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剂混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2056发布日期:2023-03-22 06:4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絮凝剂混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絮凝剂混合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絮凝剂混合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絮凝剂混合结构已较为常见,如专利号为201620365370.x的一种絮凝剂搅拌装置,具体请参阅图1,如图1所示,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箱,搅拌箱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搅拌箱内安装有多组搅拌组件,多组搅拌组件沿进料口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各搅拌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搅拌轴和安装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搅拌箱的顶部设有安装支架,搅拌轴通过轴承座安装于安装支架上,上述搅拌装置在实现原料与水的混合中,是通过将粉料先置入到搅拌箱内在加注水的方式实现的混合,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搅拌箱1结构的容积较大,制备絮凝剂过程中仅仅依靠搅拌叶片在搅拌箱内转动,导致需要搅拌的时间较长,同时,易存在搅拌不完全有原料结团的现象。
3.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间歇上料和混合同时进行的絮凝剂混合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絮凝剂混合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絮凝剂混合系统,包括:搅拌箱、搅拌组件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搅拌箱的顶面,所述搅拌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面,所述搅拌组件的部分伸至所述搅拌箱的内部并与所述搅拌箱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搅拌箱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搅拌箱内设置有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与所述搅拌组件的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开合组件包括从动转盘,所述从动转盘上开设有校准孔,所述从动转盘的侧面固定有多个斜挡片,所述斜挡片的一端与所述搅拌箱的内壁相抵,相邻两个所述斜挡片之间形成有排水间隙。
6.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箱的顶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贯穿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搅拌箱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在靠近所述搅拌箱底面的一端上。
7.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轴承座和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固定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伸至所述搅拌箱的内部并与所述搅拌箱的底面转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搅拌箱内部的底面上,所述从动转盘固定在所述搅拌轴的表面上,所述搅拌轴的表面固定有多个搅拌叶片。
9.进一步的,在所述搅拌轴靠近所述搅拌箱底面的一端上固定有碎料组件,所述碎料组件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上固定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之间形成缓存间隙。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通过多个弹簧固定连接,当所述旋转驱
动件带动所述搅拌轴的转动的速度逐渐增大时,所述缓存间隙的宽度逐渐变小。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夹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与所述第一过滤孔交错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上均固定有多个击碎部,两个所述第一过滤孔之间或两个所述第二过滤孔之间。
14.进一步的,所述击碎部包括圆锥件,所述圆锥件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过滤孔之间或两个所述第二过滤孔之间,所述圆锥件上开设有多个挤压槽,两个所述挤压槽之间形成有尖角条,当结团物料进入到所述缓存间隙内时,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下,所述尖角条与结团物料相互碰撞。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校准孔和斜挡片,实现了间歇进料的同时分散进水的效果,增强了混合效果的同时提混合效率,通过碎料组件,能够将沉底的结团物料分解成更小颗粒直至完全混合,有效增强了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现有技术的絮凝剂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絮凝剂混合系统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合组件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碎料组件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击碎部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22.其中,1、搅拌箱;11、进料口;12、出料口;13、进水口;2、搅拌组件;21、旋转驱动件;22、搅拌轴;23、搅拌叶片;24、轴承座;3、安装支架;4、开合组件;41、从动转盘;42、校准孔;43、斜挡片;44、排水间隙;5、碎料组件;51、固定环;52、第一夹板;53、第一过滤孔;54、第二夹板;55、第二过滤孔;56、缓存间隙;57、弹簧;58、击碎部;581、圆锥件;582、尖角条;583、挤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4.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絮凝剂混合系统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絮凝剂混合系统,包括:搅拌箱1、搅拌组件2和安装支架3,安装支架3固定在搅拌箱1的顶面,搅拌组件2设置在安装支架3的顶面,搅拌组件2的部分伸至搅拌箱1的内部并与搅拌箱1的底面转动连接,搅拌箱1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口13,搅拌箱1的顶面开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贯穿于安装支架3,搅拌箱1上开设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设置在靠近搅拌箱1底面的一端上,现有技术相同,在本实施列的搅拌装置中,进料口11是用于将粉末原料输入到搅拌箱1内的,出料口12的主要作用是将粉料与水的混合物排至使用的沉淀池或者污水处理池内。
25.请继续参阅图2,如图2所示,下面具体说明搅拌组件2的组成结构,搅拌组件2包括轴承座24和旋转驱动件21,旋转驱动件21可为伺服电机,同时伺服电机的转速能够适应调
整,旋转驱动件21固定在轴承座24上,轴承座24安装在安装支架3上,旋转驱动件21的输出端伸至搅拌箱1的内部并与搅拌箱1的底面转动连接。搅拌组件2还包括搅拌轴22,搅拌轴22的一端与旋转驱动件21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搅拌箱1内部的底面上,从动转盘41固定在搅拌轴22的表面上,搅拌轴22的表面固定有多个搅拌叶片23,旋转驱动件21能够通过搅拌轴22带动其表面的搅拌叶片23转动,实现水与物料的混合搅拌作用,用来加速水与物料的混合效率。
26.请继续参与图2并结合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碎料组件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2和4所示,为了避免粉料在与水混合时有物料结团沉底,难以实现充分混合效果,在搅拌轴22靠近搅拌箱1底面的一端上固定有碎料组件5,下面具体说明破碎组件5的组成结构,碎料组件5包括固定环51,固定环51安装在搅拌轴22上。固定环51上固定有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4,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4之间形成缓存间隙56。固定环51能够带动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4与搅拌轴22保持同步转动状态,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4通过多个弹簧57固定连接,当旋转驱动件21带动搅拌轴22的转动的速度逐渐增大时,缓存间隙56的宽度逐渐变小。第一夹板5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53,第二夹板54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滤孔55,第二过滤孔55与第一过滤孔53交错设置。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4上均固定有多个击碎部58,两个第一过滤孔53之间或两个第二过滤孔55之间,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有结团物料时,物料会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沉,直至下沉至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4两侧,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4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将大于第一过滤孔53和第二过滤孔55的物料相互撞击,使其分解成较小结团颗粒,能够进入到第一过滤孔53和第二过滤孔55的物料,会进入到缓存间隙56内,进入后会在转动过程中与击碎部58相抵再次分解成更小结团颗粒,另外,通过变速的搅拌轴22转动,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4也会挤压结团物料,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水与物料完全融合,有效增强混合效果。
27.请继续参阅图2并结合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合组件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2至3所示,搅拌箱1内设置有开合组件4,开合组件4的主要作用是能够使粉料间歇进入到搅拌箱1内,使水流分散在搅拌箱1内进入,实现同时进水和间歇进料,开合组件4与搅拌组件2的部分固定连接,开合组件4包括从动转盘41,从动转盘41上开设有校准孔42,从动转盘41转动过程中当校准孔42与搅拌箱1上的进料口11对准是粉料下落,间歇进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粉料少量多次的进入到搅拌箱1内,增强混合效率,从动转盘41的侧面固定有多个斜挡片43,斜挡片43的一端与搅拌箱1的内壁相抵,相邻两个斜挡片43之间形成有排水间隙44,斜挡片43设置在进水口13的下方位置,斜挡片43在随着从动转盘41转动过程中,会将水流分散,使水流分散在搅拌箱1内后下落,使清水与之前部分混合有物料的水均匀混合,有效节省完全混合的时间。
28.请继续参阅图4并结合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击碎部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4至5所示,下面具体说明击碎部58的组成结构,击碎部58包括圆锥件581,圆锥件581固定在两个第一过滤孔53之间或两个第二过滤孔55之间,圆锥件581上开设有多个挤压槽583,两个挤压槽583之间形成有尖角条582,当结团物料进入到缓存间隙56内时,在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4下,尖角条582与结团物料相互碰撞,当物料进入到缓存间隙56内时,物料移动会与尖角条582接触,尖角条582会将物料分解成更小结团状。
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校准孔42和斜挡片43,实现了间歇
进料的同时分散进水的效果,增强了混合效果的同时提混合效率,通过碎料组件5,能够将沉底的结团物料分解成更小颗粒直至完全混合,有效增强了混合效率。
30.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