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蔬菜加工的新型蔬菜分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3696阅读:1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蔬菜加工的新型蔬菜分拣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蔬菜分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蔬菜加工的新型蔬菜分拣机。



背景技术:

脱水蔬菜市场现状我国脱水蔬菜的主要市场在国外,投入到国内的只有少量食品工业原料或配料!如方便面配料,调味品市场如蒜粉、辣椒粉等。近年来,我国脱水蔬菜的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而且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日本和我国的香港地区,约占总出口量的67%,其余为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等。据统计,我国的脱水蒜粉、蒜片、洋葱、芦笋、南瓜、蘑菇和蒜苗等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一涨再涨。

但就我国丰富的蔬菜资源而言,生产的品种范围仍比较狭窄,而且不同厂家品质优劣差异比较大。目前市场上的蔬菜分拣机经常会由于菜叶落入到齿轮轴中,卡住齿轮轴从而造成传送带绷断或者操作工人卡住手等安全问题,还使得整个分拣过程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急需设计一种用于蔬菜加工的新型蔬菜分拣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蔬菜加工的新型蔬菜分拣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蔬菜加工的新型蔬菜分拣机,包括分拣机本体,所述分拣机本体的一侧安装有料斗,且分拣机本体的下方固定有底座,所述料斗的上方设有梯台,所述梯台的边缘设有防护板,梯台的表面设有滚动筛板,分拣机本体的内部上方设有传送带,且分拣机本体的内部中心处安装有滑板,分拣机本体的两侧均通过支柱进行固定,所述底座的下方固定有轮子,所述轮子的一侧安装有支撑脚,底座的外表面设有停止按钮,所述停止按钮的一侧设有启动按钮,另一侧设有状态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分拣机本体的内部设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且传送带的下方设有齿轮。

优选的,所述轮子设置为四个,且四个轮子均匀焊接在底座的下方四个拐角处。

优选的,所述滑板设置为四个,且四个滑板以3-5cm间隔焊接在分拣机本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启动按钮的输出端与分拣机本体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该用于蔬菜加工的新型蔬菜分拣机利用齿轮轴和传送带组成的传输机构进行传输,梯台上的滚动筛板将蔬菜从料斗中运输到传送带上,最终分拣后的蔬菜落入到滑板上滑出,该蔬菜分拣机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工作效率更高,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蔬菜加工的新型蔬菜分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蔬菜加工的新型蔬菜分拣机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斗、2底座、3支撑脚、4轮子、5防护板、6梯台、7 滚动筛板、8支柱、9分拣机本体、10滑板、11启动按钮、12停止按钮、13状态传感器、14传送带、15齿轮、16齿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用于蔬菜加工的新型蔬菜分拣机,包括分拣机本体9,分拣机本体9的一侧安装有料斗1,用以放置蔬菜,且分拣机本体9的下方固定有底座2,料斗1的上方设有梯台6,起到运输的作用,梯台6的边缘设有防护板5,可有效防止蔬菜运输过程中掉落,梯台6的表面设有滚动筛板7,分拣机本体9的内部上方设有传送带14,且分拣机本体9的内部中心处安装有滑板10,分拣好的蔬菜可从滑板10滑出,分拣机本体9的两侧均通过支柱8进行固定,底座2的下方固定有轮子4,方便该分拣机的移动,轮子4的一侧安装有支撑脚3,可以放下来固定轮子4防止运行时底座不稳定,底座2的外表面设有停止按钮12,停止按钮12的一侧设有启动按钮11,另一侧设有状态传感器13,分拣机本体9的内部设有齿轮轴16,齿轮轴16之间通过传送带14连接,从而形成一个运输机构,且传送带 14的下方设有齿轮15,轮子4设置为四个,且四个轮子4均匀焊接在底座2的下方四个拐角处,滑板10设置为四个,且四个滑板10以 3-5cm间隔焊接在分拣机本体9的内部,启动按钮11的输出端与分拣机本体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插上电源通电,将蔬菜放入到料斗1中,按下启动按钮11,蔬菜便通过梯台6上设置的滚动筛板7运出,运到传送带14上,白菜等带叶蔬菜可人工从传送带14上取下分拣,而土豆等质量大的蔬菜则落入到滑板10上滑出,从而完成分拣工作,由于停止按钮12为一种速断保护开关,而且设置了状态传感器13,可以实时监测工作状态,这样在遇到齿轮轴16被菜叶卡住的时候,会立即停止运行,从而更加的安全,该蔬菜分拣机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工作效率更高,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