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沉降混合式除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8357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心沉降混合式除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污器。
背景技术
供热管网水中杂质主要是铸铁散热器内铸造散热器工艺使用的型砂,铸 铁散热器的型砂在管网运行中脱落进入管网,由于在除污器中没有被有效去 除,又被带入锅炉中并沉积在锅炉的管壁上,导致锅炉受热不均,甚至引起 锅炉爆管,因此除去管网中的杂质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是十分必要的。为
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0221371.7、公告号为CN2096419U、 公告日为1992年2月19日、名称为"旋流除污器"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 开了一种除污器,该除污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除污效率低,对于 颗粒小的杂质难以达到去除的效果。旋流式除污器都是利用旋流分离的原理, 对于粒径小的杂质除污效果不能达到要求,原因在于型砂的直径小、密度低, 粒径一般在0.075 lmm之间,粒径小的固体杂质和流体的密度接近,由于液 体流速过高,所以又被带回到系统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除污器除污效率低,对于颗粒小的杂质难以 去除的问题,提供一种离心沉降混合式除污器。本发明由出水管、外筒、内 筒、污物排出管和进水管组成,污物排出管与外筒的下端相连通,出水管与 外筒的顶部相连通,内筒设置在外筒内,内筒与外筒同轴,内筒的上端与外 筒的顶盖内壁固定连接,内筒的筒壁上开有通孔,内筒的内部空间为旋流区, 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为沉降区,进水管的一端与内筒的上端侧壁相连接, 进水管切向进入内筒且与内筒内部的旋流区相连通。
本发明在锥形旋流式除污器的基础上,在外筒的腔体内加入了一个筒壁 上开孔的内筒,把整个流场分为两个区域,即内筒内部的旋流区和外筒与内 筒之间的沉降区,进入除污器内部的流体在旋流区内旋流分离,杂质在离心 力的作用下由旋流区通过内筒壁上的孔进入沉降区,在沉降区内流体的速度下降,杂质依靠自身的重力自然沉降。这样,粒径小的(粒径在0.075 lmm 之间)的固体杂质进入沉降区通过低速沉降被分离,从而提高了除污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粒径小的固体杂质的去除率比现有技术高30 50%。


图l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由出水管1、外筒2、内 筒3、污物排出管4和进水管5组成,污物排出管4与外筒2的下端相连通, 出水管1与外筒2的顶部相连通,内筒3设置在外筒2内,内筒3与外筒2 同轴,内筒3的上端与外筒2的顶盖内壁固定连接,内筒3的筒壁上开有通 孔6,内筒3的内部空间为旋流区7,内筒3与外筒2之间的空间为沉降区8, 进水管5的一端与内筒3的上端侧壁相连接,进水管5切向进入内同3且与 内筒3内部的旋流区7相连通。
权利要求
1、一种离心沉降混合式除污器,它由出水管(1)、外筒(2)、内筒(3)、污物排出管(4)和进水管(5)组成,污物排出管(4)与外筒(2)的下端相连通,出水管(1)与外筒(2)的顶部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内筒(3)设置在外筒(2)内,内筒(3)与外筒(2)同轴,内筒(3)的上端与外筒(2)的顶盖内壁固定连接,内筒(3)的筒壁上开有通孔(6),内筒(3)的内部空间为旋流区(7),内筒(3)与外筒(2)之间的空间为沉降区(8),进水管(5)的一端与内筒(3)的上端侧壁相连接,进水管(5)切向进入内同(3)且与内筒(3)内部的旋流区(7)相连通。
全文摘要
离心沉降混合式除污器,它涉及一种除污器。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除污器除污效率低,对于颗粒小的杂质难以去除的问题。本发明内筒设置在外筒内,内筒与外筒同轴,内筒的上端与外筒的顶盖内壁固定连接,内筒的筒壁上开有通孔,内筒的内部空间为旋流区,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为沉降区,进水管的一端与内筒的上端侧壁相连接且与内筒内部的旋流区相连通。本发明把整个流场分为两个区域,即内筒内部的旋流区和外筒与内筒之间的沉降区,进入除污器内部的流体在旋流区内旋流分离,由旋流区通过内筒壁上的孔进入沉降区,粒径小的(粒径在0.075~1mm之间)的固体杂质进入沉降区通过低速沉降被分离。
文档编号B04C5/10GK101480636SQ20091007120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5日
发明者华 赵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