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耐磨螺旋输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6788发布日期:2019-12-06 17:5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耐磨螺旋输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输送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卧螺离心机的分体式耐磨螺旋输送器。



背景技术:

卧螺离心机是一种卧式螺旋卸料、连续操作的沉降设备,其工作原理为:转鼓与螺旋输送器通过差速器以一定差速同向高速旋转,物料由进料管连续引入螺旋输送器的内筒,加速后进入转鼓,在离心力场作用下,较重的固相物沉积在转鼓壁上形成沉渣层,螺旋输送器上的叶片将沉积的固相物连续不断地推至转鼓的锥端,由转鼓锥端的出渣口推送至罩壳内,再经排渣口排出罩壳外,而较轻的液相物则形成内层液环,由转鼓大端的溢流口连续溢出转鼓,经排液口排出罩壳外。

公开号为cn10669423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卧螺离心机,其包括罩壳、转鼓以及螺旋输送器,转鼓安装在罩壳内,螺旋输送器同轴安装在转鼓内,螺旋输送器靠近转鼓锥端的一端安装有进料管,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差速器,转鼓的锥端开设有出渣口,大端开设有溢流口,罩壳与出渣口、溢流口的对应处分别设有排渣口以及排液口。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卧螺离心机的工作过程中,螺旋输送器与被处理的料液之间呈高速相对运动,其出料端处的内侧壁与料液所含的固相长期碰撞中极易发生磨损。而螺旋输送器作为整体无法单独对某一局部磨损的部位进行拆卸更换,常规的耐磨处理是预先在螺旋输送器内的对应位置处喷焊硬质合金粉或堆焊硬质合金焊条,此种做法在施工以及磨损后的修复时又较为困难,故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耐磨螺旋输送器,具有既可减小螺旋输送器出料端内侧壁的磨损,同时又能够方便对磨损的部位进行拆卸更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分体式耐磨螺旋输送器,包括离心内筒以及螺旋设置于离心内筒外侧壁的输送叶片,所述离心内筒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锥形筒体、耐磨筒体以及连接筒体,所述耐磨筒体内侧壁贴合套设有内衬套筒;

所述耐磨筒体的侧壁沿其周向环绕开设有外出料口,所述内衬套筒的侧壁与外出料口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内出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衬套筒的设置可保护耐磨筒体,避免了料液中的固相与其内侧壁直接接触而产生磨损,同时螺旋输送器整体可拆卸设置,还可方便单独对内衬套筒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筒体的两端均通过法兰盘与锥形筒体、连接筒体连接,所述法兰盘与其连接的耐磨筒体的端部之间形成有安装台阶,所述内衬套筒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与安装台阶抵接的安装圆盘,所述安装圆盘与安装台阶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台阶的设置能够定位耐磨筒体的安装位置,实现内衬套筒与耐磨筒体的可拆卸连接,进而方便后续对内衬套筒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圆盘与安装台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位于连接筒体上的输送叶片且靠近螺栓处开设有供螺栓安装的预留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留缺口的设置能够为松紧螺栓提供操作空间,方便实现耐磨筒体与连接筒体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衬套筒的侧壁内沿其周向均匀嵌设有若干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安装圆盘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的设置能够增加内衬套筒的整体环刚度,从而使其不易受力变形,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衬套筒由耐磨橡胶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橡胶能够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吸收和排斥冲击力和摩擦力,具有较优的耐磨性能,从而使得内衬套筒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衬套筒的外侧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加强筋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条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内衬套筒的刚度,从而进一步延长内衬套筒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形筒体靠近耐磨筒体的一端侧壁沿锥形筒体的周向均匀开设有备用出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备用出料口能够在外出料口处的物料排出量较大时进行使用,以此使得耐磨筒体内的物料能够及时排出而不易形成堆积,从而不易影响设备的整体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备用出料口与外出料口内均嵌设有耐磨管,位于外出料口内的所述耐磨管的一端延伸至内出料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管的设置能够对外出料口与以及备用出料口进行保护,减小了二者的磨损程度,延长了整个耐磨筒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管由耐磨陶瓷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陶瓷材料具有硬度大、耐磨性能优、质量轻以及粘接牢固、耐热性能好等优点,镶嵌至外出料口与备用出料口处不易脱离,对二者起到极好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内衬套筒的设置,能够减小螺旋输送器出料端的内侧壁因长期与固相物摩擦而产生的磨损,同时将内衬套筒、耐磨筒体以及连接筒体设置为可拆卸连接,还可方便对内衬套筒进行更换,以及方便对整个螺旋输送器进行运输,且无需再对耐磨筒体进行前期的耐磨处理,节约了加工成本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

2.通过加强杆和加强筋条的设置,能够加强内衬套筒的整体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3.通过备用出料口的设置,能够在外出料口排料较为繁重时共同配合出料,从而不易影响设备的整体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体现内衬套筒与耐磨筒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爆炸图。

图中,1、离心内筒;11、锥形筒体;111、备用出料口;12、耐磨筒体;121、外出料口;13、连接筒体;2、输送叶片;21、预留缺口;3、内衬套筒;31、内出料口;32、安装圆盘;321、螺栓;33、加强杆;34、加强筋条;4、法兰盘;41、安装台阶;5、耐磨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分体式耐磨螺旋输送器,包括离心内筒1以及螺旋设置于其外侧壁的输送叶片2,离心内筒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其可分为三段,依次为连接筒体13、耐磨筒体12和锥形筒体11。连接筒体13与耐磨筒体12均呈圆柱形,二者之间通过各自端部焊接的法兰盘4进行连接;耐磨筒体12远离连接筒体13的一端可与锥形筒体11焊接,亦或是法兰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焊接。

如图2所示,耐磨筒体12内可拆卸设置有与其内侧壁贴合的内衬套筒3,该内衬套筒3由耐磨橡胶材料制成,位于其外侧壁沿其周向一体成型有若干加强筋条34,位于其壁厚内沿周向固定设置有若干加强杆33,加强杆33的一端穿出内衬套筒3并焊接于同一安装圆盘32上,安装圆盘32的端面与内衬套筒3的端面固定。在与耐磨筒体12焊接的法兰盘4内缘形成有安装台阶41,安装台阶41的外缘直径与安装圆盘32直径相等,将内衬套筒3套设于耐磨筒体12后,通过螺栓321将安装圆盘32与安装台阶41固定。

如图2所示,内衬套筒3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内出料口31,同时在耐磨筒体12的侧壁与内出料口31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外出料口121。整个离心内筒1转动后,料液可从内出料口31以及外出料口121排出,在此过程中,内衬套筒3可避免料液中的固相直接与耐磨筒体12的内侧壁接触,当内衬套筒3磨损较严重时还可方便更换。若进料速度过快,导致内出料口31、外出料口121的出料负担过重而无法及时排出时,在锥形筒体11靠近耐磨筒体12的端部侧壁还开设有备用出料口111,其可与内出料口31、外出料口121配合共同将耐磨筒体12内过多的料液排出。

如图1和2所示,具体加工螺旋输送器时,先将内衬套筒3安装于耐磨筒体12内,再将与连接筒体13和耐磨筒体12焊接的法兰盘4对齐,并同样通过螺栓321进行固定,最后再将输送叶片2焊接于上述三者的表面,焊接时需避开法兰盘4。但由于在松紧法兰盘4上的螺栓321时,最靠近法兰盘4处的输送叶片2会干涉螺栓321的安装,故在该处的输送叶片2上还开设有预留缺口21,以供对应的螺栓321进行拆卸与再次安装。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保护外出料口121以及备用出料口111的不受磨损,在其内部均镶嵌有由耐磨陶瓷材料制成的耐磨管5,但与焊接于耐磨筒体12和锥形筒体11上的输送叶片2所干涉的备用出料口111以及外出料口121除外。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内衬套筒3长期使用磨损较为严重时,先拧松法兰盘4上的螺栓321,将耐磨筒体12与锥形筒体11一同拆下,再拧松安装圆盘32上的螺栓321,取出内衬套筒3并换用新的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