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分选间隙的马铃薯分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5235发布日期:2019-12-24 21:5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分选间隙的马铃薯分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调节分选间隙的马铃薯分选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的马铃薯消费量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增长,也是世界上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国内马铃薯生产行业的播种和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收获后的马铃薯表面往往粘着一层泥土,且食品行业通常对马铃薯的大小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对于马铃薯大小规格的分选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的马铃薯分选设备大多结构复杂,且无法形成流水作业化的分选,导致马铃薯分选的效率不高。并且现有的分选设备无法对所需的分选马铃薯的大小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分选间隙的马铃薯分选机,以克服现有马铃薯分选设备分选效率低,且无法调节分选大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分选间隙的马铃薯分选机,包括有机架,该机架两侧设有同步且同向移动的链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两侧的链条均依次间隔的连接有固定板和调节板,且两链条的固定板和调节板对称分布;两链条的相对应的两固定板连接有第一辊筒,所述调节板上设有竖向的条形孔,两链条间相对应的两调节板之间连接有第二辊筒,所述第二辊筒的两端分别穿过两调节板的所述条形孔后连接有滚轮;所述机架两侧还均配置有升降导轨,所述滚轮位于升降导轨上移动,所述机架于两侧的所述升降导轨的外侧端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沿升降导轨长度排列的定位板,该定位板上设有竖向的条形孔,所述升降导轨靠机架外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定位螺杆,各定位螺杆分别与机架的各定位板对应,且各定位螺杆穿过各定位板的条形孔后螺旋连接有定位螺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升降导轨靠近所述机架的外侧端面上固定连接若干导向套,机架两侧在升降导轨靠外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沿升降导轨长度排列的导向杆,且各导向杆分别穿过升降导轨的各导向套。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上固定有若干沿机架长度排列的输送机,各输送机均穿过链条形成的闭环内,且延伸出机架外。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输送机上均配置有固定于机架内的导料斗,该导料斗相对输送机的两侧呈上下小锥形结构,且导料斗上端承接于位于机架上端的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底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上于链条移动方向的前端上固定有喷水管,该喷水管上分布有朝向机架的喷水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辊筒为转动式辊筒,所述机架内的两侧于第一辊筒水平移动的位置下均固定有导向条,且第一辊筒位于导向条上滚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两端的两侧还均连接有限位板,该限位板包裹于所述第二辊筒在机架两端的移动路径外,且限位板的上下两端均连接于机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限位板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螺杆,所述机架于限位板上下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竖向的连接孔,限位板上下两端的螺杆分别穿过两连接板的连接孔,且螺杆均于连接板的两侧均螺旋连接有固定螺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板为尼龙材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两侧于所述定位板侧外侧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一端铰接于机架上,另一端与机架可拆卸的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批量的马铃薯倒入于机架上,通过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作用可使整堆的马铃薯快速的分散。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辊筒的高度均低于第二辊筒的高度,因此可使马铃薯在第一滚筒和与第一辊筒相邻的两第二辊筒之间随链条的移动而输送,且输送的过程中随第一辊筒的转动而转动。由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小于该间隙的马铃薯即可在滚动的过程中掉落至输送机上,从而完成马铃薯的分选,此通过边输送边分选的流水化的作业方式,可有效的提高马铃薯的分选效率。

另外,由于第二辊筒的滚轮位于设置在机架侧面升降导轨上移动,因此调节升降导轨的高度即相当于调节第二辊筒的高度,间接的相当于调节了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了可对不同大小的马铃薯的进行分选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俯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面俯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机架一端的链条和第一辊筒与第二辊筒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向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c向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链条和部分固定板以及调节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d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f向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e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g向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和3所示,一种可调节分选间隙的马铃薯分选机,一种可调节分选间隙的马铃薯分选机,包括有机架1,该机架1两侧设有同步且同向移动的闭环式链条51。机架1两端还均固定有与所述链条51啮合的链轮52,机架1同一端的两链轮52通过传动轴(示图未示)固定连接,且其中一端的传动轴由固定于机架2侧面的驱动电机53驱动,以实现两链条51的同步且同向移动。

继续参照附图1和3所示,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若干沿机架1长度排列的输送机3,该输送机2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皮带输送机。各所述输送机3均穿过链条51形成的闭环内,且均延伸出机架12外,并且延伸出机架2外的输送机3的其中一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导向板32,两导向板31均向输送机3的输送平面中间倾斜。各所述输送机3上均配置有固定于机架2内的导料斗31,该导料斗31相对输送机3的两侧呈上下小锥形结构,且导料斗31上端承接于位于机架上2端的第一辊筒41和第二辊筒42的底部。当马铃薯被分选后可经导料斗31掉落至输送机3上,并经导向板32输送至输送机3端头,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收集,此导料斗31和导向板32的结构可起到导向的作用,防止马铃薯掉落至地面。

如附图2、6、7和9所示,所述机架2两侧的链条51均依次间隔的连接有固定板43和调节板44,且两链条51的固定板43和调节板44对称分布。所述链条5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用于传送机械动力的滚子链条,所述固定板43和调节板44于链条51的连接方式均可以是:在固定板43和调节板44的底部加工形成有安装孔,所述两安装孔分别穿过链条51的销轴511后,在通过链条51的外链板512与销轴511固定,即可使固定板43和调节板44均固定于链条51上,并随链条51的移动而移动。另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固定板43和调节板44移动时难免相互碰撞,若固定板43和调节板44均为金属材质,碰撞后将会造成材料接触面的损伤,长久将致使固定板43和调节板44的变形。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板44为尼龙材质,而所述固定板43为45#钢等金属材质,此材质的区别可避免链条5在移动的过程中固定板43和调节板44碰撞而导致变形,有效的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

继续参照附图2、6、7和9所示,两链条51的相对应的两固定板43均连接有第一辊筒41,所述第一辊筒4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转动式托辊,其包括有辊筒和穿装于辊筒轴心的转轴411,所述转轴411的两端可以是外螺纹结构,且转轴411的两端均穿过固定板43后通过螺母锁固连接,即可实现第一辊筒41和固定板43的连接。此外,机架2内的两侧于第一辊筒41水平移动的位置下均固定有导向条21,第一辊筒41位于导向条21上滚动,通过此导向条21的结构可使第一辊筒41在机架2上方和下方均形成直线移动的移动方式,即使链条51整体形成腰圆形的结构。优选的,所述导向条21可以是尼龙的材质,此材质可有效的减小第一辊筒41和导向条21摩擦产生的噪声,实现静音化的输送。所述调节板44上设有竖向的条形孔441,两链条51间相对应的各两调节板44之间连接有第二辊筒42,所述第二辊筒42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连接轴421,所述连接轴421穿过两调节板44的所述条形孔441后连接有滚轮422,该滚轮422可以是轴承,且滚轮422可通过卡环固定于第二辊筒422的端头,此为将轴承固定于轴类零件的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此处不做详细赘述。

如附图4、6、11和12所示,所述机架1两侧还均配置有升降导轨45,所述第二辊筒42两端的滚轮422分别位于机架1两侧的升降导轨45上移动,以此实现位于机架2上方平面的第二辊筒42以升降导轨4为轨道移动,而同样位于机架2上方平面的第一辊筒41则以导向条21为基准面移动,从而使第一辊筒41和第二辊筒42之间具有高度差,此高度差即为分选不同大小的马铃薯的间隙。所述机架2于两侧的所述升降导轨45的外侧端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沿升降导轨45长度排列的定位板46,该定位板46上设有竖向的条形孔461,所述升降导轨45靠机架外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定位螺杆47,各定位螺杆47分别与机架2的各定位板46对应,且各定位螺杆47穿过各定位板46的条形孔461后螺旋连接有定位螺母48。当需要调节升降导轨45相对导向条21的高度时,将升降导轨45的各定位螺母48旋松,将升降导轨45向上抬起或向下下压,调节完成之后,通过定位螺母48的锁固即可使升降导轨45与定位板46固定连接,且由于第二辊筒42的滚轮422位于升降导轨45上移动,因此调节升降导轨45的高度即相当于调节第二辊筒42的高度。

如附图6示,此外,所述升降导轨45靠近所述机架2的外侧端面上固定连接若干导向套410,机架2两侧在升降导轨45靠外的一侧均固定有若干沿升降导轨45长度排列的导向杆49,且各导向杆49分别穿过升降导轨45的各导向套410,此结构可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使升降导轨45仅能沿导向套410和导向杆49的长度方向竖直的上下移动,有利于对升降导轨45的高度的调节,可有效的避免升降导轨45固定后相对机架2倾斜。

如附图4、5和9所示,所述机架2两端的两侧还均连接有限位板61,该限位板61包裹于所述第二辊筒42在机架2两端的移动路径外。由于第二辊筒42在机架2两端的移动路径为链轮52转动带动下形成的半圆形路径,因此所述限位板61为弯折形成的大于半圆的弧形结构,且限位板61的上下两端还均连接于机架2。当第二辊筒42在移动至机架2两端时,且当调节板44在链条51的带动下移动至处于末端朝下的状态时,第二辊筒42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调节板44的条形孔441向下滑动,且滑动至条形孔末端此时会使第二辊筒42和调节板44条形孔441的撞击形成噪音,影响工作环境,且会使机架2两端的各第二辊筒42形成较为凌乱的移动状态,无法有序的移动。因此所述限位板61的结构可限制第二辊筒42,使第二辊筒42在限位板61阻挡下无法沿条形孔441的长度方向向下滑动,从而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继续参照附图4、5和9所示,所述限位板61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螺杆63,所述机架2于限位板61上下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2,该连接板62上设有竖向的连接孔621,限位板61上下两端的限位螺杆63分别穿过两连接板62的连接孔621,且限位螺杆63均于连接板62的两侧均螺旋连接有固定螺母64。当第二辊筒42处于不同的高度位置时,其移动至链轮52顶部的导读同样不同,因此通过调节限位螺杆63相对链轮52的距离,即实现了调节限位板61的端部和链轮52的距离,进而使限位板61可适应不同高度状态的第二辊筒42,使限位板61的端部不会对第二辊筒42的移动造成阻碍。

所述机架2可以是由方形管材焊接形成,所述升降导轨45和所述定位板46可以是由角钢为基材制作加工形成。进一步的,机架2两侧的上方自上而下的依次为第一主梁22和第二主梁23,所述定位板46连接第一主梁22和第二主梁23,所述导向杆49固定于第一主梁22底部。机架2两侧于所述定位板46的外侧连接有侧板11,所述侧板11一端铰接于机架2上,即通过铰链连接于第二主梁23,实现侧板11的翻转;侧板11的另一端与机架2可拆卸的连接,具体的侧板11的另一端与第一主梁22之间由现有技术中的快速扣12进行连接。通过此侧板11的结构实现对定位板46、定位螺母48和限位杆49的封闭,可防止其受到损坏。此外机架2于两端的链轮52处安装有圆弧形的防护罩12,机架2上于两侧的固定板43和调节板44的上方固定有长条形的防护罩13,通过上述防护罩12和防护罩13的结构以及侧板11的结构可有效的防护链条51、第一辊筒41、第二辊筒42、固定板43和调节板44,在避免上述结构的损坏同时可防止仿作人员触碰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如附图1、2和12所示,所述机架2上于链条移动方向的前端上固定有喷水管7,该喷水管上分布有朝向机架2的喷水孔(示图未示)。将喷水管7连接至水源,并通过水泵的抽取,可使水经喷水孔喷出至移动中的第一辊筒41和第二辊筒42以及倒入于机架2上的马铃薯上,使第一辊筒41、第二辊筒42和待分选的马铃薯的均形成湿润的状态,以减小第一辊筒41、第二辊筒42和马铃薯表面的摩擦力,从而有效的防止马铃薯在第一辊筒41和第二辊筒42上滚动的过程中造成的外皮破损。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