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9141发布日期:2022-11-03 04:3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领域,尤其是转鼓式筛网过滤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微滤机是一种转鼓式筛网过滤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待处理的污水在泵的作用下,沿转鼓的轴向进入转鼓内,水经转鼓的筛网流出,水中的杂质(如类似鱼便的细小悬浮物、藻类等)被截留于转鼓的滤网内面上;当转鼓的滤网需要进行清理时,开启高压冲洗模式,附着在滤网内面的杂质随着转鼓转动而被向上带起,并经压力冲洗水反冲到排槽内流出;如此反复,即可实现污水的定期清理。
3.在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微滤机存在如下问题:
4.1)微滤机的滤网内面残留有大量的固体杂质,会降低微滤机的过滤效率;
5.2)现有微滤机采用高压水对滤网进行反冲,使滤网内面的杂质反冲到排槽内,再经排槽流出;该过程耗水量较大,经排槽流出的是杂质与水的混合物,需要设置较大的沉淀池,才能实现对杂质的沉淀处理;这显然与微滤机处理设备体积小、处理量大的特点相悖。
6.为此,如何低成本的解决现有微滤机存在的缺陷,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微滤机采用高压水对滤网进行反冲,实现对滤网的清洗,会产生杂质与水的混合物,根据处理量的不同,需要设置较大的沉淀池,这与微滤机处理设备体积小的特点相悖的问题,提供一种水体净化装置。
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包括支撑单元、过滤单元、负压抽取单元、控制系统;
10.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基座、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设置在基座上且基座能为过滤池提供支撑;
11.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转鼓组件、支撑组件、过滤驱动电机、用于与待处理污水相连的过滤进水管、过滤出水管;
12.所述转鼓组件包括第一转鼓端板、转鼓滤网、第二转鼓端板,所述第一转鼓端板、第二转鼓端板分别设置在转鼓滤网的两端且第一转鼓端板、转鼓滤网、第二转鼓端板依次相连为一体;
13.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基座上且基座能为支撑组件提供支撑,所述第一转鼓端板、第二转鼓端板分别与支撑组件相连且第一转鼓端板、第二转鼓端板能分别相对支撑组件转动;
14.所述过滤驱动电机与支撑组件相连且支撑组件能为过滤驱动电机提供支撑,所述过滤驱动电机与第一转鼓端板相连且过滤驱动电机能带动第一转鼓端板相对支撑组件转动;
15.所述第二转鼓端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转鼓组件设置在过滤池内,所述第二开口下端所在水平面位于过滤池内水面所在水平面上方;
16.所述过滤进水管穿过第二开口,所述过滤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滤网内且待处理污水经过滤进水管后能经转鼓滤网进入过滤池内;所述过滤出水管与过滤池连通且过滤池内的水能经过滤出水管排出;
17.所述负压抽取单元包括负压支架、负压轴承、负压中心管、负压吸污头、负压第一连接管、负压第二连接管、暂存槽、负压第三连接管、负压风机;
18.所述负压支架与支撑组件相连且支撑组件能为负压支架提供支撑,所述负压轴承设置在负压支架上且负压支架能为负压轴承提供支撑,所述负压中心管与负压轴承相连且负压中心管通过负压轴承能相对支撑组件转动;
19.所述负压吸污头上设置有若干个吸污口且吸污口沿负压吸污头的轴向均匀布置,所述负压中心管通过负压第一连接管与负压吸污头相连且负压中心管通过负压第一连接管能为负压吸污头提供负压以实现对杂质的吸取;
20.所述负压风机通过负压第三连接管与暂存槽相连且负压风机通过负压第三连接管能对暂存槽进行抽气处理,所述负压第三连接管与暂存槽的连接处位于暂存槽内液面的上方且负压风机仅抽取暂存槽内的气体而不抽取暂存槽内的液态混合物,所述负压中心管通过负压第二连接管与暂存槽相连且负压吸污头吸取的杂质能在负压风机的带动下依次经负压吸污头、负压第一连接管、负压中心管、负压第二连接管进入暂存槽内并基于自身重力的作用沉淀在暂存槽内,所述负压第二连接管与暂存槽的连接处位于暂存槽内液面的上方且暂存槽内的液体不会对负压第二连接管形成液封;
21.所述负压吸污头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贴合在转鼓滤网上;将负压吸污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贴合在转鼓滤网上的位置记为第一贴合处,所述第一贴合处所在水平面位于过滤池内液面所在水平面上方;
22.所述过滤驱动电机、负压风机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
23.所述过滤池沿水平方向的剖面呈圆形或多边形。
24.所述过滤池为立方体状、球体状中的一种或多种。
25.所述转鼓滤网的目数为4~400目。
26.所述负压吸污头呈扁平状或圆柱状。
27.还包括支撑第一转盘、第一连接带、端板第二连接圆环、转轮组件、支撑第一连接轴、支撑第一轴承,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第一板、支撑第二板,所述支撑第一板、支撑第二板分别与基座相连且基座能分别为支撑第一板、支撑第二板提供支撑;
28.所述支撑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转鼓端板相连且支撑第一连接轴能带动第一转鼓端板同步转动,所述支撑第一轴承设置在支撑第一板上,所述支撑第一连接轴穿过支撑第一轴承且支撑第一轴承通过支撑第一连接轴能相对支撑第一板转动;
29.所述支撑第一转盘与支撑第一连接轴相连且支撑第一转盘通过支撑第一连接轴能带动第一转鼓端板同步转动;过滤驱动电机与支撑第一板相连,且支撑第一板能为过滤驱动电机提供支撑,所述过滤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连接带与支撑第一转盘相连且过滤驱动电机能通过支撑第一转盘能带动第一转鼓端板同步转动;
30.所述端板第二连接圆环固定设置在第二开口上且端板第二连接圆环与第二转鼓
端板能同步转动,所述支撑第二板上设置有与第二开口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口;
31.所述转轮组件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转轴与支撑第二板相连且支撑第二板能为第二转轴提供支撑,所述第二转动轮设置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二转动轮能相对第二转轴自由转动;
32.所述转轮组件为至少两组,所述端板第二连接圆环穿过第二安装口并与转轮组件相配合且转鼓组件通过端板第二连接圆环与转轮组件的配合能相对支撑第二板转动。
33.还包括电机转盘,所述电机转盘设置在过滤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连接带设置在电机转盘和支撑第一转盘上且过滤驱动电机依次通过电机转盘、第一连接带、支撑第一转盘、支撑第一连接轴能带动转鼓组件转动。所述第一连接带为皮带、链条中的一种。
34.所述转轮组件为两组,所述端板第二连接圆环设置在转轮组件上且转轮组件能为端板第二连接圆环提供支撑;
35.或所述转轮组件为四组,四组转轮组件呈矩形布置在支撑第二板上,所述端板第二连接圆环位于四组转轮组件之间且转轮组件能对端板第二连接圆环进行限位。
36.还包括支撑第三板,所述支撑第一板、支撑第二板分别沿竖直方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支撑第一板的顶端通过支撑第三板与支撑第二板的顶端相连为一体。
37.所述第二开口呈圆形,所述负压支架与支撑第二板相连且支撑第二板能为负压支架提供支撑。
38.还包括若干个负压连接臂,所述负压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负压中心管、负压吸污头相连。
39.所述负压第一连接管包括负压一管一段、负压一管二段,所述负压一管一段的内径为负压一管二段的内径的1.05~3倍,所述负压中心管、负压一管一段、负压一管二段、负压吸污头依次连通且基于负压一管一段与负压一管二段的管径差能为负压吸污头提供更大的吸力。
40.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支座、调节支杆,所述调节支座与负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座上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调节支杆上设置有调节螺纹,所述调节支杆穿过调节支座并与调节支座上的调节螺纹孔螺纹连接且通过调节螺纹孔与调节支杆的配合能改变调节支杆沿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支杆设置在负压第一连接管的下方且调节支杆能将负压第一连接管沿竖直方向顶起以改变负压吸污头的相对位置。
41.所述负压中心管的中心轴相对于转鼓组件的中心轴采用偏心布置,所述负压吸污头能在自身重力和调节组件的作用下贴合在转鼓滤网上且通过负压第一连接管能将负压吸污头从转鼓滤网抬起。
42.所述第一贴合处所在水平面位于过滤池内液面所在水平面上方3-10cm处。
43.还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暂存槽连通且暂存槽内沉积的杂质和水能通过排污管排出;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门。
44.所述排污阀门为单向阀;
45.或所述排污阀门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系统相连。
46.如前所述,市面上现有的微滤机均采用高压水对转鼓滤网反向冲洗的模式,该模式通过高压水实现杂质与滤网的分离,会产生杂质与水的混合物,根据微滤机处理能力的
不同,需要设置较大的沉淀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有微滤机的应用范围(例如,单独设置沉淀池,对占地面积、设备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体净化装置。
47.本技术采用转鼓滤网内进水、过滤池出水的方式,通过转鼓组件实现对进水内杂质的去除,去除的杂质残留在转鼓组件内(部分杂质附着在转鼓滤网的内表面上,剩余杂质残留在转鼓组件内的液面上。
48.如前所述,现有的微滤机均采用高压水对转鼓滤网反向冲洗的模式,其需要通过排槽将冲洗的杂质与水的混合物送出,基于高压水枪与排槽的配合,就要求高压水枪必须设置于转鼓滤网的上半部分,这就带来如下问题:
49.1)由于杂质依靠自身的粘性附着在转鼓滤网内表面上,其粘性相对较弱,当杂质随转鼓滤网向上运动时,部分杂质受自身重力作用,会从转鼓滤网内表面上自动脱落,使得到达高压冲洗位置的杂质大幅减少,这严重影响了其杂质去除效率;
50.2)由于现有微滤机的杂质去除效率较低,使得附着在转鼓滤网内表面上的杂质增多,微滤机运行的能耗会大幅增加;
51.3)如前所述,由于现有微滤机的杂质去除效率较低,导致高压水的用量会上升,会产生杂质与水的混合物,根据处理量的不同,需要设置较大的沉淀池。
52.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技术的水体净化装置设置全新的负压抽取单元,其包括负压支架、负压轴承、负压中心管、负压吸污头、负压第一连接管、负压第二连接管、暂存槽、负压第三连接管、负压风机。
53.本技术中,负压支架与支撑组件相连,支撑组件用于为负压支架提供支撑;而负压支架则为其他部件提供支撑。本技术中,负压轴承设置在负压支架上;优选地,负压轴承为至少两组,负压轴承与负压支架固定连接,负压中心管与负压轴承的内圈相连;采用该方式,一方面能够为负压中心管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能实现负压中心管相对负压支架的转动。
54.本技术中,负压吸污头上设置有若干个吸污口,且吸污口沿负压吸污头的轴向均匀布置,负压中心管通过负压第一连接管与负压吸污头相连。负压风机通过负压第三连接管与暂存槽相连,负压第三连接管与暂存槽的连接处位于暂存槽内液面的上方,负压中心管通过负压第二连接管与暂存槽相连,负压第二连接管与暂存槽的连接处位于暂存槽内液面的上方。采用该结构,负压风机工作时,在负压风机的带动下,负压吸污头吸取的杂质能依次经负压吸污头、负压第一连接管、负压中心管、负压第二连接管进入暂存槽内;由于负压第二连接管与暂存槽的连接处位于暂存槽内液面的上方,能够有效避免暂存槽内的液体对负压第二连接管形成液封;同时,基于杂质与空气的密度差异,杂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沉淀在暂存槽内,而空气位于液面上方,使得空气能在负压风机的带动下,依次经负压第三连接管、负压风机后排出,使得负压风机仅抽取暂存槽内的气体而不抽取暂存槽内的液态混合物,从而保证杂质去除过程的稳定、可靠、连续运行。
55.本技术中,负压吸污头、负压第一连接管与负压中心管之间形成以负压中心管为轴心的类似摆臂的结构,基于自身重力作用,负压吸污头位于转鼓滤网的下半部分,在无外力的作用下,负压吸污头会自然贴合在转鼓滤网上。将负压吸污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贴合在转鼓滤网上的位置记为第一贴合处,第一贴合处所在水平面位于过滤池内液面所在水平面上方。采用该结构,当转鼓滤网相对液面转动时,杂质会附着在转鼓滤网的内表面上,
并随转鼓滤网向上运动,当杂质刚脱离水面时,便会立即被负压吸污头抽走,使得杂质去除效率大幅增加;同时,由于杂质去除效率升高,使得转鼓滤网的负荷降低,有利于降低系统的能耗;另外,该过程不需要采用外接高压水源,不需要设置大的沉淀分离池,有利于降低设备建造成本、运行成本。进一步,采用改进后的水体净化装置,有利于减少微滤机的占地面积和体积,拓展其应用范围。
56.作为优选,本技术中负压吸污头上的吸污口距离水面3-10cm;采用该结构,由于杂质此时刚离开水面,含水量较高,此时就经过吸污口,可以负压吸附,附着在转鼓滤网上的含水杂质即被吸走。本技术的水体净化装置具有较好的连续性,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这是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突出优点。
附图说明
57.图1为实施例1中去除支撑单元的产品侧视图一(为便于观看,去除了支撑单元)。
58.图2为实施例1中去除支撑单元、转鼓滤网的产品透视图。
59.图3为实施例1中去除支撑单元的产品侧视图二(为便于观看,去除了支撑单元)。
60.图4为图3中去除转鼓滤网的产品透视图。
61.图5为实施例1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为便于理解,故将转鼓滤网单独拿开)。
62.图中标记:1、基座,2、过滤池,3、过滤驱动电机,4、过滤进水管,5、过滤出水管,6、第一转鼓端板,7、转鼓滤网,8、第二转鼓端板,9、负压中心管,10、负压吸污头,11、负压第一连接管,12、负压第二连接管,13、暂存槽,14、负压第三连接管,15、负压风机,16、支撑第一转盘,17、第一连接带,18、端板第二连接圆环,19、转轮组件,20、负压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6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6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65.实施例1
6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其包括支撑单元、过滤单元、负压抽取单元、控制系统。支撑单元包括基座、过滤池,过滤池设置在基座上,且基座能为过滤池提供支撑。如图所述,过滤池为立方体状,其沿水平方向的剖面呈多边形。
67.过滤单元包括转鼓组件、支撑组件、过滤驱动电机、用于与待处理污水相连的过滤进水管、过滤出水管。转鼓组件包括第一转鼓端板、转鼓滤网、第二转鼓端板;如图所示,第一转鼓端板、第二转鼓端板分别设置在转鼓滤网的两端,且第一转鼓端板、转鼓滤网、第二转鼓端板依次相连为一体。支撑组件设置在基座上,第一转鼓端板、第二转鼓端板分别与支撑组件相连,且第一转鼓端板、第二转鼓端板能分别相对支撑组件转动。过滤驱动电机与支撑组件相连,过滤驱动电机与第一转鼓端板相连,且过滤驱动电机能带动第一转鼓端板相对支撑组件转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转鼓滤网的目数为200目。
68.第二转鼓端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转鼓组件下半部分位于滤池内,第二开口下端所在水平面位于过滤池内水面所在水平面上方。过滤进水管穿过第二开口,过滤进水管的
出水端位于滤网内,且待处理污水经过滤进水管后能经转鼓滤网进入过滤池内;过滤出水管与过滤池连通,且过滤池内的水能经过滤出水管排出。
69.优选地,还包括支撑第一转盘、第一连接带、端板第二连接圆环、转轮组件、支撑第一连接轴、支撑第一轴承;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第一板、支撑第二板,支撑第一板、支撑第二板分别与基座相连,且基座能分别为支撑第一板、支撑第二板提供支撑。进一步,还包括支撑第三板,支撑第一板、支撑第二板分别沿竖直方向相互平行设置,支撑第一板的顶端通过支撑第三板与支撑第二板的顶端相连为一体。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带为皮带或链条中的一种
70.支撑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转鼓端板相连,支撑第一轴承设置在支撑第一板上,支撑第一连接轴穿过支撑第一轴承,且支撑第一轴承通过支撑第一连接轴能相对支撑第一板转动。
71.同时,支撑第一转盘与支撑第一连接轴相连,且支撑第一转盘通过支撑第一连接轴能带动第一转鼓端板同步转动;过滤驱动电机与支撑第一板相连,且支撑第一板能为过滤驱动电机提供支撑,过滤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连接带与支撑第一转盘相连。端板第二连接圆环固定设置在第二开口上,且端板第二连接圆环与第二转鼓端板能同步转动,支撑第二板上设置有与第二开口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口。优选地,第二开口呈圆形,负压支架与支撑第二板相连,且支撑第二板能为负压支架提供支撑。
72.转轮组件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转动轮,第二转轴与支撑第二板相连,且支撑第二板能为第二转轴提供支撑;第二转动轮设置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二转动轮能相对第二转轴自由转动。
73.优选地,还包括电机转盘,电机转盘设置在过滤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连接带设置在电机转盘和支撑第一转盘上,且过滤驱动电机依次通过电机转盘、第一连接带、支撑第一转盘、支撑第一连接轴能带动转鼓组件转动。
74.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转轮组件为四组,四组转轮组件呈矩形布置在支撑第二板上,端板第二连接圆环位于四组转轮组件之间,且转轮组件能对端板第二连接圆环进行限位;采用该结构,转鼓组件通过端板第二连接圆环与转轮组件的配合能相对支撑第二板转动。
75.负压抽取单元包括负压支架、负压轴承、负压中心管、负压吸污头、负压第一连接管、负压第二连接管、暂存槽、负压第三连接管、负压风机。
76.本实施例中,负压支架与支撑组件相连,负压轴承设置在负压支架上,负压中心管与负压轴承相连,且负压中心管通过负压轴承能相对支撑组件转动。优选地,本实施例在负压支架上设置两组负压轴承。
77.负压吸污头上设置有若干个吸污口,且吸污口沿负压吸污头的轴向均匀布置,负压中心管通过负压第一连接管与负压吸污头相连,且负压中心管通过负压第一连接管能为负压吸污头提供负压,以实现对杂质的吸取。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负压吸污头呈扁平状,其上的吸污口呈条状。优选地,还包括两个负压连接臂,负压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负压中心管、负压吸污头相连。
78.本技术中,负压中心管的中心轴相对于转鼓组件的中心轴采用偏心布置,负压吸污头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贴合在转鼓滤网上,且通过负压第一连接管能将负压吸污头从转鼓滤网抬起。优选地,第一贴合处所在水平面位于过滤池内液面所在水平面上方3-10cm
处。
79.优选地,还包括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支座、调节支杆,调节支座与负压支架固定连接,调节支座上设置有调节螺纹孔,调节支杆上设置有调节螺纹,调节支杆穿过调节支座并与调节支座上的调节螺纹孔螺纹连接且通过调节螺纹孔与调节支杆的配合能改变调节支杆沿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调节支杆设置在负压第一连接管的下方且调节支杆能将负压第一连接管沿竖直方向顶起以改变负压吸污头的相对位置。
80.负压吸污头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贴合在转鼓滤网上;将负压吸污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贴合在转鼓滤网上的位置记为第一贴合处,第一贴合处所在水平面位于过滤池内液面所在水平面上方。
81.本技术中,负压第一连接管能带动负压吸污头自动贴合在转鼓滤网上;将负压吸污头向上抬起时,即可使负压吸污头与转鼓滤网分离;而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即可调整负压吸污头与转鼓滤网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便于更好地对转鼓滤网上的含水杂质进行有效去除。
82.负压风机通过负压第三连接管与暂存槽相连,且负压风机通过负压第三连接管能对暂存槽进行抽气处理;负压第三连接管与暂存槽的连接处位于暂存槽内液面的上方,且负压风机仅抽取暂存槽内的气体而不抽取暂存槽内的液态混合物;负压中心管通过负压第二连接管与暂存槽相连,且负压吸污头吸取的杂质能在负压风机的带动下依次经负压吸污头、负压第一连接管、负压中心管、负压第二连接管进入暂存槽内并基于自身重力的作用沉淀在暂存槽内;负压第二连接管与暂存槽的连接处位于暂存槽内液面的上方,且暂存槽内的液体不会对负压第二连接管形成液封。同时,过滤驱动电机、负压风机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在一个具体实例中,负压风机的额定功率为1.5kw。
83.为了增大负压吸污头的吸力,优选地,负压第一连接管包括负压一管一段、负压一管二段,负压一管一段的内径为负压一管二段的内径的1.5倍,负压中心管、负压一管一段、负压一管二段、负压吸污头依次连通。将负压第一连接管采用变径设计,有利于提升吸污口的吸力。
84.同时,本实施例还包括排污管,排污管与暂存槽连通,暂存槽内沉积的杂质和水能通过排污管排出;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门。优选地,排污阀门为单向阀;或排污阀门为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系统相连;采用该饥饿哦股,能够实现暂存槽的定时排污。
8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