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0082发布日期:2024-03-12 20:38阅读:12来源:国知局
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检测,尤其是指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1、在芯片实验室(又称loc)设备中进行分析物检测在医学领域、分析化学等领域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技术。微流控芯片是loc检测技术中较为重要的检测装置之一。现有的微流控芯片中,流道直径通常只有100纳米~100微米,分析物需要经过流道流入小型的分流腔中,需要非常精密的仪器对分析物产生一定的驱动力,以推动分析物流动。而上述驱动力的发生方式包括正压、负压、离心力、磁力或电荷吸附等。而能够满足上述精度要求的仪器,通常生产成本较高,且难以实现大规模量产。此外,现有的微流控芯片在进行分析物输送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样品本身的气泡或杂质使得原先直径极小的流道发生堵塞,影响检测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降低对于检测仪器精度要求的同时,降低流道发生堵塞的概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施压盖体和排气阻液膜;

4、所述芯片本体内具有分流腔、反应腔和加样腔;

5、所述施压盖体与所述加样腔连接;

6、所述加样腔通过一加样流道与所述分流腔连通,所述分流腔通过一分液流道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反应腔通过一排气流道与排气孔连通;

7、所述排气阻液膜覆盖所述排气孔的出气口;

8、所述施压盖体包括气囊,所述加样流道、所述分液流道、所述排气流道、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分流腔的体积之和大于所述气囊的体积;

9、当所述气囊形变时,溶液从所述加样腔流入所述反应腔。

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

11、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施压盖体和排气阻液膜;

12、所述芯片本体内具有分流腔、反应腔和加样腔;

13、所述加样腔通过一加样流道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反应腔通过一溢流流道与废液孔连通;

14、所述排气阻液膜覆盖所述废液孔的出气端;

15、所述施压盖体具有胶塞;

16、所述加样流道、所述分液流道、所述排气流道、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分流腔的体积之和大于所述胶塞的体积;

17、当所述胶塞嵌入所述加样腔时,溶液从所述加样腔流入所述反应腔,且多余的溶液从反应腔中流入所述废液孔。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施压盖体与加样腔连接,通过对气囊施压或者通过胶塞嵌入加样腔的方式,使加样腔内部的气压发生变化,以推动溶液依次从加样腔流经加样流道、分流腔和分液流道进入反应腔,或者推动溶液依次从加样腔流经加样流道进入反应腔。为了确保溶液均能够流入反应腔中并在反应腔中停留,气囊和胶塞的体积均应小于所有的流道和腔体的体积之和,以使溶液充满反应腔,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高精密度的仪器对加样腔施加驱动力也能使溶液流入对应的反应腔中,且由于溢流孔和排气孔以及排气阻液膜的设置,能够使加样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气体排出,避免堵塞的情况发生,大幅降低微流控芯片的使用成本。



技术特征:

1.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本体、施压盖体和排气阻液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和所述排气孔均设置有三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片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芯片本体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腔相对于所述分流腔偏心设置并靠近所述芯片本体的边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流道、排气流道、分液流道、分流腔和反应腔均开设于所述芯片本体的第二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膜,所述密封膜覆盖于所述芯片本体的第二侧,使所述加样流道、排气流道、分液流道、分流腔和反应腔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流道的长度大于所述排气流道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流道和所述分液流道的深度和/或宽度为100μm~30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阻液膜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或聚二甲基硅氧烷。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用于检测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dna和rna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0任一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sars-cov-2病毒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内填充有至少一种用于检测分析物的试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为冻干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种所述试剂为显色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种所述试剂为荧光信号检测剂。

16.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本体、施压盖体和排气阻液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盖体与所述加样腔螺纹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片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芯片本体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分析物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施压盖体和排气阻液膜;所述芯片本体内具有分流腔、反应腔和加样腔;所述施压盖体与所述加样腔连接;所述加样腔通过一加样流道与所述分流腔连通,所述分流腔通过一分液流道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反应腔通过一排气流道与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阻液膜覆盖所述排气孔的出气口;所述施压盖体包括气囊,所述加样流道、所述分液流道、所述排气流道、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分流腔的体积之和大于所述气囊的体积;当所述气囊形变时,溶液从所述加样腔流入所述反应腔。本发明通过气囊或胶塞对加样腔加压,进而推动溶液进入反应腔中,取代现有技术中驱动方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郭文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奥吉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