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2446发布日期:2024-02-26 16:54阅读:12来源:国知局
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物料混合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1、如电池的电极材料等粉料在制备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混合包覆,以提高电池电极的导电性、稳定性和其它性能。相关技术中,采用混料机的混料腔内的搅拌组件对电极材料进行加热并搅拌,需要在混料腔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处设置密封件,以实现对所述混料机的内部密封。但是在电极材料的搅拌过程中温度较高,使得混料腔与其它部件的连接结构发生松动,导致密封件的密封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混料装置,能够提高所述混料筒及所述隔热组件之间的密封性能。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料装置,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隔热组件、第一密封件以及支撑组件,所述混料筒具有底壁;所述隔热组件设于所述混料筒的底壁外侧,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混料筒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夹设于所述混料筒底壁与所述隔热组件之间,用于防止所述隔热组件所形成的气密通道内的气体从所述混料筒的底壁与所述隔热组件之间的间隙漏出;所述支撑组件设于隔热组件背离混料筒的一侧;所述密封调节组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隔热组件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所述密封调节组件用于保证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相背两个表面分别抵持所述混料筒及所述隔热组件。

3、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调节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调节件,多个所述调节件的一端抵接所述隔热组件的底部,多个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螺纹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热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隔热组件设于所述混料筒的底壁外侧。

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靠近所述混料筒的一端具有穿设孔,所述调节件穿设于所述穿设孔,且所述调节件可相对于所述穿设孔往朝向所述混料筒的方向移动,以保证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相背两个表面分别抵持所述混料筒及所述隔热组件。

6、进一步地,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环形机构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环形机构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隔热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环形机构与所述隔热组件之间,用于防止所述隔热组件所形成的气密通道内的气体从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环形机构之间的间隙漏出。

7、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组件具有环形内壁,所述环形内壁的轴向方向相交于所述底壁;所述环形机构具有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与所述环形内壁相对,且所述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环形侧壁与所述环形内壁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筒还具有顶壁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之间的周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所述周侧壁与所述底壁、所述顶壁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待搅拌料;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依次穿设所述底壁、所述隔热组件及所述环形机构,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底壁、所述隔热组件及所述环形机构之间形成密封通道,且所述密封通道连通所述收容空间。

9、进一步地,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进气组件,所述环形机构具有连通所述密封通道的进气口;所述进气组件连通所述密封通道的进气口,并通过所述密封通道朝向所述混料筒的收容空间吹气。

10、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机构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转动组件外侧的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夹设于所述环形机构的内壁与所述转动组件的外周壁之间;所述环形密封件位于进气口背离混料筒的一侧,所述环形密封件用于阻挡所述密封通道内的气体溢出。

11、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相连的驱动轴及桨叶,所述驱动轴依次穿设所述底壁、所述隔热组件及所述环形机构,所述桨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桨叶配合,用于对待搅拌料进行搅拌。

12、进一步地,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周侧壁,用于为待搅拌料加热。

13、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隔热组件、第一密封件以及支撑组件,所述混料筒具有底壁;所述隔热组件设于所述混料筒的底壁外侧,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混料筒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夹设于所述混料筒底壁与所述隔热组件之间,用于防止所述隔热组件所形成的气密通道内的气体从所述混料筒的底壁与所述隔热组件之间的间隙漏出;所述支撑组件设于隔热组件背离混料筒的一侧;所述密封调节组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隔热组件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所述密封调节组件用于保证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相背两个表面分别抵持所述混料筒及所述隔热组件,以提升所述混料筒及所述隔热组件之间的密封性能。

14、在本申请提供的混料装置中,所述密封调节组件缩短所述底壁与所述隔热组件之间的距离,以进一步夹紧第一密封件,保证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密封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调节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调节件,多个所述调节件的一端抵接所述隔热组件的底部,多个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热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隔热组件设于所述混料筒的底壁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靠近所述混料筒的一端具有穿设孔,所述调节件穿设于所述穿设孔,且所述调节件可相对于所述穿设孔往朝向所述混料筒的方向移动,以保证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相背两个表面分别抵持所述混料筒及所述隔热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环形机构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环形机构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隔热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环形机构与所述隔热组件之间,用于防止所述隔热组件所形成的气密通道内的气体从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环形机构之间的间隙漏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具有环形内壁,所述环形内壁的轴向方向相交于所述底壁;所述环形机构具有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与所述环形内壁相对,且所述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环形侧壁与所述环形内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还具有顶壁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之间的周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所述周侧壁与所述底壁、所述顶壁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待搅拌料;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依次穿设所述底壁、所述隔热组件及所述环形机构,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底壁、所述隔热组件及所述环形机构之间形成密封通道,且所述密封通道连通所述收容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进气组件,所述环形机构具有连通所述密封通道的进气口;所述进气组件连通所述密封通道的进气口,并通过所述密封通道朝向所述混料筒的收容空间吹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机构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转动组件外侧的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夹设于所述环形机构的内壁与所述转动组件的外周壁之间;所述环形密封件位于进气口背离混料筒的一侧,所述环形密封件用于阻挡所述密封通道内的气体溢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相连的驱动轴及桨叶,所述驱动轴依次穿设所述底壁、所述隔热组件及所述环形机构,所述桨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桨叶配合,用于对待搅拌料进行搅拌。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周侧壁,用于为待搅拌料加热。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料装置。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隔热组件、第一密封件、支撑组件以及密封调节组件,所述混料筒具有底壁;所述隔热组件设于所述混料筒的底壁外侧,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混料筒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夹设于所述混料筒底壁与所述隔热组件之间,用于防止所述隔热组件所形成的气密通道内的气体从所述混料筒的底壁与所述隔热组件之间的间隙漏出;所述支撑组件设于隔热组件背离混料筒的一侧;所述密封调节组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隔热组件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所述密封调节组件用于保证第一密封件的相背两个表面分别抵持混料筒及隔热组件。混料装置的密封调节组件能够提高所述混料筒及所述隔热组件之间的密封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朱鑫亮,杜保东,金旭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尚水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