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净化油烟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0205发布日期:2018-12-21 19:56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前置净化油烟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前置净化油烟机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有多种油雾净化装置,其吸附油雾的装置多为直接依靠风机的高速旋转,使油雾依靠风叶离心力,靠惯性力吸附于四壁,其特征是吸附效率低,噪音大,风叶易被油污粘结而失去动平衡,另有油雾净化装置为多层迷官式档板和丝网、球形填料结构,依靠油雾与之碰撞粘结而滞留吸附,缺点是吸附效率低,档板及填料易堵塞,使阻力增大,风量减少。还有油雾净化装置为喷淋洗涤结构,缺点是耗水量大,且污油流入下水道,引起污染转移,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前置净化油烟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前置净化油烟机装置,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前置净化油烟机装置,包括集气罩、壳体、吸筒、蜂窝静电管束、文氏过滤网,所述的壳体位于集气罩顶部,所述的壳体与集气罩采用螺栓相连,所述的吸筒贯穿壳体内部上端,所述的吸筒与壳体采用螺栓相连,所述的蜂窝静电管束位于壳体内部中端,所述的蜂窝静电管束与壳体采用螺栓相连,所述的文氏过滤网位于壳体内部下端,所述的文氏过滤网与壳体采用螺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蜂窝静电管束由连接板、放电电极棒和集尘阳极筒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板底部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放电电极棒,所述的放电电极棒与连接板焊接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集尘阳极筒位于连接板底部,所述的集尘阳极筒与连接板采用螺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文氏过滤网由连接框、V型板和进气孔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框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若干数量的V型板,所述的V型板与连接框焊接相连,且所述的V型板之间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V型板从前至后依次还设有若干数量的进气孔,所述的进气孔为圆形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前置净化油烟机装置,首先,文氏过滤网是依据文丘里气流效应,即通过若干数量的V型板结构,当油雾通过进气孔时速度增快、使油雾中的油雾粒子在惯性作用下遭到拦截、碰撞形成惰性分离,把油雾粒子聚积在V型板底端内,其次,蜂窝静电管束是利用高压直流电加到电场正、负极,油雾通过电场将阴极放电电离,带上负电形成离子,由于电场加速克服了风场阻力,油雾离子以及极化了的水分子团被集尘阳极筒吸附,凝聚在集尘阳极筒壁形成径流混合液,风力和重力双重作用下,液体混合物和气体分离,滴落到下端,汇集到V型板中,实现油雾和空气分离,同时,放电电极棒上端与直流电源的高压电极相连,与集尘阳极筒产生的电场是点面电场,属于不均匀电场,不均匀电场既维持了电晕放电现象,又不产生击穿现象,安全性高,该前置净化油烟机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文氏过滤网以及蜂窝静电管束的配合效果,能够在实现收集油烟的同时,又确保了净化油烟的作用,极大提高了油烟的前置处理效果,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前置净化油烟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前置净化油烟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蜂窝静电管束局部放大图;

图4是文氏过滤网的立体图;

图5是V型板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6是管束静电油雾净化器原理图。

集气罩1、壳体2、吸筒3、蜂窝静电管束4、文氏过滤网5、放电电极棒401、连接板402、集尘阳极筒403、连接框501、V型板502、进气孔50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前置净化油烟机装置,包括集气罩1、壳体2、吸筒3、蜂窝静电管束4、文氏过滤网5,所述的壳体2位于集气罩1顶部,所述的壳体2与集气罩1采用螺栓相连,所述的吸筒3贯穿壳体2内部上端,所述的吸筒3与壳体2采用螺栓相连,所述的蜂窝静电管束4位于壳体2内部中端,所述的蜂窝静电管束4与壳体2采用螺栓相连,所述的文氏过滤网5位于壳体2内部下端,所述的文氏过滤网5与壳体2采用螺栓相连,所述的蜂窝静电管束4由连接板402、放电电极棒401和集尘阳极筒403组成,所述的连接板402底部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放电电极棒401,所述的放电电极棒401与连接板402焊接相连,所述的集尘阳极筒403位于连接板402底部,所述的集尘阳极筒403与连接板402采用螺栓相连,所述的文氏过滤网5由连接框501、V型板502和进气孔503组成,所述的连接框501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若干数量的V型板502,所述的V型板502与连接框501焊接相连,且所述的V型板502之间一体相连,所述的V型板502从前至后依次还设有若干数量的进气孔503,所述的进气孔503为圆形通孔。

该前置净化油烟机装置,首先,文氏过滤网5是依据文丘里气流效应,即通过若干数量的V型板502结构,当油雾通过进气孔503时速度增快、使油雾中的油雾粒子在惯性作用下遭到拦截、碰撞形成惰性分离,把油雾粒子聚积在V型板502底端内,其次,蜂窝静电管束4是利用高压直流电加到电场正、负极,油雾通过电场将阴极放电电离,带上负电形成离子,由于电场加速克服了风场阻力,油雾离子以及极化了的水分子团被集尘阳极筒403吸附,凝聚在集尘阳极筒403壁形成径流混合液,风力和重力双重作用下,液体混合物和气体分离,滴落到下端,汇集到V型板502中,实现油雾和空气分离,同时,放电电极棒401上端与直流电源的高压电极相连,与集尘阳极筒403产生的电场是点面电场,属于不均匀电场,不均匀电场既维持了电晕放电现象,又不产生击穿现象,安全性高。

工作原理如下;是利用阴极在高压电场中发射出来的电子,以及由电子碰撞空气分子而产生的负离子来捕捉油烟、黑烟、油雾粒子,使粒子带电,再利用电场的作用,使带电粒子被阳极所吸附,以达到清除、净化油烟的目的。

由于电子的直径非常小,其粒径比油烟及油雾粒子的粒径要小很多的数量级,而且电场中电子的密度很高(可达到1亿/cm3的数量级),可以说无所不在。处在电场中的烟尘粒子很容易被电子(即荷电)扑捉,烟尘粒子在电场中的荷电是遵循包括电场荷电和扩散荷电等机理的必然现象,而不是简单的偶尔碰撞引起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库仑力)的作用,其结果是烟尘粒子被吸附到阳极上。因此,静电油雾净化的效率非常高,而且特适用于扑捉粒径较小和重量较轻的烟尘粒子。

含油雾气体经过高压静电场时被电分离,油雾颗粒与负离子结合带上负电后,趋向阳极表面放电而沉积。

由于辐射摩擦等原因,空气中含有少量的自由离子,单靠这些自由离子是不可能使含尘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充分荷电的。因此,要利用静电使气溶胶分离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存在使油雾颗粒荷电的电场;二是存在使荷电油雾颗粒分离的电场。

在电场作用下,空气中的自由离子要向两极移动,电压愈高、电场强度愈高,离子的运动速度愈快。由于离子的运动,极间形成了电流。开始时,空气中的自由离子少,电流较少。电压升高到一定数值后,放电极附近的离子获得了较高的能量和速度,它们撞击空气中的中性原子时,中性原子会分解成正、负离子,这种现象称为空气电离。空气电离后,由于联锁反应,在极间运动的离子数大大增加,表现为极间的电流(称之为电晕电流)急剧增加,空气成了导体。放电极周围的空气全部电离后,在放电极周围可以看见一圈淡蓝色的光环,这个光环称为电晕。因此,这个放电的导线被称为电晕极。

在离电晕极较远的地方,电场强度小,离子的运动速度也较小,那里的空气还没有被电离。如果进一步提高电压,空气电离(电晕)的范围逐渐扩大,最后极间空气全部电离,这种现象称为电场击穿。电场击穿时,发生火花放电,电话短路,湿电装置停止工作。为了保证湿电装置的正常运动,电晕的范围不宜过大,一般应局限于电晕极附近。

如果电场内各点的电场强度是不相等的,这个电场称为不均匀电场。电场内各点的电场强度都是相等的电场称为均匀电场。例如,用两块平板组成的电场就是均匀电场,在均匀电场内,只要某一点的空气被电离,极间空气便会全部电离,静电装置发生击穿。因此静电装置内必须设置非均匀电场。

开始产生电晕放电的电压称为:起晕电压。对于电极为圆管的管式静电装置在放电极表面上的起晕电压按下式计算:

式中:m——放电线表面粗糙度系数,对于光滑表面m=1,对于实际的放电线,表面较为粗糙,m=0.5~0.9;

R1——放电导线半径,m;

R2——圆管电机的半径,m;

δ——相对空气密度,

T0、P——标准状态下气体的绝对温度和压力;

T、P——实际状态下气体的绝对温度和压力。

从公式可以看出,起晕电压可以通过调整放电极的几何尺寸来实现。电晕线越细,起晕电压越低。

静电装置的电晕范围(也称电晕区)通常局限于电晕线周围几毫米处,电晕区以外的空间称之为电晕外区。电晕区内的空气电离后,正离子很快向负(电晕)极移动,只有负离子才会进入电晕外区,向阳极移动。含油雾废气通过静电装置时,由于电晕区的范围很小,只有少量的油雾颗粒在电晕区通过,获得正电荷,沉积在电晕极上。大多数油雾颗粒在电晕外区通过,获得负电荷,最后沉积在阳极板上,这就是阳极板称为收集板的原因。

油雾颗粒荷电是湿电过程的第一步。在湿电装置内存在两种不同的荷电机理。一种是离子在静电力作用下做定向运动,与油雾颗粒碰撞,使其荷电,称为电场荷电。另一种是离子的扩散现象导致油雾颗粒荷电,称为扩散荷电。对dc>0.5μm的油雾颗粒,以电场荷电为主;对dc<0.2μm的油雾颗粒,则以扩散荷电为主;dc介于0.2~0.5μ的油雾颗粒则两者兼而有之。

在电场荷电时,通过离子与油雾颗粒的碰撞使其荷电,随油雾颗粒上电荷的增加,在油雾颗粒周围形成一个与外加电场相反的电场,其场强越来越强,最后导致离子无法到达油雾颗粒表面。此时,油雾颗粒上的电荷已达到饱和。

在饱和状态下油雾颗粒的荷电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ε0——真空介电常数,ε0=8.85×10-12C/N·m2;

dc——粒径,m;

Ef——放电极周围的电场强度,V/m;

εp——油雾颗粒的相对介电常数。

εP与油雾的导电性能有关。对导电材料εP=∞;绝缘材料εP=1;金属氧化物εP=12~18;石英εP=4.0。

从上式可以看出,影响荷电的主要因素是油雾颗粒直径dc、相对介电数εP和电场强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