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结构及隔板式气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9687发布日期:2023-09-04 08:0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结构及隔板式气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气液分离器相关,具体为一种分离结构及隔板式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1、目前的水电解制氢行业中,氢、氧分离器作为一种气液分离容器,其作用是将从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与碱液分离出来,其方法是从这种容器的一侧通入碱液和氢气(或氧气)的气液混合溶液,由于气体较轻,且基本不溶于碱液,所以会遵从浮力原理,从碱液中向上漂浮起来,并最终冲破气液两相的界面,聚集在分离器的中上部,再统一汇入顶部的综合塔内,经过洗涤后进入下一个容器,从而实现了二者与碱液的分离,而聚集在分离器中下部的碱液,则由碱液循环泵从该分离器的器底部将其吸走,再送入电解槽内继续进行电解水制取氢氧的反应,并再次携带电解后产生的大量氢氧气体与碱液的混合溶液分别进入氢分离器和氧分离器进行分离,以此类推,从而实现了循环往复的工作过程;

2、由于市场对工业气体的需求增加,其产量逐年不断提高,设备也越做越大,为保证良好的气液分离效果,避免造成氢氧气与碱液因分离效果不佳导致的氢氧气两者混合在一起的严重后果,为此,必须加大分离器的体积,相应地,导致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离结构及隔板式气液分离器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结构及隔板式气液分离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离结构,分离结构包括:

3、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的前侧端设置有液体进口,且气液分离室的后侧端设置有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

4、一级折流板,所述一级折流板设置在气液分离室的内腔之中;

5、二级折流板,所述二级折流板设置在气液分离室的内腔之中;

6、所述一级折流板、二级折流板的截面均呈l字型设置,且一级折流板、二级折流板之间呈错位设置。

7、优选的,所述气液分离室之中的液位高度低于气体出口的设置高度。

8、优选的,所述一级折流板、二级折流板上的横板部分均朝向气液分离室的前侧进行设置。

9、优选的,所述一级折流板、二级折流板上横板端部位置的上下侧均焊接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均固定安装有防水轴承,且防水轴承的轴承内圈上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拨液板。

10、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上下端位置处固定焊接有连接板,且上下侧的连接板之间固定安装有震颤弹簧,所述震颤弹簧与拨液板交错设置。

11、一种隔板式气液分离器,所述隔板式气液分离器具有上述分离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由气液分离室、一级折流板和二级折流板组合构成的分离结构,并通过将一级折流板、二级折流板错位设置,从而有效提高碱液在气液分离室之中的有效流动时间,从而保证碱液之中的气体可以有效的分离出来;

14、2.并通过将一级折流板、二级折流板均设置成l字型,并保证一级折流板、二级折流板的横板部分朝向气液分离室的前侧进行设置,从而进一步保证碱液的有效流动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室(1)之中的液位高度低于气体出口(5)的设置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折流板(2)、二级折流板(3)上的横板部分均朝向气液分离室(1)的前侧进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折流板(2)、二级折流板(3)上横板端部位置的上下侧均焊接连接有转动座(7),所述转动座(7)上均固定安装有防水轴承,且防水轴承的轴承内圈上固定安装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拨液板(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的上下端位置处固定焊接有连接板(10),且上下侧的连接板(10)之间固定安装有震颤弹簧(11),所述震颤弹簧(11)与拨液板(9)交错设置。

6.一种隔板式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式气液分离器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种所述分离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气液分离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离结构及隔板式气液分离器,分离结构包括气液分离室、一级折流板和二级折流板,气液分离室的前侧端设置有液体进口,且气液分离室的后侧端设置有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一级折流板设置在气液分离室的内腔之中,二级折流板设置在气液分离室的内腔之中,一级折流板、二级折流板的截面均呈L字型设置,且一级折流板、二级折流板之间呈错位设置;通过设置由气液分离室、一级折流板和二级折流板组合构成的分离结构,并通过将一级折流板、二级折流板错位设置,从而有效提高碱液在气液分离室之中的有效流动时间,从而保证碱液之中的气体可以有效的分离出来。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廖汉东,李昭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昇辉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