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0773发布日期:2023-03-22 06:3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经检索,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6410436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反应釜温度监测装置,包括反应釜体,所述反应釜体内部设置有温度监测机构;所述温度监测机构包括电机保护罩、电机、电机轴、旋转杆、搅拌杆和超声波测温传感器;所述反应釜体顶部螺栓连接有电机保护罩,所述电机保护罩内部顶端螺栓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转动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底部穿过反应釜体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应釜体内部的超声波测温传感器,超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波速度与温度有关,所以传波速度的大小能够判断出反应釜体内部的温度,同时采用超声波测温的同时,还能够利用超声波进行液位测距,从而同时进行测温测距。
3.该方案中通过反应釜体内部的超声波测温传感器,并配合传波速度的大小判断出反应釜体内部的温度,同时利用超声波进行液位测距,从而实现测温测距的功能,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反应釜体内部的温度变化只能通过超声波进行探测,一旦反应釜体内部的原料出现密度差异,从而出现分层现象,则会直接导致温度测量出现误差,从而降低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4.因此,我们对此作出改进,提出了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端设有顶仓运行机构,所述顶仓运行机构包括顶板、入料斗、托板、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所述顶板与托板的相邻一侧分别转动连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设有搅拌探测机构,所述搅拌探测机构包括主轴、卡条、滑套、环形配重环、若干搅拌叶、浮块和密度传感器,所述主轴转动连接在托板的底端,并与从动齿轮的底端连接,所述主轴的外壁安装卡条,所述主轴与卡条之间滑动连接滑套,所述滑套的外壁套装环形配重环,所述密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配重环的底端,若干所述搅拌叶分别安装在环形配重环的外壁,若干所述搅拌叶的外壁两侧分别安装浮块。
8.进一步的,所述顶仓运行机构的顶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顶板,并
与主动齿轮的顶端传动连接。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输出端驱动主动齿轮,使得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进行稳定的旋转,从而便于促使从动齿轮进行转动。
10.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在靠近电机的一侧安装入料斗,且所述入料斗的底端贯穿托板,并延伸至反应釜本体的内部。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入料斗的安装使用,便于往反应釜本体的内部添加适量的水性聚酯树脂原料。
12.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壁套设有温控机构,所述温控机构包括环形绕管、出水阀和进水阀,所述环形绕管的两端分别与出水阀、进水阀的一端连接,且所述进水阀位于出水阀的正下方。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环形绕管、出水阀与进水阀的连接示意,便于温控机构对反应釜本体实现温度调节的功能,使得反应釜本体内部的温度变化符合指定的范围。
14.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壁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一对固定角块、支杆和底盘,一对所述固定角块分别焊接在反应釜本体的外壁两侧,一对所述固定角块的底端分别连接支杆,两个所述支杆的底端连接底盘。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角块的安装使用,便于将支杆与固定角块进行固定,使得反应釜本体保持稳定,再配合底盘的托底作用,使得该装置保持水平。
16.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本体外壁一侧设有主控机构,所述主控机构包括固定折板、数控面板和接线端口,所述数控面板嵌设安装在固定折板的外壁一侧,所述固定折板的内壁一侧设置接线端口,所述接线端口与数控面板之间电性连接。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数控面板与接线端口的配合使用,使得该装置的操控更加方便,并且便于数控指令进行信号传递。
18.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壁分别连接一对放料阀,一对所述放料阀之间相互垂直。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放料阀的安装使用,便于该装置进行高效的放料作业。
20.进一步的,所述顶仓运行机构的顶端两侧分别焊接有吊钩,两个所述吊钩之间相互平行。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吊钩的焊接使用,便于调运该装置,使其移动到指定的区域。
22.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壁设有保温层,所述环形绕管的外壁贯穿保温层,并与反应釜本体的外壁相贴合。
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环形绕管与保温层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反应釜本体内部温度变化实现实时操控。
24.进一步的,所述入料斗的顶端卡合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顶端安装有把手。
2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密封塞的安装使用,使得保持入料斗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使得该装置实现检测反应釜内部不同位置密度的功能,其中,通过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相互转动,使得主轴带动滑套、环形配重环与若干搅拌叶进行稳定的旋转,并且配合浮块的漂浮作用,便于带动密度传感器升降到指定的位置高度,从而探测相应区域的密度指数,其中,通过不同浮块的密度,从而带动环形配重环上的密度传感器活动到相应位置,从而实现密度检测的功能。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的剖视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的搅拌探测机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的温控机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的主控机构示意图。
33.图中:100、反应釜本体;200、顶仓运行机构;2001、顶板;2002、入料斗;2003、托板;2004、从动齿轮;2005、主动齿轮;300、电机;400、温控机构;4001、环形绕管;4002、出水阀;4003、进水阀;500、支撑机构;5001、固定角块;5002、支杆;5003、底盘;600、放料阀;700、吊钩;800、主控机构;8001、固定折板;8002、数控面板;8003、接线端口;900、搅拌探测机构;9001、主轴;9002、卡条;9003、滑套;9004、环形配重环;9005、搅拌叶;9006、浮块;9007、密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实施例一
37.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100,反应釜本体100的顶端设有顶仓运行机构200,顶仓运行机构200包括顶板2001、入料斗2002、托板2003、从动齿轮2004和主动齿轮2005,顶板2001与托板2003的相邻一侧分别转动连接从动齿轮2004与主动齿轮2005,且从动齿轮2004与主动齿轮2005相互啮合,反应釜本体100的内部设有搅拌探测机构900,搅拌探测机构900包括主轴9001、卡条9002、滑套9003、环形配重环9004、若干搅拌叶9005、浮块9006和密度传感器9007,主轴9001转动连接在托板2003的底端,并与从动齿轮2004的底端连接,主轴9001的外壁安装卡条9002,主轴9001与卡条9002之间滑动连接滑套9003,滑套9003的外壁套装环形配重环9004,密度传感器9007固定安装在环形配重环9004的底端,若干搅拌叶9005分别安装在环形配重环9004的外壁,若干搅拌叶9005的外壁两侧分别安装浮块9006。
38.实施例二
39.请参阅图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进一步的,顶仓运行机构200的顶端安装有电机300,电机300的输出端贯穿顶板2001,并与主动齿轮2005的顶端传动连接,通过电机300输出端驱动主动齿轮2005,使得主动齿轮2005带动从动齿轮2004进行稳定的旋转,从而便于促使从动齿轮2004进行转动,顶板2001在靠近电机300的一侧安装入料斗2002,且入料斗2002的底端贯穿托板2003,并延伸至反应釜本体100的内部,通过入料斗2002的安装使用,便于往反应釜本体100的内部添加适量的水性聚酯树脂原料,反应釜本体100的外壁套设有温控机构400,温控机构400包括环形绕管4001、出水阀4002和进水阀4003,环形绕管4001的两端分别与出水阀4002、进水阀4003的一端连接,且进水阀4003位于出水阀4002的正下方,通过环形绕管4001、出水阀4002与进水阀4003的连接示意,便于温控机构400对反应釜本体100实现温度调节的功能,使得反应釜本体100内部的温度变化符合指定的范围。
40.实施例三
41.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进一步的,反应釜本体100的外壁设有支撑机构500,支撑机构500包括一对固定角块5001、支杆5002和底盘5003,一对固定角块5001分别焊接在反应釜本体100的外壁两侧,一对固定角块5001的底端分别连接支杆5002,两个支杆5002的底端连接底盘5003,通过固定角块5001的安装使用,便于将支杆5002与固定角块5001进行固定,使得反应釜本体100保持稳定,再配合底盘5003的托底作用,使得该装置保持水平,反应釜本体100外壁一侧设有主控机构800,主控机构800包括固定折板8001、数控面板8002和接线端口8003,数控面板8002嵌设安装在固定折板8001的外壁一侧,固定折板8001的内壁一侧设置接线端口8003,接线端口8003与数控面板8002之间电性连接,数控面板8002与接线端口8003的配合使用,使得该装置的操控更加方便,并且便于数控指令进行信号传递,反应釜本体100的外壁分别连接一对放料阀600,一对放料阀600之间相互垂直,通过放料阀600的安装使用,便于该装置进行高效的放料作业,顶仓运行机构200的顶端两侧分别焊接有吊钩700,两个吊钩700之间相互平行,通过吊钩700的焊接使用,便于调运该装置,使其移动到指定的区域,反应釜本体100的外壁设有保温层,环形绕管4001的外壁贯穿保温层,并与反应釜本体100的外壁相贴合,通过环形绕管4001与保温层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反应釜本体100内部温度变化实现实时操控,入料斗2002的顶端卡合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的顶端安装有把手,通过密封塞的安装使用,使得保持入料斗2002保持良好的密
封性。
42.具体的,该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的工作区域,使其进行运转测试,在确保运转正常之后,再投入使用,其中,通过启动电机300,使其输出端驱动主动齿轮2005,促使主动齿轮2005带动从动齿轮2004进行稳定的旋转,从而便于从动齿轮2004进行转动,通过从动齿轮2004与主动齿轮2005的相互转动,使得主轴9001带动滑套9003、环形配重环9004与若干搅拌叶9005进行稳定的旋转,并且配合浮块9006的漂浮作用,便于带动密度传感器9007升降到指定的位置高度,从而探测相应区域的密度指数,通过不同浮块9006的密度,从而带动环形配重环9004上的密度传感器9007活动到相应位置,从而实现密度检测的功能,再通过入料斗2002的安装使用,便于往反应釜本体100的内部添加适量的水性聚酯树脂原料,并且通过环形绕管4001、出水阀4002与进水阀4003的连接示意,便于温控机构400对反应釜本体100实现温度调节的功能,使得反应釜本体100内部的温度变化符合指定的范围,其次,一对固定角块5001的底端分别连接支杆5002,两个支杆5002的底端连接底盘5003,通过固定角块5001的安装使用,便于将支杆5002与固定角块5001进行固定,使得反应釜本体100保持稳定,再配合底盘5003的托底作用,使得该装置保持水平。
43.需要说明的是,水性聚酯树脂生产用反应釜内部环境监测装置电机300、数控面板8002与密度传感器9007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