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油激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2883发布日期:2023-04-20 00:2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稀油激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激振器的,特别是涉及一种稀油激振器。


背景技术:

1、在一些需要获得振动的机械设备上,例如振动筛,往往是通过在振动筛上附加激振器来实现,激振器可以周期性地产生激振力,从而使得振动筛周期性发生振动。

2、激振器主要包括转轴、偏心块、轴承、密封组件和油箱等,偏心块设置在转轴上,转轴转动时通过偏心块产生偏心力,从而带动振动筛振动,油箱内部则存放有润滑油,例如稀油等用于对转轴实现润滑,油箱内的稀油会随着转轴的转动逐渐减少,因此需要获得油箱内稀油的量,及时向油箱内注入稀油,保证对转轴的润滑。

3、为了能够从外界直接观察到油箱内稀油的液位,参考图6,常常通过管道将油箱的底部与外置油箱21的底部连通,进而形成一个连通器,从而通过外置油箱21直接读出油箱的液位。

4、然而,连通油箱底部和外置油箱21底部的管道22会发生漏油,从而减少了油箱内稀油的量,不仅污染了环境还浪费了稀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油激振器,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稀油激振器,其中,包括激振器本体和量油尺,所述激振器本体内部具有存油腔,所述激振器本体的侧壁上还倾斜设置有与所述存油腔连通的螺纹孔,所述量油尺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且一端伸入所述存油腔内部。

3、上述的稀油激振器,其中,所述量油尺位于所述激振器本体外部的部分设置有油表。

4、上述的稀油激振器,其中,所述激振器本体包括机壳和转轴,所述存油腔位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外侧壁上,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且穿过所述存油腔。

5、上述的稀油激振器,其中,所述转轴的两端还对称设置有用于产生偏心力的偏心块。

6、上述的稀油激振器,其中,所述转轴的中间还固定设置有多个甩油块,每一个所述甩油块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均伸入所述存油腔,并用于与所述存油腔内部的稀油接触。

7、上述的稀油激振器,其中,所述机壳上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存油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上均设置有可打开的封口。

8、上述的稀油激振器,其中,所述转轴的两端还对称设置有两个密封盖,且两个所述密封盖还与两个所述偏心块之间。

9、上述的稀油激振器,其中,所述转轴的两端还对称设置有两个甩油盘,且两个所述甩油盘还位于两个所述密封盖之间。

10、上述的稀油激振器,其中,多个所述甩油块沿着所述转轴的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壳上钻出一个螺纹孔,量油尺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量油尺的底部同时还伸入存油腔的内部,用于实时检测存油腔内稀油的液位,从而实现了不漏油的情况下获取存油腔内稀油液位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稀油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激振器本体和量油尺,所述激振器本体内部具有存油腔,所述激振器本体的侧壁上还倾斜设置有与所述存油腔连通的螺纹孔,所述量油尺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且一端伸入所述存油腔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油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油尺位于所述激振器本体外部的部分设置有油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稀油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器本体包括机壳和转轴,所述存油腔位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外侧壁上,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且穿过所述存油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油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两端还对称设置有用于产生偏心力的偏心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油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中间还固定设置有多个甩油块,每一个所述甩油块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均伸入所述存油腔,并用于与所述存油腔内部的稀油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油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存油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上均设置有可打开的封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稀油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两端还对称设置有两个密封盖,且两个所述密封盖还与两个所述偏心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稀油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两端还对称设置有两个甩油盘,且两个所述甩油盘还位于两个所述密封盖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稀油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甩油块沿着所述转轴的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稀油激振器,其包括激振器本体和量油尺,所述激振器本体内部具有存油腔,所述激振器本体的侧壁上还倾斜设置有与所述存油腔连通的螺纹孔,所述量油尺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且一端伸入所述存油腔内部。本技术通过在机壳上钻出一个螺纹孔,量油尺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量油尺的底部同时还伸入存油腔的内部,用于实时检测存油腔内稀油的液位,从而实现了不漏油的情况下获取存油腔内稀油液位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张好柱,张红新,张好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市富豪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