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8836发布日期:2024-03-22 10:21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净水剂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1、净水剂就是投放入水中能和水中其它杂质产生反应的药剂。主要是起到净水的目的。常用到的净水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碱式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硫酸亚铁、硫酸铝、聚合硫酸铁等。

2、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21704229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净水剂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上分别安装有加料阀门和出料阀门,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密封且滑动连接,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内安装有可根据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距离自行调节长度的搅拌装置,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内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上安装有用于调节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上筒体顶部的第一电机,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上均转动连接有旋转杆。

3、上述的这种用于净水剂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可以当需要调节容积大小时,启动调节装置调节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距离,从而改变内部容积,且可以在搅拌时调节内部压强,因此适用范围广。但是上述的这种净水剂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一、在进行下料时,由于出料口与筒底部的平面保持一致,导致筒底的物料不能充分排出,且如果筒底部设置为倾斜状态,又影响搅拌效果;二、搅拌杆部分长期在混合筒的内部,不方便进行搅拌杆的维护和清理。为此,设计了一种原料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料混合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原料混合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和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底部一侧焊接有两组第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两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铰接有伺服电缸,所述混合筒的底部另一侧焊接有两组第三固定块,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另一侧焊接有两组第四固定块,两组所述第三固定块和两组所述第四固定块之间铰接有支撑柱,所述混合筒的顶部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固定设置有筒盖,所述筒盖的上表面之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圆周上滑动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通过第二紧固螺栓与所述转杆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上焊接有若干组搅拌杆,所述混合筒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料斗,所述混合筒的底部一侧连通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伺服电缸推动混合筒向上移动,使得混合筒的另一侧能够相对支撑柱的顶部转动,从而使得混合筒能够处于倾斜状态,从而能够对混合筒内部的物料进行充分排放;通过将第一紧固螺栓旋出,能够将筒盖与混合筒进行拆卸处理,将筒盖部分取下,然后通过将第二紧固螺栓旋出,能够将套筒与转杆进行分离,从而方便对搅拌杆部分进行拆卸处理,从而能够对搅拌杆部分进行维护和清理。

5、较佳的,两组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座,两组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伺服电缸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伺服电缸进行安装,且能够通过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转动,使得伺服电缸推动混合筒移动。

7、较佳的,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设置有六组,六组所述第一紧固螺栓呈环形阵列设置在所述筒盖的表面。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筒盖与混合筒连接的稳定性。

9、较佳的,所述进料斗的顶部罩设有可拆卸的顶盖,所述顶盖的上表面焊接有把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进料斗进行打开或者关闭。

11、较佳的,所述第二紧固螺栓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二紧固螺栓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四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套筒与转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3、较佳的,若干组所述搅拌杆设置有十二组,十二组所述搅拌杆分三层均匀的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外表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搅拌的充分性。

15、较佳的,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组凹槽,两组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舍得配重块能够增加固定底座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工作时的稳定性,另外在需要移动混合筒时,先将配重块从凹槽内部移出,降低固定底座上的重量后再移动。

17、较佳的,所述出料口的端口内壁的底部与所述混合筒的内部底部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进行充分下料。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伺服电缸推动混合筒向上移动,使得混合筒的另一侧能够相对支撑柱的顶部转动,从而使得混合筒能够处于倾斜状态,从而能够对混合筒内部的物料进行充分排放;

21、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紧固螺栓旋出,能够将筒盖与混合筒进行拆卸处理,将筒盖部分取下,然后通过将第二紧固螺栓旋出,能够将套筒与转杆进行分离,从而方便对搅拌杆部分进行拆卸处理,从而能够对搅拌杆部分进行维护和清理。



技术特征:

1.一种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和混合筒(2),所述混合筒(2)的底部一侧焊接有两组第一固定块(3),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两组第二固定块(4),所述第一固定块(3)和所述第二固定块(4)之间铰接有伺服电缸(5),所述混合筒(2)的底部另一侧焊接有两组第三固定块(6),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另一侧焊接有两组第四固定块(7),两组所述第三固定块(6)和两组所述第四固定块(7)之间铰接有支撑柱(8),所述混合筒(2)的顶部通过第一紧固螺栓(9)固定设置有筒盖(10),所述筒盖(10)的上表面之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1),所述伺服电机(1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底部圆周上滑动套接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的顶部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4)与所述转杆(12)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3)的外表面上焊接有若干组搅拌杆(15),所述混合筒(2)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料斗(16),所述混合筒(2)的底部一侧连通设置有出料口(17),所述出料口(17)上固定安装有阀门(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固定块(3)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座(19),两组所述第二固定块(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座(20),所述伺服电缸(5)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座(19)和所述第二连接座(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螺栓(9)设置有六组,六组所述第一紧固螺栓(9)呈环形阵列设置在所述筒盖(10)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16)的顶部罩设有可拆卸的顶盖(21),所述顶盖(21)的上表面焊接有把手(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螺栓(14)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二紧固螺栓(14)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筒(13)的四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搅拌杆(15)设置有十二组,十二组所述搅拌杆(15)分三层均匀的设置在所述套筒(13)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组凹槽(23),两组所述凹槽(23)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17)的端口内壁的底部与所述混合筒(2)的内部底部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原料混合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定底座和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底部一侧焊接有两组第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两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铰接有伺服电缸,所述混合筒的底部另一侧焊接有两组第三固定块,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另一侧焊接有两组第四固定块,两组所述第三固定块和两组所述第四固定块之间铰接有支撑柱,所述混合筒的顶部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固定设置有筒盖;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伺服电缸推动混合筒向上移动,使得混合筒的另一侧能够相对支撑柱的顶部转动,从而使得混合筒能够处于倾斜状态,从而能够对混合筒内部的物料进行充分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宗乾收,董明翔,钱建飞,董国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禾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