管(4)与外循环泵(17)之间设有阀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氨化生产装置,属于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反应釜,所述的反应釜设有2个,2个反应釜的上部通过放空管并联设置,放空管的末端设有回流冷凝器,反应釜的上部和下部通过外循环管并联设置,反应釜上部的外循环管和反应釜下部的外循环管通过外循环换热器连接设置,外循环换热器和反应釜下部的外循环管之间连接有外循环泵。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反应釜的内盘管和釜夹套通入冷却水对反应釜内的反应液进行进行降温的同时,采用外循环泵强制将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循环进入外循环换热器对反应液进行降温,而后回流入反应釜中,通过双重降温散热,在不增加设备的前提下,通过有效地散热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产效率。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郭华 李春阳 刘宇 王珊 盛文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加易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31
技术公布日:2022/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