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88727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净化系统超细粉尘过滤材料的结构构造,特别是精细面层滤料结构,该精细面层滤料适用于PM2.5的过滤。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除尘净化系统中,过滤材料使用的滤料结构一般为三层构造或两层构造,即粗纤维+基布+细纤维面层,或基布+细(粗)纤维构造,随着我国环保要求提高以及雾霾对人类健康的伤害凸现,开发一种提高净化过滤效率的新型滤料成为环保产业的迫切需要。原有的滤料由于纤维粗、空隙大、结构简略,导致除尘净化效率相对较低,粉尘排放尤其是超细粉尘的排放相对较高,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
[0003]覆膜滤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超细粉尘的排放,但是该滤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当遇到粉尘有一定的磨琢性(例如氧化铝、碳化硅等)时,覆膜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磨损坏,失去覆膜该有的功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0004]为了提高布袋除尘器的净化及过滤效率,滤料需要具有膜的功能,既能减小滤袋过滤的阻力,又能有效捕捉超细粉尘尤其是PM2.5粉尘,同时滤料还要考虑耐磨性,避免覆膜滤料由于膜破损而导致的粉尘穿透性加强,过滤性能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滤料结构,包含精细面层滤料结构,适合于PM2.5过滤,该滤料结构既具有覆膜滤料的功能,即能减小滤袋过滤的阻力,又能有效捕捉超细粉尘尤其是PM2.5粉尘,同时该滤料还兼备纤维结构的耐磨性,避免出现覆膜滤料由于膜破损而导致的粉尘穿透性加强,过滤性能降低的问题。
[0006]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滤料结构,包括粗纤维层、基布层和细纤维层,在细纤维层表层覆盖有一层由超细纤维构成的精细纤维面层。超细纤维作为精细纤维面层的滤料,由于其纤度极细,比表面积更大,能更有效地捕获小至几微米的尘埃颗粒,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提供较好的耐磨性能。
[0007]精细纤维面层的滤料由水刺加工而成。水刺法加工的滤料能够减少对纤维本身的损伤,不破坏纤维原有的特征和特性。
[0008]精细纤维面层的滤料由广3旦尼尔(denier)的细纤维通过高压水破碎形成,为细纤维的深加工产品。
[000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在原滤料表层(过滤面)覆盖一层由超细纤维构成的精细滤料面层,该滤料由水刺加工而成,精细面层具有膜的功能,既能减小滤袋过滤的阻力,又能有效捕捉超细粉尘尤其是PM2.5,同时由于该滤料面层构造为纤维,加强了滤料的耐磨性,避免了覆膜滤料由于膜破损而导致的粉尘穿透性加强,过滤性能降低的问题。如上所述,本发明提高了除尘设备的净化和过滤效率尤其是超细粉尘的过滤效率,实现更好的保护人们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目标,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的滤料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一种滤料结构,它由粗纤维层1、基布层2、细纤维层3和精细纤维面层4组成,精细纤维面层4是在细纤维层3表层覆盖的一层由超细纤维构成的滤料。精细纤维面层4的滤料由广3旦尼尔(denier)的细纤维采用水刺法通过高压水破碎形成。
[0012]在使用过程中,粗纤维层I中的粗纤维主要起滤料的支撑作用,基布层2中的基布起钢筋骨架作用。含尘烟气从滤料面层渗透进入滤料,由于精细纤维面层4滤料纤维细小而且致密,大颗粒粉尘直接被过滤在超细面层表面,部分最初超细粉尘随同烟气渗透到精细纤维面层4滤料间隙,被超细纤维截留,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更多的超细颗粒被截留在超细面层滤料间隙并被长期固定,由于被固定颗粒和超细面层滤料的共同作用,将更多、更细的颗粒截留下来,实现净化及过滤效率的提高;极少数颗粒穿透精细纤维面层4以后被细纤维面层3截留下来。
【主权项】
1.一种滤料结构,包括粗纤维层(I)、基布层(2)和细纤维层(3),其特征在于:细纤维层(3)表层覆盖有一层由超细纤维构成的精细纤维面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精细纤维面层(4)的滤料由水刺加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滤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精细纤维面层(4)的滤料由Γ3旦尼尔的细纤维通过高压水破碎形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滤料结构,由粗纤维层(1)、基布层(2)、细纤维层(3)和精细纤维面层(4)组成,其中由超细纤维构成的一层精细纤维面层(4)覆盖在细纤维层(3)表层。精细纤维面层(4)的滤料由水刺加工而成。通过在原滤料表层(过滤面)覆盖一层由超细纤维构成的精细滤料面层,精细面层具有膜的功能,既能减小滤袋过滤的阻力,又能有效捕捉超细粉尘尤其是PM2.5粉尘,同时由于该滤料面层构造为纤维,加强了滤料的耐磨性,避免了覆膜滤料由于膜破损而导致的粉尘穿透性加强,过滤性能降低的问题,值得推广和使用。
【IPC分类】B01D39-14, B32B5-26
【公开号】CN104707401
【申请号】CN201310667186
【发明人】邓翔, 吕维宁, 王坤, 戴岳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