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地质录井洗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6052发布日期:2019-06-14 23:4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油地质录井洗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砂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石油地质录井洗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在获取石油时,需要对油田进行钻井作业,在石油钻井过程中,钻具中高速流动的泥浆会将钻井岩屑和其他固体携带至地面,而现在基本上都需要通过人工来提取出岩屑,进而导致效率较低,影响整个工作流程,而现有的石油地质录井洗砂装置中不具备分拣的功能,如若直接把开采出来的物料放入石油地质录井洗砂装置内,则会引起内部管道的堵塞,同时在给其灌入清水清洗时,均以给内部搅拌的装置不停灌水来冲洗所投入装置中的物料,以此来提高对岩屑的收集率,但这种方式严重浪费宝贵的水源,在水源缺乏的地点则会给使用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现有的石油地质录井洗砂装置功能较为单一,只能进行清洗工作,同时不能循环的利用水资源给使用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而存在着不能循环利用水源均匀清洗和不能分拣出大型物料易堵塞管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石油地质录井洗砂装置问题,问题如下:

(1)、不能循环利用水源均匀清洗;

(2)、不能分拣出大型物料易堵塞管道。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石油地质录井洗砂装置,包括分拣机体,所述分拣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拣室,所述分拣机体的顶端开设有入室口,所述分拣室的中部设置有振动板,所述振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偏心震动电机,所述振动板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簧,所述减震簧远离振动板的一端和分拣机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拣机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运输管的一端,所述运输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净化机体,所述净化机体设置在分拣机体的右下方,所述净化机体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过滤转板,所述过滤转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体,所述过滤转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和净化机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内部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顶端和过滤转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转板的下方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在净化机体的右端内壁,所述水泵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底端和净化机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净化机体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设置在过滤转板的上方,所述净化机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渣口。

优选地,所述净化机体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设置在过滤转板的上方,所述箱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橡胶套,所述箱门远离净化机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紧件,所述净化机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锁扣,所述锁扣和锁紧件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净化机体的后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金属软管体的一端,所述金属软管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照明灯。

优选地,所述分拣机体的底侧左端固定连接有储物室,所述储物室和净化机体的左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物室和净化机体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净化机体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过滤转板,过滤转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体,过滤转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端和净化机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的顶端内部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顶端和过滤转板的中部固定连接,过滤转板的下方设置有水泵,水泵固定连接在净化机体的右端内壁,水泵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储水箱的底端和净化机体的顶端固定连接,净化机体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设置在过滤转板的上方,净化机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渣口;在分拣机体内部被处理过后物料,则会通过运输管滑动到过滤转板上,而支撑杆内的转动电机则会带动过滤转板旋转,此时物料会与凸体发生碰撞,进而可以使粘在一起的较大型物料加速分解,并且喷淋装置喷出清水使泥土被分解成细小颗粒并且和岩屑上的细沙透过过滤转板向净化机体的底部移动,而这些杂质则会遇水沉淀到净化机体的底部,同时由于水位的上升,使用者可通过水泵和输水管将喷出后的清水输送到储水箱内,进而可以将清水循环利用,而在工作完成后使用者则将出渣口打开,并将无用的废渣进行处理,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石油地质录井洗砂装置不能循环利用水源均匀清洗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拣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拣室,分拣机体的顶端开设有入室口,分拣室的中部设置有振动板,振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偏心震动电机,振动板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簧,减震簧远离振动板的一端和分拣机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分拣机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运输管的一端,运输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净化机体;当使用者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使用者可将从地下取出的物料倒进入室口,之后进入分拣室体积较大的物料则会被振动板挡住,无法透过振动板向下移动,进而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大型物料堵塞装置内部的管道,同时随着偏心震动电机和振动板的抖动,较为细小的物料和泥土会加速透过振动板下向下部移动,并且吸附在大物料的岩屑也会随着抖动与大物料脱离接触,进而流入下一道工序,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石油地质录井洗砂装置不能分拣出大型物料易堵塞管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净化机体的后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分拣机体;2、分拣室;3、入室口;4、振动板;5、偏心震动电机;6、减震簧;7、运输管;8、净化机体;9、过滤转板;10、凸体;11、支撑杆;12、转动电机;13、水泵;14、输水管;15、储水箱;16、喷淋装置;17、出渣口;18、箱门;19、橡胶套;20、锁扣;21、锁紧件;22、金属软管体;23、照明灯;24、储物室;25、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石油地质录井洗砂装置,包括分拣机体1,分拣机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拣室2,分拣机体1的顶端开设有入室口3,分拣室2的中部设置有振动板4,振动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偏心震动电机5,振动板4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簧6,减震簧6远离振动板4的一端和分拣机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分拣机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运输管7的一端,运输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净化机体8,净化机体8设置在分拣机体1的右下方,净化机体8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过滤转板9,过滤转板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体10,过滤转板9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底端和净化机体8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11的顶端内部设置有转动电机12,转动电机12的顶端和过滤转板9的中部固定连接,过滤转板9的下方设置有水泵13,水泵13固定连接在净化机体8的右端内壁,水泵1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14,输水管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15,储水箱15的底端和净化机体8的顶端固定连接,净化机体8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喷淋装置16,喷淋装置16设置在过滤转板9的上方,净化机体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渣口17。

净化机体8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箱门18,箱门18设置在过滤转板9的上方,箱门18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橡胶套19,箱门18远离净化机体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紧件21,净化机体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锁扣20,锁扣20和锁紧件21相匹配。

净化机体8的后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金属软管体22的一端,金属软管体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照明灯23。

分拣机体1的底侧左端固定连接有储物室24,储物室24和净化机体8的左端固定连接。

储物室24和净化机体8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25。

工作原理:

当使用者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使用者可将从地下取出的物料倒进入室口3,之后进入分拣室2体积较大的物料会被振动板4挡住,使其无法透过振动板4向下移动,进而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大型物料堵塞装置内部的管道,同时随着偏心震动电机5和振动板4的抖动,较为细小的物料和泥土会加速透过振动板4下向下部移动,并且吸附在大物料的岩屑也会随着抖动不断与其分解,进而流入下一道工序,而在分拣机体1内部被处理过后物料,则会通过运输管7滑动到过滤转板9上,而支撑杆11内的转动电机12则会带动过滤转板9旋转,此时物料会与凸体10发生碰撞,进而可以使粘在一起的较大型物料加速分解,并且喷淋装置16喷出清水使泥土被分解成细小颗粒并且岩屑上的细沙在清水的作用下透过过滤转板9向净化机体8的底部移动,而这些杂质因遇水沉淀进而到净化机体8的底部,同时由于水位的上升,使用者可通过水泵13和输水管14将喷出后的清水输送到储水箱15内,进而可以将清水循环利用,而在工作完成后使用者则将出渣口17打开,并将无用的废渣进行处理,同时使用者可将锁紧件21和锁扣20解除连接,并打开箱门18取出纯净的岩屑,并且橡胶套19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被喷出的清水流向净化机体8的外部,影响该实用新型的工作效果,而取出后的岩屑使用者可将其先置于储物室24内待整个需要处理的物料均完成洗砂工作后,在统一进行处理,同时金属软管体22可以向任意角度和方向调节,并且在调节后仍保持状态不变,进而可以提高使用者对照明灯23的利用率,并且防护垫25可以防护该实用新型的底部,以免因其他地质因素如温差等造成内部材质结构损坏,提高了该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