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断式采茶器的分选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4308发布日期:2021-11-06 03:0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折断式采茶器的分选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茶器,特别是一种折断式采茶器的分选器结构。


背景技术:

2.我们研究并分解了人工采摘茶叶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将目标捏住、把目标折弯到90度左右、再把目标提起来这3个步骤来完成采摘动作。这个动作完全是依靠植物新梢的脆嫩性折断的,而非掐断或剪断(如果直接掐断或剪断,将会破坏较多的叶茎脉络,导致新稍中汁液流失严重)。
3.但是,目前的自动采茶机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4.现有技术的缺点:
5.1、因为没有碎叶分选功能,为了更好的保证原料完整新梢率,降低了采摘器转速,效率不高。
6.2、因为没有碎叶分选功能,折断器支点设计了小圆弧,因为尖锐的支点更容易产生碎叶,而小圆弧虽然减少了碎叶的产生,但同时也降低了茶叶的采净率。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有效将新稍与其他碎叶分开的折断式采茶器的分选器结构。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9.一种折断式采茶器的分选器结构,包括后罩,后罩内设有分选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选腔内设有分选筛板,分选筛板表面设有贯穿其上下两侧的筛孔,分选腔对应分选筛板的后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主料出口和次料出口;分选筛板的一端通过支点与后罩连接,分选筛板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11.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分选筛板表面设有若干高低分布的高位挡条和低位挡条,高位挡条和低位挡条交错排布、并相互隔开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形成所述筛孔。所述挡条由高低两种尺寸构成,高位挡条在叶片筛选的过程中起到到翻转叶片的作用,在重力的作用下把平躺的叶片翻转一定的角度,让碎叶落至低位挡条上,更容易从条形通孔排出去。进一步的,低位挡条的上端设有引导斜面或弧面,进一步确保落在低位挡条上的碎叶可以顺着引导斜面或弧面滑入筛孔并排出去。
12.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位挡条的上端设有止退齿,止退齿的齿口朝向主料出口及上方。止退齿只允许新稍大概率的往主料出口方向运动,因此,绝大部分新稍将从主料出口输出,而剩下的碎叶、老叶、茶梗在高位挡条上翻转落至低位挡条上,滑入筛孔并从次料出口排走。
13.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位挡条和/或低位挡条的上端对应所述筛孔的一侧设有引导碎叶滑入筛孔的引导斜面或引导弧面。
14.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选腔的内顶面设有泄风孔和向下的阻隔板,阻隔板的下端与分选筛板之间留有茶叶输出空间。阻隔板的作用是防止茶叶未经分选直接进入与主料出口连通的收集袋内。泄风孔可以把风放出去,防止气流反弹造成乱流。
15.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阻隔板表面设有过流孔。
16.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断式采茶器包括主机壳和折断采集装置,折断采集装置转动设置在主机壳内、并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主机壳设有进料端和出料端,出料端与所述后罩的分选腔连通,所述折断采集装置包括折断器、拨杆组件和左右两个转盘,拨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转盘相接,转盘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折断器转动设置在靠近所述主机壳的进料端处、并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分选筛板的后端通过第一支点与后罩转动配合,分选筛板的前端通过杠杆与折断器或拨杆组件传动连接。
17.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断器上连接有凸轮,所述杠杆的中部通过第二支点与主机壳配合,杠杆的一端与凸轮外周接触,所述分选筛板的前端承放在杠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后罩的内壁对应分选筛板的上方设有挡片,挡片与分选筛板之间设有压缩弹簧。
18.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杠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表面可以包胶,以降低噪音。
19.作为进一步的另一方案,所述分选筛板的后端对应第一支点设有长形限位槽,分选筛板的后端与所述后罩的底壁之间设有压缩弹簧,分选筛板的后端与杠杆的一端连接,杠杆的中部通过第二支点与主机壳配合,杠杆的另一端与折断采集装置的拨杆组件触碰配合。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1)此款折断式采茶器的分选器结构采用震动的原理将碎叶等碎料抖进筛孔排走,而剩下的丫杈状新稍则留在分选筛板上并在震动作用下进入主料出口,有效地将上等的新稍与次品的碎叶等分开。
22.(2)此款折断式采茶器的分选筛板与折断采集装置联动,更节能。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折断式采茶器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折断式采茶器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折断式采茶器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分选筛板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支撑轴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折断式采茶器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折断式采茶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图7的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图8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图8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图8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12为图7的b

b剖视结构示意图。
35.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折断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36.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折断式采茶器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7.图15为图14中折断式采茶器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38.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折断式采茶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39.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分选筛板结构示意图。
40.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杠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42.参见图1至图13所示,一种折断式采茶器的分选器结构,所述折断式采茶器包括主机壳1、折断采集装置10和驱动装置,折断采集装置10转动设置在主机壳1内、并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主机壳1设有进料端15和出料端,所述出料端外设有后罩4,后罩4内设有分选腔48,分选腔48与主机壳1的出料端连通,分选腔48内设有震动工作的分选筛板5,分选筛板5表面设有贯穿其上下两侧的筛孔53(本实施例中筛孔53呈长条形),分选腔48对应分选筛板5的后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主料出口42和次料出口44。
43.所述分选筛板5上下活动设置在后罩4内,分选筛板5并通过传动件与折断采集装置10联动。
44.所述分选筛板5表面设有若干高低分布的高位挡条54和低位挡条55,高位挡条54和低位挡条55交错排布、并相互隔开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形成所述筛孔53。
45.结合图7、图8、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高位挡条54的上端设有止退齿541,止退齿541的齿口朝向主料出口42及上方。
46.所述高位挡条54和低位挡条55的上端对应所述筛孔53的一侧设有引导碎叶滑入筛孔53的引导斜面或引导弧面。
47.所述分选腔48的内顶面设有泄风孔41和向下的阻隔板46,阻隔板46的下端与分选筛板5之间留有茶叶输出空间。
48.所述阻隔板46表面设有过流孔461。
49.所述折断采集装置10包括折断器7、拨杆组件6和左右两个转盘101,拨杆组件6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转盘101相接,转盘101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折断器7转动设置在靠近所述主机壳1的进料端15处、并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分选筛板5的后端通过第一支点与后罩4转动配合,分选筛板5的前端通过杠杆9与折断器7传动连接。
50.所述折断器7上连接有凸轮71,所述杠杆9的中部通过第二支点92与主机壳1配合,杠杆9的一端与凸轮71外周接触,所述分选筛板5的前端承放在杠杆9的另一端上;所述后罩4的内壁对应分选筛板5的上方设有挡片47,挡片47与分选筛板5之间设有压缩弹簧52。
51.所述杠杆9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滚轮91和第二滚轮93。所述分选筛板5的前端承放在杠杆9的第一滚轮91上。第二滚轮93与所述凸轮71外周滚动接触。
52.所述第一支点为支撑轴43,支撑轴表面设有螺纹段431和轴头432,所述后罩4的后端侧壁设有螺孔45,分选筛板5的后端侧壁设有轴孔51,轴孔51内设有轴承,支撑轴43通过螺纹段431与螺孔45配合,轴头432伸入轴孔51内与轴承连接。
53.所述拨杆组件6与折断器7配合处形成捏合位,拨杆组件6和折断器7表面对应捏合位设有柔性面,柔性面内侧设有弹性腔72。
54.所述拨杆组件6包括拨杆63和柔性杆套62,柔性杆套62套设在拨杆63外。
55.所述折断器7包括刀辊75、刀片73和柔性辊套74,柔性辊套74设置在刀辊75外,刀片73设置在刀辊75的一侧,刀辊75的另一侧与柔性辊套74之间设有所述弹性腔72。所述刀辊75的端部设有所述凸轮71。
56.所述刀辊75的两端伸出柔性辊套74外,所述拨杆63的两端设有包胶轴承61,包胶轴承61用于与刀辊75的两端触碰,所述柔性杆套62与柔性辊套74表面配合处形成所述捏合位。
57.所述柔性辊套74和柔性杆套62均为软性胶管,柔性辊套74套设在刀辊75外。
58.所述刀辊75与转盘101之间通过齿轮传动副20连接。
59.所述转盘101与转盘101之间的中心通过中心轴104连接,所述齿轮传动副20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201和小齿轮202,大齿轮201的齿数为小齿轮202的齿数三倍,大齿轮201与中心轴104连接,小齿轮202与刀辊75连接,所述拨杆63设有三根,三根拨杆63均布在中心轴104外。
60.所述拨杆63的端部设有摆臂102,摆臂102与转盘101转动配合,转盘101上对应摆臂102设有弹性支撑架103,摆臂102与弹性支撑架103相接触。
61.所述主机壳1的底部设有平面外底板14,主机壳1内还设有内胆8,内胆8包括弧形内底板81和设置在弧形内底板81左右两侧的内侧板82,所述折断采集装置10位于内胆8内,内胆8与主机壳1的进料端15和出料端连通。主机壳1的顶面设有提手12和中部观察窗13,用户可通过中部观察窗13察看内胆8及折断采集装置10的工作状况。主机壳1的一侧设有手柄11,所述驱动装置的电机位于手柄11内。
62.所述主机壳1的前端设有前罩2,前罩2内设有风机3,风机3的出风口朝向折断采集装置10。前罩2左右两端的宽度窄于主机壳1左右两端之间的宽度,即主机壳1可以对折断器7和拨杆组件6的左右两端形成遮挡,避免压伤采摘口径以外的茶叶,对茶叶造成损伤。所述主机壳1的进料端15延伸至前罩2的底部,前罩2的顶部设有前观察窗21。
63.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机壳1还设有用于无级调节电机转速的调速开关。
64.本实施例的分选工作原理是:在分选腔48内,由于分选筛板5在杠杆9作用下上下运动,从而形成震动,新稍具有丫杈状,所以,新稍不能落入筛孔53内,并且,止退齿541只允许新稍大概率的往主料出口42方向运动,因此,绝大部分新稍将从主料出口42输出,而剩下的碎叶、老叶、茶梗在高位挡条上翻转落至低位挡条上,滑入筛孔并从次料出口44排走。如此操作,可以实现高效分选茶叶,提成茶品质量。
65.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见图14至图18所示,所述分选筛板5的后端对应第一支点设有长形限位槽56,分选筛板5的后端与所述后罩4的底壁之间设有压缩弹簧52,分选筛板5的后端与杠杆9的一端连接,杠杆9的中部通过第二支点92与主机壳1配合,杠杆9的另一端与折断采集装置10的拨杆组件6触碰配合。长形限位槽56内设有支撑轴43,支撑轴43的外端与后罩4连接。
66.本实施例中后罩4、分选筛板5、杠杆9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形状,但其实际工作的原理、功能和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等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