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材淀粉胶粘剂生产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08023发布日期:2022-12-10 06:4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材淀粉胶粘剂生产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淀粉胶粘剂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木材淀粉胶粘剂生产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胶粘剂是一种具有很好粘合性能的物质,通过粘附力和内聚力由表面粘合而起连接物体的作用,在合成胶黏剂中,无论是品种和性能,或者是用途和价值,环氧树脂胶黏剂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素有万能胶和大力胶之称。因其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如粘接性好、胶粘强度高、收缩率低、尺寸稳定、电性能优良、耐化学介质、配置容易、工艺简单、使用温度宽广、适应性较强、毒性很低、危害也小、不污染环境等,对多种材料都具有良好的胶粘能力,还有密封、绝缘、防漏、固定、防腐、装饰等多种功用。
3.现有的环保胶粘剂在进行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组分按需加入搅拌设备,然后进行搅拌混合,传统的搅拌设备搅拌方向单一,导致搅拌混合效果差;再者在混合搅拌完成后一般需要对搅拌罐内的胶粘剂进行样品取样才能得知混合的质量和效果,但现有的取样机构通常采用插管取样,这种取样方式往往会导致管道内残留样品形成死样而影响样品的取样检测结果吗,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搅拌混合后的胶粘剂是否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设计一种木材淀粉胶粘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在所述搅拌罐的顶部设有顶盖,在所述顶盖上设有进料口,在所述搅拌罐的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在所述搅拌罐内设有搅拌机构和位于搅拌机构一侧的取样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相互连通的上抽样管、中间抽样管、下抽样管,且所述上抽样管、中间抽样管、下抽样管的一端分别延伸至搅拌罐内的上、中、下三个位置处,在所述搅拌罐的一侧设有循环室,在所述循环室与上抽样管、中间抽样管、下抽样管连接处连通有总抽样管,在所述总抽样管上设有抽样泵,在所述循环室的一侧壁底部设有取样口,在所述循环室的底部与搅拌罐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在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微型循环泵,在所述总抽样管、循环管道、上抽样管、中间抽样管、下抽样管上分别设有单向阀。
6.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设在搅拌罐内的搅拌轴,在所述搅拌轴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片,在所述顶盖上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顶盖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同轴设置。
7.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片为圆弧形,分布在搅拌轴的上端和下端,且所述上端的搅拌叶片的弯曲弧度向下设置,下端的搅拌叶片的弯曲弧度向上设置。
8.优选的,在所述取样口处连通有取样组件,所述取样组件包括连接在取样口上的套筒、位于套筒内部的活塞板、与套筒螺纹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延伸出套筒并连接有手柄,另一端延伸至套筒内并与活塞板转动连接,且在靠近手柄一端的套筒顶部开
设有通气孔,在靠近活塞板一端的套筒底部开设有取料口。
9.优选的,在所述搅拌罐的底部设有支撑腿。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抽样管、中间抽样管、下抽样管分别延伸至搅拌罐内的上、中、下三个位置,可以分别对搅拌罐内不同位置处的混合料进行取样检测,扩大取样范围,从而进一步掌握搅拌罐内胶粘剂的混合效果和混合质量。
12.2.通过设置循环室和循环管道,可以将上抽样管、中间抽样管、下抽样管以及总抽样管内部残留的混合料在下次检测前循环至搅拌罐内,同时搅拌罐内部的混合料也参与循环,避免残留在管道内部的样品形成死样,影响下一次的取样检测结果,导致生产质量不合格。
13.3.通过在循环室一侧的底部设套筒,通过转动手柄带动螺纹杆转动,使螺纹杆带动活塞板在套筒内向右移动,从而使混合料从取料口流出进行取样检测,而取样量可以通过螺纹杆转动带动活塞板移动的距离来准确控制,取样灵活;反向转动手柄带动螺纹杆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活塞板在套筒内向左移动,将残留在套筒内的混合料一部分挤压在循环室内,一部分通过取料口排出,避免样品在套筒内形成死样,影响下一次的检测结果,检测室内的混合料可以通过循环管道循环至搅拌罐内。
14.4.通过设置弯曲弧度向下的上端搅拌叶片可以将上端的混合料向下带动,弯曲弧度向上的下端搅拌叶片可以将下端的混合料向上带动,使搅拌罐内上端和下端的液体混合料均匀混合,增大混合料的搅动范围,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为:1搅拌罐,2搅拌叶片,3搅拌轴,4顶盖,5搅拌电机,6进料口,7上抽样管,8中间抽样管,9抽样泵,10单向阀,11循环室,12循环管道,13微型循环泵,14下抽样管,15出料口,16支撑腿,17取样口,18活塞板,19套筒,20通气孔,21手柄,22螺纹杆,23取料口,24总抽样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实施例1
20.一种木材淀粉胶粘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搅拌罐1,在搅拌罐1的底部设有支撑腿16。在搅拌罐1的顶部设有顶盖4,在顶盖4上设有进料口6,为防止杂质从进料口6落入搅拌罐1内,可以在进料口6上设盖板,搅拌在搅拌罐1的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15,在搅拌罐1内设有搅拌机构和位于搅拌机构一侧的取样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设在搅拌罐1内的搅拌轴3,在搅拌轴3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片2,在顶盖4上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搅拌电机5,搅拌电机5的输出轴穿过顶盖4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3同轴设置,搅拌叶片2为圆弧形,分布在搅拌轴3的上端和下端,且上端的搅拌叶片2的弯曲弧度向下设置,下端的搅拌叶片2
的弯曲弧度向上设置。弯曲弧度向下的上端搅拌叶片2可以将上端的混合料向下带动,弯曲弧度向上的下端搅拌叶片2可以将下端的混合料向上带动,使搅拌罐1内上端和下端的液体混合料均匀混合,增大混合料的搅动范围,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混合效率。
21.取样机构包括相互连通的上抽样管7、中间抽样管8、下抽样管14,且上抽样管7、中间抽样管8、下抽样管14的一端分别延伸至搅拌罐1内的上、中、下三个位置处,在搅拌罐1的一侧设有循环室11,三个抽样管的设置,可以满足对搅拌罐1内不同位置处的混合料进行取样检测,扩大取样范围,对搅拌罐1内的混合料进行更大范围检测是否符合要求;在循环室11与上抽样管7、中间抽样管8、下抽样管14连接处连通有总抽样管24,在总抽样管24上设有抽样泵9,在循环室11的一侧壁底部设有取样口17,通过取样口17处进行取料检测样品是否符合要求,在取样口17处连通有取样组件,通过取样组件可以将循环室4内的样品抽出,取样组件包括连接在取样口17上的套筒19、位于套筒19内部的活塞板18、与套筒19螺纹连接的螺纹杆22,螺纹杆22的一端延伸出套筒19并连接有手柄21,另一端延伸至套筒19内并与活塞板18转动连接,且在靠近手柄21一端的套筒19顶部开设有通气孔20,在靠近活塞板18一端的套筒19底部开设有取料口23。通过转动手柄21,使螺纹杆22转动,继而带动活塞板18在套筒19内向右移动,直至取料口23打开,可以在取料口23的下方用接料盒收集样品,通过控制活塞板18的移动距离对取样量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使用可靠性。取样完毕后,反向转动手柄21,使螺纹杆22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活塞板18在套筒19内向左移动,进而挤压套筒19内的混合料一部分进入循环室11内,一部分从取料口23排出,从而避免套筒19内残存样品形成死样,影响下一次的取样检测结果。
22.在循环室11的底部与搅拌罐1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12,在循环管道12上设有微型循环泵13,在总抽样管24、循环管道12、上抽样管7、中间抽样管8、下抽样管14上分别设有单向阀10。循环管道12用以将循环室11内取样后剩余的混合料返回再次通过微型循环泵13返回至搅拌罐1内,而且每次取样检测前,可以打开所有的单向阀10沿总抽样管24、循环室11、循环管12、搅拌罐1进行多次循环,使上抽样管7、中间抽样管8、下抽样管14、总抽样管24、循环室11内残留的混合料再次循环至搅拌罐1内,以防止管道内残存样品形成死样,影响取样结果。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工作时,通过启动搅拌电机5,带动搅拌轴3上的搅拌叶片2对搅拌罐1内的混合料进行搅拌,混合完成后,分别逐次打开上抽样管7、中间抽样管8、下抽样管14、总抽样管24上的单向阀10和抽样泵9,分别将搅拌罐1内上、中、下三个位置处的混合料通过总抽样管24抽至循环室11内,然后通过转动手柄21,使螺纹杆22带动活塞板18在套筒19内向右移动,从而使混合料从取料口23流出,可以在取料口23下方放置接料盒用于收集取样样品,然后反向转动手柄21,使螺纹杆22带动活塞板18在套筒19内向左移动,将套筒19内残存的混合料一部分挤压至循环室内,另一部分从取料口23流出,从而避免套筒19内残存样品形成死样,影响下一次的检测取样结果;取样完毕后,打开循环管道12上的单向阀10和微型循环泵13,使循环室11内残存的混合料通过循环管道12再次循环至搅拌罐1内,避免循环室11内存留样品样品形成死样,影响下一次的检测结果;在下一次取样前,打开所有管道上的单向阀10、微型抽样泵13、抽样泵9,使搅拌罐1内的混合料进入上抽样管7、中间抽样管8、下抽样管14并沿总抽样管24、循环室11、循环管道12依次循环再次进入搅拌罐1内,避免上抽样管7、中间抽样管8、下抽样管14并沿总抽样管24、循环室11内部残存混合
料样品形成死样,影响下一次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