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9149发布日期:2023-10-28 23:4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聚乙烯蜡粉末生产,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


背景技术:

1、聚乙烯蜡因具有优良的耐寒性、耐热性、耐化学性和耐磨性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正常生产中,这部分蜡作为一种添加剂可直接加到聚烯烃加工中,它可以增加产品的光泽和加工性能;作为润滑剂,其化学性质稳定、电性能良好。聚乙烯蜡与聚乙烯、聚丙烯、聚醋酸乙烯等相溶性好,能改善聚乙烯、聚丙烯的流动性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的脱模性;对于pvc和其它的外部润滑剂相比,聚乙烯蜡具有更强的内部润滑作用,为了适应工业生产,有时需要将氧化聚乙烯蜡通过打粉机制成粉末以供使用。

2、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聚乙烯蜡粉末的生产装置(授权公告号cn217144509u),该专利技术虽然细化罐内壁依次固定连接有一级分离板和二级分离板,细化罐内部设置有细化结构,细化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细化罐中的竖轴,竖轴顶部焊接有主动锥齿轮,竖轴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细化辊和第二细化辊,第一细化辊和第二细化辊均等距设置有多个。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打粉机生产聚乙烯蜡粉末后再次对聚乙烯蜡粉末进行多次细化,进而能够给使得聚乙烯蜡粉末的细化程度较高,生产出来的聚乙烯蜡粉末的粒径较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细化结构的细化效果较好,能够实现多级细化。

3、但是,该专利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根据使用需求生产出相应粉末粒度大小的聚乙烯蜡粉末,进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聚乙烯蜡粉末仅能够根据设备的细化辊的物理特性生产出某一规格的聚乙烯蜡粉末,进而使得聚乙烯蜡粉末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调节聚乙烯蜡粉末粒度大小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以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粉碎机构,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外壳的外侧还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槽,所述滑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槽对称开设于外壳内壁的两侧,所述滑槽的内壁之间均滑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滑槽内壁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两个操作滑杆,两个所述操作滑杆的一端均与安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滑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均延伸至调节箱的内部且之间固定连接有活动板。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活动板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外侧,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调节箱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所述蜗杆的一端延伸至调节箱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转把。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粉碎机构包括可调破碎辊,所述可调破碎辊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板相靠近的一侧之间,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固定破碎辊,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外壳的内部且与固定破碎辊中心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转动连接在调节箱内壁的顶部,所述调节箱内壁远离第一转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第二转杆的顶部开设有传动槽,所述传动杆位于传动槽的内部,所述传动杆的外侧与传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和传动槽的俯视图均为正六边形。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杆的外侧,所述固定破碎辊中心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延伸至传动箱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外壳的外侧开设有与传动箱内部相通的连通槽,所述可调破碎辊中心轴的一端通过连通槽延伸至传动箱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与外壳内部相通的出料通槽,所述外壳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筛板,所述筛板的一侧通过出料通槽延伸至外壳的外侧,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筛板的顶部之间对称悬挂有两个拉力弹簧。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漏斗,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下料管,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斜面,所述外壳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收集桶,所述外壳的外侧且位于筛板最低端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收集桶。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两个破碎辊对聚乙烯蜡进行粉碎成粉末,其中一个破碎辊设置为能够随安装板进行调节控制的状态,进而能够根据实际对聚乙烯蜡粉末粒度大小的需求进行调节,进而使两个破碎辊之间距离实现可调节,以完成不同粒度大小聚乙烯蜡粉末的生产,同时通过在粉碎辊的下方设置筛板,能够对符合要求的聚乙烯蜡粉末进行筛选,进而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聚乙烯蜡粉末,而在筛选的过程中能够灵活控制聚乙烯蜡粉末的粉碎粒度大小,极大的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有利于实际的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粉碎机构,所述外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箱(2),所述调节箱(2)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外壳(1)的外侧还固定连接有传动箱(3),所述传动箱(3)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活动板(10)螺纹连接在螺纹杆(9)的外侧,所述螺纹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11),所述调节箱(2)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蜗杆(12),所述蜗杆(12)与蜗轮(11)啮合连接,所述蜗杆(12)的一端延伸至调节箱(2)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转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机构包括可调破碎辊(6),所述可调破碎辊(6)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板(5)相靠近的一侧之间,所述外壳(1)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固定破碎辊(7),所述外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且与固定破碎辊(7)中心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杆(14),所述第一转杆(14)转动连接在调节箱(2)内壁的顶部,所述调节箱(2)内壁远离第一转杆(1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5),所述第一转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7),所述第二转杆(15)的顶部开设有传动槽(16),所述传动杆(17)位于传动槽(16)的内部,所述传动杆(17)的外侧与传动槽(16)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17)和传动槽(16)的俯视图均为正六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锥齿轮(19),所述第二锥齿轮(19)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杆(14)的外侧,所述固定破碎辊(7)中心轴远离驱动电机(13)的一端延伸至传动箱(3)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8),所述第一锥齿轮(18)与第二锥齿轮(19)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杆(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20),所述外壳(1)的外侧开设有与传动箱(3)内部相通的连通槽,所述可调破碎辊(6)中心轴的一端通过连通槽延伸至传动箱(3)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21),所述第四锥齿轮(21)与第三锥齿轮(20)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与外壳(1)内部相通的出料通槽(29),所述外壳(1)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筛板(24),所述筛板(24)的一侧通过出料通槽(29)延伸至外壳(1)的外侧,所述外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25),所述固定板(25)的底部与筛板(24)的顶部之间对称悬挂有两个拉力弹簧(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漏斗(22),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下料管(23),所述外壳(1)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斜面,所述外壳(1)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收集桶(28),所述外壳(1)的外侧且位于筛板(24)最低端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收集桶(27)。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30),所述驱动电机(13)与控制面板(30)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可调节粉末粒度的聚乙烯蜡粉末设备,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粉碎机构,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箱,调节箱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外壳的外侧还固定连接有传动箱,传动箱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滑槽,滑槽设置有两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两个破碎辊对聚乙烯蜡进行粉碎成粉末,其中一个破碎辊设置为能够随安装板进行调节控制的状态,进而能够根据实际对聚乙烯蜡粉末粒度大小的需求进行调节,进而使两个破碎辊之间距离实现可调节,以完成不同粒度大小聚乙烯蜡粉末的生产,同时通过在粉碎辊的下方设置筛板,能够对符合要求的聚乙烯蜡粉末进行筛选。

技术研发人员:连亨进,连兴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立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