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片叶根超声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8635发布日期:2021-03-26 18:2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叶片叶根超声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叶片叶根超声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叶片使用接触式压敏感应件对叶片的长宽高进行检测,然后将加检测数值与设定的数值进行比对,当比对在设定范围值内定义为优良品投入正常收集盒内,如超出范围确认哪一种异常(如长度异常,厚度异常等)自动放入对应异常品收集盒内,但是使用接触式压敏感应件会有磨损的风险,需定期检查更换,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叶片叶根超声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片叶根超声检测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叶片叶根超声检测装置,包括台面,所述台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向传送带,所述横向传送带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台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超声波检测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超声波检测器,所述横向传送带的末端设置有纵向传送带,所述纵向传送带的顶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纵向传送带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靠近纵向传送带的一面固定安装有第三超声波检测器,所述纵向传送带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红外发射器,所述纵向传送带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相对应,所述台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纵向传送带的右侧设置有废料槽,所述纵向传送带末端的底部设置有收料槽。
5.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的数量有两个且关于横向传送带对称分布,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板组成的形状呈八字形。
6.可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器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壳体的右侧活动套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右侧与第一限位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7.可选的,所述第一超声波检测器的数量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横向传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一超声波检测器高度略高于横向传送带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超声波检测器位于横向传送带的正上方。
8.可选的,所述纵向传送带与横向传送带相互垂直,所述挡板与横向传送带的末端对齐,所述挡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与第一减震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减震器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台面的顶部。
9.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板关于纵向传送带对称分布,所述第二限位板和第一限位
板的结构相同。
10.可选的,所述第三超声波检测器位于第二限位板的正面,所述红外发射器位于第三超声波检测器的正面,所述废料槽位于红外发射器的正面。
11.可选的,所述台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于第一超声波检测器、第二超声波检测器、第三超声波检测器、红外发射器和气缸电性连接。
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片叶根超声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叶片叶根超声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板,利用第一限位板对放置到横向传送带上的叶片进行扶正,使叶片保持平行的状态,避免由于叶片倾斜放置导致检测出现误差,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便于后续对叶片进行检测,通过第一超声波检测器和第二超声波检测器的配合使用,当叶片通过第一支撑架内部时,第一超声波检测器和第二超声波检测器发射的超声波会被叶片阻挡并反射回来,从而测得叶片的宽度和厚度,避免了传统使用压敏感应器测量时间久会发生磨损并需要跟换的问题。
14.2、该叶片叶根超声检测装置,通过在纵向传送带的顶部设置挡板,当叶片移动到纵向传送带上时,挡板能够对叶片进行阻挡,避免叶片从纵向传送带上滑落,而第二减震器能够对叶片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叶片撞坏,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板,利用第二限位板对放置在纵向传送带上的扶正,保持叶片的水平,有利于第三超声波检测器对叶片的长度进行检测,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15.3、该叶片叶根超声检测装置,通过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配合使用,当叶片移动到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之间时,会挡住红外发射器发生出来的红外线,从而判断出叶片所在的位置,便于后续对叶片进行挑拣,通过设置气缸,第一超声波检测器、第二超声波检测器、第三超声波检测器将检测的数据传递给控制器,当出现长宽高不合格的叶片时,控制器会控制气缸推动推板向右移动,将不合格的叶片推入到废料槽中,方便对叶片进行剔除。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第一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台面;2、横向传送带;3、第一限位板;4、第一减震器;41、壳体;42、缓冲弹簧;43、活动块;5、第一支撑板;6、第一支撑架;7、第一超声波检测器;8、第二超声波检测器;9、纵向传送带;10、挡板;11、第二减震器;12、第二支撑板;13、第二限位板;14、第二支撑架;15、第三超声波检测器;16、红外发射器;17、红外接收器;18、气缸;19、推板;20、废料槽;21、收料槽;2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叶片叶根超声检测装置,包括台
面1,台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向传送带2,横向传送带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板3,第一限位板3的数量有两个且关于横向传送带2对称分布,两侧第一限位板3组成的形状呈八字形,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板3,利用第一限位板3对放置到横向传送带2上的叶片进行扶正,使叶片保持平行的状态,避免由于叶片倾斜放置导致检测出现误差,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便于后续对叶片进行检测,第一限位板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器4,第一减震器4包括有壳体41,壳体41的左侧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5上,壳体4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42,壳体41的右侧活动套接有活动块43,活动块43的右侧与第一限位板3的背面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减震器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台面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6,第一支撑架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超声波检测器7,第一支撑架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超声波检测器8,第一超声波检测器7的数量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横向传送带2的两侧,第一超声波检测器7高度略高于横向传送带2的上表面,第二超声波检测器8位于横向传送带2的正上方,通过第一超声波检测器7和第二超声波检测器8的配合使用,当叶片通过第一支撑架6内部时,第一超声波检测器7和第二超声波检测器8发射的超声波会被叶片阻挡并反射回来,从而测得叶片的宽度和厚度,避免了传统使用压敏感应器测量时间久会发生磨损并需要跟换的问题,横向传送带2的末端设置有纵向传送带9,纵向传送带9的顶部设置有挡板10,纵向传送带9与横向传送带2相互垂直,挡板10与横向传送带2的末端对齐,挡板10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器11,第二减震器11与第一减震器4的结构相同,第二减震器1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2固定安装在台面1的顶部,通过在纵向传送带9的顶部设置挡板10,当叶片移动到纵向传送带9上时,挡板10能够对叶片进行阻挡,避免叶片从纵向传送带9上滑落,而第二减震器11能够对叶片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叶片撞坏,挡板10的正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3,第二限位板13关于纵向传送带9对称分布,第二限位板13和第一限位板3的结构相同,纵向传送带9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14,第二支撑架14靠近纵向传送带9的一面固定安装有第三超声波检测器15,纵向传送带9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红外发射器16,纵向传送带9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红外接收器17,红外发射器16与红外接收器17相对应,通过红外发射器16和红外接收器17的配合使用,当叶片移动到红外发射器16和红外接收器17之间时,会挡住红外发射器16发生出来的红外线,从而判断出叶片所在的位置,便于后续对叶片进行挑拣,台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缸18,气缸1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板19,纵向传送带9的右侧设置有废料槽20,第三超声波检测器15位于第二限位板13的正面,红外发射器16位于第三超声波检测器15的正面,废料槽20位于红外发射器16的正面,通过设置气缸18,第一超声波检测器7、第二超声波检测器8、第三超声波检测器15将检测的数据传递给控制器22,当出现长宽高不合格的叶片时,控制器22会控制气缸18推动推板19向右移动,将不合格的叶片推入到废料槽20中,方便对叶片进行剔除,纵向传送带9末端的底部设置有收料槽21,台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2,控制器22分别于第一超声波检测器7、第二超声波检测器8、第三超声波检测器15、红外发射器16和气缸18电性连接。
23.综上,该叶片叶根超声检测装置,使用时,将叶片放置到横向传送带2上,通过横向传送带2带动叶片向右移动,然后利用第一限位板3将叶片扶正,之后通过第一超声波检测器7和第二超声波检测器8对叶片的厚度和宽度进行测量,之后叶片在横向传送带2的带动下移动到纵向传送带9上,利用挡板10挡住叶片防止叶片滑落,然后纵向传送带9带动向前移动,通过第二限位板13对叶片进行扶正,之后再由第三超声波检测器15对叶片的长度进
行测量,通过红外发射器16检测到叶片的位置,合格的叶片进入到收料槽21中,当出现不合格叶片时,利用气缸18推动推板19向右移动将不合格叶片推入到废料槽20中,即可。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