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6230发布日期:2024-02-20 20:41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己胺生产设备,具体为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1、环己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作溶剂,也可用于制取脱硫剂、橡胶抗氧剂、硫化促进剂、塑料及纺织品化学助剂、锅炉给水处理剂及染料中间体等,环己胺制备各种不同的物料时,通常会产生环己胺尾气,若尾气在排放时未冷却完毕,会含有一定的毒气,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也会造成浪费,提高生产成本,现有的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为了达到更好的脱除效果,一般会进行多步骤操作,从而使得整体装置的结构较大,增加了放置面积,适用性不佳,增加了制造成本,且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在更换吸附过滤组件时,较为不便,不能在不耽误脱除排放的过程时,实现便捷的更换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整体结构较大增加制造成本和吸附过滤组件的更换较为不便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包括脱除罐、冷凝器、冷凝件、第一吸收件、第二吸收件和吸附件,所述脱除罐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腔体内固定连接有冷凝件,所述冷凝件与脱除罐配合连接设置,所述脱除罐的腔体内自上而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收件和第二吸收件,所述第一吸收件与冷凝件配合设置,所述冷凝器一侧下方的脱除罐上配合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吸附件,所述吸附件与脱除罐配合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脱除罐的腔体内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使得脱除罐分为上下两个腔体,所述脱除罐的顶部中心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脱除罐的一侧设置有分别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下方的脱除罐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下方的脱除罐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配合设置,所述第一通孔与脱除罐的上方腔体配合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脱除罐的下方腔体配合连通设置,所述脱除罐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出管,所述脱除罐的底部四角部位处固定连接有滚轮。

7、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由仓体、加强杆、冷凝水出液口和冷凝水进液口组成,所述仓体固定连接在脱除罐上,所述仓体与脱除罐固定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脱除罐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仓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出液口,所述仓体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冷凝水进液口。

8、进一步地,所述冷凝件由冷凝仓、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组成,所述冷凝仓配合设置在仓体的腔体内,所述冷凝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尾气进口,所述冷凝仓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尾气出口,所述尾气出口与第二连接孔配合连接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收件由第一接纳盘、固定块、喷头和第一输送管组成,所述第一接纳盘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孔下方脱除罐的腔体内,所述第一接纳盘上配合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固定连接在第一输送管上,所述第一输送管配合设置在第一连接孔部位处。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收件由第二接纳盘、围圈、喷环、供给管、固定柱和第二输送管组成,所述第二接纳盘固定连接在第一接纳盘下方的脱除罐的腔体内壁上,所述第二接纳盘的中心部位处设置有围圈,所述第二接纳盘上方设置有喷环,所述喷环与供给管配合连接设置,所述供给管固定连接在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在第一接纳盘的底部,所述供给管与第二输送管配合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输送管配合设置在第三连接孔部位处。

11、进一步地,所述吸附件由第一回流管、阀门、活性炭吸附组件和第二回流管组成,所述第一回流管配合设置在第一通孔部位处,所述第一回流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回流管的一端与活性炭吸附组件配合连接设置,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下方配合设置有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配合设置在第二通孔部位处。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发明设计的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通过整体的配合设计,能够在环己胺生产过程中产生尾气需要脱除时,使得使用到的脱除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较紧凑,减少装置的占地空间,且能够确保对尾气的脱除效果,通过冷凝器和冷凝件的设计,能够对尾气进行冷凝,使其冷凝成液态,通过第一吸收件和第二吸收件喷洒二环己胺与尾气混合,能够吸收尾气中的有机气体,提高吸收效果,通过吸附件的设计,在需要对其更换时,能够更加便捷,且不妨碍该装置对尾气的吸附作业,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包括脱除罐(1)、冷凝器(2)、冷凝件(3)、第一吸收件(4)、第二吸收件(5)和吸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除罐(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凝器(2),所述冷凝器(2)的腔体内固定连接有冷凝件(3),所述冷凝件(3)与脱除罐(1)配合连接设置,所述脱除罐(1)的腔体内自上而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收件(4)和第二吸收件(5),所述第一吸收件(4)与冷凝件(3)配合设置,所述冷凝器(2)一侧下方的脱除罐(1)上配合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吸附件(6),所述吸附件(6)与脱除罐(1)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除罐(1)的腔体内固定连接有分隔板(101),所述分隔板(101)使得脱除罐(1)分为上下两个腔体,所述脱除罐(1)的顶部中心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2),所述脱除罐(1)的一侧设置有分别第二连接孔(103)和第三连接孔(104),所述第二连接孔(103)下方的脱除罐(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5),所述第一通孔(105)下方的脱除罐(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06),所述第一通孔(105)与第二通孔(106)配合设置,所述第一通孔(105)与脱除罐(1)的上方腔体配合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孔(106)与脱除罐(1)的下方腔体配合连通设置,所述脱除罐(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出管(107),所述脱除罐(1)的底部四角部位处固定连接有滚轮(1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由仓体(201)、加强杆(202)、冷凝水出液口(203)和冷凝水进液口(204)组成,所述仓体(201)固定连接在脱除罐(1)上,所述仓体(201)与脱除罐(1)固定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强杆(202),所述加强杆(202)与脱除罐(1)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仓体(20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出液口(203),所述仓体(201)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冷凝水进液口(2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件(3)由冷凝仓(301)、尾气进口(302)和尾气出口(303)组成,所述冷凝仓(301)配合设置在仓体(201)的腔体内,所述冷凝仓(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尾气进口(302),所述冷凝仓(301)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尾气出口(303),所述尾气出口(303)与第二连接孔(103)配合连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件(4)由第一接纳盘(401)、固定块(402)、喷头(403)和第一输送管(404)组成,所述第一接纳盘(401)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02),所述固定块(402)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孔(103)下方脱除罐(1)的腔体内,所述第一接纳盘(401)上配合设置有喷头(403),所述喷头(403)固定连接在第一输送管(404)上,所述第一输送管(404)配合设置在第一连接孔(102)部位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收件(5)由第二接纳盘(501)、围圈(502)、喷环(503)、供给管(504)、固定柱(505)和第二输送管(506)组成,所述第二接纳盘(501)固定连接在第一接纳盘(401)下方的脱除罐(1)的腔体内壁上,所述第二接纳盘(501)的中心部位处设置有围圈(502),所述第二接纳盘(501)上方设置有喷环(503),所述喷环(503)与供给管(504)配合连接设置,所述供给管(504)固定连接在固定柱(505)上,所述固定柱(505)固定连接在第一接纳盘(401)的底部,所述供给管(504)与第二输送管(506)配合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输送管(506)配合设置在第三连接孔(104)部位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6)由第一回流管(601)、阀门(602)、活性炭吸附组件(603)和第二回流管(604)组成,所述第一回流管(601)配合设置在第一通孔(105)部位处,所述第一回流管(601)上设置有阀门(602),所述第一回流管(601)的一端与活性炭吸附组件(603)配合连接设置,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603)下方配合设置有第二回流管(604),所述第二回流管(604)配合设置在第二通孔(106)部位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环己胺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包括脱除罐、冷凝器、冷凝件、第一吸收件、第二吸收件和吸附件,所述脱除罐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腔体内固定连接有冷凝件,所述冷凝件与脱除罐配合连接设置,所述脱除罐的腔体内自上而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收件和第二吸收件。本发明设计的环己胺生产过程中脱除尾气的装置,通过整体的配合设计,能够在环己胺生产过程中产生尾气需要脱除时,使得使用到的脱除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较紧凑,减少装置的占地空间,且能够确保对尾气的脱除效果,通过吸附件的设计,在需要对其更换时,能够更加便捷,且不妨碍该装置对尾气的吸附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张萌,张思文,黄宏生,徐能伟,武同升,张冬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垦利县更新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