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4751发布日期:2018-11-07 10:4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工件回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件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表针的分拣方式为:员工把所有表针放置到桌面上,然后通过人眼识别,把有瑕疵不合格的表针挑出来,把合格的表针用小镊子放置到包装盒上。长时间的用眼对员工的眼睛造成严重的伤害并且效率低下,且会发生误判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回收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件回收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回收设备,包括:承载台,承载台用于放置待采集图像信息的工件;图像采集机构,图像采集机构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头朝向工件设置,以获取工件的图像信息并判断工件是否合格;载料机构,载料机构用于回收经图像采集机构采集完图像信息的合格工件;吸附结构,吸附结构用于将经图像采集机构采集完图像信息的合格工件转送到载料机构上。

进一步地,图像采集机构还包括:第一光源模块,第一光源模块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承载台的上方,第一光源模块的发光面朝向工件设置;第二光源模块,第二光源模块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承载台的下方,第二光源模块的发光面朝向工件设置;其中,第一光源模块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图像采集模块和承载台之间,承载台由透光材料制备而成,以使第二光源模块的光线透过承载台照射到工件的底部。

进一步地,第一光源模块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用于安装在安装平台上;安装架,安装架与支撑架相连接,安装架位于承载台的上方;光源部,光源部设置在安装架靠近承载台的一侧;其中,安装架上设置有通孔,图像采集头与通孔相对设置,以使图像采集头朝向工件。

进一步地,工件回收设备还包括:机器人,机器人与承载台间隔设置,吸附结构设置在机器人的机械臂上;其中,机械臂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吸附结构具有吸取合格工件的第一位置和将合格工件转送到载料机构上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吸附结构包括:本体部,本体部上设置有用于流通气体的走气通道,走气通道具有用于与合格工件相接触的吸气口,以通过吸气装置向走气通道内吸气使吸气口吸起合格工件;安装部,安装部与本体部可拆卸地相连接,安装部设置在机械臂上。

进一步地,机器人包括:驱动部,驱动部设置在机械臂上,驱动部与安装部驱动连接,以驱动安装部带动本体部转动。

进一步地,载料机构包括:第一载料组件,第一载料组件包括用于承载工件盒的第一承载部;第二载料组件,第二载料组件包括第二承载部,第二承载部用于接收第一承载部上的工件盒,并在第二承载部上吸附结构将合格工件转送到工件盒内。

进一步地,工件回收设备还包括:机器人,机器人与承载台间隔设置,机器人包括取料机构,取料机构用于将第一承载部上的工件盒转送到第二承载部上。

进一步地,工件回收设备还包括:安装平台,承载台、图像采集机构、载料机构、吸附结构与机器人均设置在安装平台上;其中,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均位于安装平台的上方,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沿靠近或远离安装平台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部上放置有多个工件盒,当第一承载部上的一个工件盒转送到第二承载部上后,第一承载部带动工件盒沿远离安装平台的方向移动;当第二承载部上的工件盒装满工件后,第二承载部带动装满工件的工件盒沿靠近安装平台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沿两个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在第二承载部上的工件盒装载工件时,使位于第一承载部的最上方的工件盒与位于第二承载部上的工件盒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通过图像采集机构、载料机构以及吸附结构能够实现对合格工件的快速收集。其中,承载台用于放置待采集图像信息的工件,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头朝向工件设置,以获取工件的图像信息并判断工件是否合格,载料机构用于回收经图像采集机构采集完图像信息的合格工件,吸附结构用于将经图像采集机构采集完图像信息的合格工件转送到载料机构上。在具体工件收集时,图像采集头获取工件的图像信息并判断工件是否合格,吸附结构将合格工件转送到载料机构上,从而完成了工件的收集。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通过图像采集机构、载料机构以及吸附结构能够实现对合格工件的自动化收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工件回收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的实施例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的实施例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的载料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的载料机构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的载料机构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的吸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的吸附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本体部;11、吸气口;12、出气口;13、吸附段;131、第一吸附段;132、第二吸附段;14、转接段;141、第一转接段;142、第二转接段;143、密封段;20、安装部;21、安装槽;22、第一安装平面;221、紧固孔;23、调节间隙;24、穿设孔;25、调节槽;30、气管接头;

50、第一载料组件;51、第一承载部;52、第一驱动部;521、第一驱动电机;522、第一转动件;523、第一螺杆件;53、第一容纳空间;54、第一防护杆;55、第一防护板;56、第二防护板;57、第三驱动气缸;60、第二载料组件;61、第二承载部;62、第二驱动部;621、第二驱动电机;622、第二转动件;623、第二螺杆件;63、第二容纳空间;64、第二防护杆;65、第三防护板;66、第四防护板;67、第一驱动气缸;68、第二驱动气缸;70、第一导向柱;80、第二导向柱;

90、承载台;100、第一光源模块;101、支撑架;102、安装架;1021、通孔;103、光源部;110、第二光源模块;120、图像采集模块;130、安装平台;140、转接座;150、转动部;160、机器人;161、机械臂;162、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回收设备,请参考图1至图9,工件回收设备包括:承载台90,承载台90用于放置待采集图像信息的工件;图像采集机构,图像采集机构包括图像采集模块120,图像采集模块120的图像采集头朝向工件设置,以获取工件的图像信息并判断工件是否合格;载料机构,载料机构用于回收经图像采集机构采集完图像信息的合格工件;吸附结构,吸附结构用于将经图像采集机构采集完图像信息的合格工件转送到载料机构上。

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通过图像采集机构、载料机构以及吸附结构能够实现对合格工件的快速收集。其中,承载台90用于放置待采集图像信息的工件,图像采集模块120的图像采集头朝向工件设置,以获取工件的图像信息并判断工件是否合格,载料机构用于回收经图像采集机构采集完图像信息的合格工件,吸附结构用于将经图像采集机构采集完图像信息的合格工件转送到载料机构上。在具体工件收集时,图像采集头获取工件的图像信息并判断工件是否合格,吸附结构将合格工件转送到载料机构上,从而完成了工件的收集。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通过图像采集机构、载料机构以及吸附结构能够实现对合格工件的自动化收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工件回收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针对图像采集机构的具体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图像采集机构还包括:第一光源模块100,第一光源模块10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承载台90的上方,第一光源模块100的发光面朝向工件设置;第二光源模块110,第二光源模块11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承载台90的下方,第二光源模块110的发光面朝向工件设置;其中,第一光源模块10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图像采集模块120和承载台90之间,承载台90由透光材料制备而成,以使第二光源模块110的光线透过承载台90照射到工件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机构通过第一光源模块100、第二光源模块110以及图像采集模块120能够精确采集位于承载台90上的工件的图像信息。其中,第一光源模块10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承载台90的上方,第一光源模块100的发光面朝向工件设置,第二光源模块11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承载台90的下方,第二光源模块110的发光面朝向工件设置,图像采集模块120的图像采集头朝向工件设置。本发明的图像采集机构由于承载台90由透光材料制备而成,从而可以使第二光源模块110的光线透过承载台90照射到工件的底部,以此保证工件具有充足的光源,图像采集模块120可以采集到清晰的图像信息。

针对第一光源模块100与图像采集模块120的具体位置关系,第一光源模块10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图像采集模块120和承载台90之间,第一光源模块100与图像采集模块120间隔设置。

针对第一光源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光源模块100包括:支撑架101,支撑架101用于安装在安装平台130上;安装架102,安装架102与支撑架101相连接,安装架102位于承载台90的上方;光源部103,光源部103设置在安装架102靠近承载台90的一侧;其中,安装架102上设置有通孔1021,图像采集头与通孔1021相对设置,以使图像采集头朝向工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模块100包括支撑架101、安装架102和光源部103,其中,支撑架101用于安装在安装平台130上,安装架102与支撑架101相连接,安装架102位于承载台90的上方,光源部103设置在安装架102靠近承载台9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01的至少部分为l形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架102上设置有通孔1021,图像采集头与通孔1021相对设置,以使图像采集头朝向工件。通过通孔1021的设置防止安装架102阻挡图像采集头采集工件的图像信息。

优选地,光源部103包括多个子光源部,多个子光源部沿通孔1021的周向方向设置。

优选地,通孔1021为方形孔,多个子光源部沿方形孔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021为方形孔,子光源部为4块,4块子光源部沿方形孔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

优选地,通孔1021设置在安装架102的中部,图像采集模块120与安装架102沿通孔1021的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图像采集机构还包括:转接座140,承载台90设置在转接座140上,转接座140用于安装在安装平台130上,以使承载台90通过转接座140安装在安装平台130上;其中,第二光源模块110设置在转接座14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台90设置在转接座140上,通过将转接座140用于安装在安装平台130上,以使承载台90通过转接座140安装在安装平台130上。相应地,第一光源模块100也设置在安装平台130上,第二光源模块110设置在转接座140上。

考虑到承载台90上设置有多个工件,承载台90可转动地设置在转接座140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承载台90可转动地设置在转接座140上,从而可以根据图像采集速度调节承载台90的转动,以此实现对承载台90上的各个工件的图像采集。

为了能够将承载台90可转动地设置在转接座140上,如图4所示,图像采集机构还包括:转动部150,转动部150可转动地设置在转接座140上,承载台90设置在转动部150背离转接座140的一端,以使承载台90通过转动部150可转动地设置在转接座140上;其中,第二光源模块110与承载台90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图像采集机构上设置有转动部150,其中,转动部150可转动地设置在转接座140上,承载台90设置在转动部150背离转接座140的一端,以使承载台90通过转动部150可转动地设置在转接座14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源模块110与承载台90间隔设置。

优选地,承载台90为圆盘,承载台90由玻璃制备而成。

为了能够使得吸附结构将工件转送到工件盒内,如图1和图2所示,工件回收设备还包括:机器人160,机器人160与承载台90间隔设置,吸附结构设置在机器人160的机械臂161上;其中,机械臂161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吸附结构具有吸取合格工件的第一位置和将合格工件转送到载料机构上的第二位置。

针对吸附结构的具体结构,吸附结构包括:本体部10,本体部10上设置有用于流通气体的走气通道,走气通道具有用于与合格工件相接触的吸气口11,以通过吸气装置向走气通道内吸气使吸气口11吸起合格工件;安装部20,安装部20与本体部10可拆卸地相连接,安装部20设置在机械臂161上。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结构通过本体部10上的走气通道,可以将工件快速吸起。其中,走气通道具有用于与工件相接触的吸气口11,吸气口11所在的平面为矩形面,矩形面的至少部分用于与工件相接触,以通过使走气通道内产生负压使矩形面吸起工件。在具体吸附过程中,走气通道内产生负压,吸气口11将工件吸起,由于吸气口11所在的平面为矩形面,从而可以增大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吸附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吸附结构吸附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能够保证吸附的稳定性,如图9所示,吸气口11为多个,多个吸气口11沿矩形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吸气口11设置为多个,其中,多个吸气口11沿矩形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在具体吸附过程中,多个吸气口11与工件接触,从而可以保证吸附工件吸附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9所示,走气通道具有用于与吸气装置相连接的出气口12,以使吸气装置通过出气口12向走气通道内吸气。

在本实施例中,吸气装置与气管接头30相连接,气管接头30用于与出气口12相连接。

针对本体部10的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本体部10包括:吸附段13,吸附段13上设置有走气通道的第一走气段,吸气口11设置在吸附段13上;转接段14,转接段14与吸附段13相连接,转接段14上设置有走气通道的第二走气段,吸气装置用于第二走气段相连接,第一走气段与第二走气段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10包括吸附段13和转接段14,其中,吸附段13上设置有走气通道的第一走气段,吸气口11设置在吸附段13上,转接段14与吸附段13相连接,转接段14上设置有走气通道的第二走气段,吸气装置用于第二走气段相连接,第一走气段与第二走气段相连通,在具体吸附过程中,吸气装置向第二走气段内吸气,从而使得走气通道内产生负压使矩形面吸起工件。

优选地,转接段14与吸附段13可拆卸地相连接。

优选地,转接段14与吸附段13螺纹连接。

针对吸附段13的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吸附段13包括:第一吸附段131,第一吸附段131与转接段14相连接;第二吸附段132,第二吸附段132与第一吸附段131相连接,第二吸附段132的至少部分为矩形体,吸气口11设置在矩形体远离第一吸附段13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段13包括第一吸附段131和第二吸附段132,其中,第一吸附段131与转接段14相连接,第二吸附段132与第一吸附段131相连接,第二吸附段132的至少部分为矩形体,吸气口11设置在矩形体远离第一吸附段13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段131和第二吸附段132一体成型。第二吸附段132由圆柱段和矩形段组成。

针对转接段14的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转接段14包括:第一转接段141,第一转接段141与吸附段13相连接;第二转接段142,第二转接段142与第一转接段141相连接,吸气装置与第二转接段142相连接;其中,第一转接段141与第二转接段142之间具有密封段143,密封段143用于套设密封圈,密封圈夹设在吸附段13与第二转接段14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段14包括第一转接段141和第二转接段142,其中,第一转接段141与吸附段13相连接,第二转接段142与第一转接段141相连接,吸气装置与第二转接段142相连接。

为了能够保证吸附段13与第二转接段142之间的密封性,第一转接段141与第二转接段142之间具有密封段143,密封段143用于套设密封圈,密封圈夹设在吸附段13与第二转接段142之间。

优选地,吸附结构还包括:安装部20,安装部20与本体部10可拆卸地相连接,安装部20用于安装在机械臂161上。

为了实现安装部20与本体部10的连接,安装部20上设置有安装槽21,本体部10的部分段体插设在安装槽21内,其中,走气通道位于安装槽21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0上设置有安装槽21,通过将本体部10的部分段体插设在安装槽21内,从而实现了安装部20与本体部10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走气通道位于安装槽21的外侧。

为了能够保证安装部20与本体部10的连接稳定性,安装部2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平面22,第一安装平面22沿安装部20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安装平面22上设置有紧固孔221,紧固孔221与安装槽21相连通,以使第一紧固件的一端穿过紧固孔221后与本体部10相抵接。

优选地,安装部20上设置有调节间隙23,调节间隙23与安装槽21相连通,调节间隙23可调节地设置,以使安装槽21具有夹紧本体部10的第一夹持状态和释放本体部10的第二夹持状态。

优选地,安装部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形成调节间隙23,其中,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的距离调节调节间隙23的大小以调节安装槽21的大小。

为了能够使得安装槽21的大小可调节,安装部20上设置有用于供第二紧固件穿过的穿设孔24,穿设孔24与调节间隙23相连通,以使位于穿设孔24内的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一壁面后与第二壁面相连接,以通过第二紧固件调节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距离。

为了使得安装槽21具有夹紧本体部10的第一夹持状态和释放本体部10的第二夹持状态,安装部20上设置有调节槽25,调节槽25与安装槽21相连通,以在调节间隙23增大时,使调节槽25随安装槽21的增大而增大,或调节间隙23减小时,使调节槽25随安装槽21的减小而减小。

优选地,调节间隙23与调节槽25相对设置。

优选地,调节槽25具有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和设置在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之间的第三槽壁,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和第三槽壁之间围成u形腔体。

优选地,安装槽21为与本体部10的外表面相适配的圆形孔,调节间隙23从安装部20的周向外边缘朝向圆形孔的中心线方向延伸。

在吸附结构获取到工件后需要对工件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图1所示,机器人160包括:驱动部162,驱动部162设置在机械臂161上,驱动部162与安装部20驱动连接,以驱动安装部20带动本体部10转动。

针对载料机构的具体结构,如图5至图7所示,载料机构包括:第一载料组件50,第一载料组件50包括用于承载工件盒的第一承载部51;第二载料组件60,第二载料组件60包括第二承载部61,第二承载部61用于接收第一承载部51上的工件盒,并在第二承载部61上吸附结构将合格工件转送到工件盒内。

优选地,工件回收设备还包括:机器人160,机器人160与承载台90间隔设置,机器人160包括取料机构,取料机构用于将第一承载部51上的工件盒转送到第二承载部61上。

在本实施例中,取料机构为吸盘。

优选地,工件回收设备还包括:安装平台130,承载台90、图像采集机构、载料机构、吸附结构与机器人160均设置在安装平台130上;其中,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均位于安装平台130的上方,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沿靠近或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载料机构通过第一载料组件50和第二载料组件60能够实现工件的快速装载。其中,第一载料组件50和第二载料组件60间隔地设置在安装平台130上,第一载料组件50包括用于承载工件盒的第一承载部51,第二载料组件60包括第二承载部61。在具体工件装载过程中,第一承载部51上的工件盒转送到第二承载部61上,然后将工件装到工件盒内,从而完成了工件的装载。在一个工件盒装满后,由于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之间相对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从而可以调节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之间的位置,以方便地将第一承载部51上的工件盒转送到第二承载部61上,整个装料过程节省了大量工件盒的倒运时间。

针对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的具体运动方式,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均位于安装平台130的上方,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均沿靠近或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均位于安装平台130的上方,在具体工件装载过程中,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均沿靠近或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从而可以根据工件的装置过程调节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的相对位置,方便装料盒的转运以及工件的装载。

针对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的具体转送工件盒以及装载工件的过程,第一承载部51上放置有多个工件盒,当第一承载部51上的一个工件盒转送到第二承载部61上后,第一承载部51带动工件盒沿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当第二承载部61上的工件盒装满工件后,第二承载部61带动装满工件的工件盒沿靠近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装载工件时,第一承载部51上放置有多个工件盒,当第一承载部51上的一个工件盒转送到第二承载部61上后,第一承载部51带动工件盒沿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即下一个工件盒的高度处于上一个工件盒的位置。当第二承载部61上的工件盒装满工件后,第二承载部61带动装满工件的工件盒沿靠近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即装满工件的工件盒下沉一个位置,方便下一个工件盒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承载部51上的一个工件盒转送到第二承载部61上后,第一承载部51带动工件盒沿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使得用于转送工件盒的抓取机构不用在高度方向移动,而且可以在第二承载部61上的工件盒装满工件后,就将下一个工件盒转送到第二承载部61上进行下一个次装料。整个过程时间利用率较高。

优选地,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沿两个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在第二承载部61上的工件盒装载工件时,使位于第一承载部51的最上方的工件盒与位于第二承载部61上的工件盒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地,载料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运动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第一承载部51和第二承载部61的运动时间。当第一承载部51上的一个工件盒转送到第二承载部61上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承载部51带动工件盒沿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当第二承载部61上的工件盒装满工件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承载部61带动装满工件的工件盒沿靠近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

为了能够使得第一承载部51沿靠近或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承载部51位于安装平台130的上方,第一载料组件50还包括:第一驱动部52,第一驱动部52设置在安装平台130的下方,第一驱动部52与第一承载部51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承载部51沿靠近或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51位于安装平台130的上方,通过在第一载料组件50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部52,其中,第一驱动部52设置在安装平台130的下方,通过将第一驱动部52与第一承载部51驱动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驱动部52驱动第一承载部51沿靠近或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

针对第一驱动部52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第一驱动部5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21;第一转动件522,第一驱动电机521与第一转动件52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转动件522转动;第一螺杆件523,第一螺杆件523与第一承载部51相连接,第一螺杆件523穿设在第一转动件522内并与第一转动件522的内螺纹相配合,以在第一转动件522转动时,第一转动件522驱动第一螺杆件523沿第一转动件522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一螺杆件523带动第一承载部51沿第一转动件522的轴线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5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21、第一转动件522以及第一螺杆件523,其中,第一驱动电机521与第一转动件52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转动件522转动。第一螺杆件523与第一承载部51相连接,第一螺杆件523穿设在第一转动件522内并与第一转动件522的内螺纹相配合。第一驱动电机521驱动第一转动件522转动时,第一转动件522驱动第一螺杆件523沿第一转动件522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一螺杆件523带动第一承载部51沿第一转动件522的轴线方向移动。

相应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承载部61位于安装平台130的上方,第二载料组件60还包括:第二驱动部62,第二驱动部62设置在安装平台130的下方,第二驱动部62与第二承载部61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承载部61沿靠近或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第二驱动部6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21;第二转动件622,第二驱动电机621与第二转动件62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转动件622转动;第二螺杆件623,第二螺杆件623与第二承载部61相连接,第二螺杆件623穿设在第二转动件622内并与第二转动件622的内螺纹相配合,以在第二转动件622转动时,第二转动件622驱动第二螺杆件623沿第二转动件622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螺杆件623带动第二承载部61沿第二转动件622的轴线方向移动。

为了能够将工件盒稳定地设置在第一承载部51上,如图7所示,第一载料组件50具有用于放置工件盒的第一容纳空间53,载料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导向柱70,多个第一导向柱70间隔地设置在安装平台130上,第一载料组件50还包括:多个第一防护杆54,多个第一防护杆54沿第一承载部5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第一防护杆54一一相对应地穿设在多个第一导向柱70上,以在第一承载部51沿靠近或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承载部51带动第一防护杆54沿第一导向柱70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载料机构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柱70,其中,多个第一导向柱70间隔地设置在安装平台130上,第一载料组件5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护杆54,多个第一防护杆54沿第一承载部5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防护杆54一一相对应地穿设在多个第一导向柱70上,从而可以在第一承载部51沿靠近或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承载部51带动第一防护杆54沿第一导向柱70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防护杆54可以对工件盒起到防护作用。

优选地,第一承载部51为第一矩形板体,多个第一防护杆54沿第一矩形板体的第一外边缘和第二外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载料组件50还包括:第一防护板55,第一防护板55沿靠近或远离第一矩形板体的第三外边缘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二防护板56,第二防护板56沿靠近或远离第一矩形板体的第四外边缘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其中,多个第一防护杆54、第一防护板55、第二防护板56与第一承载部51围成第一容纳空间53。

相应地,第二载料组件60具有用于放置工件盒的第二容纳空间63,载料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二导向柱80,多个第二导向柱80间隔地设置在安装平台130上,第二载料组件60还包括:多个第二防护杆64,多个第二防护杆64沿第二承载部6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第二防护杆64一一相对应地穿设在多个第二导向柱80上,以在第二承载部61沿靠近或远离安装平台13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承载部61带动第二防护杆64沿第二导向柱80的延伸方向移动。

优选地,第二承载部61为第二矩形板体,多个第二防护杆64沿第二矩形板体的第一外边缘和第二外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载料组件60还包括:第三防护板65,第三防护板65沿靠近或远离第二矩形板体的第三外边缘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第四防护板66,第四防护板66沿靠近或远离第二矩形板体的第四外边缘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其中,多个第二防护杆64、第三防护板65、第四防护板66与第二承载部61围成第二容纳空间63。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防护板66与第二防护板56为同一块板体,第一驱动气缸67驱动第四防护板66沿靠近或远离第二矩形板体的第四外边缘的方向移动。第二驱动气缸68驱动第三防护板65沿靠近或远离第二矩形板体的第三外边缘的方向移动。第三驱动气缸57驱动第一防护板55沿靠近或远离第一矩形板体的第三外边缘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工件为表针。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通过图像采集机构、载料机构以及吸附结构能够实现对合格工件的快速收集。其中,承载台90用于放置待采集图像信息的工件,图像采集模块120的图像采集头朝向工件设置,以获取工件的图像信息并判断工件是否合格,载料机构用于回收经图像采集机构采集完图像信息的合格工件,吸附结构用于将经图像采集机构采集完图像信息的合格工件转送到载料机构上。在具体工件收集时,图像采集头获取工件的图像信息并判断工件是否合格,吸附结构将合格工件转送到载料机构上,从而完成了工件的收集。本发明的工件回收设备通过图像采集机构、载料机构以及吸附结构能够实现对合格工件的自动化收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工件回收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