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40000发布日期:2023-07-21 12:13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化工,尤其涉及一种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1、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2、在有机肥生产时,需要进行配料、造粒、烘干和包装等操作,在配料造粒时,需要将原材料放入到特定环境中进行反应,一般是采用反应釜来进行,在反应釜内设置一个搅拌主轴,由搅拌主轴对原材料进行充分搅拌后得到化肥,但在长期的搅拌过程中,反应釜内壁会黏结原材料或析出结晶,使得在出料时容易造成出料堵塞,从而影响出料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长期的搅拌过程中,反应釜内壁会黏结原材料或析出结晶,使得在出料时容易造成出料堵塞,从而影响出料质量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连通设有进料口和出料管,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下方连通设有下料斗,所述出料管的一端通过过渡管与所述下料斗下方连通设置,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过渡管内转动设有螺旋轴,所述下料斗的内壁上滑动设有刮板,所述刮板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设置,所述刮板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下料斗的下端,所述下料斗下方一侧滑动设有封料板。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渡管的内壁呈圆柱状结构,所述螺旋轴的内壁与所述过渡管的内壁滑动贴合,所述螺旋轴的一端通过第一电机驱动。

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对第一电机进行驱动,进而带动螺旋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物料向出料管进行移动。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磁块和驱动环,所述驱动环转动设置在所述下料斗的外侧面,所述下料斗设有所述驱动环位置处为中空结构,所述磁块滑动设置在所述中空夹层内,所述磁块分别与所述驱动环和刮板联动设置,所述驱动环通过外部电机驱动。

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对驱动环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磁块在中空夹层内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刮板进行转动,实现刮板的清理操作。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环的内侧设有外磁片,所述刮板的外侧面设有内磁片,所述内磁片和外磁片分别与所述磁块吸附设置。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内磁片、外磁片和磁块的配合,实现驱动环、磁块和刮板之间的联动,从而可实现通过对驱动环的转动达到对刮板在下料斗内转动的效果。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刮板的侧壁与所述下料斗的内壁滑动适配,所述下料斗的内部上方设有限位轨道,所述刮板的上端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轨道内。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的限位轨道,便于对刮板的上端进行限位,保证了刮板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反应釜本体内,所述搅拌轴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下料斗内,所述搅拌轴通过所述第二电机驱动。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对第二电机进行驱动,进而带动搅拌轴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料斗的下方与所述过渡管之间设有插槽,所述封料板滑动卡合设置在所述插槽内。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封料板,便于对搅拌过程中的物料进行封料,避免出现漏料的情况。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进而带动刮板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刮板与反应釜本体的内壁下方进行剐蹭,使得粘附在下料斗内壁上的物料进行刮落,进而通过过渡管进行出料,出料时,可通过对螺旋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下料斗内的物料通过螺旋轴的转动向出料管中进行引导,直到顺利出料,通过对过渡管中的物料进行不断排料,使得进入过渡管内的物料进行被动排料,避免出现物料堆积堵塞的现象,且通过将刮板延伸至下料斗的下方,使得刮板对下料斗的下方内壁进行剐蹭,避免出现下料斗的出料端堵塞造成无法顺利下料的现象。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内磁片、外磁片和磁块的配合,实现驱动环、磁块和刮板之间的联动,从而可实现通过对驱动环的转动达到对刮板在下料斗内转动的效果,进而带动刮板进行转动,实现刮板的清理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连通设有进料口(2)和出料管(3),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下方连通设有下料斗(4),所述出料管(3)的一端通过过渡管(5)与所述下料斗(4)下方连通设置,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过渡管(5)内转动设有螺旋轴(6),所述下料斗(4)的内壁上滑动设有刮板(7),所述刮板(7)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设置,所述刮板(7)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下料斗(4)的下端,所述下料斗(4)下方一侧滑动设有封料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5)的内壁呈圆柱状结构,所述螺旋轴(6)的内壁与所述过渡管(5)的内壁滑动贴合,所述螺旋轴(6)的一端通过第一电机(9)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磁块(10)和驱动环(11),所述驱动环(11)转动设置在所述下料斗(4)的外侧面,所述下料斗(4)设有所述驱动环(11)位置处为中空结构,所述磁块(10)滑动设置在中空夹层内,所述磁块(10)分别与所述驱动环(11)和刮板(7)联动设置,所述驱动环(11)通过外部电机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环(11)的内侧设有外磁片(12),所述刮板(7)的外侧面设有内磁片(13),所述内磁片(13)和外磁片(12)分别与所述磁块(10)吸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7)的侧壁与所述下料斗(4)的内壁滑动适配,所述下料斗(4)的内部上方设有限位轨道(14),所述刮板(7)的上端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轨道(1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5)和搅拌轴(16),所述搅拌轴(16)转动设置在所述反应釜本体(1)内,所述搅拌轴(16)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下料斗(4)内,所述搅拌轴(16)通过所述第二电机(15)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斗(4)的下方与所述过渡管(5)之间设有插槽(17),所述封料板(8)滑动卡合设置在所述插槽(17)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反应系统,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连通设有进料口和出料管,反应釜本体的下方连通设有下料斗,出料管的一端通过过渡管与下料斗下方连通设置,反应釜本体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过渡管内转动设有螺旋轴,下料斗的内壁上滑动设有刮板,刮板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设置,刮板的下端延伸至下料斗的下端,下料斗下方一侧滑动设有封料板。本技术通过对螺旋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下料斗内的物料通过螺旋轴的转动向出料管中进行引导,直到顺利出料,配合刮板,通过对过渡管中的物料进行不断排料,使得进入过渡管内的物料进行被动排料,避免出现物料堆积堵塞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韦和留,韦顺帅,黄鹏,陈敏娥,李婧婧,黄志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德丰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