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2182发布日期:2018-09-07 23:0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分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学校实验室或者小型车间内,有时需要对一批不同形状的零件做分离操作,现有的一般都是人工进行分拣,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分类装置,其能够方便实现自动分类,提高效率。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自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端部一侧设置有上料滑道、另一侧安装有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上料推板,所述上料滑道端部安装有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远离所述上料滑道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并排且间隔布置的三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高度与待分类零件中心的高度一致,所述检测平台上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连接升降驱动气缸,所述检测平台一侧安装有第一下料机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下料机构,所述第一下料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一旋转座,所述第一旋转座上安装有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第一夹爪气缸,所述第一夹爪气缸的夹爪上安装有对称布置的L形夹板,所述第二下料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二旋转座,所述第二旋转座上安装有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第二夹爪气缸,所述第二夹爪气缸的夹爪上安装有对称布置的弧形夹板,所述第一下料机构旁设置有方形放料管,所述第二下料机构旁设置有圆形方向管。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传感器之间间距一厘米。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后,工件通过输送带和上料滑道送至检测平台上,工件与远离上料滑道一侧的内壁接触,当三个传感器都检测到信号时表明此时是方形工件,第一下料机构工作抓取送至方形放料管内,只有一个传感器检测到信号时表明此时是圆球形工件,第二下料机构工作抓取送至圆形放料管内,下料时,升降板将工件顶起,便于夹板进行夹取,方便的实现了自动分类,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升降驱动气缸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感器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自动分类装置,其包括输送带1,输送带1端部一侧设置有上料滑道2、另一侧安装有上料气缸3,上料气缸3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上料推板4,上料滑道2端部安装有检测平台5,检测平台5远离上料滑道2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并排且间隔布置的三个传感器6,一般间隔1厘米左右,传感器6的高度与待分类零件7、8中心的高度一致,确保传感器能检测到位,检测平台5上安装有升降板9,升降板9连接升降驱动气缸10,检测平台5一侧安装有第一下料机构11、另一侧安装有第二下料机构12,第一下料机构11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一电机11-1,第一电机11-1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一旋转座11-2,第一旋转座11-2上安装有第一驱动气缸11-3,第一驱动气缸11-3的活塞杆上安装有第一夹爪气缸11-4,第一夹爪气缸11-4的夹爪上安装有对称布置的L形夹板11-5,用于抓取方形零件7下料,第二下料机构12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二电机12-1,第二电机12-1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二旋转座12-2,第二旋转座12-2上安装有第二驱动气缸12-3,第二驱动气缸12-3的活塞杆上安装有第二夹爪气缸12-4,第二夹爪气缸12-4的夹爪上安装有对称布置的弧形夹板12-5,用于抓取圆球形零件8下料,第一下料机构11旁设置有方形放料管13,用于堆放方形零件7,第二下料机构12旁设置有圆形方向管14,用于堆放圆球形零件8。当需要下料时,弧形夹板12-5或者L形夹板11-5先移动至检测平台5正上方,然后升降驱动气缸10驱动升降板9升起带动方形零件7或者圆球形零件8升起,然后抓取后送至圆形方向管14或方形放料管13内堆叠完成下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