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3410发布日期:2022-09-10 10:0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橡胶制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


背景技术:

2.采样管是一种具有采样及运送功能的离心管,可用于采样或运送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手足口病毒等其它病毒,采样管包括管体和管帽,将样本保存液提前注入采样管内,利用拭子采集到样本后,将拭子放置在采样管的管体内,再盖上管帽进行密封保存,采样管是试管的其中一种。
3.在采样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取试管内的液体进行检测,常用方式是用试管枪将试管内的液体转移至检测试剂盒或检测设备中,完成取样。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需要额外借助试管枪实现试管内液体的转移和取样,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需要额外借助试管枪实现试管内液体的转移和取样,操作步骤较为繁琐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
6.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包括管体和管帽,所述管帽盖设于管体,所述管体内形成管腔,所述管帽设置有滴口,所述滴口与管腔连通,所述管体远离管帽的一端可被外力挤压变形。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样时,管帽打开,可将拭子以及拭子采集到的样本置于管腔内,然后将管帽密封于管体上,方便运输该试管;检测取样时挤压管体远离管帽的一端,在压强作用下管腔内的液体从滴口处流出至检测试剂盒或检测设备中,采样及检测采样的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无需借助额外的设备即可完成操作。
8.可选的,所述滴口靠近管体的一端开口大小小于滴口远离管体的一端开口大小。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滴口与管腔相接位置的开口较小,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即使试管平放或倒放,管腔内的液体也不容易从滴口处流出。
10.可选的,所述管帽与管体螺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管帽与管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且管帽与管体之间的密闭效果好,管腔内的液体不易从管帽和管体的连接位置处流出。
12.可选的,所述管帽内设置有密封圈,当管帽盖设于盖体时,所述密封圈与管体开口端面抵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管帽和管体之间的密封性能。
14.可选的,所述管帽内设置有呈环状结构的内环,所述内环与管帽同轴,且所述内环与管帽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环槽,所述管体开口处的内侧壁紧贴内环外侧壁,所述管体开口处的外侧壁紧贴管帽内侧壁。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内环和管帽的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管帽和管体之
间的密闭效果,管腔内的液体不易从管帽和管体的连接位置处流出。
16.可选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环和至少一第一柔性连接条,所述第一柔性连接条的一端与管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管帽外侧壁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连接环套设于第一环槽内,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管帽间隙配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由第一连接环和第一柔性连接条实现了管体和管帽之间的连接,当采样和检测采样时管帽均无需取下另外放置与操作台面上,降低了管帽遗失和管帽被污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连接环的设置也不会影响管体与管帽之间的连接。
18.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环开设有第一让位缺口。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管帽安装于第一连接环上。
20.可选的,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盖设于滴口。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密封滴口,能够有效防止管腔内的液体从滴口处流出。
22.可选的,所述密封盖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插接于滴口,所述凸起外侧壁与滴口内侧壁贴合。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密封滴口。
24.可选的,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环和至少一第二柔性连接条,所述第二柔性连接条的一端与管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盖外侧壁处开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连接环套设于第二环槽内,所述第二连接环和密封盖间隙配合。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由第二连接环和第二柔性连接条实现密封盖和管帽之间的连接,当检测取样时密封盖无需取下另外放置于操作台面上,降低了密封盖遗失和管帽被污染的风险。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检测取样时挤压管体远离管帽的一端,在压强作用下管腔内的液体从滴口处流出至检测试剂盒或检测设备中,采样及检测采样的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无需借助额外的设备即可完成操作。
28.2.由于滴口与管腔相接位置的开口较小,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即使试管平放或倒放,管腔内的液体也不容易从滴口处流出。
附图说明
29.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的剖面图;
31.图3是实施例2的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的剖面图;
32.图4是实施例2的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实施例3的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实施例4的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的剖面图;
35.图7是实施例5的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0、管体;11、管腔;12、管口;
37.20、管帽;21、第一防滑条纹;22、内环;23、密封圈;24、滴液部;25、滴口;26、连接
部;27、缓冲部;28、第一环槽;
38.30、第三柔性连接条;
39.40、连接组件;41、第一连接环;42、第一柔性连接条;43、第一让位缺口;44、第二柔性连接条;45、第二连接环;46、第二让位缺口;
40.50、密封盖;51、第二防滑条纹;52、凸起;53、第二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一种用于采样检测的热塑性弹性体试管。
43.实施例1:
44.参照图1和图2,包括管体10和管帽20,管体10内设置有管腔11,可容置拭子和取样液体。
45.管体10选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作,管体10呈锥形设置,管体10靠近管帽20一端的管壁厚度大于管体10远离管帽20一端的管壁厚度,管体10远离管帽20一端的管壁较软,管体10远离管帽20一端的管壁被外力挤压变形,当外力撤离时,管体10远离管帽20一端的管壁可恢复原形。
46.管体10靠近管帽20一端设置有管口12,管口12外侧壁和管帽20内侧壁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当管体10与管帽20螺接时,管帽20盖设于管体10,管帽20外侧壁设置有第一防滑条纹21,增大管帽20的摩擦力。
47.管帽20呈阶梯状,管帽20内设置有呈环状结构的内环22,内环22与管帽20同轴,当管体10与管帽20螺接时,管体10的管口12处内侧壁紧贴内环22外侧壁,管口12处的外侧壁紧贴管帽20内侧壁。
48.内环22外侧壁与管帽20内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环槽,容纳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23,当管帽20与管体10螺接时,密封圈23与管口12端面抵接,增大管体10与管帽20之间的密封性能。
49.管帽20远离管体10的一端设置有滴液部24,滴液部24设置有滴口25,滴口25与管腔11连通,滴口25远离连接部26的一端开口大小大于滴口25靠近连接部26的一端开口大小。
50.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管腔11内容置取样液体,拭子经过采样之后放入管腔11,螺接管体10与管帽20,进行样本检测时,手持管体10下端并轻微挤压管体10,取样液体从滴口25流至检测试剂盒或检测设备。
51.实施例2:
52.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管帽20包括连接部26、缓冲部27和滴液部24,连接部26呈中空圆柱状,连接部26的外径小于管口12的内径,当管帽20盖设于管体10时,连接部26的外侧壁与管口12内侧壁贴合,防止管腔11内的取样液体流出。
53.缓冲部27呈倒置漏斗状,缓冲部27的一端与连接部26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滴液部24的一端固定连接,缓冲部27靠近滴液部24的一端开口直径小于缓冲部27远离滴液部24的一端开口直径。
54.滴液部24呈圆柱状,滴液部24设置有滴口25,滴口25与管腔11相连通。
55.试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柔性连接条30,第三柔性连接条30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可弯折,第三柔性连接条30的一端与管体10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管帽20固定连接,降低了管帽20遗失的风险。
56.本实施例管帽20盖设于管体10;当管帽20未盖设于管体10时,第三柔性连接条30降低了管帽20遗失的风险;滴口25远离连接部26的一端开口大小大于滴口25靠近连接部26的一端开口大小,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取样液体不易从滴口25处流出。
57.实施例3:
58.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试管包括连接组件40,连接组件40包括第一连接环41和至少一个第一柔性连接条42,第一柔性连接条42的一端与管体10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环41固定连接,管帽20外侧壁设置有第一环槽28,第一连接环41套设于第一环槽28,第一连接环41和管帽20间隙配合。
59.第一连接环41设置有第一让位缺口43,第一连接环41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外力可使第一让位缺口43轻微掰开,便于第一连接环41套设于第一环槽28。
60.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40降低了管帽20遗失的风险;第一让位缺口43便于第一连接环41套设于第一环槽28。
61.实施例4:
62.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密封盖50,滴液部24外侧壁与密封盖50螺接,密封盖50盖设于滴口25,密封盖50外侧设置有第二防滑条纹51,增大密封盖50的摩擦力。
63.密封盖50内设置有凸起52,当密封盖50与滴液部24螺接时,凸起52插设于滴口25,凸起52外侧壁与滴口25内侧壁贴合,防止取样液体从滴口25流出试管。
64.本技术实施例的滴液部24螺接有密封盖50,密封盖50内设置有凸起52,凸起52插设于滴口25,防止取样液体从滴口25流出试管。
65.实施例5:
66.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组件40包括第二连接环45和至少一个第二柔性连接条44,第二柔性连接条44一端与管帽20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环45固定连接,密封盖50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环槽53,第二连接环45套设于第二环槽53内,第二连接环45和密封盖50间隙配合。
67.第二连接环45设置有第二让位缺口46,第二连接环45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外力可使第二让位缺口46轻微掰开,便于第二连接环45套设于第二环槽53。
68.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40降低了密封盖50遗失的风险;第二让位缺口46便于第二连接环45套设于第二环槽53。
6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