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反应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17527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反应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分步添加反应物的密封反应瓶,属于生物或化学实验耗材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许多生物和化学实验反应需要先后加入两种反应物,其中有些反应物易挥发,并具有刺激性和毒性。此外,两种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例如,盐酸(HC1)和次氯酸钠(NaC1)两种反应物混合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氯气(Cl2),而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非常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够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导致呼吸困难。进行这类反应时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释放出来,通过通风橱排出室外。通风橱体积较大,一般安装在实验室固定的位置。目前,进行此类反应所使用的反应瓶多是开口的,反应物先后加入进行反应。然而,在有些时候,没有通风橱可供使用,这时反应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很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密性好、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用于分步添加反应物的密封反应瓶。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反应瓶结构包括:瓶盖、瓶身、小烧杯、连接杆、旋转轴、密封圈和排液阀。反应瓶上部设有瓶盖;瓶盖和瓶身口通过磨砂紧密磨合,保证了反应瓶的密封性;小烧杯的杯口两端分别和连接杆固定连接,使得空的小烧杯能够杯口朝上;连接杆和旋转轴通过卡槽固定连接;瓶壁中央处有两个正对的小孔,两个旋转轴分别穿过两个小孔,通过控制旋转轴调节小烧杯的翻转角度;小孔和旋转轴结合处通过两个密封圈密闭;瓶身底部设置一个排液阀,反应废液通过排液阀排出反应瓶。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将反应物混合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物质限制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保护人体健康;(2)通过控制小烧杯,可以调节小烧杯内反应液加入的时间和速率,控制反应;(3)瓶身底部通过设置一个排液阀,反应完毕时,打开排液阀,反应废液可以排出反应瓶。与现有反应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00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07]图中:1-瓶盖、2-瓶身、3-小烧杯、4-连接杆、5-旋转轴、6-密封圈、7-排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密封反应瓶,包括瓶盖(1)、瓶身(2)、小烧杯
(3)、连接杆(4)、旋转轴(5 )、密封圈(6 )和排液阀(7 )。反应瓶上部设有瓶盖(1);瓶盖(1)和瓶身(2) 口部通过磨砂紧密磨合,保证了反应瓶的密封性;小烧杯(3)的杯口两端分别和连接杆(4)固定连接,使得空的小烧杯(3)能够杯口朝上;连接杆(4)和旋转轴(5)通过卡槽固定连接;瓶壁中央处有两个正对的小孔,两个旋转轴(5)分别穿过两个小孔,通过控制旋转轴(5)调节小烧杯(3)的翻转角度;小孔和旋转轴(5)结合处通过两个密封圈(6)密闭;瓶身底部设置一个排液阀(7),反应废液可以通过排液阀排出反应瓶。
[001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密封反应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瓶结构包括:瓶盖、瓶身、小烧杯、连接杆、旋转轴、密封圈和排液阀;反应瓶上部设有瓶盖;瓶盖和瓶身口通过磨砂紧密磨合,保证了反应瓶的密封性;小烧杯的杯口两端分别和连接杆固定连接,使得空的小烧杯能够杯口朝上;连接杆和旋转轴通过卡槽固定连接;瓶壁中央处有两个正对的小孔,两个旋转轴分别穿过两个小孔,通过控制旋转轴调节小烧杯的翻转角度;小孔和旋转轴结合处通过两个密封圈密闭;瓶身底部设置一个排液阀,反应废液通过排液阀排出反应瓶。
【专利摘要】一种密封反应瓶,其结构包括瓶盖、瓶身、小烧杯、连接杆、旋转轴、密封圈和排液阀。反应瓶上部有瓶盖;瓶盖和瓶身口通过磨砂紧密磨合,保证反应瓶的密封性;小烧杯的杯口两端分别和连接杆固定连接,使得空的小烧杯能够杯口朝上;连接杆和旋转轴通过卡槽固定连接;瓶壁中央处有两个正对的小孔,两个旋转轴分别穿过两个小孔,通过控制旋转轴调节小烧杯的翻转角度;小孔和旋转轴结合处通过两个密封圈密闭;瓶身底部设置一个排液阀,反应废液通过排液阀排出反应瓶。本实用新型将反应物混合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物质限制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保护人体健康;通过控制小烧杯调节小烧杯内反应液加入的时间和速率,控制反应,结构设计更合理。
【IPC分类】B01L3/00
【公开号】CN205127988
【申请号】CN201520901772
【发明人】张帆涛, 孙菲菲, 郭振东
【申请人】江西师范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