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管沉淀池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89607发布日期:2023-03-17 19:56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管沉淀池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斜管沉淀池领域,具体是一种斜管沉淀池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日益迫切,农村污水处理将成为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重点。基于我国农村污水的特点和现状,中小型分布式污水处理系统为主,数量多,分布广。
3.此类规模的小厂,缺乏足够规模分摊人工成本,一般采用“无人值守、定时巡检”的模式来运维。由于这类厂的系统比起市政污水处理厂,分布在各个乡镇,一个县就有几十个站点,但规模又小于一般的城市污水厂,其控制系统如果采用传统污水厂人工冲洗斜管沉淀池的思路将无法满足“无人值守”的要求。
4.根据进水中悬浮物的多少不同,斜管沉淀池运行1~2周左右,斜管内部,严重时斜管的上部均堆积绒状积泥现象。有些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无法长时间停机人工清洗,造成斜管污泥堆积过载大面积垮塌事件,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远程判断、控制启停、自动周期运行、清洗效率高、在运行间歇时快速完成清洗、快速更换配件的斜管沉淀池清洗装置。
5.现有的对斜管进行清理的方式一般通过采用停止进水,然后将沉淀池内污水排空,人工利用高压水枪定期进行冲洗,但是由于斜管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和深度,受其倾斜度及深度的影响,使得在对斜管进行冲洗时只能对斜管的上部进行冲洗,无法对其下部进行清洗,导致清理效果不好。
6.针对上述问题,现在提供一种斜管沉淀池清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管沉淀池清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斜管沉淀池清洗装置,包括斜管沉淀池主体,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的底端设有用于对斜管沉淀池主体进行支撑的支撑腿,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的上方中部设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端等距设有多组高压喷头;
10.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的上方两侧均设有用于带动主水管移动的移动组件,所述主水管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杆,主水管通过连接杆与移动组件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用于调节高压喷头的角度的调节组件,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的内部位于斜管的下方设有用于对斜管进行反冲的反冲组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于连接杆一侧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下方位于排水管的表面固定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冲组件包括位于斜管沉淀池主体一侧的进
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位于斜管沉淀池主体的内部固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位于斜管的下方,所述输气管远离进气管的一侧等距设有多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上方设有便于气体喷出的出气口。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位于斜管沉淀池主体上方两侧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导轨的内部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的两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导轨固定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水管的一侧设有用于向主水管的内部输送清洗水的软管,所述第一导轨的上方设有用于对软管进行支撑的悬挂支撑件。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悬挂支撑件包括固定于第一导轨上端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导轨,所述软管上等距固定有多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位于第二导轨的内部且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水管的表面固定有第一卡箍,所述连接杆与第一卡箍固定连接,所述软管上设有多组第二卡箍,所述第二滑块的底端与第二卡箍固定连接。
1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的上方设有用于起到遮阳作用的遮阳棚,遮阳棚的下方固定有用于起到支撑作用的安装杆,安装杆的底端与第一导轨的顶端固定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移动组件与高压喷头能对斜管的上部进行冲洗,通过设置反冲组件能对斜管的下部进行冲洗,从而能大大增加了斜管的清洗效果,避免现有的清洗方式只能对斜管的上部进行冲洗,无法对其下部进行清洗,导致清洗效果不好的情况发生。
2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能对高压喷头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高压喷头的倾斜角度能与斜管的倾斜角度一致,从而使得高压喷头喷出的清洗水能沿着一定的角度喷出,从而能避免由于受斜管倾斜度的影响导致斜管清洗效果不好的情况发生,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对斜管的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1、斜管沉淀池主体;12、出气口;13、第一导轨;14、第一固定杆;15、电动推杆;16、第一滑块;17、连接杆;18、主水管;19、排水管;20、高压喷头;21、电机;22、齿轮;23、齿环;24、第二固定杆;25、第二导轨;26、第二滑块;27、软管; 28、进气管;29、输气管;30、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一种斜管沉淀池清洗装置,包括斜管沉淀池主体 11,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11的底端设有用于对斜管沉淀池主体11进行支撑的支撑腿,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11的上方中部设有主水管18,所述主水管18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排水管19,主水管18与排水管19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排水管19的底端等距设有多组高压喷头20,优选的,高压喷头20与排水管19可拆卸连接,方便在单个高压喷头 20损坏时对其进行更换、维护,通过将软管27与外界水源连通,使得清洗水能通过软管 27输水至主水管18的内部,主水管18内部的清洗水能进入排水管19的内部,并通过高压喷头20喷出,从而实现对斜管上部的冲洗;
28.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11的上方两侧均设有用于带动主水管18移动的移动组件,移动组件能带动主水管18移动,从而能带动高压喷头20移动,使得高压喷头20能对不同位置处的斜管进行冲洗,所述主水管18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杆17,主水管18通过连接杆17 与移动组件连接,具体的,连接杆17包括水平杆、电动伸缩杆以及固定杆(如图5),所述水平杆的一端与移动组件连接,电动伸缩杆的固定端固定于水平杆远离移动组件的一端下方,且固定杆固定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主水管18固定于固定杆的底端,利用电动伸缩杆能带动主水管18上下移动,当需要对斜管进行清洗时,可以将主水管18向下移动,减小高压喷头20与斜管之间的距离,方便对斜管进行清洗,提高清洗效果,当清洗完毕后,使主水管18复位,避免高压喷头20长期泡在污水中造成高压喷头20损坏的情况发生,且所述连接杆17上设有用于调节高压喷头20的角度的调节组件,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能对高压喷头20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高压喷头20的倾斜角度能与斜管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11的内部位于所述斜管的下方设有用于对斜管进行反冲的反冲组件,通过设置反冲组件能对斜管的下部进行冲洗,从而能大大增加了斜管的清洗效果;
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高压喷头20的倾斜角度,使得清洗水能沿着一定的倾斜角度喷出,实现对斜管上部的清洗,利用移动组件带动高压喷头20移动,实现对不同位置的斜管的清洗,同时利用反冲组件实现对斜管下部的冲洗,从而能大大增加了斜管的清洗效果,避免现有的清洗方式只能对斜管的上部进行冲洗,无法对其下部进行清洗,导致清洗效果不好的情况发生。
30.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斜管沉淀池主体11内部安装液位传感器,利用液位传感器检测斜管沉淀池主体11中污水的水位,当污水水位到达一定值时,即可停止排污,液位传感器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具体阐述。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于连接杆17一侧的电机 21,具体的,电机21安装在连接杆17中的固定杆的一侧,当固定杆移动时不会影响电机 21的正常工作,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22,所述齿轮22的下方位于排水管19 的表面固定有与齿轮22相啮合的齿环23;
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开启电机21,电机21带动齿轮22转动,齿轮22带动齿环23转动,从而能带动排水管19转动,排水管19带动高压喷头20转动,从而能调节高压喷头 20的倾斜角度,使得高压喷头20的倾斜角度能与斜管的倾斜角度一致,从而使得高压喷头20喷出的清洗水能沿着一定的角度喷出,从而能避免由于受斜管倾斜度的影响导致斜管清洗效果不好的情况发生。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反冲组件包括位于斜管沉淀池主体11一侧的进气管28,所述进气管28的一端位于斜管沉淀池主体11的内部固定有输气管29,所述输气管29位于斜管的下方,所述输气管29远离进气管28的一侧等距设有多组排气管 30,所述排气管30的上方设有便于气体喷出的出气口12,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出气口12 上均设有防止污水进入出气口12内部的单向阀;
3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向进气管28的内部通入高压气体,气体筒输气管29进入排气管 30的内部,并通过多组出气口12喷出,喷出的气体能在斜管沉淀池主体11的内部形成气流,使得气流在流动时能与斜管接触,从而能实现对斜管下部的冲洗。
3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位于斜管沉淀池主体11上方两侧的第一导轨13,所述第一导轨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6,所述连接杆17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16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导轨13的内部固定有电动推杆15,所述电动推杆15的输出端与第一滑块16固定连接,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11的两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杆14,所述第一固定杆14的另一端与第一导轨13固定连接;
36.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电动推杆15能带动第一滑块16移动,从而在连接杆17的连接下能带动主水管18移动,主水管18带动多组高压喷头20移动,实现对斜管的不同位置进行清洗。
3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主水管18的一侧设有用于向主水管18的内部输送清洗水的软管27,所述第一导轨13的上方设有用于对软管27进行支撑的悬挂支撑件;
38.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软管27能向主水管18的内部输送清洗水,从而方便对斜管的清洗,利用悬挂支撑件能对软管27起到悬挂支撑的作用,避免软管27随着主水管18移动时造成软管27的磨损。
3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悬挂支撑件包括固定于第一导轨13上端的第二固定杆24,所述第二固定杆24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导轨25,所述软管27上等距固定有多组第二滑块26,所述第二滑块26位于第二导轨25的内部且与第二导轨25滑动连接;
4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悬挂支撑件,能在主水管18移动时对软管27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主水管18在移动时能带动软管27在第二导轨25的下方滑动,从而在主水管18 移动时不会对软管27造成磨损,从而不会影响软管27的正常输水,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时,当主水管18移动时最左侧时,相邻两组第二滑块26之间的软管27处于拉直状态。
4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主水管18的表面固定有第一卡箍,所述连接杆17与第一卡箍固定连接,所述软管27上设有多组第二卡箍,所述第二滑块26的底端与第二卡箍固定连接;
42.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卡箍能够实现主水管18与连接杆17之间的连接,利用第二卡箍能实现软管27与第二滑块26之间的连接,从而方便对软管27与主水管18进行安装,卡箍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具体阐述。
4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11的上方设有用于起到遮阳作用的遮阳棚,遮阳棚的下方固定有用于起到支撑作用的安装杆,安装杆的底端与第一导轨13的顶端固定连接;
44.在本实施例中,遮阳棚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遮阳棚的设置能够避免阳光直射,减
缓斜管滋生藻类。
45.遮阳棚的下方设有用于对斜管内部的堵塞情况进行观察的摄像头,摄像头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控制中心的信号接收端连接,通过人工判读摄像头传输过来的斜管沉淀池堵塞视频,即可判断是否需要对斜管进行冲洗,实现远程判断,无需工作人员进行值守。
46.上述实施例公布了一种斜管沉淀池清洗装置,在需要对斜管沉淀池内部的斜管进行清洗时,首先停止向斜管沉淀池主体11的内部输送污水,通过向进气管28的内部通入高压气体,气体通过输气管29进入排气管30的内部,并通过多组出气口12喷出,喷出的气体能在斜管沉淀池主体11的内部形成气流,使得气流在流动时能与斜管接触,从而能实现对斜管下部的冲洗,随后对斜管沉淀池主体11内部的污水进行排放,使得污水水位能位于斜管的下方,通过开启电机21,电机21带动齿轮22转动,齿轮22带动齿环23转动,从而能带动排水管19转动,排水管19带动高压喷头20转动,从而能调节高压喷头20的倾斜角度,使得高压喷头20的倾斜角度能与斜管的倾斜角度一致,通过将软管27与外界水源连通,使得清洗水能通过软管27输水至主水管18的内部,主水管18内部的清洗水能进入排水管19的内部,并通过高压喷头20喷出,从而实现对斜管上部的冲洗,同时利用电动推杆15能带动第一滑块16移动,从而在连接杆17的连接下能带动主水管18移动,主水管18带动多组高压喷头20移动,实现对斜管的不同位置进行清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