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01757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用于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过吸附的方法处理废气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过吸附的方法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二苯甲酮又名苯酮、二苯酮、苯甲酰苯等,是一种淡黄色或无色的片状结晶,微有玫瑰香味。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在很多领域中发挥作用,如化妆品、香料材料、染料制备、光引发剂、医药产品、辐射固化材料等领域。
[0003]二苯甲酮的制备常采用光气法,以光气和苯为原料,以路易斯酸为催化剂,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经水解、分层处理、精制等制备出二苯甲酮。该方法具有产品质量高,反应收率较高,工艺条件温和,不需用特殊试剂及原料易得等优点。
[0004]但是二苯甲酮在制备完毕之后会残留尾气,尾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光气。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光气微溶于水,遇水蒸汽会水解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但水解不完全,在催化剂作用下,光气遇水会全部分解。故现在对上述尾气的处理采用的是水吸收,采用的装置是吸收塔,为了使吸收更加的完全,常采用三级水吸收的方式。第一级吸收塔吸收尾气的量是最大的,第二级次之,第三级吸收塔吸收尾气的量最小。现在三级水吸收塔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定期会将吸收塔内的溶液排出,但是本申请人认为,采用这样的方式,吸收塔内的水利用率不高,常常会出现如第一级吸收塔的溶液中氯化氢的含量较大,而第二、三级吸收塔的溶液中氯化氢的含量远小于第一级吸收塔溶液中氯化氢含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以解决现有三级水吸收塔之间相互独立,导致吸收塔内的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包括第一级吸收塔、第二级吸收塔和第三级吸收塔,其中,第一级吸收塔上设有排液口,第三级吸收塔上设有进液口,第一级吸收塔上设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的检测头位于第一级吸收塔内,气压传感器的显示装置位于第一级吸收塔的外壁上,第一级吸收塔和第二级吸收塔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第一管道,第二级吸收塔和第三级吸收塔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均设有水栗,第三级吸收塔上设有水位观察窗。
[0007]本方案的原理在于:三级吸收塔之间的水可以进行单向的流动。因第一级吸收塔接触的尾气含量较大,80%的尾气在第一级吸收塔内都能被吸收,故需要对第一级吸收塔的气压进行监控。当第一级吸收塔内的气压超过一定范围时,说明第一级吸收塔内对尾气的吸收已经饱和。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第一级吸收塔上设有气压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第一级吸收塔内的气压,当第一级吸收塔内的气压超过一定范围时,可将第一级吸收塔内的溶液排出。气压传感器的显示装置位于第一级吸收塔的外壁上是为了方便操作人员观察2、第一级吸收塔和第二级吸收塔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第二级吸收塔和第三级吸收塔之间第二管道连通,并通过水栗输送液体。方便将第二级吸收塔的溶液排至第一级吸收塔,将第三级吸收塔的溶液排至第二级吸收塔,因第二级吸收塔和第三级吸收塔内溶液的浓度是依次减小的,按照上述顺序进行溶液的流动,可以使每一级吸收塔内的溶液得以充分的利用。3、因第一级吸收塔和第二级吸收塔内的溶液都是通过第三级吸收塔提供的,需要保证第三级吸收塔内水分充足。故第三级吸收塔上设有水位观察窗,方便观察第三级吸收塔的水位。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溶液收集罐,溶液收集罐与第一级吸收塔的排液口连通,可对第一级吸收塔的排液口排出的溶液进行收集,从而分离出盐酸。
[0010]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的出水端连接在第一级吸收塔的顶部,防止第一级吸收塔内的溶液流至第二级吸收塔内。第二管道的出水端连接在第二级吸收塔的顶部,防止第二级吸收塔内的溶液流至第三级吸收塔内。
[0011 ]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级吸收塔防漏气装置,所述防漏气装置包括挡板、上限位台和位于排液口上方的下限位台,上限位台和下限位台沿第一级吸收塔内壁周向设置,挡板被约束在上限位台和下限位台之间,挡板与上限位台在周向上有间隙,挡板可将下限位台完全盖住。当第一级吸收塔内水位高于上限位台时,挡板与上限位台相抵,但溶液可通过上限位和挡板的间隙流动;当水位低于上限位台时,挡板与下限位台相抵,挡板可将下限位台完全盖住,挡板上的空间和挡板下的空间会隔开,第一级吸收塔内的尾气也不会进入挡板下方,在第一级吸收塔排液时,也不会有尾气漏出。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防漏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级吸收塔1、第二级吸收塔2、第三级吸收塔3、溶液收集罐4、气压传感器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挡板8、上限位台9、下限位台10。
[0016]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包括第一级吸收塔1、第二级吸收塔2和第三级吸收塔3。第一级吸收塔I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排液口连接有溶液收集罐4,便于对第一级吸收塔I内的溶液进行收集。第一级吸收塔I上设有气压传感器5和防漏气装置。气压传感器5的检测头位于第一级吸收塔I内,气压传感器5的显示表位于第一级吸收塔I外壁的下侧。如图2所示,防漏气装置包括挡板8、上限位台9和位于排液口上方的下限位台10,上限位台9和下限位台10沿第一级吸收塔I内壁周向设置,挡板8被约束在上限位台9和下限位台10之间,上限位台9的宽度小于下限位台10的宽度,挡板8与上限位台9在周向上有间隙,挡板8不能将上限位板完全盖住,挡板8可将下限位台10完全盖住。第一级吸收塔I和第二级吸收塔2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第一管道6,第一管道6的出水端连接在第一级吸收塔I的顶部,第一管道6的进水端连接在第二级吸收塔2的下部。第二级吸收塔2和第三级吸收塔3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第二管道7,第二管道7的出水端连接在第二级吸收塔2的顶部,第二管道7的进水端连接在第三级吸收塔3的下部。第一管道6和第二管道7内均设有水栗。第三级吸收塔3上设有进液口,第三级吸收塔3上设有水位观察窗。
[0017]在工作时,如气压传感器5检测到第一级吸收塔I内的气压超过规定的数值时(说明第一级吸收塔I内对尾气的吸收已经饱和),可开启第一级吸收塔I上的排液口将其中的饱和溶液排出,同时开启第一管道6和第二管道7内的水栗,因第一管道6和第二管道7的出水端较高,故第一级吸收塔1、第二级吸收塔2和第三级吸收塔3内的溶液只能实现单向流动,使每一级吸收塔内的溶液得以充分地利用。当观察到第三级吸收塔3内处于较低水位时,需通过第三级吸收塔3上的进液口添加液体。
[0018]当水位高于第一级吸收塔I上限位台9时,在浮力的作用下,挡板8与上限位台9相抵,但挡板8上、下之间的溶液可通过上限位与挡板8之间的间隙流动。当水位低于第一级吸收塔I上限位台9时,没有了浮力的作用,挡板8与下限位台10相抵,挡板8可将下限位台10完全盖住,挡板8上的空间和挡板8下的空间会隔开,第一级吸收塔I内的尾气也不会进入挡板8下方,即使第一级吸收塔I排液速度大于进液速度时,第一级吸收塔I内的尾气也不会漏出。
[001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包括第一级吸收塔、第二级吸收塔和第三级吸收塔,其中,第一级吸收塔上设有排液口,第三级吸收塔上设有进液口,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吸收塔上设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的检测头位于第一级吸收塔内,气压传感器的显示装置位于第一级吸收塔的外壁上,第一级吸收塔和第二级吸收塔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第一管道,第二级吸收塔和第三级吸收塔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均设有水栗,第三级吸收塔上设有水位观察窗。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溶液收集罐,溶液收集罐与第一级吸收塔的排液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管道的出水端连接在第一级吸收塔的顶部;第二管道的出水端连接在第二级吸收塔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级吸收塔防漏气装置,所述防漏气装置包括挡板、上限位台和位于排液口上方的下限位台,上限位台和下限位台沿第一级吸收塔内壁周向设置,挡板被约束在上限位台和下限位台之间,挡板与上限位台在周向上有间隙,挡板可将下限位台完全盖住。
【专利摘要】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二苯甲酮尾气的装置,包括第一、二和三级吸收塔,第一级吸收塔上设有排液口,第三级吸收塔上设有进液口,第一级吸收塔上设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的检测头位于第一级吸收塔内,第一级吸收塔和第二级吸收塔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第一管道,第二级吸收塔和第三级吸收塔之间设有将两者连通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均设有水泵,第三级吸收塔上设有水位观察窗。本实用新型方便将第二级吸收塔的溶液排至第一级吸收塔,将第三级吸收塔的溶液排至第二级吸收塔,因第二级吸收塔和第三级吸收塔内溶液的浓度是依次减小的,按照上述顺序进行溶液的流动,可以使每一级吸收塔内的溶液得以充分的利用。
【IPC分类】B01D53/73, C01B7/01, B01D53/18
【公开号】CN204911162
【申请号】CN201520568354
【发明人】李定山, 杜祥伦, 余超忠, 周天鹅
【申请人】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