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内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876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内插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内插管。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离心装置有离心管、超滤管,能够将液体和固体混合液分离,或者分离不同分子量大小的生物材料,但是,却无法有效的分离团状或块状吸水性载体物质中的液体,一般采用注射器挤压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不同批次之间无法保证同样的分离效果。

此外,现有的离心装置所使用的离心内插管,在其管口设有微小凸起,利用这个微小凸起使离心内插管搁置在塑料离心管的管口,然而,由于离心管为软性材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使得在离心过程中离心内插管滑入并塞死在塑料离心管中,导致离心内插管无法从塑料离心管中取出,并且无法取出分离出的液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内插管,能够有效防止在离心过程中离心内插管滑入离心管中,在离心结束后容易取出。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心内插管,内嵌于离心分离装置的离心管中,其包括内插管管体,所述内插管管体的口部的边缘一周设有外翻的倒钩部,所述倒钩部与离心管的口部配合限位,所述内插管管体的底部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内插管管体内部靠近通孔的位置设有一过滤片。

优选地,所述内插管管体与倒钩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倒钩部包括垂直于内插管管体外壁的连接段和平行于内插管管体外壁并向内插管管体底部方向延伸的限位段。

优选地,所述连接段的长度为0.5~1cm。优选地,所述连接段的长度为0.5cm

优选地,所述限位段的长度不小于5c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内插管管体的口部设置成外翻的倒钩部,在离心过程中,将内插管插入离心管中,倒钩部钩住离心管口部,即使离心管会因离心力而发生形变,内插管也不会滑入离心管中,便于在离心结束后将内插管取出;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插管管体;2、倒钩部;3、通孔;4、过滤片;5、连接段;6、限位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2所示,一种离心内插管,内嵌于离心分离装置的离心管中,与离心管配合使用,通过离心截住团状或块状吸水性载体物质,分离液体,其包括内插管管体1,所述内插管管体的口部的边缘一周设有外翻的倒钩部2,所述倒钩部与离心管的口部配合限位,所述内插管管体的底部设有通孔3,该内插管管体的外径和离心管的内径相一致,确保插入离心管后不留空隙,不会左右摆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插管管体内部靠近通孔的位置设有一过滤片4,该过滤片能承受团状或块状载体物质的离心力而截住它们,并能使液体流过,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所述内插管管体与倒钩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倒钩部包括垂直于内插管管体外壁的连接段5和平行于内插管管体外壁并向内插管管体底部方向延伸的限位段6。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连接段还可以为光滑圆弧段,所述限位段还可以是不与内插管管体外壁平行的,而是向内插管管体外壁靠近的结构,但是需要满足其与内插管管体外壁之间的间距要大于离心管管壁的厚度。

所述连接段的长度为0.5~1cm。优选地,所述连接段的长度为0.5cm

所述限位段的长度不小于5c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离心过程中,将内插管插入离心管中,倒钩部钩住离心管口部,即使离心管会因离心力而发生形变,内插管也不会滑入离心管中,便于在离心结束后将内插管取出,从而将离心管中的液体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