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黄金尾矿废渣制浆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95677发布日期:2019-02-01 19:5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黄金尾矿废渣制浆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尾矿废渣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黄金尾矿废渣制浆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各种矿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使各地堆存了数以万亿吨计的各种尾矿,不仅占用了大片土地,而且又成为环境公害之一。这些尾矿虽然在当时是作为废弃物堆存的,但据测试,在数量如此巨大的废物中却含有大量的有价成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矿资源的日益贫化,入选原矿的品位越来越低,有的原矿品位接近甚至低于尾矿中的有用成分,因此,能否将尾矿作为接替资源或将矿山尾矿作为二次资源开发利用,己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在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现代选冶技术特别是细粒选矿和低含量金属物料冶炼技术进步较大的今天,更加速了矿山尾矿再利用的进程。

我国矿山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但由于尾矿含泥量极高,因此在尾矿回收处理的过程中,脱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尾矿处理技术中,普遍只重视尾矿中金属的回收,而忽视对尾矿中泥浆的处理和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且泥浆的不合理排放会造成污染,影响周边环境;因此,急需找到一种使用黄金尾矿废渣制浆的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黄金尾矿废渣制浆的装置及方法,目的是对传统的尾矿废渣处理中,对溢流出的泥浆处理不合理,导致不能对泥浆进行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改善。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使用黄金尾矿废渣制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除杂步骤:黄金尾矿废渣经振动筛将石块、垃圾筛除后进入主料仓;

球磨步骤:主料仓中的废渣输送至球磨机磨矿;

分级步骤:将步骤b球磨后所得产物送至分级机进行分级;

浮选步骤:将步骤c所得的产物送入搅拌桶进行充分搅拌,同时向其中加入黄药和浮选油,每吨尾矿中加入黄药24—26克、浮选油19~20克,之后进入浮选机进行浮选,精选出硫精矿,尾矿排出;

分离步骤:将步骤d中所得的尾矿泵送至离心式旋流器分离,所得100目以下的粗而重的尾矿废渣通过底流返回球磨机,所得溢流进入螺旋溜槽重选,重选获得的尾矿进入磁选机提取铁精矿,所得富集矿返回球磨机重新磨矿;

洗砂步骤:磁选机提取铁精矿后的尾矿经搅拌桶充分搅拌调整浓度后依次进入一级洗砂机、二级洗砂机洗矿脱泥,清洗后的尾砂经滚筒筛筛选,筛上的成品粗砂输送至料场,所得的滚筒筛的筛下物和一级洗砂机、二级洗砂机的溢流一起进入三级洗砂机再次进行筛选清洗,经三级洗砂机清洗出来的细砂则进入筛分机进行筛分处理,制得不同型号的机制砂;

脱泥步骤:将步骤f中三级洗砂机除去细砂后的溢流部分送至脱泥装置进行沉淀,将沉淀后得到的水运送至车间作为生产用水,将沉淀后得到的料浆运送至搅拌桶中进行搅拌,用于制造加气砖。

作为优选,步骤b中磨矿的时间为8min。

作为优选,步骤e中所述的磁选机为三级磁选机。

作为优选,步骤f中所述一级洗砂机和二级洗砂机的筛网孔为80目,滚筒筛筛网孔为40目,三级洗砂机的筛网孔为120目。

一种脱泥装置,包括:脱泥斗组a,所述脱泥斗组a包括若干脱泥斗a,各所述脱泥斗a从左到右呈直线排列,各所述脱泥斗a之间间距相等,所述两相邻脱泥斗a之间均连接有输料槽a,各所述脱泥斗a的侧面在其与输送槽连接的位置上开设有输料口a,各所述脱泥斗a的内腔通过输料槽a和输料口a相互连通;各所述输料槽a均向右下方倾斜,各所述输料口a的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均小于其左侧相邻的输料口a的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所述脱泥斗组a中最左端脱泥斗的左侧面上连接有进料槽,且其与进料槽连接的位置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槽与最左侧的脱泥斗a之间通过进料口相连通,各所述进料槽的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大于其右侧相邻的输料口a的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各所述脱泥斗a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外部连接有钢管,各所述钢管的下方设置有导料槽a,各所述脱泥斗a中的料浆通过出料口排放到导料槽a中,所述导料槽a从左至右延伸并向右下方倾斜,所述导料槽a的右端面设有开口,所述导料槽a最右端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桶a。

作为优选,所述脱泥斗组a的后侧设置有脱泥斗组b,所述脱泥斗组b包括若干脱泥斗b,各所述脱泥斗b从左到右呈直线排列,所述脱泥斗组a与脱泥斗组b平行设置;所述两相邻脱泥斗b之间均连接有输料槽b,各所述脱泥斗b的侧面在其与输送槽b连接的位置上开设有输料口b,各所述脱泥斗b的内腔通过输料槽b和输料口b相互连通,各所述输料槽b均向右下方倾斜,各所述输料口b的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均小于其左侧相邻的输料口b的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所述脱泥斗a与脱泥斗b的数量相等,所述相邻的脱泥斗a和脱泥斗b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脱泥斗a与脱泥斗b的侧面在其与连接槽连接的位置上开设有连接口,所述相邻的脱泥斗a和脱泥斗b通过连接口和连接槽相连通,各所述连接口的下边沿相对与水平面的高度小于其所在的脱泥斗上开设的各输料口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各所述脱泥斗b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外部连接有钢管,各所述钢管的下方设置有导料槽b,所述导料槽b从左至右延伸并向右下方倾斜,所述导料槽b的右端面设有开口,所述导料槽b最右端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桶b。

作为优选,所述脱泥斗a和脱泥斗b的侧面具有拔模斜度,且各侧面的上方向外扩展,下方向内收缩,所述脱泥斗a和脱泥斗b上方的横截面积大于下方的横截面积。

作为优选,各所述脱泥斗a中设置有若干隔板,各所述隔板垂直于脱泥斗a底面设置,各所述隔板还垂直于脱泥斗a的排列方向设置,所述隔板的底面与脱泥斗a的底面相贴合,所述隔板的两侧面与脱泥斗a的内壁贴合;所述隔板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低于其所在的脱泥斗a上开设的各输料口a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所述两相邻隔板之间的脱泥斗底面上均设置有出料口,各所述脱泥斗a中左右两端部的隔板与脱泥斗侧面之间的脱泥斗底面上均设置有出料口,各所述出料口的外部连接有钢管,各所述钢管均位于导料槽a上方。

作为优选,各所述输料槽a、进料槽、导料槽a、输料槽b、连接槽、导料槽b的横截面形状为上方不封口的矩形槽体。

作为优选,各所述脱泥斗a和脱泥斗b下方的钢管上均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为电动阀门,所述搅拌桶a与搅拌桶b下方均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阀门之间连接有信号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包括“将分级机所得的产物送入搅拌桶进行充分搅拌,同时向其中加入黄药和浮选油,每吨尾矿中加入黄药24—26克、浮选油19~20克,之后进入浮选机进行浮选,精选出硫精矿,尾矿排出”的技术方案;该方法解决了尾矿库的问题,使得黄金尾矿废渣无需排放至尾矿库,浮选完后,直接再提取,真正做到充分利用。

2.本发明包括“将磁选机提取铁精矿后的尾矿经搅拌桶充分搅拌调整浓度后依次进入一级洗砂机、二级洗砂机洗矿脱泥,清洗后的尾砂经滚筒筛筛选,筛上的成品粗砂输送至料场,所得的滚筒筛的筛下物和一级洗砂机、二级洗砂机的溢流一起进入三级洗砂机再次进行筛选清洗,经三级洗砂机清洗出来的细砂则进入筛分机进行筛分处理,制得不同型号的机制砂”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将尾矿中的金、硫、铁等元素提取出来,再经洗砂机清洗,去除杂质,根据客户需要分类,能够达到更多客户及市场的要求。

3.本发明包括“将三级洗砂机除去细砂后的溢流部分送至脱泥装置进行沉淀,将沉淀后得到的水运送至车间作为生产用水,将沉淀后得到的泥浆运送至搅拌桶中进行搅拌,用于制造加气砖”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可将溢流出来的料浆进行进一步处理,将料浆中的泥浆和水分进行分离,运用泥浆制作加气砖,将水用于生产,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能避免排放料浆对环境造成污染。

4.本发明包括“脱泥斗组a包括若干脱泥斗a,各所述干脱泥斗a从左到右呈直线排列,各所述脱泥斗a上均开设有输料口a,所述输料口a外部均连接有熟料槽a,各所述输料槽a均向右下方倾斜,所述最左端脱泥斗的左侧面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外部连接有进料槽,各所述脱泥斗a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外部连接有钢管,各所述钢管的下方设置有导料槽a,各所述脱泥斗a中的料浆通过出料口排放到导料槽a中,所述导料槽a从左至右延伸并向右下方倾斜,所述导料槽a最右端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桶a”的技术方案;使用时料浆通过进料槽流入到与进料槽相连接的脱泥斗a中,通过沉降的方式使料浆中的泥浆下沉到脱泥斗a底部,料浆中的水分上升在脱泥斗a上方,当料浆上升到与进料槽相连接的脱泥斗a的输料口a时,料浆通过输料口a和向右倾斜的输料槽a流入到其右侧的脱泥斗a中,再通过沉降的方式进行泥浆沉淀,当料浆上升到该脱泥斗a右侧的输料口a时,料浆通过输料口a和向右倾斜的输料槽a流入到其右侧的脱泥斗a中进行泥浆沉淀,以此类推;脱泥斗中沉淀出的泥浆通过下方的出料口排出到导料槽a中,并沿导料槽流入到搅拌桶a内,脱泥后得到的清水可以在其他生产环节中再利用;由于每一个脱泥斗a中的料浆都是其左侧脱泥斗a中经过沉淀后得到的,因此每一个脱泥斗a中的泥浆含量都比其左侧脱泥斗a的泥浆含量低,所需要完成的泥浆沉降工作就会比其左侧的脱泥斗a少,沉降后得到的料浆就会比其左侧脱泥斗a沉降后的到的料浆更清澈,利用这种分级脱泥的方式可以提高脱泥效率与脱泥质量,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维修,且不需要动力,节省能源。

5.本发明包括“在脱泥斗组a的后侧设置有脱泥斗组b,所述脱泥斗组b的结构与脱泥斗组a的结构相同,且二者所包含脱泥斗的数量相等,所述相邻的脱泥斗a和脱泥斗b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脱泥斗a与脱泥斗b的侧面在其与连接槽连接的位置上开设有连接口,各所述连接口下边沿的高度小于其所在的脱泥斗上开设的各输料口下边的高度,各所述脱泥斗b底部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导料槽b,所述导料槽b从左至右延伸并向右下方倾斜,所述导料槽b最右端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桶b”的技术方案;本装置通过将连接口下边沿的高度设计为小于其所在的脱泥斗上开设的各输料口下边的高度,使脱泥斗a中的料浆在流入其右侧下一级的脱泥斗a中之前先通过连接槽流入到与其相邻的脱泥斗b中,待该脱泥斗a与脱泥斗b中的液面上升到输料口的高度时,再流入到其右侧下一级的脱泥斗a和脱泥斗b中,从而使脱泥斗a和与其相邻的脱泥斗b成为一个连通的容器,增大本级脱泥斗的容积,使装置在一次工作循环中能够处理更多的泥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增加脱泥斗b的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个脱泥层级。

6.本发明包括“所述脱泥斗a和脱泥斗b的侧面具有拔模斜度,且各侧面的上方向外扩展,下方向内收缩,所述脱泥斗a和脱泥斗b上方的横截面积大于下方的横截面积。”的技术方案;本装置通过将脱泥斗设置为上宽下窄的形状,可使底部面积减小,使泥浆更好的汇聚于出料口处流出,同时脱泥斗上方的容积逐渐增大,又不会影响脱泥斗在一次工作循环中能够处理泥浆的总量。

7.本发明包括“各输料槽a、进料槽、导料槽a、输料槽b、连接槽、导料槽b的横截面形状为上方不封口的矩形槽体”的技术方案;由于各槽体的横截面为上方不封口的矩形槽体,可使槽体容易清理,从而使料浆在通过各槽体流通时不容易造成槽体淤堵。

8.本发明包括“各所述脱泥斗a中设置有若干隔板,各所述隔板垂直于脱泥斗a底面和脱泥斗a的排列方向设置,所述隔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其所在的脱泥斗a上开设的各输料口下边沿的高度,所述两相邻隔板之间的脱泥斗a底面上均设置有出料口,各所述脱泥a斗中左右两端部的隔板与脱泥斗a侧面之间的脱泥斗a底面上均设置有出料口,各所述出料口的外部连接有钢管,各所述钢管均位于导料槽上方”的技术方案;本装置通过在脱泥斗a中设置隔板,使料浆必须在溢满一个隔板形成的空间之后才能流入下一个隔板形成的空间,增加脱泥层级,使料浆在一个脱泥斗a的有限空间中能够进行多次脱泥过程,从而实现在不增加脱泥斗的条件下提高脱泥效率与脱泥质量。

9.本发明包括“各脱泥斗下方的钢管上均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为电动阀门,所述搅拌桶a与搅拌桶b下方均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称量搅拌桶中料浆的质量,将信号反馈给各阀门,并控制各阀门的开关,以调节料浆浓度”的技术方案;本装置通过用重量传感器称量泥浆的重量,可以控制泥浆的浓度,当泥浆浓度小于预期浓度时,泥浆的重量会小于预设重量,此时重量传感器关闭右侧脱泥斗的阀门,打开左侧脱泥斗的阀门,使泥浆浓度增大,当泥浆浓度大于预期浓度时,则关闭左侧脱泥斗的阀门,打开右侧脱泥斗的阀门,使泥浆浓度减小;该设计可实现自动化调整泥浆浓度,使泥浆浓度符合制作加气砖的标准,节省人力,增强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的b-b向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的c-c向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13为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图14为实施例二中的d-d向剖视图;

图15为实施例二中的e-e向剖视图;

图16为实施例四的主视图;

图中:1.脱泥斗组a,2.脱泥斗组b,3.搅拌桶a,4.搅拌桶b,5.导料槽a,6.导料槽b,7.支架,8.出料口,9.钢管,10.阀门,11.脱泥斗a,12.脱泥斗b,17.输料槽a,18.输料口a,19.进料槽,20.输料槽b,21.连接槽,22.进料口,23.输料口b,24.连接口,25.隔板,26.重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使用黄金尾矿废渣制砂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除杂:一级料仓中的黄金尾矿废渣经振动筛将石块、垃圾筛除后进入主料仓;

2)球磨:主料仓中的废渣经皮带输送机输送至球磨机磨矿8min;

3)分级:将步骤2)中球磨后所得产物送至分级机进行分级;

4)浮选:步骤3)中所得的产物进入搅拌桶充分搅拌,同时向其中加入黄药和浮选油,每吨尾矿中加入黄药24~26克、浮选油19~20克,之后进入浮选机进行浮选,精选出硫精矿,尾矿排出;

5)分离:步骤4)中所得的尾矿泵送至离心式旋流器分离,所得100目以下的粗而重的尾矿废渣通过底流返回球磨机,所得溢流进入螺旋溜槽重选,重选获得的尾矿进入三级磁选机提取铁精矿,所得富集矿返回球磨机重新磨矿;

6)分离:步骤5)中所得的尾矿泵送至离心式旋流器分离,所得100目以下的粗而重的尾矿废渣通过底流返回球磨机,所得溢流进入螺旋溜槽重选,重选获得的尾矿进入磁选机提取铁精矿,所得富集矿返回球磨机重新磨矿;

7)洗砂:磁选机提取铁精矿后的尾矿经搅拌桶充分搅拌调整浓度后依次进入一级洗砂机、二级洗砂机洗矿脱泥,一级洗砂机和二级洗砂机的筛网孔为80目,清洗后的尾砂经滚筒筛筛选,滚筒筛筛网孔为40目,筛土的成品粗砂输送至料场,所得的滚筒筛的筛下物和一级洗砂机、二级洗砂机的溢流一起进入三级洗砂机再次进行筛选清洗,三级洗砂机的筛网孔为120目,三级洗砂机的溢流部分进入脱泥库沉淀,用于制造加气砖,经三级洗砂机清洗出来的细沙则进入筛分机进行筛分处理,制得不同型号的机制砂;

8)脱泥:将步骤7)中三级洗砂机除去细砂后的溢流部分送至脱泥装置进行沉淀,将沉淀后得到的水运送至车间作为生产用水,将沉淀后得到的料浆运送至搅拌桶中进行搅拌,用于制造加气砖。

所述脱泥装置可以为多种结构,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所述脱泥装置包括:脱泥斗组a1,所述脱泥斗组a1包括若干脱泥斗a11,所述脱泥斗a11为盛放待脱泥的料浆的容器,其上方不封闭,侧面具有拔模斜度,且各侧面的上方向外扩展,下方向内收缩,所述脱泥斗a11上方的横截面积大于下方的横截面积。

各所述脱泥斗a11从左到右呈直线排列,各所述脱泥斗a11之间间距相等。所述两相邻脱泥斗a11之间均连接有输料槽a17,各所述脱泥斗a11的侧面在其与输送槽20连接的位置上开设有输料口a18,所述输料口a18的形状与输送槽a17和脱泥斗a11侧面连接处的形状相适应,各所述脱泥斗a11的内腔通过输料槽a17和输料口a18相互连通。

各所述输料槽a17均向右下方倾斜,如图3、图4、图6所示。各所述输料口a18的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均小于其左侧相邻的输料口a18的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所述脱泥斗组a1中最左端脱泥斗的左侧面上连接有进料槽19,且其与进料槽19连接的位置上开设有进料口22,如图5所示,所述进料口22的形状与进料槽19和脱泥斗a11侧面连接处的形状相适应。所述进料槽19与最左侧的脱泥斗a11之间通过进料口22相连通,各所述进料槽19的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大于其右侧相邻的输料口a18的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

各所述脱泥斗a11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8,所述出料口8的外部连接有钢管9,各所述钢管9的下方设置有导料槽a5,各所述脱泥斗a11中的料浆通过出料口8排放到导料槽a5中。所述导料槽a5从左至右延伸并向右下方倾斜,所述导料槽a5的右端面设有开口,所述导料槽a5最右端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桶a3。各所述输料槽a17、进料槽19、导料槽a5的横截面形状为上方不封口的矩形槽体。

使用时料浆通过进料槽19流入到与进料槽19相连接的脱泥斗a11中,通过沉降的方式使料浆中的泥浆下沉到脱泥斗a11底部,料浆中的水分上升在脱泥斗a11上方。当料浆上升到与进料槽19相连接的脱泥斗a11的输料口a18时,料浆通过输料口a18和向右倾斜的输料槽a17流入到其右侧的脱泥斗a11中,再通过沉降的方式进行泥浆沉淀。当料浆上升到该脱泥斗a11右侧的输料口a18时,料浆通过输料口a18和向右倾斜的输料槽a17流入到其右侧的脱泥斗a11中进行泥浆沉淀,以此类推,直到全部料浆都流入到脱泥斗组a1中。脱泥斗a11中沉淀出的泥浆通过下方的出料口8排出到导料槽a5中,并沿导料槽a5流入到搅拌桶a3内,脱泥后得到的清水可以在其他生产环节中再利用。由于每一个脱泥斗a11中的料浆都是其左侧脱泥斗a11中经过沉淀后得到的,因此每一个脱泥斗a11中的泥浆含量都比其左侧脱泥斗a11的泥浆含量低,所需要完成的泥浆沉降工作就会比其左侧的脱泥斗a11少,沉降后得到的料浆就会比其左侧脱泥斗a11沉降后的到的料浆更清澈,利用这种分级脱泥的方式可以提高脱泥效率与脱泥质量,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维修,且不需要动力,节省能源。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所述脱泥装置除了包含实施例一中的技术特征之外,还包括:所述脱泥斗组a1的后侧设置有脱泥斗组b2,所述脱泥斗组b2包括若干脱泥斗b12,所述脱泥斗b12为盛放待脱泥的料浆的容器,其上方不封闭,侧面具有拔模斜度,且各侧面的上方向外扩展,下方向内收缩,所述脱泥斗b12上方的横截面积大于下方的横截面积。

各所述脱泥斗b12从左到右呈直线排列,所述脱泥斗组a1与脱泥斗组b2平行设置,如图9所示。所述两相邻脱泥斗b12之间均连接有输料槽b20,各所述脱泥斗b12的侧面在其与输送槽b20连接的位置上开设有输料口b23,所述输料口b23的形状与输送槽b20和脱泥斗b12侧面连接处的形状相适应,各所述脱泥斗b12的内腔通过输料槽b20和输料口b23相互连通。各所述输料槽b20均向右下方倾斜,各所述输料口b23的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均小于其左侧相邻的输料口b23的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

所述脱泥斗a11与脱泥斗b12的数量相等,所述每一个脱泥斗a11的侧面均设置有一个脱泥斗b12,其二者位置相对应。所述相邻的脱泥斗a11和脱泥斗b1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槽21,所述脱泥斗a11与脱泥斗b12的侧面在其与连接槽21连接的位置上开设有连接口24,如图10所示。所述连接口24的边沿与脱泥斗侧面和连接槽21连接处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相邻的脱泥斗a11和脱泥斗b12通过连接口24和连接槽21相连通。各所述连接口24的下边沿相对与水平面的高度小于其所在的脱泥斗上开设的各输料口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各所述脱泥斗b12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8,所述出料口8的外部连接有钢管9,各所述钢管9的下方设置有导料槽b6,所述导料槽b6从左至右延伸并向右下方倾斜,如图8所示。所述导料槽b6的右端面设有开口,所述导料槽b6最右端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桶b4。各所述输料槽b18、连接槽21、导料槽b6的横截面形状为上方不封口的矩形槽体。

由于连接口下边沿的高度小于其所在的脱泥斗上开设的各输料口下边的高度,使脱泥斗a11中的料浆在流入其右侧下一级的脱泥斗a11中之前先通过连接槽流入到与其相邻的脱泥斗b12中,待该脱泥斗a11与脱泥斗b12中的液面上升到输料口的高度时,再流入到其右侧下一级的脱泥斗a11和脱泥斗b12中,从而使脱泥斗a11和与其相邻的脱泥斗b12成为一个连通的容器,增大本级脱泥斗的容积,使装置在一次工作循环中能够处理更多的泥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增加脱泥斗b12的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个脱泥层级。

实施例三

如图11所示,所述脱泥装置除了包含实施例二中的技术特征之外,还包括:各所述脱泥斗a11中设置有若干隔板25,如图13、图14所示。各所述隔板25垂直于脱泥斗a11底面设置,各所述隔板25还垂直于脱泥斗a11的排列方向设置。所述隔板25的底面与脱泥斗a11的底面相贴合,所述隔板25的两侧面与脱泥斗a11的内壁贴合,如图15所示。所述隔板25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低于其所在的脱泥斗a11上开设的各输料口下边沿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所述两相邻隔板25之间的脱泥斗a11底面上均设置有出料口8,各所述脱泥斗a11中左右两端部的隔板25与脱泥斗a11侧面之间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出料口8,各所述出料口8的外部连接有钢管9,各所述钢管9均位于导料槽上方。

当料浆流入脱泥斗a11中时,料浆必须在溢满一个隔板形成的空间之后才能流入下一个隔板25形成的空间,设置隔板25可增加脱泥层级,使料浆在一个脱泥斗的有限空间中能够进行多次脱泥过程,从而实现在不增加脱泥斗的条件下提高脱泥效率与脱泥质量。

实施例四

如图16所示,所述脱泥装置除了包含实施例三中的技术特征之外,还包括:各所述脱泥斗下方的钢管9上均安装有阀门10。所述阀门10为电动阀门,所述搅拌桶a3与搅拌桶b4下方均设置有重量传感器26,所述重量传感器26称量搅拌桶中料浆的质量,将信号反馈给各阀门10,并控制各阀门10的开关,以调节料浆浓度。

当泥浆浓度小于预期浓度时,泥浆的重量会小于预设重量,此时重量传感器26关闭右侧脱泥斗的阀门,打开左侧脱泥斗的阀门。由于左侧脱泥斗中沉淀出的泥浆浓度大于右侧脱泥斗中沉淀出的泥浆浓度,因此搅拌桶中泥浆浓度增大。当泥浆浓度大于预期浓度时,则关闭左侧脱泥斗的阀门,打开右侧脱泥斗的阀门,使泥浆浓度减小,直到泥浆浓度调节到预设范围。该设计可实现自动化调整泥浆浓度,使泥浆浓度符合制作加气砖的标准,节省人力,增强工作效率。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语均为清楚表示技术方案的需要而设定,并不对发明的保护范围形成限定。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