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水幕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0853发布日期:2023-03-22 06:3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气动水幕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尘装置,具体为气动水幕降尘装置,属于气动水幕降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土石方、拆除爆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空气、城市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特别是城市或机场周边对爆破控制粉尘的要求非常严格。
3.根据专利号cn109772065a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爆破水幕降尘装置,包括管型容器,管型容器的封闭端外表面套有加强帽,在加强帽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上导向板和下导向板,在上导向板上方设置有上定位板,在上定位板设置多个上定位孔,并在一个孔内设置上定位销,上定位销与连接有上支撑杆一端,上支撑杆另一端与上导向板连接;在下导向板下方设置有下定位板,在下定位板上设置多个下定位孔,并在一个孔内设置下定位销,下定位销与连接有下支撑杆一端,下支撑杆另一端与下导向板连接;在管型容器内装有水,在管型容器靠内设置有炸药,在加强帽头部设置有支撑架。本发明一人可操作,且水幕和爆破作业一起产生,能够及时的除粉尘,杜绝了安全隐患;还可重复使用。
4.以上对比文件中在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降尘的时候,不能根据雾化盘离心雾化形成致密水幕,在净化风流时呈动态捕尘,不能再配合风机扇叶的机械扰动,因此水雾对粉尘的捕捉效率与传统的捕尘网效率较为低下,水幕不能替代捕尘网,风阻较高,功率损耗较高,结构复杂,与复杂致密的机械式补尘结构相比,风噪较高,捕捉的粉尘随不能水流自然排出,维护量大,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气动水幕降尘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降尘的时候,不能根据雾化盘离心雾化形成致密水幕,在净化风流时呈动态捕尘,不能再配合风机扇叶的机械扰动,因此水雾对粉尘的捕捉效率与传统的捕尘网效率较为低下,水幕不能替代捕尘网,风阻较高,功率损耗较高,结构复杂,与复杂致密的机械式补尘结构相比,风噪较高,捕捉的粉尘随不能水流自然排出,维护量大,故障率较高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气动水幕降尘装置,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侧设置有雾化盘,所述雾化盘内部开设有水槽,所述雾化盘外侧开设有多个出水孔,之后外来水源通过进水管持续喷入水槽内,在离心力作用下,水槽水体会均匀布置在周向水槽内,并在离心力作用下水体从出水孔喷出,所述雾化盘内部固定连接有轴套,所述雾化盘一侧设置有风机扇叶,采用雾化盘离心雾化形成致密水幕,在净化风流
时呈动态捕尘,再加上风机扇叶的机械扰动,使水雾对粉尘的捕捉效率与传统的捕尘网同比提高50%以上,水幕替代捕尘网,风阻低,大大降低功率损耗,3.9kw功耗可与普通除尘器15kw相媲美,结构简单,与复杂致密的机械式补尘结构相比,大大降低风噪,整体噪声低,可达85分贝以下,捕捉的粉尘随水流自然排出,维护量小,故障率低。
9.优选地,所述轴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一侧固定连接有马达,通过设置有轴套,以此用于连接马达的第一输出轴,为雾化盘旋转提供动力。
10.优选地,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于风机扇叶另一侧,通过设置第二输出轴,以此用于连接马达的另一个输出端,进而为风机扇叶转动提供动力。
11.优选地,所述雾化盘外侧设置有水幕,所述水幕外侧设置有风筒,通过设置风筒,以此可以使喷出的水柱在线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共同作用下呈散射状喷出,再与风流撞击,进一步分散,最终形成致密的水幕,含尘风流经过水幕时,粉尘被水幕捕获并被水体带至风筒筒壁排出,进而起到风流净化的目的。
12.优选地,所述轴套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轴套与第一输出轴之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
13.优选地,所述水槽呈圆周分布,所述出水孔呈环形分布于雾化盘外侧,通过把出水孔呈现环形分布,贯通水槽与外界,用于喷水。
14.优选地,所述轴套内部开设有圆孔,所述第一输出轴设置于圆孔内部。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气动水幕降尘装置,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该气动水幕降尘装置,雾化成水幕后与含尘风流混合经过风机扇叶时再遇风机扇叶的强力扰动,使降尘效果提高30%以上,采用雾化盘离心雾化形成致密水幕,在净化风流时呈动态捕尘,再加上风机扇叶的机械扰动,使水雾对粉尘的捕捉效率与传统的捕尘网同比提高50%以上,水幕替代捕尘网,风阻低,大大降低功率损耗,3.9kw功耗可与普通除尘器15kw相媲美,结构简单,与复杂致密的机械式补尘结构相比,大大降低风噪,整体噪声低,可达85分贝以下,捕捉的粉尘随水流自然排出,维护量小,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雾化盘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筒结构示意图。
20.图中:2、雾化盘;3、水槽;4、出水孔;5、轴套;6、风机扇叶;7、进水管;8、马达;9、第一输出轴;10、第二输出轴;11、水幕;12、风筒。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气动水幕降尘装置。
2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包括进水管7,进水管7一侧设置有雾化盘2,雾化盘2内部开设有水槽3,雾化盘2外侧开设有多个出水孔4,雾化盘2内部固定连接有轴套5,雾化盘2一侧设置有风机扇叶6,轴套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输出轴9,第一输出轴9一侧固定连接有马达8,通过设置有轴套5,以此用于连接马达8的第一输出轴9,为雾化盘2旋转提供动力,马达8
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出轴10,第二输出轴10固定连接于风机扇叶6另一侧,通过设置第二输出轴10,以此用于连接马达8的另一个输出端,进而为风机扇叶6转动提供动力。
23.雾化盘2外侧设置有水幕11,水幕11外侧设置有风筒12,通过设置风筒12,以此可以使喷出的水柱在线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共同作用下呈散射状喷出,再与风流撞击,进一步分散,最终形成致密的水幕11,含尘风流经过水幕11时,粉尘被水幕11捕获并被水体带至风筒12筒壁排出,进而起到风流净化的目的,轴套5内部开设有滑槽,轴套5与第一输出轴9之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水槽3呈圆周分布,出水孔4呈环形分布于雾化盘2外侧,通过把出水孔4呈现环形分布,贯通水槽3与外界,用于喷水,轴套5内部开设有圆孔,第一输出轴9设置于圆孔内部。
24.具体地:该装置是一个正圆柱状整体部件,轴套5位于整体的中心用于连接马达8的第一输出轴9,为雾化盘2旋转提供动力,水槽3呈圆周形状置于雾化盘2内层,并与轴套5同心,用于暂存、均匀配置水源,出水孔4是延周向均匀布置数个尺寸相同的开孔,贯通水槽3与外界,用于喷水,雾化盘2在马达8的带动下高速旋转,之后外来水源通过进水管7持续喷入水槽3内,在离心力作用下,水槽3水体会均匀布置在周向水槽3内,并在离心力作用下水体从出水孔4喷出,喷出的水柱在线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共同作用下呈散射状喷出,再与风流撞击,进一步分散,最终形成致密的水幕11,含尘风流经过水幕11时,粉尘被水幕11捕获并被水体带至风筒12筒壁排出,进而起到风流净化的目的。
25.马达8采用双侧出轴式,雾化盘2与风机扇叶6分别安装在两侧,即呈同轴结构,马达8同时为风机扇叶6和雾化水幕11提供动力,水源从雾化盘2外侧喷入,雾化成水幕11后与含尘风流混合经过风机扇叶6时再遇风机扇叶6的强力扰动,使降尘效果提高30%以上,采用雾化盘2离心雾化形成致密水幕11,在净化风流时呈动态捕尘,再加上风机扇叶6的机械扰动,使水雾对粉尘的捕捉效率与传统的捕尘网同比提高50%以上,水幕11替代捕尘网,风阻低,大大降低功率损耗,3.9kw功耗可与普通除尘器15kw相媲美,结构简单,与复杂致密的机械式补尘结构相比,大大降低风噪,整体噪声低,可达85分贝以下,捕捉的粉尘随水流自然排出,维护量小,故障率低。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