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雾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48240发布日期:2023-06-27 22: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热雾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雾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模块(5),所述风扇模块(5)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壳体组件(1)还设有第二安装腔(102),所述第一安装腔(101)与所述第二安装腔(102)连通,所述风扇模块(5)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0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雾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的外侧壁向所述储液腔(201)方向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组件(1)的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出雾通道(103),所述凹槽的顶壁上开设有所述出雾口(2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雾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体组件(6),所述阀体组件(6)设置在所述水箱(2)的底壁上,所述水箱(2)上开设有出液口(203),所述出液口(203)分别与所述储液腔(201)和所述第一安装腔(101)连通,所述阀体组件(6)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出液口(203)处,所述阀体组件(6)可以开启或封闭所述出液口(203);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雾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4)包括第一加热元件(41)、两个导热件(42)和第一耐热支架(43),所述第一加热元件(41)架设在两个所述导热件(42)之间,所述导热件(42)设置在所述第一耐热支架(43)上,所述第一耐热支架(43)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雾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42)上形成有多个导热片(421),多个所述导热片(421)位于所述第一出雾通道(103)内,多个所述导热片(421)远离所述第一耐热支架(43)及所述水箱(2)侧壁;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雾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3)包括雾化片(31)和聚能环组件(32),所述雾化片(3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雾化片(3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内,所述聚能环组件(32)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聚能环组件(3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出雾通道(103)内,所述聚能环组件(32)与所述雾化片(31)相对设置;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雾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底座(11)位于所述壳体组件(1)靠近所述风扇模块(5)的一端上,所述底座(11)与所述壳体组件(1)围合形成第三安装腔(104),所述第三安装腔(104)与所述第二安装腔(102)连通,所述底座(11)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1101),多个所述进风口(1101)与所述第三安装腔(104)连通;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雾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盖体组件(13),所述第二盖体组件(13)包括盖体本体(131)、气力输送器(132)和气泵,所述气力输送器(132)设置在所述盖体本体(131)上,所述气力输送器(13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内,所述气力输送器(132)与所述出雾口(202)连通,所述气泵设置在所述盖体本体(131)上,所述气泵与所述气力输送器(132)连通,所述气力输送器(132)内开设有出气段(1301)、负压段(1302)和进气段(1303),所述出气段(1301)、所述负压段(1302)和所述进气段(1303)依次连通,所述进气段(1303)与所述出雾口(202)连通,所述出气段(1301)的内径小于所述进气段(1303)的内径,所述负压段(1302)的内径沿靠近所述出气段(1301)方向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雾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力输送器(132)包括外壳(1321)、内壳(1322)和第二加热元件(1323),所述外壳(1321)开设有所述出气段(1301),所述内壳(1322)开设有所述进气段(1303),所述内壳(1322)设置在所述外壳(1321)内,所述外壳(1321)还开设有进气通道(1304),所述进气通道(1304)与所述负压段(1302)连通,所述第二加热元件(1323)设置在所述内壳(1322)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雾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有第一安装腔;水箱,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水箱上开设有储液腔,所述水箱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一出雾通道,所述水箱上开设有出雾口;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的底壁上;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本申请的热雾雾化器通过把加入模块设置在第一出雾通道且位于靠近出雾口处,从而加热模块不直接与水大面积接触,避免加热模块表面产生水垢,并且加热模块靠近出雾口处,减少雾气在第一出雾通道内因流动而损失热量,有利于排到环境中的热雾温度更接近用户所需温度,使用户体验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萧志垣,林峰章,邓宇衡,刘超,赖裕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科高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