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生产空气排放装置

文档序号:33068088发布日期:2023-01-25 09:4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生产空气排放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绿色生产空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2.废气处理设备是工业生产等领域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对于减少工业污染,提高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普通废气回收治理场合,一般采用喷淋塔配合催化还原设备等来实现常规废气的处理或回收。
3.现有技术中,喷淋塔的体积一般较大,造价较高,导致中小型企业的安装使用率交底,且喷淋塔中处理水与废气的接触效率较低,废气的处理效果不佳,这极大地提高了废气处理的成本。
4.本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绿色生产空气排放装置,体积小,方便空气排放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提高空气排放装置的处理效果,降低废气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色生产空气排放装置。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色生产空气排放装置,包括空气处理管和排气管,所述空气处理管内部设有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第一处理腔设置于第二处理腔的下侧,所述第一处理腔上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为扁平状,所述第一处理腔内部设有处理斗,进水管伸入处理斗内部,进水管与处理斗的连接处切线与进水管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排气管一端与第二处理腔贯通连接。
7.作为优化,所述的排气管为水平设置的s型管,排气管一端与第二处理腔的顶部贯通连接,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排气管远离第二处理腔的一侧设有汽水分离器,所述排气管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集水管,所述第一集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处理腔下部贯通连接。
8.作为优化,所述的第一处理腔的底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第二处理腔的上部连接有喷淋水管,所述喷淋水管的端部穿过空气处理管的侧壁竖直向下形成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侧壁上均匀连接有若干个喷淋头,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空气处理管同轴心设置。
9.作为优化,所述的处理斗为敞口向上的漏斗状,所述处理斗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第一处理腔的底部与排水管的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二集水管,第二集水管设置于空气处理管的外部。
10.作为优化,所述的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之间设置封隔板,所述封隔板的中部设有开口,处理斗的顶部与开口处贯通连接,所述处理斗内部设有由上至下设置的螺旋导流板,所述处理斗的侧壁均匀设有若干个喷水孔。
11.作为优化,所述的进水管设置于螺旋导流板的螺距之间,所述进水管的宽度小于所述螺旋导流板的螺距。
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绿色生产空气排放装置,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3.在空气处理管内部设置第一处理腔和第二处理腔,第一处理腔内部设置处理斗,第二处理腔内部设置喷淋水管,第一处理腔与第二处理腔之间通过处理斗贯通连接,提高废气与处理水的接触效率和废水处理效果,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14.第二处理腔内部的喷淋水管对烟气进行进一步处理,第二处理腔内部的水能够直接排入到处理斗中,提高第一处理腔内部的处理水量,进一步提高第一处理腔内部的废气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1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示意图。
16.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轴侧示意图。
17.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示意图。
18.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附图3的a-a剖切结构示意图。
19.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剖切轴侧示意图。
20.其中,1、空气处理管,2、排气管,3、第一处理腔,4、第二处理腔,5、进水管,6、处理斗,7、汽水分离器,8、第一集水管,9、进气管,10、喷淋水管,11、喷淋头,12、排水管,13、第二集水管,14、封隔板,15、螺旋导流板,16、喷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如图3所示,一种绿色生产空气排放装置,包括空气处理管1和排气管2,所述空气处理管1内部设有第一处理腔3和第二处理腔4,第一处理腔3设置于第二处理腔4的下侧,所述第一处理腔3上部连接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为扁平状,所述第一处理腔3内部设有处理斗6,进水管5伸入处理斗6内部,进水管5与处理斗6的连接处切线与进水管5的长度方向
平行,所述排气管2一端与第二处理腔4贯通连接。空气处理管1的两端为封闭。
25.如图3所示,所述的排气管2为水平设置的s型管,排气管2一端与第二处理腔4的顶部贯通连接,所述排气管2的另一端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排气管2远离第二处理腔4的一侧设有汽水分离器7,所述排气管2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集水管8,所述第一集水管8的另一端与第二处理腔4下部贯通连接。第一集水管8上设有单向阀,防止空气处理管1内部的烟气逸出。
26.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处理腔3的底部连接有进气管9,所述第二处理腔4的上部连接有喷淋水管10,所述喷淋水管10的端部穿过空气处理管1的侧壁竖直向下形成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侧壁上均匀连接有若干个喷淋头11,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空气处理管1同轴心设置。
27.如图3所示,所述的处理斗6为敞口向上的漏斗状,所述处理斗6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12,所述第一处理腔3的底部与排水管12的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二集水管13,第二集水管13设置于空气处理管1的外部。
28.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处理腔3和第二处理腔4之间设置封隔板14,所述封隔板14的中部设有开口,处理斗6的顶部与开口处贯通连接,所述处理斗6内部设有由上至下设置的螺旋导流板15,所述处理斗6的侧壁均匀设有若干个喷水孔16。
29.如图3所示,所述的进水管5设置于螺旋导流板15的螺距之间,所述进水管5的宽度小于所述螺旋导流板15的螺距。
30.本方案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位置由工作人员作业时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所述的控制器用于控制本方案内的所用的用电器件,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电动机、伸缩杆、水泵、电磁阀、电热丝、热泵、显示屏、电脑输入设备、开关按钮、通信设备、灯、喇叭和麦克风;所述的控制器为英特尔处理器、amd处理器、plc控制器、arm处理器或者单片机,与之配套使用的还包括主板、内存条、储存介质和供电电源,所述的供电电源为市电或锂电池;当具备显示屏时,还具备显示卡;关于控制器的运行原理,请参考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自动控制原理》、《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仿真案例》和《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其他本领域书籍均可参考阅读;其他未提及的自动化控制和用电器件,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知识,在此不再赘述。
31.该装置再具体使用时,废气经进气管9排入到第一处理腔3内,经进水管5向第一处理腔3内通入处理水,处理水沿处理斗6的内壁螺旋向下,并且进水管5为扁平状,进水为片状水流,全面覆盖处理斗6的喷水孔16,提高处理水与废气的接触效率;
32.未经处理的废气经喷水孔16进入到处理斗6内部,随后经封隔板14的开口进入到第二处理腔4内部;
33.处理水经喷淋水管10和喷淋头11排入到第二处理腔4内,对废气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的;
34.处理的空气经排气管2进行排放,空气中携带的水汽经第一集水管8重新排回至空气处理管1内;
35.空气处理管1内部的水经排水管12排出,空气处理管1底部的水经第二集水管13排出。
36.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一种绿
色生产空气排放装置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