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20975发布日期:2021-01-12 10:3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塑料粒子,是塑料颗粒的俗称,是塑料以半成品形态进行储存、运输和加工成型的原料,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

在塑料的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塑料粒子进行分离,虽然现有粒径分选设备能够精确识别多数塑料的大小,但是对于不同颜色的塑料却无分选能力。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包括:

上料机构、输送机构、识别分离机构、吸附分离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的右侧,所述识别分离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吸附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并位于所述识别分离机构的右侧,所述上料机构、所述输送机构、所述识别分离机构、所述吸附分离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吸附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上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多个驱动杆、设置在所述驱动杆下端的吸附头、与所述吸附头连接的负压发生器以及与多个所述负压发生器连通的集料桶。

优选的是,其中,支撑架、清洗箱、水料分离箱以及烘干箱,所述清洗箱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清洗箱上设置有进料仓,所述进料仓的上端设置有塑料输送管,所述进料仓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导料管,所述清洗箱上配设有清洗机构,多个所述导料管与所述清洗箱的上端连通,并且均布在所述清洗机构的周围,所述水料分离箱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所述水料分离箱的上端与所述清洗箱连通,右端与所述烘干箱连通,所述烘干箱与所述上料机构连通,所述控制器分别于所述清洗机构、所述水料分离箱、所述烘干箱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进料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排出孔,所述导料管包括上锥管和下通管,所述上锥管的上端与所述排出孔连接,所述下通管的上端与所述上锥管的下端连接,所述下通管的下端插接在所述清洗箱的上端,所述下通管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阀。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电机、清洗竖直轴、搅拌杆组、清洗承载机构以及清洗部,所述清洗电机设置在所述清洗箱的上端并位于多个所述导料管的中间,所述清洗竖直轴设置在所述清洗箱内且上端与所述清洗电机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组设置在清洗竖直轴的下端,所述清洗承载机构包括竖直套管和套座,所述竖直套管套接在所述清洗竖直轴上,所述竖直套管的上端与所述清洗箱的内顶面连接,所述套座套接在所述竖直套管上,所述清洗部设置所述套座上,所述清洗部与外供水机构连通,所述外供水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清洗部包括第一清洗总成和第二清洗总成,所述第一清洗总成设置在所述套座的下方,所述第二清洗总成设置有多个,并均布在所述套座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清洗总成包括设置在所述套座下方的圆套管、一端与所述圆套管连通且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导座的第一导管、均布在所述圆套管下方的多个第二导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管下方的第二导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座一侧的第三导管、可动套接在所述第三导管上的第四导管、与所述第四导管连接的第三导座、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座下方的第五导管、设置在所述第五导管下方的清洗导嘴,所述第一导座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外供水机构连通;

所述第二导座的一侧设置有第六导管和第一弹簧,所述第六导管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三导座连接,并且所述第六导管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管内,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所述第六导管上,所述第三导管上设置有第一挡孔板,所述第四导管内设置有第二挡孔板,所述第二挡孔板上设置有多个插杆,所述第一挡孔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插杆对应的插孔。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二清洗总成包括梯形座、第一中间杆、u型夹座、第二中间杆、第七导管,所述梯形座的斜坡面与所述套座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中间杆设置在所述梯形座背向所述斜坡面的直面上,所述u型夹座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杆上,所述第二中间杆可动地设置在所述u型夹座内,所述第七导管套接在所述第二中间杆内,所述第六导管的上端连接有第四导座,下端连接有所述清洗导嘴,并且所述u型夹座的夹臂杆上设置有抵顶杆,所述抵顶杆穿过所述夹臂杆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二中间杆连接;所述第四导座通过第二水管与所述外供水机构连通。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清洗部还包括清洗导座,所述清洗导座包括设置在所述套座上方的圆形导轨、设置在所述圆形导轨内的倒t型导轨槽、多个均设在所述倒t型导轨槽内的倒t型杆、设置在所述倒t型杆上端的导轨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板上的管套,多个所述管套分别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水管、所述第二水管。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u型夹座的另一个夹臂杆与所述第二中间杆之间设置有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耐磨片、制动片、平置杆以及第二弹簧,所述平置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中间杆固定连接,所述平置杆的另一端与另一端所述夹臂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所述耐磨片、所述制动片均套在所述平置杆上,所述耐磨片通过所述第二弹簧与另一个所述夹臂杆固定连接,所述制动片与所述第二中间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套座包括外套壳、内套筒、卡槽、卡孔板、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多个第三弹簧,所述内套筒与所述竖直套管连接,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内套筒的侧壁上,所述卡孔板设置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卡孔板将所述卡槽分为外槽和内槽,所述第一支撑体设置在所述内槽内,所述第二支撑体设置在所述外槽内,所述第二支撑体连接有内顶杆,所述内顶杆穿过所述卡孔板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弹簧均布在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外槽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体上设置有外顶杆,所述外顶杆抵顶所述外套壳,并且所述内套筒的上端、下端均设置有内撑层。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搅拌杆组包括多个杆体、多个刷筒,多个所述杆体均设在所述清洗竖直轴的下端,所述刷筒套在所述杆体上,所述刷筒的外壁设置有刷毛。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主要包括上料机构、输送机构、识别分离机构、吸附分离装置以及控制器,识别分离机构可以根据塑料粒子的颜色、形状对塑料粒子进行分离,并且吸附分离装置可以精准的塑料粒子进行吸附分离,并对分离的塑料粒子进行收集,对塑料粒子的分离效果好,提高了分离效率和准确率。

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中吸附分离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中清洗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中清洗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中第一清洗总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中套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中套座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7中的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中第二清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中清洗导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中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包括:

上料机构13、输送机构14、识别分离机构15、吸附分离装置16以及控制器104;所述输送机构14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13的右侧,所述识别分离机构15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14的上方,所述吸附分离装置16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14的上方并位于所述识别分离机构15的右侧,所述上料机构13、所述输送机构14、所述识别分离机构15、所述吸附分离装置16均与所述控制器104电连接;所述吸附分离装置16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15上的支架161、设置在所述支架161上的多个驱动杆162、设置在所述驱动杆162下端的吸附头163、与所述吸附头163连接的负压发生器164以及与多个所述负压发生器164连通的集料桶16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主要包括上料机构13、输送机构14、识别分离机构15、吸附分离装置16以及控制器104;其中,上料机构13主要功能是将上色后的塑料粒子均匀、无重叠的平铺于输送机构14上,输送机构14上均布有粒子槽,可以容纳塑料粒子;塑料粒子离开上料机构13时的水平速度要低于输送机构14的水平速度,这样塑料粒子从上料机构13输送到输送机构上时不会发生相互重叠;吸附分离装置16中支架161上安装了多个驱动杆162,驱动杆162的数量与位于其下方的粒子槽相对应;识别分离机构15被安装在输送机构14上方,识别分离机构15包括工业用相机和机器识别装置光源,工业用相机可选用ccd相机或coms相机;机器视觉识别装置用于高速捕捉塑料的形状、颜色以及运动情况,并将其转换成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04,控制器104再控制吸附分离装置16的动作;具体地,塑料粒子在输送机构14上被输送,塑料粒子在粒子槽中,识别分离机构15识别到异常的塑料粒子,当该异常的塑料粒子被输送到吸附分离装置16时,该凹槽上方的驱动杆162则向下驱动吸附头163,通过负压发生器164将该凹槽内异常的塑料粒子吸附到集料桶165中,实现对塑料粒子的分离。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主要包括上料机构13、输送机构14、识别分离机构15、吸附分离装置16以及控制器104,识别分离机构15可以根据塑料粒子的颜色、形状对塑料粒子进行分离,并且吸附分离装置16可以精准的塑料粒子进行吸附分离,并对分离的塑料粒子进行收集,对塑料粒子的分离效果好,提高了分离效率和准确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架100、清洗箱102、水料分离箱103以及烘干箱106,所述清洗箱10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0上,所述清洗箱102上设置有进料仓101,所述进料仓101的上端设置有塑料输送管105,所述进料仓101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导料管10,所述清洗箱102上配设有清洗机构,多个所述导料管10与所述清洗箱102的上端连通,并且均布在所述清洗机构的周围,所述水料分离箱103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0的底部,所述水料分离箱103的上端与所述清洗箱102连通,右端与所述烘干箱106连通,所述烘干箱106与所述上料机构13连通,所述控制器104分别于所述清洗机构、所述水料分离箱103、所述烘干箱106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上述实施例中对塑料粒子直接进行了分离操作,缺少对塑料粒子的清洗步骤,因此,本实施例中设计了支撑架100、清洗箱102、水料分离箱103以及烘干箱106,将清洗步骤加到分离步骤之前,具体而言,塑料粒子通过塑料输送管105进入到进料仓101中,在进料仓101中经过多个导料管10进入到清洗箱102内,其中,导料管10设计有多个,可以提供塑料粒子的通过效率;操作人员使用控制器104启动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对塑料粒子进行清洗,清洗结束后水和塑料粒子进入到水料分离箱103内,通过水料分离箱103的进一步分离将清洗后的塑料粒子在排出到烘干箱106中,烘干箱106对塑料粒子进行烘干去掉水分,然后再输送到上料机构13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洗箱102、水料分离箱103以及烘干箱106,可以对塑料粒子进行清洗,使得清洗步骤、分离步骤可以连贯起来,增加了本发明的塑料粒子用分离系统的自动化能力,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作强度,以及提供了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料仓10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排出孔,所述导料管10包括上锥管11和下通管12,所述上锥管11的上端与所述排出孔连接,所述下通管12的上端与所述上锥管11的下端连接,所述下通管12的下端插接在所述清洗箱102的上端,所述下通管12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104电连接的电磁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导料管10的结构,具体而言,为了使得塑料粒子更容易的进入到导料管10中,将进料仓101的底部设计为向上球形的凸起,而导料管10包括上锥管11、下通管12,上锥管1的上端与排出孔连接,多个排出孔又均布在凸起的周围,所以塑料粒子经过分离机构106的分离后,落在凸起上后就直接的进入到上锥管11内了,操作人员使用控制器104打开电磁阀(未示出),所以塑料粒子可以快速的通过导料管10进入到清洗箱102内,在清洗箱102清洗时电磁阀处于闭合状态,避免塑料粒子从导料管10中再上返到进料仓101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导料管10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导料管10包括上锥管11、下通管12、电磁阀等结构,使得塑料粒子方便地从进料仓101进入到清洗箱102中,并同时通过电磁阀起到防止塑料粒子上返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电机20、清洗竖直轴21、搅拌杆组22、清洗承载机构以及清洗部,所述清洗电机20设置在所述清洗箱102的上端并位于多个所述导料管10的中间,所述清洗竖直轴21设置在所述清洗箱102内且上端与所述清洗电机20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组22设置在清洗竖直轴21的下端,所述清洗承载机构包括竖直套管23和套座24,所述竖直套管23套接在所述清洗竖直轴21上,所述竖直套管23的上端与所述清洗箱102的内顶面连接,所述套座24套接在所述竖直套管23上,所述清洗部设置所述套座24上,所述清洗部与外供水机构连通,所述外供水机构与所述控制器104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清洗机构的结构,具体而言,该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电机20、清洗竖直轴21、搅拌杆组22、清洗承载机构以及清洗部;操作人员使用控制器104启动清洗电机20、外供水机构,清洗电机20工作并带动清洗竖直轴21转动,清洗竖直轴21进而带动其底部的搅拌杆组22对塑料粒子进行搅拌;清洗承载机构中的竖直套管23套在清洗竖直轴21上,但是竖直套管23不发生转动,竖直套管23上固定着套座24,套座24连接着清洗部,外供水机构向清洗承载机构上的清洗部进行供水,清洗部对塑料粒子进行清洗,而塑料粒子同时被搅拌杆组22搅拌着处于运动状态,使得塑料粒子之间相互的摩擦,能够得到冲刷的清洗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清洗机构的具体结构,该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电机20、清洗竖直轴21、搅拌杆组22、清洗承载机构以及清洗部,对塑料粒子进行搅拌和清洗,使得塑料粒子之间相互的摩擦,能够得到冲刷的清洗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部包括第一清洗总成30和第二清洗总成40,所述第一清洗总成30设置在所述套座24的下方,所述第二清洗总成40设置有多个,并均布在所述套座24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清洗总成30包括设置在所述套座24下方的圆套管301、一端与所述圆套管301连通且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导座302的第一导管303、均布在所述圆套管301下方的多个第二导管304、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管304下方的第二导座305、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座305一侧的第三导管306、可动套接在所述第三导管306上的第四导管307、与所述第四导管307连接的第三导座308、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座308下方的第五导管309、设置在所述第五导管309下方的清洗导嘴25,所述第一导座302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外供水机构连通;

所述第二导座305的一侧设置有第六导管310和第一弹簧311,所述第六导管310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三导座308连接,并且所述第六导管310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管306内,所述第一弹簧311套接在所述第六导管310上,所述第三导管306上设置有第一挡孔板312,所述第四导管307内设置有第二挡孔板313,所述第二挡孔板313上设置有多个插杆314,所述第一挡孔板312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插杆314对应的插孔31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由于在清洗时塑料粒子被搅拌杆组22搅拌,并且塑料粒子位于清洗部的下方,需要对塑料粒子进行多个方向的清洗,才能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所以本实施例中清洗部包括第一清洗总成30和第二清洗总成40,第一清洗总成30被设计述套座24的下方,而第二清洗总成40有多个,并均布在套座24的侧壁上;具体而言,

第一清洗总成30中通过第一导管303、第一导座302与外供水机构连通,操作人员使用控制器104启动外供水机构,外供水机构向通过第一水管(未示出)向第一导座302供水,第一导座302又通过第一导管303向圆套管301供水,而圆套管301上连接了多个第二导管304,水通过第二导管304进入到第二导座305内,第二导座305启动改变水流方向的作用,进而水通过第六导管310进入到第三导座308中,再次经过第三导座308对水流的改变方向,水通过清洗导嘴25朝向搅拌杆组22中间部位的塑料粒子进行清洗;其中,第六导管310是具有一定弹性能伸缩的柔性管,并且套接了第一弹簧311(第一弹簧311为拉簧并起复位作用),以及第二导座305、第三导座308之间还通过第三导管306、第四导管307,所以当水从第二导座305并经过第六导管310到达第三导座308时,由于水的压力,会使得第六导管310变长些,所以第四导管307会相对第三导管306远离第二导座305移动,第二挡孔板313上的插杆314会插接到第一挡孔板312的插孔315内,进而限制第四导管307进一步移动,以起到降低水流速度的作用,进而水通过清洗导嘴25朝向搅拌杆组22中间部位的塑料粒子进行清洗时,避免将塑料粒子冲洗散开、飞溅起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清洗部的结构,清洗部包括第一清洗总成30和第二清洗总成40,其中,第一清洗总成30用于对搅拌杆组22中间部位的塑料粒子进行清洗,通过设计的第二导座305、第三导管306、第四导管307、第六导管310、第三导座308等结构,起到降低水流速度的作用,避免将塑料粒子冲洗散开、飞溅起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清洗总成40包括梯形座401、第一中间杆402、u型夹座403、第二中间杆404、第七导管405,所述梯形座401的斜坡面与所述套座24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中间杆402设置在所述梯形座401背向所述斜坡面的直面上,所述u型夹座403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杆402上,所述第二中间杆404可动地设置在所述u型夹座403内,所述第七导管405套接在所述第二中间杆404内,所述第六导管310的上端连接有第四导座406,下端连接有所述清洗导嘴25,并且所述u型夹座403的夹臂杆408上设置有抵顶杆407,所述抵顶杆407穿过所述夹臂杆408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二中间杆404连接;所述第四导座406通过第二水管与所述外供水机构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二清洗总成40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二清洗总成40包括梯形座401、第一中间杆402、u型夹座403、第二中间杆404、第七导管405,第七导管405的端部设计了第四导座406,第四导座406与上述的第一导座302结构相同,也是连接着外供水机构,梯形座401安装在套座24的侧壁上,u型夹座403通过第一中间杆402安装在梯形座401上,u型夹座403内安装第二中间杆404,并且夹臂杆408上设置有抵顶杆407,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抵顶杆407可以调节第二中间杆404的方向,进而调节第七导管405的方向;由于第二清洗总成40是设计了多个,所以操作人员可以将不同的第二清洗总成40中的第七导管405调节不同的方向,使得多个清洗导嘴25可以在不同的半径上,进而对塑料粒子进行全面的清洗。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二清洗总成40的具体结构,该第二清洗总成40包括梯形座401、第一中间杆402、u型夹座403、第二中间杆404、第七导管405,操作人员可以将不同的第二清洗总成40中的第七导管405调节不同的方向,使得多个清洗导嘴25可以在不同的半径上,进而对塑料粒子进行全面的清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部还包括清洗导座60,所述清洗导座60包括设置在所述套座24上方的圆形导轨601、设置在所述圆形导轨601内的倒t型导轨槽602、多个均设在所述倒t型导轨槽602内的倒t型杆603、设置在所述倒t型杆603上端的导轨板604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板604上的管套605,多个所述管套605分别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水管、所述第二水管。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由于上述的外供水机构向通过第一水管(未示出)向第一导座302供水,通过第二水管(未示出)向第四导座406供水,而且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均设多个的,为了防止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发生错乱,所以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清洗导座60,具体而言,在圆形导轨601上设计了倒t型导轨槽602,对应的通过倒t型杆603、导轨板604、管套605等结构来固定第一水管、第二水管;为了进一步的固定导轨板604,在圆形导轨601上设计了多个安装螺孔607,操作人员在将第一水管、第二水管调节到适合位置后,使用安装螺栓606将导轨板604固定在圆形导轨601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清洗导座60,方便对第一水管、所述第二水管进行调节和固定,方便了外供水机构向第一清洗总成30和第二清洗总成40供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夹座403的另一个夹臂杆408与所述第二中间杆404之间设置有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耐磨片610、制动片611、平置杆612以及第二弹簧613,所述平置杆6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中间杆404固定连接,所述平置杆612的另一端与另一端所述夹臂杆40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13、所述耐磨片610、所述制动片611均套在所述平置杆612上,所述耐磨片610通过所述第二弹簧613与另一个所述夹臂杆408固定连接,所述制动片611与所述第二中间杆404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上述实施例中使用抵顶杆407对第二中间杆404进行方向调节,由于塑料粒子在落到清洗箱102的过程中难免对第二中间杆404进行碰撞而发生转动,也就是说,抵顶杆407对第二中间杆404的固定效果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阻尼机构,具体而言,阻尼机构包括耐磨片610、制动片611、平置杆612以及第二弹簧613,阻尼机构设计在第二中间杆404和另一个夹臂杆408之间,操作人员转动抵顶杆407时,同时带动第二中间杆404、制动片611、平置杆612转动,而耐磨片610通过第二弹簧613连接在另一个夹臂杆408上不发生转动,所以第二弹簧613、耐磨片610对第二中间杆404起到限制转动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阻尼机构的具体结构,该阻尼机构包括耐磨片610、制动片611、平置杆612以及第二弹簧613,可以对第二中间杆404起到限制转动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座24包括外套壳241、内套筒242、卡槽243、卡孔板244、第一支撑体245、第二支撑体246、多个第三弹簧247,所述内套筒242与所述竖直套管23连接,所述卡槽243设置在所述内套筒242的侧壁上,所述卡孔板244设置在所述卡槽243内,所述卡孔板244将所述卡槽243分为外槽2431和内槽2432,所述第一支撑体245设置在所述内槽2432内,所述第二支撑体246设置在所述外槽2431内,所述第二支撑体246连接有内顶杆248,所述内顶杆248穿过所述卡孔板244与所述第一支撑体245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弹簧247均布在所述第二支撑体246与所述外槽2431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体245上设置有外顶杆249,所述外顶杆249抵顶所述外套壳241,并且所述内套筒242的上端、下端均设置有内撑层25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由于塑料粒子在落到清洗箱102的过程中难免对整个清洗部造成冲击,长时间后会使得清洗部发生偏移,所以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套座24的具体结构,该套座24包括外套壳241、内套筒242、卡槽243、卡孔板244、第一支撑体245、第二支撑体246、多个第三弹簧247,外套壳241安装在内套筒242的外部避免塑料粒子进入到内套筒242中,第一支撑体245、第二支撑体246在卡槽243中,具体而言,第一支撑体245在内槽2432内中,通过内顶杆248连接着外槽2431中的第二支撑体246,第二支撑体246通过外顶杆249向外抵顶着外套壳241,并且内套筒242的上端、下端均设置有内撑层250,内撑层250也支撑着外套壳241;其中,多个第三弹簧247在外槽2431中抵顶着第二支撑体246,并配合着多个外顶杆249、内撑层250相对固定的支撑着外套壳241,在塑料粒子落到清洗箱102的过程中,起到对整个套座24的平衡支撑作用,有效地抵消塑料粒子对套座24的冲击。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套座24的具体结构,该套座24包括外套壳241、内套筒242、卡槽243、卡孔板244、第一支撑体245、第二支撑体246、多个第三弹簧247,起到对整个套座24的平衡支撑作用,有效地抵消塑料粒子对套座24的冲击,保持套座24的平衡,防止清洗部发生偏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杆组22包括多个杆体221、多个刷筒222,多个所述杆体221均设在所述清洗竖直轴21的下端,所述刷筒222套在所述杆体221上,所述刷筒222的外壁设置有刷毛22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搅拌杆组22的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塑料粒子的清洗效果,搅拌杆组22包括多个杆体221、多个刷筒222,并且在刷筒222上设计了刷毛223,当清洗竖直轴21带动杆体221转动时,刷筒222在塑料粒子的作用下也发生转动,使得刷毛223对塑料粒子起到冲刷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搅拌杆组22的具有结构,该搅拌杆组22包括多个杆体221、多个刷筒222,刷筒222上设计了刷毛223,对塑料粒子起到冲刷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塑料粒子的清洗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