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装置以及吸水处理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4152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分离装置以及吸水处理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离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吸水处理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分离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在该文献所述的分离装置中,首先利用切割机将在外包装材料内部装填吸水性部件而成的纸尿布等的次品切割成规定的尺寸。接下来,通过气流传输将被切割后的切割品送入到分离机中。

分离机具有:旋转轴,其被设置成能够绕自轴旋转;以及筒状网体,其被设置成围绕该旋转轴且能够与旋转轴同心逆向旋转。在旋转轴上以辐射状设置多个搅拌杆。被送入到该分离机中的切割品通过彼此沿相反方向旋转的旋转轴和筒状网体而被分离成外包装材料和吸水性部件。该吸水性部件利用筒状网体的网眼被筛分出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1768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此,利用上述分离装置,能够从纸尿布等的次品中分离出吸水性树脂等。但是,现有的分离装置在分离效率方面还有提高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效率高的分离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吸水处理材的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第1切碎部,其将处理对象物切碎,该处理对象物包含第1材料和附着于上述第1材料的第2材料;第1打浆(叩解)部,其具有对于利用上述第1切碎部切碎后的上述处理对象物进行搅打(叩打)的第1搅打部件,通过利用该第1搅打部件对上述处理对象物进行搅打,促进上述第2材料从上述第1材料的解离;以及第1分离部,其具有第1筒状部,该第1筒状部形成有多个第1孔,该多个第1孔不使利用上述第1打浆部搅打后的上述处理对象物中包含的上述第1材料穿过而使上述第2材料穿过,通过使上述第1筒状部在容纳有利用上述第1打浆部搅打后的上述处理对象物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该处理对象物中分离出穿过了上述第1孔的上述第2材料。

在该分离装置中,包含第1材料和附着于该第1材料的第2材料的处理对象物利用第1切碎部切碎。利用第1切碎部切碎后的处理对象物被送至第1打浆部。在第1打浆部中,利用第1搅打部件对处理对象物进行搅打。利用第1打浆部搅打后的处理对象物被送至第1分离部。在第1分离部中,通过第1筒状部发生旋转,将从第1材料中解离出的第2材料穿过第1孔而排出到第1筒状部之外。由此,第2材料从处理对象物中被分离出。

如此,在本发明的分离装置中,在利用第1分离部的分离之前进行利用第1打浆部的搅打。通过该搅打可促进第2材料从第1材料的解离。由此,在第1分离部中容易将第2材料从处理对象物中分离出,因而分离效率提高。此处,分离效率是指从处理对象物分离出的第2材料的重量相对于即将处理前的处理对象物中包含的第2材料的重量的比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分离效率高的分离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吸水处理材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分离装置中的打浆部20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分离装置中的打浆部20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图1的分离装置中的分离部30的侧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沿图4的v-v线的截面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图1的分离装置中的打浆部50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图1的分离装置中的打浆部50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图1的分离装置中的分离部60的侧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沿图8的ix-ix线的截面的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吸水处理材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搅打部件22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搅打部件52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另一变形例的搅打部件22的侧面图。

图14是示出另一变形例的搅打部件52的侧面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图5所示的突条34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要素赋予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图。分离装置1通过对包含第1材料和附着于该第1材料的第2材料的处理对象物进行处理,使第2材料从第1材料解离,并将第2材料从处理对象物分离出。处理对象物例如是作为次品的卫生用品。作为卫生用品,例如可以举出纸尿布、卫生巾、失禁垫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处理对象物是纸尿布、第1材料是塑料、第2材料是吸水性聚合物(也包括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分离装置1具备切碎部10(第1切碎部)、打浆部20(第1打浆部)、分离部30(第1分离部)、切碎部40(第2切碎部)、打浆部50(第2打浆部)以及分离部60(第2分离部)。

切碎部10将包含塑料和附着于塑料的吸水性聚合物的纸尿布切碎。作为切碎部10,例如能够使用破碎机或粉碎机。在切碎部10设有筛。筛的孔径例如为50mm以上100mm以下。

参照图2和图3对打浆部20的结构进行说明。打浆部20具备搅打部件22(第1搅打部件)、旋转轴24(第1旋转轴)和容纳部26(第1容纳部)。搅打部件22对利用切碎部10切碎后的纸尿布进行搅打。具体地说,搅打部件22呈板状,利用其板面对纸尿布进行搅打。

旋转轴24呈大致圆柱状,被设置成能够绕其中心轴旋转。旋转轴24的中心轴是水平的。与该中心轴平行和垂直的截面分别在图2和图3中示出。上述搅打部件22安装在旋转轴24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多个搅打部件22。如由图2所知,搅打部件22沿着旋转轴24的中心轴被设置在多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处)。另外,如由图3所知,在各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搅打部件22以辐射状安装在旋转轴24的周围。各搅打部件22按照其厚度方向与上述中心轴正交的方式进行配置。旋转轴24的外径例如为15cm以上25cm以下。

容纳部26呈大致圆筒状,按照包围搅打部件22和旋转轴24的方式进行设置。容纳部26的中心轴与旋转轴24的中心轴一致。在容纳部26容纳利用切碎部10切碎后的纸尿布。容纳部26的内径例如为30cm以上50cm以下。另外,容纳部26的内周面与搅打部件22的前端的间隔例如为10mm以上30mm以下。

打浆部20通过利用搅打部件22对纸尿布进行搅打,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详细地说,在利用切碎部10切碎后的纸尿布被容纳在容纳部26中的状态下使旋转轴24旋转。这样,与旋转轴24一起旋转的搅打部件22反复搅打纸尿布,利用该冲击力等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此时,吸水性聚合物的一部分完全地从塑料中解离出。像这样从纸尿布中分离出的吸水性聚合物利用未图示的排出单元被排出到打浆部20之外。

参照图4和图5对分离部3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分离部30的侧面图。图5是用于说明沿图4的v-v线的截面的结构的图。分离部30具有滚筒32(第1筒状部)。滚筒32呈大致圆筒状,被设置成能够绕其中心轴旋转。滚筒32的中心轴是水平的。滚筒32的内径例如为30cm以上50cm以下。

在滚筒32形成有多个孔32a(第1孔)。孔32a遍布滚筒32的大致整体来形成。孔32a不会使利用打浆部20搅打后的纸尿布中包含的塑料穿过但使吸水性聚合物穿过。孔32a的孔径例如为10mm以上30mm以下。分离部30通过使滚筒32在容纳有利用打浆部20搅打后的纸尿布的状态下旋转,从而将穿过了孔32a的吸水性聚合物从纸尿布中分离出。

在滚筒32的内周面上设有突条34(第1突条)。突条34沿滚筒32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突条34沿着滚筒32的从入口侧(图4的左侧)到出口侧(图4的右侧)的大致整个路径进行延伸。另外,突条34的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突条34的高度(滚筒32的径向长度)例如为5mm以上20mm以下。突条34优选设有p条(p:3以上5以下的整数)。p条突条34在滚筒32的内周面上等间隔地配设。即,在与滚筒32的中心轴垂直的截面(图5所示的截面)上,将1条突条34与中心轴连结而成的线段和将其相邻的突条34与中心轴连结而成的线段所成的角度α大致等于360°/p。在本实施方式中,p=4、α=90°。

在滚筒32的内部设有旋转杆36和螺旋部件38。旋转杆36呈大致圆柱状,被设置成能够绕其中心轴旋转。旋转杆36的中心轴与滚筒32的中心轴一致。其中,旋转杆36与滚筒32独立地旋转。旋转杆36的外径例如为15cm以上25cm以下。

在旋转杆36的周围按照画螺旋的方式设置螺旋部件38。螺旋部件38被固定于旋转杆36,与旋转杆36一起旋转。在螺旋部件38形成有多个齿39。在正面视图(参照图5)中,齿39的端部由边39a和边39b构成。

边39a沿滚筒32和旋转杆36的径向延伸。边39a的内端(距离旋转杆36近的一端)在从旋转杆36离开的位置存在。同样地,边39a的外端(距离滚筒32近的一端)在从滚筒32离开的位置存在。边39a的外端与滚筒32的内周面的间隔例如为10mm以上30mm以下。其中,该间隔被设定成大于突条34的高度。边39b将边39a的外端与相邻的齿39的边39a的内端连结。边39b比边39a长。边39b的长度相对于边39a的长度之比例如为2以上2.5以下。

旋转杆36和螺旋部件38在图5中向左(逆时针)旋转。即,在齿39中,边39b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边39a位于旋转方向的后方。上述的滚筒32的旋转方向可以与旋转杆36和螺旋部件38的旋转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它们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情况下,优选旋转杆36和螺旋部件38的旋转速度大于滚筒32的旋转速度。

切碎部40将利用分离部30分离出穿过了孔32a的吸水性聚合物之后的纸尿布切碎。作为切碎部40,例如可以使用破碎机或粉碎机。在切碎部40设有筛。筛的孔径例如为10mm以上50mm以下。

参照图6和图7对打浆部50的结构进行说明。打浆部50具有搅打部件52(第2搅打部件)、旋转轴54(第2旋转轴)和容纳部56(第2容纳部)。搅打部件52对利用切碎部40切碎后的纸尿布进行搅打。具体地说,搅打部件52呈板状,利用其板面对纸尿布进行搅打。

旋转轴54呈大致圆柱状,被设置成能够绕其中心轴旋转。旋转轴54的中心轴是水平的。与该中心轴平行和垂直的截面分别在图6和图7中示出。上述的搅打部件52安装在旋转轴54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多个搅打部件52。如由图6所知,搅打部件52沿着旋转轴54的中心轴被设置在多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处)。另外,如由图7所知,在各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搅打部件52以辐射状安装在旋转轴54的周围。各搅打部件52按照其厚度方向与上述中心轴正交的方式进行配置。旋转轴54的外径例如为15cm以上25cm以下。

容纳部56呈大致圆筒状,按照包围搅打部件52和旋转轴54的方式进行设置。容纳部56的中心轴与旋转轴54的中心轴一致。在容纳部56容纳利用切碎部40切碎后的纸尿布。容纳部56的内径例如为30cm以上50cm以下。另外,容纳部56的内周面与搅打部件52的前端的间隔小于上述容纳部26的内周面与搅打部件22的前端的间隔,例如为5mm以上15mm以下。

打浆部50通过利用搅打部件52对纸尿布进行搅打,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详细地说,在利用切碎部40切碎后的纸尿布被容纳在容纳部56中的状态下使旋转轴54旋转。这样,与旋转轴54一起旋转的搅打部件52反复搅打纸尿布,利用该冲击力等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此时,吸水性聚合物的一部分完全地从塑料中解离出。像这样从纸尿布中分离出的吸水性聚合物利用未图示的排出单元被排出到打浆部50之外。

参照图8和图9对分离部6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分离部60的侧面图。图9是用于说明沿图8的ix-ix线的截面的结构的图。分离部60具有滚筒62(第2筒状部)。滚筒62呈大致圆筒状,被设置成能够绕其中心轴旋转。滚筒62的中心轴是水平的。滚筒62的内径例如为30cm以上50cm以下。

在滚筒62形成有多个孔62a(第2孔)。孔62a遍布滚筒62的大致整体来形成。孔62a不会使利用打浆部50搅打后的纸尿布中包含的塑料穿过但使吸水性聚合物穿过。孔62a的孔径例如为5mm以上10mm以下。分离部60通过使滚筒62在容纳有利用打浆部50搅打后的纸尿布的状态下旋转,从而将穿过了孔62a的吸水性聚合物从纸尿布中分离出。

在滚筒62的内周面上设有突条64(第2突条)。突条64沿滚筒62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突条64沿着滚筒62的从入口侧(图8的左侧)到出口侧(图8的右侧)的大致整个路径进行延伸。另外,突条64的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突条64的高度(滚筒62的径向长度)小于上述突条34的高度,例如为3mm以上10mm以下。突条64优选设有q条(q:3以上5以下的整数)。q条突条64在滚筒62的内周面上等间隔地配设。即,在与滚筒62的中心轴垂直的截面(图9所示的截面)上,将1条突条64与中心轴连结而成的线段和将其相邻的突条64与中心轴连结而成的线段所成的角度β大致等于360°/q。在本实施方式中,q=4、β=90°。

在滚筒62的内部设有旋转杆66和螺旋部件68。旋转杆66呈大致圆柱状,被设置成能够绕其中心轴旋转。旋转杆66的中心轴与滚筒62的中心轴一致。其中,旋转杆66与滚筒62独立地旋转。旋转杆66的外径例如为15cm以上25cm以下。

在旋转杆66的周围按照画螺旋的方式设置有螺旋部件68。螺旋部件68被固定于旋转杆66,与旋转杆66一起旋转。在螺旋部件68形成有多个齿69。在正面视图(参照图9)中,齿69的端部由边69a和边69b构成。

边69a沿滚筒62和旋转杆66的径向延伸。边69a的内端(距离旋转杆66近的一端)在从旋转杆66离开的位置存在。同样地,边69a的外端(距离滚筒62近的一端)在从滚筒62离开的位置存在。边69a的外端与滚筒62的内周面的间隔小于上述边39a的外端与滚筒32的内周面的间隔,例如为5mm以上15mm以下。其中,边69a的外端与滚筒62的内周面的间隔被设定成大于突条64的高度。边69b将边69a的外端与相邻的齿69的边69a的内端连结。边69b比边69a长。边69b的长度相对于边69a的长度之比例如为2以上2.5以下。

旋转杆66和螺旋部件68在图9中向左(逆时针)旋转。即,在齿69中,边69b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边69a位于旋转方向的后方。上述的滚筒62的旋转方向可以与旋转杆66和螺旋部件68的旋转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它们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情况下,优选旋转杆66和螺旋部件68的旋转速度大于滚筒62的旋转速度。

接着对分离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作为处理对象物的纸尿布首先利用切碎部10切碎。利用切碎部10切碎后的纸尿布被输送至打浆部20。输送中可以使用例如皮带输送机或螺旋输送机。被输送至打浆部20的纸尿布在被容纳在容纳部26内的状态下利用与旋转轴24一起旋转的搅打部件22进行搅打。由此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

利用打浆部20搅打后的纸尿布被输送至分离部30。被输送至分离部30的纸尿布利用旋转的螺旋部件38从滚筒32的入口侧(图4的左侧)向出口侧(图4的右侧)推出。其间,利用由滚筒32的旋转所带来的离心力等,从塑料解离出的吸水性聚合物穿过孔32a并被排出到滚筒32之外。由此从纸尿布中分离出吸水性聚合物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处理对象物为纸尿布的情况下,短纤浆也与吸水性聚合物一起被分离出。

进行了利用分离部30的分离之后的纸尿布被输送至切碎部40,进一步进行切碎。利用切碎部40切碎后的纸尿布被输送至打浆部50。被输送至打浆部50的纸尿布在被容纳在容纳部56内的状态下利用与旋转轴54一起旋转的搅打部件52进行搅打。由此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

利用打浆部50搅打后的纸尿布被输送至分离部60。被输送至分离部60的纸尿布利用旋转的螺旋部件68从滚筒62的入口侧(图8的左侧)向出口侧(图8的右侧)推出。其间,利用由滚筒62的旋转所带来的离心力等,从塑料解离出的吸水性聚合物穿过孔62a而被排出到滚筒62之外。由此从纸尿布中分离出剩余的吸水性聚合物。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吸水处理材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吸水处理材70是吸收液体的吸水处理材,具备粒状芯部72(造粒物)和包覆层部74。吸水处理材70例如是猫或狗等玩赏动物用的排泄物处理材。

粒状芯部72被成型为粒状。作为粒状芯部72的形状,例如可以举出球、椭圆体、圆柱。粒状芯部72具有对尿等液体进行吸水和保水的功能。作为粒状芯部72的材料,使用利用上述分离装置1从纸尿布中得到的塑料(即,被分离出吸水性聚合物和短纤浆之后的塑料)。粒状芯部72可以仅由该塑料构成,也可以包含该塑料以外的材料来构成。

包覆层部74覆盖粒状芯部72。包覆层部74可以覆盖粒状芯部72的整个表面,也可以仅覆盖粒状芯部72的表面的一部分。该包覆层部74具有在使用时使吸收了尿等液体的吸水处理材70彼此附着而成块的功能。作为包覆层部74的材料(包覆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纸粉和吸水性聚合物。

接着,作为本发明的吸水处理材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对吸水处理材7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该制造方法包括分离工序、造粒工序、包覆工序、分粒工序和干燥工序。在分离工序中,使用分离装置1对纸尿布中包含的塑料和吸水性聚合物进行分离。

在造粒工序中,对分离工序中得到的包含塑料的被造粒材料进行造粒。造粒中可以使用例如挤出造粒机。此时,根据需要对造粒前的被造粒材料进行加水。由此得到粒状芯部72。

在包覆工序中,使包覆材料附着于造粒工序中形成的粒状芯部72的表面。包覆材料优选包含分离工序中得到的吸水性聚合物。包覆材料的附着例如可通过使用涂布装置的散布或喷雾来进行。由此得到包覆层部74。

在分粒工序中,使前面工序中制造出的吸水处理材穿过具有规定尺寸的筛网的筛。由此,仅提取出满足特定规格的吸水处理材。

在干燥工序中,利用干燥机对前面工序中提取出的吸水处理材进行干燥。通过干燥来适当地调整粒状芯部72的含水率。由此,可防止粒状芯部72的水分迁移到包覆层部74而使吸水能力降低,同时可防止吸水处理材70在保存时发生霉变等。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分离部30的分离之前进行利用打浆部20的搅打。通过该搅打可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即,利用打浆部20进行的搅打使吸水性聚合物的一部分从塑料中解离出,由此降低吸水性聚合物相对于塑料的附着量。这有助于减轻分离部30的处理负担。此外,即使对于在打浆部20中未能由塑料中解离出的吸水性聚合物来说,由于搅打的冲击力等,对塑料的附着力也降低,成为容易解离的状态。由此,在分离部30中容易将吸水性聚合物从纸尿布中分离出,因而分离效率提高。

这样的分离效率优异的分离装置1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处理对象物为纸尿布等卫生用品的情况下是特别有用的。这是由于,在该卫生用品中,颗粒状的吸水性聚合物附着在片状的塑料上,从这样的结构上来说,吸水性聚合物不容易进行分离,利用现有的分离装置得不到充分的分离效率。

对于打浆部20,搅打部件22安装在旋转轴24的周围。利用该构成,能够使搅打部件22与旋转轴24一起旋转。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利用搅打部件22进行纸尿布的搅打。

在打浆部20设有以辐射状安装在旋转轴24的周围的多个搅打部件22。由此,在旋转轴24进行1次旋转的期间,利用多个搅打部件22对纸尿布进行搅打,因而能够效率更为良好地利用搅打部件22进行纸尿布的搅打。

搅打部件22呈板状,按照利用其板面对纸尿布进行搅打的方式来构成。由此,通过利用搅打部件22的板面进行搅打,能够对纸尿布施加强冲击力。

在打浆部20按照包围搅打部件22和旋转轴24的方式设置容纳部26。因此,利用搅打部件22搅打后的纸尿布的一部分与容纳部26的内周面发生摩擦。由此,在打浆部20,在利用搅打部件22进行搅打时,除了作用于纸尿布的冲击力以外,在与容纳部26的内周面发生摩擦时作用于纸尿布的摩擦力也有助于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另外,纸尿布的一部分通过搅打部件22被击散并与容纳部26的内周面等发生碰撞。此时,作用于纸尿布的冲击力也有助于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

对于分离部30,在滚筒32设置有突条34。在未设置突条34的情况下,受到重力的影响,纸尿布倾向于集中在滚筒32的下部。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32内的纸尿布被突条34捞起,从而容易到达滚筒32的上部。利用该捞起作用,纸尿布遍布在滚筒32的内周面的广泛范围,因而可促进利用分离部30的分离。另外,利用纸尿布从滚筒32的上部落下时的冲击,可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此外,由于突条34在将纸尿布利用螺旋部件38向前方推出时成为阻碍,因而纸尿布在滚筒32内滞留的时间变长。由此,能够从纸尿布中分离出更多的吸水性聚合物。

在滚筒32的内部设置有螺旋部件38。在利用螺旋部件38推出时,滚筒32内的纸尿布的一部分与滚筒32的内周面发生摩擦。利用此时的摩擦力也可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另外,由于设置有突条34,因而纸尿布在被突条34挂住的状态下可能与滚筒32的内周面发生摩擦。这种情况下,由于力不容易释放,因而纸尿布所受到的摩擦力增大,由此可进一步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

在螺旋部件38中,边39a与旋转方向(旋转杆36的切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大致直角,边39b与旋转方向所成的角度为钝角,螺旋部件38将边39b而非边39a作为前方进行旋转(参照图5)。由此,能够防止纸尿布被螺旋部件38的齿39过度地挂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切碎部10的切碎、利用打浆部20的打浆和利用分离部30的分离后,进行利用切碎部40的切碎、利用打浆部50的打浆和利用分离部60的分离。通过像这样分别进行2次的切碎、打浆和分离,分离效率进一步提高。

对于打浆部50,搅打部件52安装在旋转轴54的周围。利用该构成,能够使搅打部件52与旋转轴54一起旋转。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利用搅打部件52进行纸尿布的搅打。

在打浆部50中设有以辐射状安装于旋转轴54的周围的多个搅打部件52。由此,在旋转轴54进行1次旋转的期间,利用多个搅打部件52对纸尿布进行搅打,因而能够效率更为良好地利用搅打部件52进行纸尿布的搅打。

搅打部件52呈板状,按照利用其板面对纸尿布进行搅打的方式来构成。通过像这样利用搅打部件52的板面进行搅打,能够对纸尿布施加强冲击力。

在打浆部50按照包围搅打部件52和旋转轴54的方式设置容纳部56。因此,利用搅打部件52搅打后的纸尿布的一部分与容纳部56的内周面发生摩擦。由此,在打浆部50,在利用搅打部件52进行搅打时,除了作用于纸尿布的冲击力以外,在与容纳部56的内周面发生摩擦时作用于纸尿布的摩擦力也有助于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另外,纸尿布的一部分通过搅打部件52被击散并与容纳部56的内周面等发生碰撞。此时,作用于纸尿布的冲击力也有助于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

容纳部56的内周面与搅打部件52的前端的间隔小于容纳部26的内周面与搅打部件22的前端的间隔。即,在处理比较大的纸尿片的打浆部20,容纳部26与搅打部件22的间隔比较大;在处理比较小的纸尿片的打浆部50,容纳部56与搅打部件52的间隔比较小。通过像这样根据处理对象物的尺寸来设定上述间隔,在任一打浆部均能够对处理对象物赋予适度的摩擦力。其中,使容纳部56的内周面与搅打部件52的前端的间隔小于容纳部26的内周面与搅打部件22的前端的间隔这一点并非是必须的。

对于分离部60,在滚筒62设置有突条64。在未设置突条64的情况下,受到重力的影响,纸尿布倾向于集中在滚筒62的下部。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62内的纸尿布被突条64捞起,从而容易到达滚筒62的上部。利用该捞起作用,纸尿布遍布在滚筒62的内周面的广泛范围,因而可促进利用分离部60的分离。另外,通过纸尿布从滚筒62的上部落下时的冲击,可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此外,由于突条64在将纸尿布利用螺旋部件68向前方推出时成为阻碍,因而纸尿布在滚筒62内滞留的时间变长。由此,能够从纸尿布中分离出更多的吸水性聚合物。

突条64的高度小于突条34的高度。即,处理比较大的纸尿片的分离部30中的突条34的高度比较大,处理比较小的纸尿片的分离部60中的突条64的高度比较小。通过像这样根据处理对象物的尺寸来设定突条的高度,在任一分离部均能够充分发挥出利用突条的处理对象物的捞起作用。其中,使突条64的高度小于突条34的高度这一点并非是必须的。

在滚筒62的内部设置有螺旋部件68。在利用螺旋部件68推出时,滚筒62内的纸尿布的一部分与滚筒62的内周面发生摩擦。利用此时的摩擦力也可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另外,由于设置突条64,因而纸尿布在被突条64挂住的状态下可能与滚筒62的内周面发生摩擦。这种情况下,由于力不容易释放,因而纸尿布所受到的摩擦力增大,由此可进一步促进吸水性聚合物从塑料的解离。

边69a的外端与滚筒62的内周面的间隔小于边39a的外端与滚筒32的内周面的间隔。即,处理比较大的纸尿片的分离部30中的边39a的外端与滚筒32的内周面的间隔比较大,处理比较小的纸尿片的分离部60中的边69a的外端与滚筒62的内周面的间隔比较小。通过像这样根据处理对象物的尺寸设定上述间隔,在任一分离部中均能够对处理对象物赋予适度的摩擦力。其中,使边69a的外端与滚筒62的内周面的间隔小于边39a的外端与滚筒32的内周面的间隔这一点并非是必须的。

在螺旋部件68中,边69a与旋转方向(旋转杆66的切线方向)所成的角度为大致直角,边69b与旋转方向所成的角度为钝角,螺旋部件68将边69b而非边69a作为前方进行旋转(参照图9)。由此,能够防止纸尿布被螺旋部件68的齿69过度地挂住。

在吸水处理材70中,作为粒状芯部72的材料,使用分离工序中得到的塑料。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纸尿布的次品或废弃物,削减塑料的供应成本。另外,由于在分离工序中使用如上所述分离效率优异的分离装置1,因而能够将混入到粒状芯部72中的杂质(未从纸尿布中分离出的吸水性聚合物和短纤浆)的比例抑制得很小。

作为包覆层部74的材料,在使用分离工序中得到的吸水性聚合物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利用纸尿布的次品或废弃物,削减吸水性聚合物的供应成本。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分别进行2次切碎、打浆和分离的示例。但是,切碎、打浆和分离也可以分别进行1次,还可以分别进行3次以上。

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各数值不消说可根据处理对象物的尺寸等适当地设定。例如,在处理对象物为卫生巾或失禁垫的情况下,切碎部10的筛的孔径可以为30mm以上50mm以下,切碎部40的筛的孔径可以为10mm以上30mm以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搅打部件22的板面可以形成开口部22a(第1开口部)。在本例中,形成了多个开口部22a。这些开口部22a是为了降低搅打部件22旋转时的空气阻力而设置的。即,在搅打部件22旋转时,空气通过开口部22a而释放出,因而能够降低搅打部件22所受到的空气阻力。由此,能够削减打浆部20的消耗电力,同时能够将处理对象物所受到的来自搅打部件22的风压抑制得很小。若该风压大,则在进行搅打前处理对象物远离搅打部件22的板面,因而成为减弱搅打部件22的冲击力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对处理对象物赋予强冲击力,将上述风压抑制得很小是优选的。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将搅打部件22的大致整体或一部分制成网状来形成开口部22a。即,这种情况下,搅打部件22的网眼相当于开口部22a。搅打部件52的板面也可以如图12所示形成同样的开口部52a(第2开口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搅打部件22的板面可以如图13所示形成凹凸。即,在搅打部件22的板面(对处理对象物进行搅打的面)形成凹凸面22b。如图中箭头所示,搅打部件22和旋转轴24向左(逆时针)旋转。通过利用该凹凸面22b进行搅打,能够对处理对象物赋予比利用平坦面搅打时更强的冲击。在搅打部件52的板面也可以如图14所示形成同样的凹凸(凹凸面52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滚筒32为圆筒状的示例。但是,滚筒32也可以为锥状。对于滚筒62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滚筒32的中心轴为水平的示例。但是,滚筒32的中心轴也可以从入口侧向出口侧朝下方倾斜。对于滚筒62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孔32a遍布滚筒32的大致整体来形成的示例。但是,孔32a也可以仅在滚筒32的一部分形成。另外,也可以通过将滚筒32的大致整体或一部分制成网状来形成孔32a。即,这种情况下,滚筒32的网眼相当于孔32a。对于孔62a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突条34沿着滚筒32的从入口侧到出口侧的大致整个路径进行延伸的示例。但是,突条34也可以仅在滚筒32的从入口侧到出口侧的一部分路径进行延伸。对于突条64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具有大致三角形的截面的突条34。但是,突条34也可以如图15所示为平板状。对于突条64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滚筒32的内周面上设置4条突条34的示例。但是,突条34的条数可以为1以上的任意数目。对于突条64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滚筒32的内周面上设有突条34的示例。但是,突条34的设置并非为必须的。对于突条64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滚筒32内设有旋转杆36和螺旋部件38的示例。但是,旋转杆36和螺旋部件38的设置并非为必须的。对于旋转杆66和螺旋部件68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由粒状芯部72和包覆层部74构成的多层结构的吸水处理材70。但是,包覆层部74的设置并非为必须的。即,吸水处理材70也可以为仅由粒状芯部72构成的单层结构。

【符号说明】

1分离装置

10切碎部(第1切碎部)

20打浆部(第1打浆部)

22搅打部件(第1搅打部件)

22a开口部(第1开口部)

22b凹凸面

24旋转轴(第1旋转轴)

26容纳部(第1容纳部)

30分离部(第1分离部)

32滚筒(第1筒状部)

32a孔(第1孔)

34突条(第1突条)

36旋转杆

38螺旋部件

39齿

40切碎部(第2切碎部)

50打浆部(第2打浆部)

52搅打部件(第2搅打部件)

52a开口部(第2开口部)

52b凹凸面

54旋转轴(第2旋转轴)

56容纳部(第2容纳部)

60分离部(第2分离部)

62滚筒(第2筒状部)

62a孔(第2孔)

64突条(第2突条)

66旋转杆

68螺旋部件

69齿

70吸水处理材

72粒状芯部(造粒物)

74包覆层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