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8757发布日期:2022-09-30 22:01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的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其中汽车是通过多个单元或总成集合而成了一个整体设备,其主要包括有发动机、底盘、方向控制系统、冷却系统、倒车系统等;其中每个系统或总成又包括有多个结构,比如发动机包括有冷却机构,如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等,还包括有润滑系统,比如机油泵、集滤器、油尺等。
3.在汽车的众多零部件的生产中,有许多需要进行喷漆进行保护,从而对零部件起到保护的作用,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目前在对零部件进行喷漆的时候,通常都是首先将零部件悬挂在吊钩上,然后吊钩随着顶部的链条或传动带等进行带动,之后首先进入到喷漆工位,在此处由工人手持喷枪或机械手驱动喷枪对零部件进行喷漆;喷漆完成的零部件需要进行热烘干,此时零件依然被链条或传动带驱动进入到烘干室内,在烘干室两侧具有加热管(电加热管或热油管),能够加速烘干的进行;同时烘干室的顶部具有抽气管,将挥发性有毒气体吸走。
4.在实践中发现,为了对不同大小的零部件进行烘干,通常两侧的加热管之间的距离就较大,这样虽然既能够对大零部件进行烘干,也能够对小零部件进行烘干,但是在对小零部件进行烘干的时候,由于零部件与加热管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通常需要加大加热管的功率或加长烘干时间,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烘干装置,旨在解决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以及开设于所述烘干室两端的零件进口和零件出口,所述烘干室内相对设置有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所述第一烘干板和所述第二烘干板呈竖直状分布于所述零件进口和所述零件出口的两侧,所述烘干室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烘干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烘干室中部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烘干室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烘干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烘干室中部的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烘干室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烘干板的顶部背离所述第二烘干板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稳定件,所述烘干室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稳定件相配合的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稳定件活动贴合于所述烘干室的顶部;
8.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调节电机上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烘干室,且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一烘干板的底部螺纹配合;
9.所述第一烘干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一支撑轮活动抵触于所述烘干室的底部。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烘干板的顶部背离所述第一烘干板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稳定件,所述烘干室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稳定件相配合的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稳定件活动贴合于所述烘干室的顶部;
11.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所述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烘干室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烘干板与所述调节杆螺纹配合,且所述调节杆和所述第一烘干板连接处的螺纹方向与所述调节杆和所述第二烘干板连接处的螺纹方向相反;
12.所述第二烘干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活动抵触于所述烘干室的底部。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设置有两个,所述调节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件,另一所述调节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上活动套接有传动体。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室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调节杆的中部穿过所述定位块,并与所述定位块转动连接。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烘干板和所述第二烘干板的底部均水平设置有长筒形的稳定筒,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稳定筒螺纹配合。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贯穿每个所述第一稳定件和所述第二稳定件均开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定件或所述第二稳定件的自由端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烘干室相通。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室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防护部,两个所述防护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烘干室开设有所述第一配合孔和所述第二配合孔的一侧,当所述第一烘干板或所述第二烘干板抵触于所述防护部时,位于所述烘干室内的所述让位孔与所述烘干室的内壁之间具有设定间距。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稳定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稳定件的数量相等,且每一所述第一稳定件均相对具有一所述第二稳定件;
19.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总管以及连通于所述排气总管上的若干个排气支管,所述排气支管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稳定件的数量,每个排气支管的底部均连通设置有2n个进气支管,每个所述进气支管的底部均与所述烘干室的顶部相通,转动所述调节杆时可使所述第一稳定件和所述第二稳定件的顶部分别覆盖m个所述进气支管的底部;
20.其中所述n≥2,所述n》m≥0。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烘干装置,首先用于传输零部件的链条或传输带等穿过了整个烘干室,并且喷漆完成的零件通过零件进口进入到烘干室内,在烘干完成后通过零件出口运动到烘干室的外部;同时在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靠近烘干室内壁的一侧具有加热管,其既可以是电加热管,也开始导热油管。
22.如果是汽车零部件较大的时候,此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调节第一烘干板朝向烘干室中部距离较大的方向移动,然后通过第二调节机构调节第二烘干板朝向烘干室中部距离较大的方向移动,这样就能够正常的使得零件通过;但是如果零部件较小的时候,此时可以朝向烘干室中部的方向移动第一烘干板和第二烘干板,这样便能够使得零部件与第一烘干
板和第二烘干板之间的距离较近,在相同烘干功率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烘干效率;或在相同的烘干时间下,能够减小烘干功率,使用效果较佳。同时在整个烘干过程中,与排气管连接的抽气泵等能够产生负压,将挥发出来的有毒有害气体吸附后进行后续处理,从而保证了加工环境的洁净与安全。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烘干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烘干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一;
25.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26.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烘干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二;
28.图6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29.其中,1、烘干室;2、零件进口;3、零件出口;4、第一烘干板;5、第二烘干板;6、排气管;6a、排气总管;6b、排气支管;6c、进气支管;7、第一稳定件;8、调节电机;9、调节杆;10、第一支撑轮;11、第二稳定件;12、第二支撑轮;13、第一传动件;14、第二传动件;15、传动体;16、定位块;17、稳定筒;18、让位孔;19、防护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烘干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31.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烘干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附图仅为示意,并非代表实际结构),包括烘干室1以及开设于所述烘干室1两端的零件进口2和零件出口3,所述烘干室1内相对设置有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所述第一烘干板4和所述第二烘干板5呈竖直状分布于所述零件进口2和所述零件出口3的两侧,所述烘干室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烘干板4靠近或远离所述烘干室1中部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烘干室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烘干板5靠近或远离所述烘干室1中部的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烘干室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6。
32.所述第一烘干板4的顶部背离所述第二烘干板5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稳定件7,所述烘干室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稳定件7相配合的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稳定件7活动贴合于所述烘干室1的顶部;
33.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电机8以及连接于所述调节电机8上的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转动连接于所述烘干室1,且所述调节杆9与所述第一烘干板4的底部螺纹配合;
34.所述第一烘干板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支撑轮10,所述第一支撑轮10活动抵触于所述烘干室1的底部。
35.所述第二烘干板5的顶部背离所述第一烘干板4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稳定件11,所述烘干室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稳定件11相配合的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稳定件11活动贴合于所述烘干室1的顶部;
36.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所述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与所述烘干室1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烘干板5与所述调节杆9螺纹配合,且所述调节杆9和所述第一烘干板4连接处的螺纹方向与所述调节杆9和所述第二烘干板连接处的螺纹方向相反;
37.所述第二烘干板5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支撑轮12,所述第二支撑轮12活动抵触于所述烘干室1的底部。
38.所述调节杆9设置有两个,所述调节电机8与其中一个所述调节杆9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件13,另一所述调节杆9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传动件14,所述第一传动件13和所述第二传动件14上活动套接有传动体15。
39.所述烘干室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块16,所述调节杆9的中部穿过所述定位块16,并与所述定位块1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烘干板4和所述第二烘干板5的底部均水平设置有长筒形的稳定筒17,所述调节杆9与所述稳定筒螺纹配合。
40.贯穿每个所述第一稳定件7和所述第二稳定件11均开设有让位孔18,所述让位孔1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定件7或所述第二稳定件11的自由端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烘干室1相通。所述烘干室1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防护部19,两个所述防护部19分别连接于所述烘干室1开设有所述第一配合孔和所述第二配合孔的一侧,当所述第一烘干板4或所述第二烘干板5抵触于所述防护部19时,位于所述烘干室1内的所述让位孔18与所述烘干室1的内壁之间具有设定间距。
41.所述第一稳定件7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稳定件11的数量相等,且每一所述第一稳定件7均相对具有一所述第二稳定件11;
42.所述排气管6包括排气总管6a以及连通于所述排气总管6a上的若干个排气支管6b,所述排气支管6b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稳定件7的数量,每个排气支管6b的底部均连通设置有2n个进气支管6c,每个所述进气支管6c的底部均与所述烘干室1的顶部相通,转动所述调节杆9时可使所述第一稳定件7和所述第二稳定件11的顶部分别覆盖m个所述进气支管6c的底部;
43.其中所述n≥2,所述n》m≥0。
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烘干装置,首先用于传输零部件的链条或传输带等穿过了整个烘干室1,并且喷漆完成的零件通过零件进口2进入到烘干室1内,在烘干完成后通过零件出口3运动到烘干室1的外部;同时在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靠近烘干室1内壁的一侧具有加热管,其既可以是电加热管,也开始导热油管。
45.如果是汽车零部件较大的时候,此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调节第一烘干板4朝向烘干室1中部距离较大的方向移动,然后通过第二调节机构调节第二烘干板5朝向烘干室1中部距离较大的方向移动,这样就能够正常的使得零件通过;但是如果零部件较小的时候,此时可以朝向烘干室1中部的方向移动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这样便能够使得零部件与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之间的距离较近,在相同烘干功率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烘干效率;或在相同的烘干时间下,能够减小烘干功率,使用效果较佳。同时在整个烘干过程中,与排气管6连接的抽气泵等能够产生负压,将挥发出来的有毒有害气体吸附后进行后续处理,从而保证了加工环境的洁净与安全。
46.在调节第一烘干板4位置的时候,首先是调节电机8启动,并驱动其中一个调节杆9转动,并且该调节杆9端部的第一传动件13通过传动体15带动第二传动件14进行转动,这样
便能够同时驱动两个调节杆9进行转动,之后两个调节杆9分别作用在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上,并同时驱动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同步靠近或远离,简单方便。其中第一传动件13、第二传动件14和传动体15可以是皮带轮和皮带,也可以是链轮和链条,或其他能够进行传动的结构。
47.由于此时只需要一个调节电机8进行驱动,如此可以使得使用成本更低;同时由于两个调节杆9的同步性能够得到保证,因此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的运动模式是完全镜像的,可以保证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与零部件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或接近的,保证了烘干能够高质量的进行。
48.不仅如此,位于烘干室1底部的定位块16能够提高调节杆9的位置和形状的稳定性,同时稳定筒17加长了与调节杆9之间螺纹配合的长度,所以可以更好的防止调节杆9、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发生形变,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其中调节杆9的高度可以根据情况设置在烘干室1的中部或底部(如附图的中的状态);同时还能够在第一稳定件7和第二稳定件11的顶部开有凹槽有安装滚珠,或在第一稳定件7和第二稳定件11的顶部涂抹润滑油,这样可以便于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的位移;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第一稳定件7与第二稳定件11都能够与烘干室1顶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贴合度,其一是保证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的位置和运动稳定性,其二是能够较好的将不使用的进气支管6c堵住。
49.如果所烘干的零部件较大,此时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之间的距离也就较大,所需使用的进气支管6c的数量也就越多(根据情况也可以调大与排气总管6a连接的抽气泵的功率),而此时由于第一稳定件7和第二稳定件11都与烘干室1中部的距离变大了,所以可以自然的使得更多的进气支管6c被投入使用。
50.同样如果所需烘干的零部件较小,此时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与烘干室1中部的距离较小,同时第一稳定件7和第二稳定件11也就能够将距离烘干室1中部较远的进气支管6c堵住或部分堵住,此时便能够保证中间具有零部件的位置能够具有足够的负压,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抽离效果更佳。
51.其中,进气支管6c的数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节;同时无论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移动到哪个位置,都不能将所有的进气支管6c覆盖。
52.如果第一烘干板4靠近第二烘干板5的一侧,以及第二烘干板5靠近第一烘干板4的一侧所使用的是电加热管,此时用于给电加热管通电的电线等能够穿过让位孔18进行使用,这样就能够防止电线被损坏;如果是通入导热油,则用于导入导热油的管道也可以通过让位孔18穿入到烘干室1内。当在使用过程中,即使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的位置达到最大时,此时第一烘干板4和第二烘干板5也仅仅是抵触在防护部19上,防止了穿出让位孔18的电线或导热油管道与烘干室1内壁发生碰撞或是剪切,使用安全性更佳。
53.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54.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