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过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4679阅读:3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虹吸过滤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力式滤池。
现有重力式滤池主要为砂式滤池,这种滤池的缺点是处理能力低,滤层清洗不便,过滤和冲洗之间的转换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能力大,滤料容易清洗,使用时间长,易于自动控制的过滤装置。
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虹吸滤池,具有至少一个过滤室,一在过滤室内的过滤层,在滤池的顶部设有一进水槽、一进水虹吸管和配水口,进水槽与原水管相接,过滤层由多孔板和连接在多孔板上的纤维束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决方案可以为多孔板为一个多孔板,纤维束的下端连接在多孔板上,上端由浮子牵引;多孔板为一个下多孔板和一个上孔板,纤维束连接在上下多孔板上,最好是上孔板可以上下移动;在纤维束中设置至少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加压室;在过滤室的下面设置一排污渠,在排污渠的上面设置一集水配水室和一用于安装清洗空气管的管廊,在集水配水室和管廊上面分别设置反冲洗集水槽和清水渠,反冲洗集水槽的底部的高度低于清水渠的底部高度,在滤层的上方有排水槽,排水槽的上沿设有调节堰,集水配水室一端通过配水孔和配气孔与过滤室相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清洗空气管相连,一反冲洗排水虹吸管的一端置于反冲洗集水槽内,另一端置于排污渠内,一正洗排水虹吸管的一端置于集水配水室的底部,另一端置于排污渠内,一清水出水虹吸管的一端置于集水配水室的底部,另一端置于清水渠内,清水渠与清水管相连,排污渠与排污管相接;纤维束通过水帽与多孔板连接;过滤室成排并列设置,并列设置的过滤室共用一个清水渠和一个管廊;在各虹吸管上分别设置吸真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在纤维束中采用了可膨胀和收缩的加压室,可使过滤能力大大提高,并有利于纤维束的清洗,在清洗的同时加入空气可实现对滤料的空气擦洗,使滤料的清洗更加有效,因此可延长滤料的使用寿命,在各虹吸管上分别设置吸真空装置可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过滤室成排并列设置可使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并节省材料。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沿
图1中A-A剖线的阶梯剖视图。
图3是沿
图1中B-B剖线的阶梯剖视图。
图4沿图3中D-D剖线的剖视图。
图5沿图3中E-E剖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滤层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滤层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参见
图1-5,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纤维虹吸滤池池体,具有至少一个过滤室21,一在过滤室21内的过滤层13,在滤池的顶部设有一进水槽6、一进水虹吸管7和配水口8,进水槽6与原水管1相接,过滤层13由一多孔板14和连接在多孔板上的纤维束(图中未示出)构成,在纤维束中设置至少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加压室11。
滤池池体或过滤室21为一个均压空腔,在过滤室21的下部装有多孔板14,将过滤室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装添由纤维束构成的滤料13,滤料13向公知的纤维过滤器一样,用各种公知的水帽15固定在多孔板14上,在滤层13内设有加压室11。在滤层13的上方有排水槽25,排水槽的上沿设有调节堰24。集水配水室22是一个密闭的空腔,一端通过配水孔19和配气孔20与过滤室21相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清洗空气管2相连。反冲洗集水槽23设置在集水配水室22的上部。在管廊26内设有清洗空气管2和空气控制阀门16,并通过管道与集水配水室22相通。在管廊26的下部设有排污渠17,上部设有清水渠18。反冲洗排水虹吸管5的一端置于反冲洗集水槽22内,另一端置于排污渠17内。正洗排水虹吸管4的一端置于集水配水室22的底部,另一端置于排污渠17内。清水出水虹吸管3的一端置于集水配水室22的底部,另一端置于清水渠18内。进水槽6与原水管1相接。清水渠18与清水管10相连。排污渠17与排污管9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通过加压室充水管路12向加压室11充水,对滤层13进行加压。滤层13在加压室11的作用下,密度沿水流动方向逐渐加大,形成深层过滤效应。被过滤的原水通过进水管1、进水槽6、进水虹吸管7、进水口8进入过滤室21内。这时,被过滤后的清水通过多孔板14、配气孔20、配水孔19、被集中到集水配水室22内。此时,滤池过滤室21内的水位高于清水渠18内的水位,开启抽真空系统将清水虹吸管3内的空气抽走,使虹吸管3形成真空,而过滤后的清水就被虹吸管3排到清水渠18内。
当滤层被污染需要清洗时,打破进水虹吸管7的虹吸状态,停止进水,打破清水虹吸管3的虹吸状态,停止排水,排净加压室内11的水,放松滤层13使滤料处于自由状态。抽取正洗排水虹吸管4、进水虹吸管7内的空气,使虹吸管4、7形成真空,进而使虹吸管4、7两端连通,形成正洗。清洗水通过进水槽6、进水虹吸管7进入过滤室21。清洗后的污水通过集水配水室22墙壁上的配水孔19进入到集水配水室22,再通过正洗排水虹吸管4被排到排污渠17内。正洗结束后,打破进水虹吸管7和正洗排水虹吸管4的虹吸状态,停止进水和排水。此时,使过滤室21内的水位低于清水渠18内的水位,抽取清水虹吸管3的空气形成反洗进水,抽取虹吸管5内的空气形成反冲洗排水。此时清水渠18内的清水通过清水虹吸管3进入到集水配水室22内,再通过集水配水室墙上的配水孔19进入到过滤室内,清洗水通过滤层后,被排水槽25收集到反冲洗排水槽23内,然后被反冲洗虹吸管5排到排污渠17内。
在滤层进行正、反洗的同时,可对滤层进行空气擦洗。此时,打开空气阀门16,清洗空气通过空气管道2和空气阀门16,再通过集水配水室22墙壁上的配气孔20输入到过滤室内。
参见图6,该实施例与
图1-5所示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过滤室21的下部装有多孔板14,上部装有上孔板27,在上孔板27上开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小孔。在两孔板之间装添束状滤料并用水帽(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多孔板14上,滤料的另一端固定在上孔板27上。
图7表示滤层的另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在图6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孔板27上部增加了牵拉板28,上孔板27与牵拉板28为刚性连接。在牵拉板28上装有多个逆止阀29。在下孔板14上可装有多个导向装置。在过滤室的上部可设有溢流装置。上孔板14和牵拉板28一起沿导向装置垂直上下移动。
上孔板14的移动方式可以是CN2138518、CN1232712或中国专利申请98201424.4所揭示的孔板的移动方式,这些申请中的孔板移动方式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6和7所示实施例的工作方式与
图1所示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过滤室21的结构也可适用于普通快滤池等其他形式的重力式过滤设备。
权利要求1.一种虹吸过滤池,具有至少一个过滤室,一在所说过滤室内的过滤层,在滤池的顶部设有一进水槽、一进水虹吸管和配水口,进水槽与原水管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说过滤层由多孔板和连接在多孔板上的纤维束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说多孔板为一个多孔板,所说纤维束的下端连接在多孔板上,上端由浮子牵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说多孔板为一个下多孔板和一个上孔板,所说纤维束连接在上下多孔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虹吸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说上孔板可以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虹吸过滤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纤维束中设置至少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加压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虹吸过滤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说过滤室的下面设置一排污渠,在所说排污渠的上面设置一集水配水室和一用于安装清洗空气管的管廊,在所说集水配水室和管廊上面分别设置反冲洗集水槽和清水渠,所说反冲洗集水槽的底部的高度低于清水渠的底部高度,在滤层的上方有排水槽,所说排水槽的上沿设有调节堰,所说集水配水室一端通过配水孔和配气孔与过滤室相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清洗空气管相连,一反冲洗排水虹吸管的一端置于反冲洗集水槽内,另一端置于排污渠内,一正洗排水虹吸管的一端置于集水配水室的底部,另一端置于排污渠内,一清水出水虹吸管的一端置于集水配水室的底部,另一端置于清水渠内,清水渠与清水管相连,排污渠与排污管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虹吸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说纤维束的下端通过水帽与多孔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虹吸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说过滤室成排并列设置,并列设置的过滤室共用一个清水渠和一个管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虹吸过滤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各虹吸管上分别设置吸真空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虹吸过滤池具有至少一个过滤室,一在过滤室内的过滤层,过滤层由一多孔板和连接在多孔板上的纤维束构成,在纤维束中设置至少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加压室,在过滤室的下面设置一排污渠,在排污渠的上面设置一集水配水室和一用于安装清洗空气管的管廊,在集水配水室和管廊上面分别设置反冲洗集水槽和清水渠,进水、排水和排污利用虹吸管实现,本实用新型可使过滤能力大大提高,在清洗的同时加入空气可实现对滤料的空气擦洗。
文档编号B01D24/38GK2401252SQ99248789
公开日2000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0日
发明者刘澄清 申请人:刘澄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