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封除毒气烧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8512阅读:7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封除毒气烧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解决化学实验教学中,氯气、硫化氯、氯化氢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过去的制法常逸出毒气,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危害师生的健康,就是安装有排气设备的学校,做此实验也不能解决环保的问题。
目前,都用烧瓶、分液漏斗和导管等仪器来制取,产生的毒气逸漏较多,不能克服对教学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套液封除毒气烧瓶,在制取毒气时,除供给作实验需用外,残剩毒气被密封溶液吸收和转化,再也不会外逸,克服了对大气的污染,保证师生的健康不受损害,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环保知识教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用无色透明的为工玻璃制成的仪器。有1、液封具支烧瓶(图3);2、容器(图3);3、带小、大胶塞的玻璃管(图4);4、高分子塑料瓶(容量30ml图6);5、开瓶口盖(图5),各部件的规格如下 烧瓶由液封具支烧瓶、容器、带大小胶的玻璃管、高分子塑料瓶和开瓶口盖组成的。
本仪器适用于各类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科研单位进行实验和分析用气。
氯气、硫化氢、氯化氢和一氧化碳的制法。
它们的制法多是用固体物质与酸反应。见附


图1和图2,以制取氯气为例。
首先将固体的二氧化锰粉末或高锰配钾装入液封除毒气的具支烧瓶1内,装药后的烧瓶固定在铁架上,下面的高度以酒精灯火焰为准。将10毫升左右的氢氧化钢溶液倒入电器2里,再用塑料瓶吸取30毫升浓盐酸,以小胶管与玻管3上端衔接。玻管下端,穿过开瓶口盖5,再套进小大的胶塞,开瓶口盖盖在容器里。当玻管的大胶塞堵住烧瓶口,挤压塑料瓶让浓盐酸滴入,与烧瓶内的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固体反应。生成的氯气,从烧瓶的支管导出(见
图1)。制毕,停止加热,夹住导气胶管,将玻管向上提起,小胶塞堵住盖顶上的瓶口(见图2),烧瓶内残留的氯气与烧瓶口外的氢氧化钠密封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化钠,使氯气被吸收转化,实验者不会闻到氯气的刺激气味,更不会对大气污染了。
制取硫化氢、氯化氢等气体,只是塑料瓶内吸入的是硫酸溶液,烧瓶内装入的固体药品不同而已,其操作方法与制取氯气相同。
附图
图1制取氯气装置,大胶塞堵住烧瓶口,氯气从支管逸出。
图2是氯气制完,加热停止,玻管小胶塞堵住盖顶上的瓶口支管上的胶导管被夹住,残剩氯气不能导出,而被容器内的氢氧化纳溶液所吸收转化。
下图中的标号含意如下1、液封具支烧瓶2、容器3、带大小胶塞的玻管4、高分子塑料瓶 5、开瓶口盖
权利要求1.一种液封除毒气烧瓶,是用无色透明玻璃制成的,其特征是烧瓶由液封具支烧瓶、容器、带小大胶塞的玻管、高分子材料的塑料瓶、开瓶口盖组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烧瓶,其特征是在液封具支烧瓶的容器里盛有吸收溶液,开瓶口盖装上配套的带小大胶塞的玻管,其上端套接有盛酸液的塑料瓶和胶管。
专利摘要本仪器是用无色透明灯工玻璃为原料,经注模吹制和灯工而制成。液封除毒气烧瓶是制取氯气等毒气的必不可少的仪器,当吸收完后,对残剩的氯气封闭、吸收和转化的效果很好,起到使大气免遭污染,确保师生的安全和健康。是理想的一套实验仪器。它是由液封具支烧瓶、容器、带小、大胶塞的玻管、塑料瓶和开瓶口盖等构成的。
文档编号B01J7/00GK2245487SQ94248380
公开日1997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13日
发明者郑自铨 申请人:郑自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