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0876发布日期:2019-11-08 23:5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选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浮选设备。



背景技术:

浮选是指采用能产生大量气泡的表面活性剂或起泡剂,当在水中通入空气或由于水的搅动引起空气进入水中时,表面活性剂的疏水端在气-液界面向气泡的空气一方定向,亲水端仍在溶液内,形成了气泡;另一种起捕集作用的表面活性剂(一般都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包括脂肪胺)吸附在固体矿粉的表面。这种吸附随矿物性质的不同而有一定的选择性,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向外的疏水端部分地插入气泡内,这样在浮选过程中气泡就可能把指定的矿粉带走,达到选矿的目的,现有的矿物浮选机尤其是充气式矿物浮选机存在的缺陷有浮选过程中气泡分布不均影响浮选效率和浮选质量,且矿粒容易由于搅拌不均而沉积底部形成死堆,导致浮选不完全,此外,浮选过程中,气嘴容易被矿粒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于提供一种浮选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浮选设备,包括给料桶和搅拌桶,给料桶和搅拌桶通过给料管连接,所述搅拌桶顶部设置精矿出口,搅拌桶底部设置尾矿出口和中矿出口,其中中矿出口通过循环管与给料桶连接,所述搅拌桶内设置有空心转轴,空心转轴由转动电机驱动,并且空心转轴顶部连接进气箱,空心转轴下部设置空心搅拌叶,空心转轴与空心搅拌叶的内部连通,所述空心搅拌叶上设置有气嘴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空心转轴下部设置有两组平行设置的空心搅拌叶,每组空心搅拌叶包括周向均匀分布的三根或四根空心搅拌桨,所述气嘴组设置于所述空心搅拌桨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嘴组设置于空心搅拌桨的底部,每个气嘴组均包括中心气嘴和对称分布于中心气嘴两侧的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中心气嘴开口朝下,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开口相向设置并朝向中心气嘴的方向弯曲。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搅拌桶顶部一体成型有溢流部,溢流部内径大于搅拌桶中部内径,所述精矿出口设置于溢流部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给料管上设置有加药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给料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浮选设备,其能有效防止避免气嘴堵塞现象以及底部沉积现象的产生,浮选过程中气泡分布均匀,能显著提高浮选的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1、搅拌桶;2、给料桶;3、给料管;4、尾矿出口;5、循环管;6、流量控制阀;7、精矿出口;8、溢流部;9、转动电机;10、进气箱;11、空心转轴;12、空心搅拌叶;13、中心气嘴;14、第一气嘴;15、第二气嘴;16、加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浮选设备的较佳实施例,该浮选设备包括给料桶2和搅拌桶1,给料桶2和搅拌桶1通过给料管3连接,给料管3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6,且给料管3靠近给料桶2的位置上设置有加药口16,搅拌桶1顶部设置溢流部8,溢流部8内径大于搅拌桶1中部内径,溢流部8上开设有精矿出口7,因此搅拌桶1顶部富集的泡沫可通过精矿出口7流出,搅拌桶1底部设置尾矿出口4和中矿出口,尾矿出口4可由电磁阀控制开合,而中矿出口通过循环管5与给料桶2连接,循环管5将未浮选完全的中矿输送至给料桶2中继续上料而形成循环路线,而浮选完全的后打开尾矿出口4将尾矿放出即可。

搅拌桶1内设置有空心转轴11,空心转轴11由转动电机9驱动,并且空心转轴11顶部连接进气箱10,空心转轴11下部连接两组平行设置的空心搅拌叶12,空心转轴11与空心搅拌叶12的内部连通,每组空心搅拌叶12包括周向均匀分布的三根或四根空心搅拌桨,空心搅拌桨的末端设置气嘴组,气嘴组设置于空心搅拌桨的底部,每个气嘴组均包括中心气嘴13和对称分布于中心气嘴13两侧的第一气嘴14和第二气嘴15,中心气嘴13开口朝下,第一气嘴14和第二气嘴15开口相向设置并朝向中心气嘴14的方向弯曲,因此两组空心搅拌叶12可在搅拌桶1的底部和中部形成气流,并且该气流随着空心转轴11的旋转而形成旋转的气流,因此搅拌更为充分,内部的气泡分布更为均匀,浮选更为彻底,此外,每个气嘴组中,第一气嘴14和第二气嘴15的气流相向运动互相冲击的同时对中间的中心气嘴13也形成冲击力,因此能有效防止矿粒在气嘴处停留和堵塞,有效缓解传统充气式浮选设备容易产生的气嘴堵塞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