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8961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离心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质分离提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离心机。



背景技术:

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分离液体与固体颗粒或液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机械,在海参制药中离心机主要用于将海参液中的一些海参残渣颗粒与海参提取液分开,或将海参乳浊液中两种密度不同,又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利用不同密度或粒度的固体颗粒在海参固液共存中沉降速度不同的特点,对其密度或粒度进行分级再提取。

目前,市场上公开号为CN2026551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密封型医用低速离心机,包括机壳和盖在机壳上的盖板以及设置在机壳外表面上的操作面板,机壳内安装有与操作面板相连接的电机和通过电机驱动的离心腔,机壳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和嵌置在环形凹槽内的圆形密封圈,圆形密封圈的一侧面端面上开设有圆形凹槽,与机壳相对合的盖板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圆形凹槽相对应的圆形凸圈,盖板和机壳通过圆形凸圈卡嵌在圆形凹槽内。

通过盖板上的圆形凸圈正好嵌置在圆形密封圈的圆形凹槽内,使圆形密封圈上的凹口正好与环形凹槽上的凸块相配合,虽然达到一个密封性能好的离心腔,但是离心管在放置于离心架上时,两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当离心机对离心架的旋转速度有所变动时,由于离心管与离心架之间存在的安装间隙导致其离心管在离心架上晃动,从而影响离心管内物质的离心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离心管稳定的装置于离心架上,从而提高离心管内物质的离心质量的离心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心机,包括机体、离心管以及设置于机体内与机体连接的离心架,所述离心架上设置有用于套置离心管的管套,所述离心架上设有用于将离心管锁紧于管套内的锁轴以及供锁轴朝离心管方向滑动的滑槽,所述锁轴一端穿射于离心架至离心架的外端,另一端穿过管套与离心管相抵触,所述锁轴上设置有用于卡紧锁轴位置的限位轴,所述锁轴上套接有回位元件,所述回位元件两端分别与管套的管壁和限位轴抵触连接,所述滑槽与离心架之间形成有侧壁,所述限位轴与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卡紧锁轴位置的卡紧装置。

如此设置,当锁轴朝离心管方向滑动时,套接于锁轴上且与离心架之间的回位元件由于受到压迫力,此时回位元件呈压缩状态;当锁轴继续朝离心管方向滑动,且锁轴与离心管的管壁相抵触时,此时设置于限位轴与侧壁之间的卡紧装置将此状态的锁轴卡紧于滑槽上,通过卡紧装置将锁轴以一个稳定的状态与离心管相抵触;当调节卡紧装置使锁轴与离心管相分离时,套接于锁轴上的回位元件由于受压状态后此时自动回位,使锁轴快速脱离离心管的目的,便于将离心管从管套中取出;通过调节卡紧装置使锁眼与离心管相抵触,使离心管在套管内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在离心机的离心架旋转进行工序时,提高离心管内物质的离心质量。

进一步设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套接于限位轴上的第一弹性元件、与限位轴固定连接的挡块以及设置于侧壁上与限位轴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与挡块和锁轴抵触连接,所述限位轴一端嵌入于锁轴内且与锁轴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侧壁相抵触。

如此设置,当锁轴朝离心管方向运动时,由于挡块和锁轴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的初始状态为压缩的形式,锁轴滑动时,限位轴处于滑槽内且与侧壁滑动,同时由于第一弹性元件的作用与侧壁存在一个相抵触的摩擦力;当锁轴滑至于离心管的管壁相抵触且使离心管紧固的处于套管内时,此时限位轴与正好处于设置于侧壁上的定位孔内,由于第一弹性元件本身的状态将限位轴往侧壁上方运动,限位轴一端与锁轴发生滑动,另一端插入于定位孔内,锁轴通过限位轴达到锁止的目的;将限位轴往锁轴方向运动,使第一弹性元件压缩,限位轴脱离定位孔,此时套接于锁轴上的回位元件自动回位,锁轴与离心管之间的抵触力消失,便于将套管内的离心管取出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定位孔相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用于将限位轴按压于定位孔外的联动轴,所述联动轴上设置有卡块,且联动轴上套接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卡块和容纳腔的腔壁抵触连接。

如此设置,将联动轴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与初始状态为自然状态的第二弹性元件套接,当限位轴处于定位孔内时,通过按压联动轴使联动轴往锁轴方向运动,此时联动轴与限位轴相抵触,当联动轴继续往锁轴放方向移动时,联动轴将限位轴推出定位孔,此时限位轴脱离定位孔与定位孔之间的卡紧消失,套接于锁轴上的回位元件自动回位,锁轴与离心管之间的抵触力消失,且联动轴上的力撤去时,联动轴由于设置于卡块与容纳腔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自动回位;通过按压联动轴使锁轴快速回位至滑槽内且与离心管之间的抵触力消失的作用,方便将离心管从管套内取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联动轴朝离心架的外端设置有用于按压联动轴的按压块,所述按压块呈光滑设置。

如此设置,通过按压离心架表面上的按压块,可使联动轴朝限位轴方向移动,控制锁轴处于滑槽内的状态;再将按压块呈光滑设置,便于使用者对其进行按压,方便操作。

进一步设置:所述锁轴朝管套的末端设置有用于按压离心管且与离心管的管壁相配合的夹紧块,所述管套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夹紧块的凹槽,所述夹紧块与凹槽滑动连接。

如此设置,自然状态时,夹紧块处于管套的凹槽内,便于将离心管放置于套管内;当锁轴对离心管进行锁紧时,夹紧块与离心管的管壁相贴合,通过锁轴将夹紧块与离心管以一个相对紧固的状态处于离心架的套管内,减少离心架在转动时,套管与离心管之间的存在的间隙,而使离心管在离心架变速的时候处于套管内晃动,导致离心管内的物质离心质量降低的程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连接杆以及套接于连接杆上的回位弹簧,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杆及回位弹簧的凹槽孔,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和凹槽孔的槽壁相连接,卡紧时所述限位轴与凹槽孔卡接。

如此设置,当锁轴需要往离心管方向滑动时,通过将连接杆背离锁眼的方向拉动,使套接于连接杆上且设置于凹槽孔内初始状态为自然状态的回位弹簧压缩,当锁轴与离心管的管壁相抵触且以一个紧固的状态处于套管内时,将联动轴上的拉扯力撤除,回位弹簧自动回位使联动轴往锁轴方向运动,此时锁轴上的限位轴与联动轴相抵触,达到将离心管通过锁轴与管壁相抵触,使离心管以一个紧固的状态处于离心管的套管内,达到稳定的目的;通过将联动轴往背离锁轴方向拉出,此时限位轴与联动轴之间的锁紧力消失,而套接于锁轴上的回位元件自动回位,锁轴末端与离心管的管壁之间的抵触力消失,达到便于将离心管从套管内取出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杆与限位轴相互接触的端面倾斜设置,且限位轴与连接杆的接触面相贴合。

如此设置,当锁轴朝下端部移动时,通过倾斜设置的限位轴和连接杆,由于其接触面为倾斜面,在移动时可以受到的力分散至多个方向,达到可持续沿接触的便面移动的效果,方便对锁轴朝下端部移动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定时器和开关,所述定时器和开关均通过导线与设置于机体上的电机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控制侧壁上的开关,进一步控制离心机旋转的定时效果以及离心架旋转的启闭功能,方便才作者操作。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体上设置有与机体铰接的机盖,所述机盖上设置有透视玻璃窗。

如此设置,通过机盖可开启或关闭机体,便于使用者将离心管放置于离心架上,通过透视玻璃窗可以及时了解机体内离心架旋转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盖上设置有便于打开转动机盖的把手。

如此设置,通过把手可便于操作者对机盖进行开启或关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将设置于安装架上的锁轴往离心管方向按压,此时锁轴末端的夹紧块与离心管的管壁相抵触,同时将离心管以一个紧固且稳定的状态处于安装架的套管内,使离心架在高速旋转进行离心工序时,离心管于套管之间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提高离心管内物质的离心质量;单次离心工序完成时,通过按压离心架上的按压块,使联动轴与限位轴相抵触且将限位轴推至定位孔外端,此时锁轴与滑槽之间的锁紧效果消失,套接于锁轴上的回位元件自动回位,促使锁轴自动回位,夹紧块处于套管管壁的凹槽内,离心管与套管之间的压紧力消失,将离心管从离心架的套管中取出,在进行下次的离心准备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离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离心机的剖视图;

图3为离心机的离心架与离心管的装配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离心管与管套在锁轴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体现离心管与管套通过锁轴锁紧时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离心管与管套在锁轴分离时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2中离心管与管套在锁轴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体现离心管与管套通过锁轴锁紧时的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2中离心管与管套在锁轴分离时的剖视图。

图中:1、机体;2、离心管;31、离心架;32、管套;33、锁轴;34、滑槽;35、限位轴;36、回位元件;37、侧壁;38、凹槽;41、第一弹性元件;42、定位孔;43、挡块;44、容纳腔;45、联动轴;46、第二弹性元件;47、按压块;48、卡块;5、夹紧块;61、连接杆;62、回位弹簧;63、凹槽孔;7、定时器;8、开关;9、电机;10、机盖;12、透视玻璃窗;1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9对离心机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离心机,包括机体1、设置于以及内部的电机9、用于装载离心物质的离心管2、与电机9连接用于套置离心管2且与机体1连接的离心架31,同时在机体1上设置有定时器7、开关8,定时器7和开关8均通过导线与设置于机体1上的电机9连接,机体1上设置有与机体1铰接的机盖10,机盖10上设置有透视玻璃窗12以及便于打开机盖10的把手13。

如图3所示,其中,离心架3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套置离心管2的管套32,如图4和图5所示,离心架31上管套32的旁侧设有用于将离心管2锁紧于管套32内的锁轴33以及供锁轴33朝离心管2方向滑动的滑槽34;锁轴33一端穿射于离心架31至离心架31的外端,另一端穿过管套32与离心管2相抵触,且与离心管2相接触的末端设置有用于按压离心管2的夹紧块5,夹紧块5采用缓冲块且与离心管2的管壁相配合设置;管套3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夹紧块5的凹槽38,自然状态下夹紧块5处于该凹槽38内。

如图4或图5所示,锁轴33上设置有用于卡紧锁轴位置且与锁轴33垂直布置的限位轴35,锁轴33上套接有初始状态为自然状态的回位元件36,回位元件36压缩时两端分别与管套32的管壁和限位轴35相抵触,滑槽34与离心架31之间形成有侧壁37,限位轴35与侧壁37之间设置有用于卡紧锁轴33位置的卡紧装置。

如图5或图6所示,卡紧装置包括套接于限位轴35上初始状态为压缩形式的第一弹性元件41、与限位轴35固定连接的挡块43以及设置于侧壁37上与限位轴35相配合的定位孔42,挡块43垂直固定设置于限位轴35中部且挡块43的剖面面积大于定位轴的剖面圆面积,第一弹性元件41两端分别与挡块43和锁轴33相抵触;限位轴35一端嵌入于锁轴33内且与锁轴33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41与侧壁37相抵触。

如图5或图6所示,侧壁37上设置有与定位孔42相连通的容纳腔44,在容纳腔44内设置有用于将限位轴35按压于定位孔42外与容纳腔44滑动连接的联动轴45,联动轴45上设置有卡块48,且联动轴45上套接有呈自然状态的第二弹性元件46,第二弹性元件46压缩时两端分别与卡块48和容纳腔44的腔壁抵触连接;在联动轴45朝离心架31的外端设置有用于按压联动轴45的按压块47,所述按压块47呈光滑设置。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上述回位元件36、第一弹性元件41以及第二弹性元件46均采用回位弹簧62;将设置于安装架上的锁轴33往离心管2方向按压,此时锁轴33末端的夹紧块5与离心管2的管壁相抵触,同时将离心管2以一个紧固且稳定的状态处于安装架的套管内,使离心架31在高速旋转进行离心工序时,离心管2于套管之间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提高离心管2内物质的离心质量;单次离心工序完成时,通过按压离心架31上的按压块47,使联动轴45与限位轴35相抵触且将限位轴35推至定位孔42外端,此时锁轴33与滑槽34之间的锁紧效果消失,套接于锁轴33上的回位元件36自动回位,促使锁轴33自动回位,夹紧块5处于套管管壁的凹槽38内,离心管2与套管之间的压紧力消失,将离心管2从离心架31的套管中取出,在进行下次的离心准备工序。

实施例2:图7、图8和图9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卡紧装置包括连接杆61以及套接于连接杆61上的回位弹簧62,限位轴35与锁轴33相互垂直布置且固定连接;连接杆61与限位轴35相互接触的端面倾斜设置,且限位轴35与连接杆61的接触面相贴合;连接杆61朝锁轴33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其另一端的横截面积,便于回位弹簧62与在压缩的过程中回位弹簧62处于连接杆61上,侧壁37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杆61及回位弹簧62的凹槽孔63,回位弹簧6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61和凹槽孔63的槽壁相接触,卡紧时所述限位轴35与连接杆61卡接,且连接杆61一端与锁轴33相抵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