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轮加工用具有自动分类能力的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560发布日期:2020-05-26 16:5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带轮加工用具有自动分类能力的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轮加工检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皮带轮加工用具有自动分类能力的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皮带轮,属于盘毂类零件,一般相对尺寸比较大,制造工艺上一般以铸造、锻造为主,主要使用的材质为钢,对于加工后皮带轮的检验至关重要,是皮带轮出厂质量的保障。

传统的皮带轮检测采用对皮带轮单一侧表面或者单一上表面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检测不全面,使得皮带轮的检测效率较差,而且检测后无法实现自动化的进行次品和合格品的分类,占用较大的人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皮带轮加工用具有自动分类能力的检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带轮加工用具有自动分类能力的检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的皮带轮检测采用对皮带轮单一侧表面或者单一上表面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检测不全面,使得皮带轮的检测效率较差,而且检测后无法实现自动化的进行次品和合格品的分类,占用较大的人力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皮带轮加工用具有自动分类能力的检验装置,包括检测侧推板、顶部检测板和拨杆,所述检测侧推板的左侧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左侧贴合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左侧设置有立杆,且立杆的下方固定连接轴,所述检测侧推板的右侧贴合有皮带轮本体,所述顶部检测板安装于皮带轮本体的上方,且皮带轮本体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前方设置有转轴,所述拨杆安装于转轴的前方,且拨杆的下方设置有通道。

优选的,所述检测侧推板关于皮带轮本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有2组,且检测侧推板与皮带轮本体的侧表面外形结构基本相符,所述检测侧推板和压力传感器与立杆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弹簧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检测侧推板之间构成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内部套接有旋转辊,且旋转辊的左侧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辊的右端口与皮带轮本体的侧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皮带轮本体通过旋转辊与旋转电机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内部套接有旋转辊,且旋转辊的左侧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辊的右端口与皮带轮本体的侧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皮带轮本体通过旋转辊与旋转电机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旋转电机的下方电性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左下方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多端口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传送带的上端口设置外形结构为圆弧形结构,且传送带的上端口与皮带轮本体的侧表面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拨杆之间构成转动结构,所述通道关于皮带轮本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1.设置的检测侧推板贴合在皮带轮本体的表面且左右对称设计,提高对皮带轮本体的检测效率,通过便于对皮带轮本体的精密监控,提高检测质量,设置的顶部检测板与检测侧推板的配合实现对皮带轮本体的全面检测,避免检测遗落,且顶部检测板呈弧形提高与皮带轮本体贴合的接触面,提高检测质量;

2.设置的旋转电机通过带动皮带轮本体的旋转实现质量的检测,相较于机械部件旋转检测更加节省机械能,且无需人力的操作,设置的传送带不仅实现自动化的运输皮带轮本体,同时为皮带轮本体的旋转提供条件,设计合理,便于进行皮带轮本体的流程化检测,提高皮带轮本体的检测效率;

3.设置的拨杆实现自动化的将检测后的皮带轮本体进行分类,便于将不合格的皮带轮本体进行收集处理,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带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部检测板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带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侧推板;2、弹簧;3、压力传感器;4、立杆;5、连接轴;6、旋转辊;7、旋转电机;8、控制器;9、支撑杆;10、电动推杆;11、顶部检测板;12、传送带;13、皮带轮本体;14、转轴;15、拨杆;16、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皮带轮加工用具有自动分类能力的检验装置,包括检测侧推板1、顶部检测板11和拨杆15,检测侧推板1的左侧固定有弹簧2,且弹簧2的左侧贴合有压力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3的左侧设置有立杆4,且立杆4的下方固定连接轴5,检测侧推板1的右侧贴合有皮带轮本体13,顶部检测板11安装于皮带轮本体13的上方,且皮带轮本体13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12,传送带12的前方设置有转轴14,拨杆15安装于转轴14的前方,且拨杆15的下方设置有通道16,检测侧推板1关于皮带轮本体13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有2组,且检测侧推板1与皮带轮本体13的侧表面外形结构基本相符,检测侧推板1和压力传感器3与立杆4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弹簧2通过压力传感器3和检测侧推板1之间构成弹性结构,其作用是通过两组检测侧推板1贴合在皮带轮本体13的侧表面实现对皮带轮本体13侧表面进行裂缝的检测,利用弹簧2和压力传感器3作为检测的介质,出现裂缝后使得弹簧2震动,利用压力传感器3进行检测,双向的检测可以提高对皮带轮本体13的检测效率,避免进行重复操作;

连接轴5的内部套接有旋转辊6,且旋转辊6的左侧连接有旋转电机7,旋转辊6的右端口与皮带轮本体13的侧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皮带轮本体13通过旋转辊6与旋转电机7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其作用是通过与检测侧推板1的配合实现对皮带轮本体13进行全面放的检测,且利用顶部检测板11的弧度可以增加与皮带轮本体13之间的贴合面积,提高检测的质量保证,且该弧度可以无需顶部检测板11进行上下的移动,减少了机械能耗,连接轴5的内部套接有旋转辊6,且旋转辊6的左侧连接有旋转电机7,旋转辊6的右端口与皮带轮本体13的侧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皮带轮本体13通过旋转辊6与旋转电机7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其作用是通过旋转电机7带动旋转辊6旋转,进而使得旋转辊6端口贴合的皮带轮本体13进行旋转,进而实现检测侧推板1和顶部检测板11对皮带轮本体13进行检测,设计结构合理,机械能使用较少;

旋转电机7的下方电性连接有控制器8,且控制器8的左下方设置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多端口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0,传送带12的上端口设置外形结构为圆弧形结构,且传送带12的上端口与皮带轮本体13的侧表面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其作用是控制器8用于处理压力传感器3传递的信息,便于后期进行皮带轮本体13质量的分类,利用传送带12运载皮带轮本体13即实现对皮带轮本体13进行流程化的高效检测,又通过传送带12上方特殊的的圆弧形结构与皮带轮本体13侧表面之间的滑动为皮带轮本体13的旋转提供条件,转轴14与拨杆15之间构成转动结构,通道16关于皮带轮本体13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其作用是通过左右两组拨杆15可以将不合格的皮带轮本体13推入通道16的左侧,将合格的推入通道16的右侧,进而实现对皮带轮本体13质量的分类。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皮带轮检测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检测侧推板1、顶部检测板11和拨杆15组成,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连接电源,然后将皮带轮本体13放置在传送带12的上方,使得传送带12的上端口贴合在皮带轮本体13的表面,传送带12的上端口可以将皮带轮本体13进行支撑的同时,通过相对的滑动不影响皮带轮本体13的正常旋转,然后启动传送带12的电机电源,使得传送带12向前运动,进入到电动推杆10处,然后启动两组电动推杆10,使得左右两侧的支撑杆9通过电动推杆10的推动下将旋转电机7向皮带轮本体13处推动,这样就使得旋转辊6的端口紧密贴合在皮带轮本体13的侧表面,同旋转辊时6外表面套接的立杆4将左右两组检测侧推板1贴合在皮带轮本体13的侧表面的上半区域;

而皮带轮本体13的上表面自然贴合在顶部检测板11的下方,顶部检测板11外形呈弧度,使得与皮带轮本体13的贴合面积增加,同时可以使得皮带轮本体13更自然的经过顶部检测板11的下方,无需顶部检测板11上下移动,减少机械能的使用,然后即可启动旋转电机7,使得旋转电机7带动旋转辊6旋转,进而使得旋转辊6端口贴合的皮带轮本体13进行旋转;

正常的情况下皮带轮本体13在旋转时弹簧2不会发生形变,如果皮带轮本体13的表面出现缝隙或者凹槽等情况时,皮带轮本体13旋转,检测侧推板1贴合在皮带轮本体13的表面,检测侧推板1在经过皮带轮本体13表面的裂缝或者凹槽的时,检测侧推板1会出现左右震动的情况,这时检测侧推板1会将震动传递给弹簧2,使得弹簧2发生震动,进而使得弹簧2左端口固定连接的型号为lfc-10的压力传感器3受到震动信号,将信息传递给型号为at89s51的控制器8,顶部检测板11采用同样的原理,控制器8收集到信号后进行处理,此时旋转电机7停止,电动推杆10带动两组支撑杆9回收,传送带12继续带着皮带轮本体13向前运动,当皮带轮本体13到达传送带12的尽头落入到通道16上后,控制器8将信号传递给转轴14下方连接的伺服电机,使得伺服电机带动转轴14旋转,进而使得左侧的拨杆15逆时针旋转,将质量不合格的皮带轮本体13推入到右侧的通道16中,而压力传感器3处没有检测到信号,则右侧的转轴14旋转,利用拨杆15将合格的皮带轮本体13推动到左侧的通道16中,这就是该装置的使用流程和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