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1329发布日期:2020-04-07 15:1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高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空气质量也得到大家的关注,空气净化器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家庭生活的必备电器。目前,市面的空气净化器大多数采用过滤式的净化技术,但过采用过滤式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存在风阻大、滤网寿命短、需定期更换滤网等问题。因此,电净化空气净化器由于不存在上述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现有的电净化空气净化器存在如下问题:首先,集尘板的安装要插入框架的孔位,装配较困难,效率低;其次,当集尘板的平面宽度一定时,要求通过的气流速度较低,否则带电的颗粒物将快速通过集尘板,大部分带电颗粒物将不会被收集,因而整体收集效率较低,对风机的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具有集尘面积大,颗粒物收集效率高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净化装置,其中,包括放电组件和集尘组件,放电组件与集尘组件相连,集尘组件包括安装架、第二电极以及集尘结构,第二电极与集尘结构容置在安装架内,集尘结构为一体成型的截面为多个多边形孔的结构;第二电极设置在安装架内靠近放电组件的一端,集尘结构设置在安装架内远离放电组件的一端。

进一步,第二电极为圆柱形,多个第二电极以平行的方式均匀地布置在安装架内,第二电极与第一导电片相连,第一导电片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第二电极与安装架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以减少后续装配工序,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第一导电片包括顺次相连的夹紧部、连接部、固定部以及第一外接部,第一外接部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夹紧部与第二电极相连,连接部与安装架的内侧壁相连,第一外接部与安装架的外侧壁相连,固定部与安装架侧壁的端面相连。

进一步,夹紧部套设在第二电极的外侧,夹紧部的数量与第二电极的数量相同,且均布在连接部上,以确保所有第二电极连通。

进一步,集尘结构为六边形蜂窝结构。

进一步,安装架内设置有限位凸缘,限位凸缘可限制集尘结构的位置,以使集尘结构安装快速准确。

进一步,集尘结构的每个孔内均设置有第三电极,第三电极可使带电颗粒物发生偏转并向孔的内壁靠拢,进一步提高集尘效率。

进一步,集尘结构远离第二电极的一端与第二导电片相连,第二导电片固定设置在安降架侧壁的端面上。

进一步,第二导电片包括限位部和第二外接部,限位部设置在安降架侧壁的端面上,第二外接部与限位部相连,第二外接部设置在安装架外侧壁的表面上,第二外接部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第一外接部与第二外接部设置在安装架的同一外侧面上。

进一步,放电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框体,多个第一电极均匀地布置在框体内。

进一步,第一电极为钨丝,多个第一电极以平行的方式均匀地布置在框体内,使得在框体内产生均匀的电场,并使空气均匀地流经多个第一电极。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上述的电净化装置。

本发明的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设计巧妙,结构简单,通过将集尘结构设计成一体成型结构,集尘结构可模块化装入电净化装置,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同时,第二电极与安装架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减少了后续的装配工序,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装配效率;另外,集尘结构采用截面为多个多边形孔的结构,增大了集尘面积,提高了空气中颗粒物的收集效率,用户使用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净化装置的整体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净化装置的安装架与第二电极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净化装置的集尘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净化装置的第一导电片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净化装置的集尘结构的六边形蜂窝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净化装置的第三电极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密封结构包括放电组件1和集尘组件2,放电组件1与集尘组件2相连,放电组件1包括第一电极11和框体12,多个第一电极11均匀地布置在框体12内;集尘组件2包括安装架21、第二电极22以及集尘结构23,第二电极22与集尘结构23容置在安装架21内,集尘结构23为一体成型的截面为多个多边形孔的结构;第二电极22设置在安装架21内靠近第一电极11的一端,集尘结构23设置在安装架21内远离第一电极11的一端;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22以及集尘结构23与外部电源相连,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22可产生电晕放电现象,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带上电荷,当带电颗粒物流经集尘结构23时,每个集尘结构23的孔道内充满强电场,通过电场力的作用,将带电荷的颗粒物吸附,从而实现了净化空气和除去空气中尘土的作用。

具体来说,第一电极11为钨丝,多个第一电极11以平行的方式均匀地布置在框体12内,使得在框体12内产生均匀的电场,并使空气均匀地流经多个第一电极11。如图2-4所示,第二电极22为圆柱形,多个第二电极22以平行的方式均匀地布置在安装架21内,第二电极22与第一导电片3相连,第一导电片3包括夹紧部31、连接部32、固定部33以及第一外接部34,夹紧部31为c型,夹紧部31套设在第二电极22的外侧,夹紧部31与连接部32相连,夹紧部31的数量与第二电极22的数量相同,且均布在连接部32上,以确保所有第二电极22连通;连接部32与固定部33相连,固定部33与第一外接部34相连,第一外接部34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连接部32与第一外接部34相对设置,以形成u型通道,安装架21的侧壁容置在u型通道内,即:连接部32与安装架21的内侧壁相连,第一外接部34与安装架21的外侧壁相连,固定部33与安装架21侧壁的端面相连,固定部33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部33与安装架21通过螺钉相连,以保证第一导电片3的稳固。

优选的,第二电极22与安装架21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以减少后续装配工序,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装配效率。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集尘结构23为六边形蜂窝结构,六边形蜂窝结构具有结构轻巧、强度好,在空气通过时,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几率与面积,可大大提高过滤的效率。集尘结构23可整体装入安装架21内,大大提高装配效率。优选的,如图6所示,集尘结构23的每个孔内均设置有第三电极24,第三电极24可使带电颗粒物发生偏转并向孔的内壁靠拢,进一步提高集尘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安装架21内设置有限位凸缘211,限位凸缘211可限制集尘结构23的位置,以使集尘结构23安装快速准确。

集尘结构23远离第二电极22的一端与第二导电片4相连,第二导电片4固定设置在安装架21侧壁的端面上,第二导电片4在为集尘结构23传递电的同时还可对集尘结构23起限位作用,以防止集尘结构23从安装架21内脱出。

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片4包括限位部41和第二外接部42,限位部41为环形,限位部41设置在安降架侧壁的端面上,优选的,安降架侧壁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形状与限位部41相匹配,限位部41容置在凹槽内。限位部41设置有固定孔,限位部41与安装架21通过螺钉相连。第二外接部42与限位部41相连,第二外接部42设置在安装架21外侧壁的表面上,第二外接部42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优选的,第一外接部34与第二外接部42设置在安装架21的同一外侧面上,以方便与空气净化器的主板相连接。值得注意的是,集尘结构23与第二电极22的电位相同,且第二电极22的电位低于第一电极11的电位,以提高第一电极11对第二电极22的放电效果。优选的,第二电极22与集尘结构23通过空气净化器的主板接地,因此,第二电极22相当于零电位,此时第一电极11对第二电极22的放电效果最佳;另外,由于集尘结构23接地,可导走集尘结构23上的静电,从而更方便吸附带电的颗粒物。

将装配好的电净化装置安装到空气净化器的内部,其中,将放电组件1靠近空气净化器的进风口设置,将集尘结构23靠近空气净化器的排气出口设置。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22以及集尘结构23与外部电源相连,由于钨丝与圆柱形的第二电极22之间存在电势差,因此钨丝与圆柱形的第二电极22产生电晕放电现象,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带上电荷,当带电颗粒物流经集尘结构23时,每个集尘结构23的孔道内充满强电场,通过电场力的作用,将带电荷的颗粒物吸附,从而除去空气中的颗粒物并将洁净的空气排出。

本发明的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设计巧妙,结构简单,通过将集尘结构设计成一体成型结构,集尘结构可模块化装入电净化装置,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同时,第二电极与安装架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减少了后续的装配工序,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装配效率;另外,集尘结构采用截面为多个多边形孔的结构,增大了集尘面积,提高了空气中颗粒物的收集效率,用户使用体验好。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