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板式蜂窝状结构油烟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0932发布日期:2020-05-20 03:3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直板式蜂窝状结构油烟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净化设备,具体涉及到一种直板式蜂窝状结构油烟净化器。



背景技术:

油烟净化设备有多种,目前市场上的油烟净化处理技术有机械分离法、催化剂燃烧法和静电处理法。

机械分离法是利用惯性碰撞原理或旋风分离原理对油烟进行分离。缺点是1、挡板滤网容易破裂,废气会直接排放;2、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3、安装的垂直角度要小于15°;4、净化效率不高,只适用于预处理或净化效率要求较低的场合。

催化剂燃烧法是利用高温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氧化反应,把油烟废气中的污染物质转化为co2和h2o等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目的。在燃烧过程中,让油烟废气通过自净催化剂,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有利于污染物的转化。一般采用陶瓷或金属蜂窝做载体进行氧化催化。这类油烟净化设备只适用油烟浓度很低的场合,如食物生吃或制作半成品,催化燃烧净化设备的开发还不十分成熟。

静电处理法是电场在外加高压的作用下,负极的金属丝表面或附近放出电子迅速向正极运动,与气体分子碰撞并离子化。油烟废气通过这个高压电场时,油烟粒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因碰撞俘获气体离子而导致荷电,受电场力作用向正极集尘板运动,从而达到分离效果。由于易于捕捉粒径较小的粉尘,净化效率高,可达85~95%。它的净化机理与气体方法的区别在于:分离力是静电力,直接作用在粒子上,而不是作用在气流上,因此具有能耗低,阻力小的特点。现有的以金属丝做负极的静电设备缺点:1、在高压放电阶段,由于放电波动变化大,高压放电造成的高温容易烧断金属丝,导致静电设备部分瘫痪;2、油烟分子在凝结后不容易均匀分布,大量附着集尘板上下端,清洗间隔短。

申请号为201620326425.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包括集烟罩、净化器和风机,所述集烟罩安装在净化器上,风机安装在集烟罩与净化器之间,净化器包括机芯和外壳,机芯安装在外壳内,外壳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机芯包括一套静电除油机构和一套以上的静电净化机构。所述静电除油机构包括正极导杆、负极导杆、多块正极板和多块负极板,负极板上设置有通孔,多块正极板安装在正极导杆上,多块负极板安装在负极导杆上,负极板和正极板间隔设置,正极导杆从负极板的通孔中穿过,通孔的孔径大于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间距,所述正极板的两侧为锯齿形,正极导杆接电源的正极,负极导杆接电源的负极。

上述装置的正极板的两侧为锯齿形,通过锯齿放电,在市场上,有些厂家在正极板的内部还开设有条形孔,条形孔的边缘设置锯齿。由于放电现象集中在锯齿部位,这种结构导致方便不是很均匀,而且静电场对气流的阻碍作用较大,降低了气流的通过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板式蜂窝状结构油烟净化器,提高了净化的效果,降低了静电作用的有效电压,降低了功耗。

本实用新型包括两端开口的箱体、位于箱体内的电场结构,所述电场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负极板和正极板;所述正极板上分布设置有通孔,通孔边缘设置有锯齿,单个通孔的面积为正极板面积的1/50-1/30,通孔的总面积为正极板面积的1/3-1/2。

所述锯齿包括和正极板接触的齿根以及向通孔内部延伸的齿尖,齿根的长度为通孔5周长的1/80-1/120。

所述锯齿在齿尖所在位置形成的角度为10-30°。

所述通孔在正极板上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拉弧现象的产生,其降低了气流的风阻,提高了气流的速度。通孔均匀分布在正极板上,电场分布更加均匀。每一个通孔都是一个封闭的环,这个环的面积相比正极板来说,显得比较小,这样在含有带电荷颗粒的气流通过由这些环形成的电场区域时,会扰乱气流的运行方向,使气流形成漩涡,增加了气流中颗粒的接触机会,使颗粒物更加容易团聚,提高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正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锯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进口、12出口、2负极板、21负极支撑杆、3正极板、31正极支撑板、4气流通道、5通孔、6锯齿、61齿尖、62齿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端开口的箱体1、位于箱体1内的电场结构,所述电场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负极板2和正极板3;所述正极板3上分布设置有通孔5,通孔5边缘设置有锯齿6,单个通孔5的面积为正极板3面积的1/50-1/30,通孔5的总面积为正极板3面积的1/3-1/2。

所述锯齿6包括和正极板3接触的齿根62以及向通孔5内部延伸的齿尖61,齿根62的长度为通孔5周长的1/80-1/120。合适的锯齿6数目,将提高净化效果。

所述锯齿6在齿尖61所在位置形成的角度为10-30°。

所述通孔5在正极板3上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通孔5的数目至少为10个,优选为20个,限制单个通孔5的面积为正极板3面积的1/50-1/30,通孔5的总面积为正极板3面积的1/3-1/2,这样,单个通孔5的面积和数量也就有一定的规格,通孔5在正极板3上的分布优选有均匀分布。

相比在正极板3上开设条形孔的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的锯齿的数目不一定增加,但是本实用新型的锯齿6在正极板3上的分布和以往的结构具有较大差别,其对形成的电场形态产生显著影响,以一个通孔的锯齿为一个放电单元,放电单元之间的距离相比锯齿和锯齿之间的距离都大大增加,减少了拉弧现象的产生,其降低了气流的风阻,提高了气流的速度。通孔5均匀分布在正极板3上,电场分布更加均匀。每一个通孔5都是一个封闭的环,这个环的面积相比正极板3来说,显得比较小,这样在含有带电荷颗粒的气流通过由这些环形成的电场区域时,会扰乱气流的运行方向,使气流形成漩涡,增加了气流中颗粒的接触机会,使颗粒物更加容易团聚,提高净化效果。

发明人研究发现,油烟气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气流通道4时,由于气流方向被扰乱,加大了气流中的油烟颗粒、粉尘颗粒之间的团聚,导致其颗粒度更大,更加容易被电场吸附,有效的提高了净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油烟等气流通过进口11进入箱体1,通过箱体1内的气流通道4,被正极板3和负极板2之间的电场放电净化,从出口12流出。



技术特征:

1.一种直板式蜂窝状结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是,包括两端开口的箱体(1)、位于箱体(1)内的电场结构,所述电场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负极板(2)和正极板(3);所述正极板(3)上分布设置有通孔(5),通孔(5)边缘设置有锯齿(6),单个通孔(5)的面积为正极板(3)面积的1/50-1/30,通孔(5)的总面积为正极板(3)面积的1/3-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板式蜂窝状结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是,所述锯齿(6)包括和正极板(3)接触的齿根(62)以及向通孔(5)内部延伸的齿尖(61),齿根(62)的长度为通孔(5)周长的1/80-1/1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板式蜂窝状结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是,所述锯齿(6)在齿尖(61)所在位置形成的角度为10-30°。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直板式蜂窝状结构油烟净化器,其特征是,所述通孔(5)在正极板(3)上均匀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净化设备,具体涉及到一种直板式蜂窝状结构油烟净化器,包括两端开口的箱体、位于箱体内的电场结构,所述电场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负极板和正极板;所述正极板上分布设置有通孔,通孔边缘设置有锯齿,单个通孔的面积为正极板面积的1/50‑1/30,通孔的总面积为正极板面积的1/3‑1/2,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拉弧现象的产生,其降低了气流的风阻,提高了气流的速度。每一个通孔都是一个封闭的环,这个环的面积相比正极板来说,显得比较小,这样在含有带电荷颗粒的气流通过由这些环形成的电场区域时,会扰乱气流的运行方向,使气流形成漩涡,增加了气流中颗粒的接触机会,使颗粒物更加容易团聚,提高净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小洋
技术研发日:2019.09.04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