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分配器及协效还原脱硝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08775发布日期:2023-01-04 01:3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物料分配器及协效还原脱硝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烟气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物料分配器及协效还原脱硝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氮氧化物相关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常规使用的sncr脱硝工艺脱硝效率低,逐渐不能满足氮氧化物浓度的排放要求,高分子协效还原脱硝法做为一种新型脱硝技术备受关注。
3.相关技术见申请号为201921912501.1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高可靠性的高分子选择性脱硝机构,包括高分子脱硝存储机构、高分子脱硝剂缓冲输送机构、送风机构、气料混合器和喷射机构,储存仓罐的底部通过下料管与缓冲料斗的顶部相连通,缓冲料斗和储存仓罐均为密封结构且均设置有搅拌机构,呼吸管的一端缓冲料斗的上部连通,另一端与储存仓罐的上部相连通。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喷射机构将脱硝剂喷出时形成混合气团,主要是外层的脱硝剂与烟气接触,处于混合气团的内部的脱硝剂与烟气基本不接触,实际参与反应的脱硝剂低于预期,影响脱硝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目前烟气脱硝效果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料分配器及协效还原脱硝设备。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物料分配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物料分配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容器,容器上设有进料端和出料端,容器内设有自出料端向进料端延伸且轮廓直径逐渐减小的锥状凸起,出料端位于凸起的周围分布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通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体脱硝剂与气体形成的气固混合物从进料端喷入容器时,被锥状的凸起分散,使得气固混合物较为均匀的流向出料端的通孔,这样含有脱硝剂的气流从多个通孔流出后能够与烟气更充分的接触,提高脱硝效果。
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协效脱硝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0.一种协效还原脱硝设备,包括脱硝物料储存装置、上料装置、计量给料装置和输送喷射装置,上料装置与脱硝物料储存装置相连通,脱硝物料储存装置与计量给料装置相连通,输送喷射装置还包括上述的物料分配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喷射相同量的固体脱硝剂时,协效还原脱硝设备的脱硝更充分,减少锅炉尾气的氮氧化合物排放。
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固体脱硝剂添加时能够与烟气更充分的接触,提高脱硝效率,减少烟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协效还原脱硝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艺示意图;
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物料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图3中去掉弧形管的俯视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上料储存罐;2、真空上料机;3、称重传感器;4、振动电机;5、手动插板阀;6、缓冲料斗;7、鼓风机;8、人孔门;9、安全泄压阀;10、物料储仓;11、温度感应器;12、助流气碟;13、喷枪组;14、物料分配器;15、缓冲料斗;16、文丘里喷射器;17、管路视镜;18、余热锅炉;19、套管;20、压缩空气;101、盖帽;102、出料端;103、进料端;104、分配支管;201、脱硝物料储存装置;202、清洁装置;203、计量给料装置;204、输送喷射装置;205、上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协效还原脱硝设备。
21.参考图1和图2,协效还原脱硝设备包括脱硝物料储存装置201、上料装置205、计量给料装置203和输送喷射装置204。上料装置205与脱硝物料储存装置201相连通,脱硝物料储存装置201通过手动插板阀5与计量给料装置203相连通,计量给料装置203与输送喷射装置204之间设置有缓冲料斗15,缓冲料斗15一端连接计量给料装置203且另一端与输送喷射装置204对应连通。
22.脱硝物料储存装置201包括物料储仓10、温度感应调节机构和称重机构。物料储仓10可以为一封闭式罐体,物料储仓10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棱台式构造,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物料储仓1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圆柱状、圆柱状+圆锥状结构等。物料储仓10顶部设有物料进口、人孔门8以及安全泄压阀9。物料储仓10中部外壁设有观察孔,观察孔可以采用方形压板形式,以便观察到物料储仓10的物料情况。根据需要,物料储仓10上部和下部还可以设置料位报警器,以便在料位较高或较低时发出警报提醒。
23.温度感应调节机构包括加热机构和温度感应器11,加热机构可以为片状形状的电伴热带,电伴热带以螺旋向上形式缠绕固定于物料储仓10外壁。温度感应器11至少有两个,一个紧贴物料储仓10外壁布置,另一个非接触式固定在物料储仓10内部。温度感应器11和加热机构均电性连接外部的中央控制器如plc或电脑,以便调控物料储仓10内的温度。
24.称重机构包括称重传感器3和称重模块,称重模块间隔布置在物料储仓10的支撑构件下部。称重模块可以为电子料斗称。
25.上料装置205包括真空上料机2、上料储存罐1和物料输送软管。真空上料机2包括真空料斗和吸料枪,真空料斗与物料储仓10顶部的物料进口连接相通,吸料枪固定于上料存储罐1。上料储存罐1可以采用不锈钢制作为圆柱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料储存罐1也可以采用塑料制作为其他形状如长方体等。
26.计量给料装置203包括定量给料机和变频电机。定量给料机可以为螺旋定量给料机,采用水平固定无轴螺旋形式,定量给料机通过手动插板阀5与脱硝物料储仓10相连通。变频电机连接定量给料机实现连续送料,缓冲料斗15与定量给料机的出料口相连通,缓冲
料斗15底部位置与文丘里喷射器16进料口对应。
27.输送喷射装置204包括鼓风机7、文丘里喷射器16、脱硝物料分配器14、喷枪组13和管路视镜17,鼓风机7可以为罗茨式鼓风机,鼓风机7通过管路与文丘里喷射器16近气端口相连通,文丘里喷射器16无任何运动部件,管路视镜17布设在文丘里喷射器16和物料分配器14之间。
28.参考图3,脱硝物料分配器14整体为一具有空腔的容器,脱硝物料分配器14包括盖帽101、进料端103、出料端102和分配支管104,容器位于进料端103和出料端102固设有法兰,进料端103通过法兰与管路连通,出料端102通过法兰与分配支管104连通,盖帽101位于多孔出料分喷器的顶部,空腔的轮廓内径自进料端103向出料端102可以逐渐增大。容器位于出料端102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盖帽101包括圆锥状的凸起,凸起插入安装孔内并通过螺栓与容器顶壁固定。凸起与进料端103同轴设置,凸起的锥角可以为60
°
。为了方便安装拆卸盖帽101,凸起的端面螺纹连接有吊环。
29.容器位于出料端102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通孔位于安装孔的周围,分配支管104有多个并连接于通孔,此处分配支管104可以有8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分配支管104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偶数如4个、6个、10个、12个及以上等,具体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分配支管104由直管和弧形管组成,直管的一端与弧形管2连通并相切,直管的另一端与出料端102通过法兰连通。在同一竖平面的相对两个分配支管104的直管之间的夹角呈60
°
分布。
30.喷枪组13包括多只喷枪,喷枪具有进料口和固定卡件,进料口通过管路与物料分配器14相连,固定卡件具有双内丝阴阳快装接头,其中一个快装接头固定于喷枪,另一个快装接头固定于喷枪套管19,喷枪套管19布设于余热锅炉18。
31.为了提高便于对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协效还原脱硝设备还可以包括清洁装置202。清洁装置202包括振动电机4和压缩空气20。振动电机4布设于物料储仓10下部,与料仓下部外壁平行排列,增强振动流化作用,保证脱硝物料有较好的流动性,有效避免脱硝物料在料仓中出现的桥架、板结和挂壁现象。根据需要,振动电机4可以至少有3台,以增强振动流化效果。压缩空气20连接有喷射吹扫机构,喷射吹扫机构可以为吹扫枪,喷射吹扫机构的喷射口分别连通于物料储仓10的内腔、文丘里喷射器16的内腔下部以及分配支管104的内腔。
32.该协效还原脱硝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
33.(1)上料:脱硝物料储存于上料储存罐1,当低料位报警器发出预警信号,真空上料机2启动,借助于真空吸力将脱硝物料输送至真空上料口并落入物料储仓10中,当高料位报警器发出预警信号,真空上料机2停止运行。
34.(2)给料:脱硝物料从物料储仓10出口经过手动插板阀5落入定量给料机中,变频电机带动定量给料机转动,将脱硝物料均匀连续输送至缓冲料斗15中,对下落脱硝物料的缓冲能够提高称重机构的称重精度。根据炉膛主蒸汽流量、炉膛温度,及时调节定量给料机的电机频率,可以改变脱硝物料添加速度。
35.(3)喷射输送:缓冲料斗15给料文丘里喷射器16,脱硝物料与鼓风机7产生的输送风混合形成气固混合物,被喷射输送至脱硝物料分配器14,根据脱硝物料落料速度范围,可以调节鼓风机7电机频率,控制料气混合效果。脱硝物料分配器14均匀分配脱硝物料至喷枪组13,从而喷入余热锅炉18炉膛。并根据炉膛实时温度范围切换投运合适的喷枪层。
36.(4)清洁:对物料储仓10的清洁,物料储仓10设有的助流气碟12通过吹气和振动达
到振动流化作用和喷气流化作用的共同效果,同时振动电机4进一步增强振动流化作用,保证脱硝物料有较好的流动性,有效避免脱硝物料在料仓中出现的桥架、板结和挂壁现象。
37.对文丘里喷射器16的清洁,文丘里喷射器16的内腔室设置压缩空气20的进气口,压缩空气20进气管和端部采用螺纹形式,避免脱硝物料在文丘里喷射器16内腔室底部堵塞,从而提高脱硝剂输送过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38.对脱硝物料分配器14的清洁,喷射吹扫机构的喷射口通过压缩空气20进气口连通于脱硝物料分配器14的分配支管104内腔。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